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

xiaoxiao8月前  66


本技术属于铝合金搅拌摩擦焊,特别涉及一种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


背景技术:

1、铝合金活性轻金属材料的易加工、耐腐蚀、高强度等优点可以有效实现纯电动汽车轻量化目标。在电动汽车的制造过程中,搅拌摩擦焊被广泛运用于铝合金结构件的搭接连接。但是搅拌摩擦焊搭接接头的机械性能偏弱,主要原因在于搅拌头周围的材料在垂直方向上的塑性流动导致搭接界面迁移,最终形成钩状缺陷。钩状缺陷会减小搅拌摩擦搭接接头有效连接界面,从而降低搭接接头的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带有搅拌针,并且便于调节搅拌针的伸出长度,能够适应搅拌摩擦焊接不同厚度的工件产生的钩状缺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3、一种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包括:

4、搅拌头主体,其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

5、其中,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均为圆柱状;所述第二段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一段的直径和所述第三段的直径,所述第二段的一端外缘凸出于所述第一段形成环形的限位台阶;

6、第一通孔,其同轴贯通所述第一段,所述第一通孔为螺纹孔;

7、第二通孔,其同轴贯通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所述第二通孔为圆柱孔;

8、其中,所述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通孔的孔径;

9、调节柱,其通过螺纹连接在所述第一通孔中;

10、搅拌针,其为圆柱体,所述搅拌针匹配设置在所述第二通孔中;

11、其中,所述搅拌针的一端抵靠在所述调节柱上,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三段外部;通过旋转所述调节柱能够改变所述调节柱的位置,调节所述搅拌针伸出的长度。

12、优选的是,所述搅拌针伸出至所述第三段外部的一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

13、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连接处通过斜面过渡。

14、优选的是,所述调节柱包括同轴连接的主体部和支撑部;

15、其中,所述主体部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通孔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支撑部的直径小于所述主体部的直径,所述支撑部能够插入所述第二通孔中。

16、优选的是,所述主体部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扳手的凹槽。

17、优选的是,所述搅拌针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18、优选的是,所述第二段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且所述两个螺纹孔沿所述第二段的径向相对设置;

19、其中,所述两个螺纹孔中分别安装有顶丝。

20、优选的是,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上沿轴向设置有长槽。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带有搅拌针,并且便于调节搅拌针的伸出长度,能够适应搅拌摩擦焊接不同厚度的工件产生的钩状缺陷。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针伸出至所述第三段外部的一段的外表面上设置有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和所述第三段的连接处通过斜面过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柱包括同轴连接的主体部和支撑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部的端部设置有连接扳手的凹槽。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针与所述第二通孔之间为过盈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段上开设有两个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第二通孔连通,并且所述两个螺纹孔沿所述第二段的径向相对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段的外壁上沿轴向设置有长槽。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消除铝合金搅拌摩擦搭接焊钩状缺陷的搅拌头,包括:搅拌头主体,其包括依次同轴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其中,第一段、第二段和第三段均为圆柱状;第二段的直径大于第一段的直径和第三段的直径,第二段的一端外缘凸出于第一段形成环形的限位台阶;第一通孔,其同轴贯通第一段,第一通孔为螺纹孔;第二通孔,其同轴贯通第二段和第三段,第二通孔为圆柱孔;其中,第一通孔的孔径大于第二通孔的孔径;调节柱,其通过螺纹连接在第一通孔中;搅拌针,其为圆柱体,搅拌针匹配设置在第二通孔中;其中,搅拌针的一端抵靠在调节柱上,另一端延伸至第三段外部;通过旋转调节柱能够改变调节柱的位置,调节搅拌针伸出的长度。

技术研发人员:高坤,刘贵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辽宁工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20240206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