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46


本技术属于装配式地下结构工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


背景技术:

1、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预制装配式结构,建筑工业化不仅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改善施工质量,还可以缩短工期降低成本。装配式结构大多局限在上部房建结构,对于地下结构,应用较多的主要有盾构法施工隧道。在明挖隧道预制装配式建造方面,由于理论、装备和工艺不系统、不成熟,尚未取得大规模的推广和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1、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效率,避免混凝土现浇施工复杂和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2、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由若干个相同的预制电缆沟槽单元组成,各预制电缆沟槽单元之间固定连接;

4、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包括一道水沟沟槽、分别位于所述水沟沟槽两侧的两道电缆沟槽、两道精轧螺纹钢预留孔、电缆排水槽和水沟排水暗管;

5、所述两道精轧螺纹钢预留孔分别位于所述两道电缆沟槽的下方;

6、所述电缆排水槽用于将所述电缆沟槽中的积水排入所述水沟沟槽中;

7、所述水沟沟槽和电缆沟槽上设置有盖板,用于防止异物进入;

8、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底面有凸榫,所述凸榫与隧道轨下填充结构上的凹坑相适应。

9、优选的是,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电缆沟槽下方的减重闭合空腔。

10、优选的是,所述水沟排水暗管一端连接所述水沟沟槽侧底壁,贯穿所述减重闭合空腔,另一端连接隧道轨下填充结构中的排水管,用于排出所述水沟沟槽中的积水。

11、优选的是,相邻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的所述水沟沟槽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用于使所述水沟沟槽纵向贯通防水。

12、优选的是,所述精轧螺纹钢预留孔内设置有精轧螺纹钢,所述精轧螺纹钢通过锁紧螺母和连接套筒使各个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纵向固定连接。

13、优选的是,相邻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之间的顶部嵌缝填充有聚氨酯密封胶。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结构可批量生产、质量可控、品质均一、施工精度高。并且接缝连接用钢量少,节省造价。

16、本实用新型的预制装配式结构施工现场整洁、减少现场施工模板使用、减少现场建筑材料浪费、对周边环境友好。

17、本实用新型相较于传统的现浇水沟电缆沟槽,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不需要现场混凝土的浇注和养护,大大缩短工期、减少劳动力需求和加快施工进度,避免混凝土现浇施工复杂和施工周期长的问题。

18、本实用新型的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可以提升工程质量、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

19、本实用新型的该装配式结构采用空腔结构,方便施工现场的运输和吊装。



技术特征:

1.一种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由若干个相同的预制电缆沟槽单元组成,各预制电缆沟槽单元之间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电缆沟槽(1)下方的减重闭合空腔(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沟排水暗管(6)一端连接所述水沟沟槽(2)侧底壁,贯穿所述减重闭合空腔(5),另一端连接隧道轨下填充结构(8)中的排水管(11),用于排出所述水沟沟槽(2)中的积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的所述水沟沟槽(2)之间设置有橡胶密封垫(10),用于使所述水沟沟槽(2)纵向贯通防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精轧螺纹钢预留孔(4)内设置有精轧螺纹钢(12),所述精轧螺纹钢(12)通过锁紧螺母(13)和连接套筒(14)使各个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纵向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预制电缆沟槽单元之间的顶部嵌缝填充有聚氨酯密封胶。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明挖铁路隧道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属于装配式地下结构工程领域。该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包括两道电缆沟槽、一道水沟沟槽、三块盖板、两道精轧螺纹钢预留孔、减重闭合空腔和一个水沟排水暗管。相较于传统的现浇水沟电缆沟槽,预制装配式水沟电缆沟槽结构可以加快施工进度、提高效率,避免混凝土现浇施工复杂和施工周期长的问题;采用预制装配式结构可以提升工程质量、改善隧道内施工环境,更有利于保护环境和施工人员身体健康。该装配式结构接缝连接用钢量少,节省造价,在产业技术渐趋成熟后,市场需求极大。

技术研发人员:崔涛,张继清,齐春雨,宋冉,叶少敏,孙一鸣,张鹏,徐振艳,刘洋,刘喆,信磊磊,吴浩,康镜,王达麟,许耘赫,宋乐阳,李博,牛宇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206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