灭弧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44


本发明创造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开关装置的灭弧结构。


背景技术:

1、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功率不断提升,现有用于新能源汽车的直流开关的额定电流越来越高,对开关的灭弧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直流开关的灭弧结构没有充分的利用灭弧室,或者是灭弧结构体积过大,导致直流开关的灭弧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创造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开关装置的灭弧结构。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创造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灭弧结构,包括两个静触头、动触头和两个灭弧室,动触头包括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的触头,静触头设有第一接触部,触头的两端设有第二接触部,触头支持能够直线移动带动触头的两个第二接触部与两个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接触或分离,两个灭弧室设置于两个第二接触部与两个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的接触区域的两侧,静触头上设有第一引弧部,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弧件;所述第一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对应向灭弧室的方向延伸到对应灭弧室的下侧,所述第一导弧件包括两个导弧部和连接在两个导弧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两个导弧部分别延伸到两个灭弧室的上侧。

4、优选的,所述触头上设有两个第三引弧部,两个第三引弧部分别与两个第二接触部连接且向对应灭弧室的方向延伸。

5、优选的,静触头上还设有第二引弧部,所述第二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向与第一引弧部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6、优选的,所述触头包括第二连接部、两个第二接触部和两个第二倾斜部,两个第二接触部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倾斜部与第二连接部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的斜面与第二引弧部相对设置,第二倾斜部的斜面和第二引弧部均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7、优选的,两个静触头分别位于对应的灭弧室与触头支持之间。

8、优选的,静触头上设有第一避让孔,触头两端的第二接触部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的第一避让孔与第一接触部配合,所述第二引弧部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

9、优选的,所述静触头包括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第一接触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接线部依次连接成c型结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间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的一端连接,两个静触头的c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开口朝向各自对应的灭弧室。

10、优选的,在第一连接部上设有第一避让孔,触头两端的第二接触部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的第一避让孔与对应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配合。

11、优选的,第一导弧件的第三连接部位于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和第一接线部之间。

12、优选的,第一导弧件的每个导弧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平直段、第二倾斜段和第三平直段,第三平直段与第二接触部对应平行设置,第二倾斜段与第三引弧部对应平行设置,第二平直段与灭弧室对应,第二平直段延伸到灭弧室的上侧。

13、本发明创造灭弧结构的跑弧结构,适用于两个静触头和两个灭弧室的结构,在静触头上设有第一引弧部,第一引弧部延伸到对应灭弧室的下侧,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的背面一侧设有第一导弧件,所述第一导弧件包括两个导弧部和连接在两个导弧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第一导弧件的导弧部延伸到灭弧室的上侧,使灭弧室设置于第一引弧部和导弧部之间,且第三连接部将两个导弧部电连接,能够将跳跃到第一引弧部和导弧部的电弧充分的拉长,使灭弧室的利用率更高,能够用于更高额定电流的开关。

14、此外,触头上还设有第三引弧部,能够引导电弧更快的跳跃到第一导弧件上。

15、此外,静触头的c型结构和第一避让孔让触头穿过的结构,有利于提升跑弧结构的引弧作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灭弧结构,包括两个静触头(11)、动触头(12)和两个灭弧室(14),动触头(12)包括安装在触头支持(124)上的触头(120),静触头(11)设有第一接触部(111),触头(120)的两端设有第二接触部(121),触头支持(124)能够直线移动带动触头(120)的两个第二接触部(121)与两个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接触或分离,两个灭弧室(14)设置于两个第二接触部(121)与两个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的接触区域的两侧,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1)上设有第一引弧部(114),在触头(120)远离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弧件(13);所述第一引弧部(114)与第一接触部(111)连接且对应向灭弧室(14)的方向延伸到对应灭弧室(14)的下侧,所述第一导弧件(13)包括两个导弧部和连接在两个导弧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132),两个导弧部分别延伸到两个灭弧室(14)的上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120)上设有两个第三引弧部(122),两个第三引弧部(122)分别与两个第二接触部(121)连接且向对应灭弧室(14)的方向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1)上还设有第二引弧部(115),所述第二引弧部(115)与第一接触部(111)连接,且向与第一引弧部(114)延伸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触头(120)包括第二连接部(123)、两个第二接触部(121)和两个第二倾斜部(125),两个第二接触部(121)分别通过两个第二倾斜部(125)与第二连接部(123)两端连接;所述第二倾斜部(125)的斜面与第二引弧部(115)相对设置,第二倾斜部(125)的斜面和第二引弧部(115)均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静触头(11)分别位于对应的灭弧室(14)与触头支持(124)之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静触头(11)上设有第一避让孔(116),触头(120)两端的第二接触部(121)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11)的第一避让孔(116)与第一接触部(111)配合,所述第二引弧部(115)穿过所述第一避让孔(116)。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静触头(11)包括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接线部(113),第一接触部(111)、第一连接部(112)和第一接线部(113)依次连接成c型结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间隔相对设置,第一连接部(112)的两端分别与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的一端连接,两个静触头(11)的c型结构的开口相背设置,开口朝向各自对应的灭弧室(1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在第一连接部(112)上设有第一避让孔(116),触头(120)两端的第二接触部(121)分别穿过两个静触头(11)的第一避让孔(116)与对应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弧件(13)的第三连接部(132)位于静触头(11)的第一接触部(111)和第一接线部(113)之间。

10.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灭弧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导弧件(13)的每个导弧部均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平直段(1301)、第二倾斜段(1302)和第三平直段(1303),第三平直段(1303)与第二接触部(121)对应平行设置,第二倾斜段(1302)与第三引弧部(122)对应平行设置,第二平直段(1301)与灭弧室(14)对应,第二平直段(1301)延伸到灭弧室(14)的上侧。


技术总结
一种灭弧结构,包括两个静触头、动触头和两个灭弧室,动触头包括安装在触头支持上的触头,静触头设有第一接触部,触头的两端设有第二接触部,触头支持能够直线移动带动触头的两个第二接触部与两个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接触或分离,静触头上设有第一引弧部,在触头远离静触头的第一接触部的一侧设有第一导弧件;第一引弧部与第一接触部连接且对应向灭弧室的方向延伸到对应灭弧室的下侧,第一导弧件包括两个导弧部和连接在两个导弧部之间的第三连接部,两个导弧部分别延伸到两个灭弧室的上侧,使灭弧室设置于第一引弧部和导弧部之间,且第三连接部将两个导弧部电连接,能够将跳跃到第一引弧部和导弧部的电弧充分的拉长,使灭弧室的利用率更高。

技术研发人员:卢科军,郭绍军,周长青,付浩,杨艳群,王远,张世鹏,郭雨扬,钱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诺雅克电气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