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建筑工程设计,具体涉及一种建筑设计图的辅助设计方法、电子设备、装置和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1、在建筑设计领域,强排是指对建筑设计图中的建筑按照最高盈利强度进行排布。它是地产投资研判的其中一个工序,其主要目的是测算项目成本和利润率,寻找税后利润最大化的建筑业态组合。因此,在强排过程中,通常会对建筑设计图中的建筑进行移动排布,以达到最高盈利强度。而在对建筑进行移动排布的过程中,建筑之间的间距需要满足间距类规范。所谓间距类规范,是指为了满足消防、视线、日照等需求,控制建筑之间的正向或侧向最短距离,该距离不能过近。
2、目前,在对建筑设计图进行强排时,制图软件的智能化程度较低,使得设计师在移动建筑后,需要手动测量各个建筑之间的间距是否满足间距类规范,智能化程度不高,强排效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方法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图的辅助设计方法、辅助设计装置、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提高强排效率。
2、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图的辅助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图中各个建筑的位置信息;
4、响应于选择指令,将所述建筑设计图中被选中的目标建筑作为待移动的建筑;
5、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在至少部分建筑周围划分避让区域,其中,所述至少部分建筑包括所述目标建筑之外的其它建筑,所述避让区域表征各个建筑外侧需要其它建筑避让的区域;及
6、标识所述避让区域,以对移动所述目标建筑时需要避让的区域进行提示。
7、在本技术一些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在建筑设计图中存在待移动的目标建筑时,对建筑设计图中至少部分建筑的避让区域进行标识,使得设计人员在移动目标建筑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标识区域直观判断目标建筑与其他建筑之间的间距是否符合规范,无需在完成目标建筑的移动后,进行手动测量调整,智能化程度高,能够提高建筑设计图的强排效率。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完成所述目标建筑的移动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9、基于所述目标建筑被移动至的新位置,重新划分并标识所述建筑设计图中各个建筑的避让区域。
10、如此,可以使设计者查看其它建筑是否落入目标建筑的避让区域,进一步强排效率。
11、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目标建筑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12、根据所述目标建筑的位置变化,动态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
13、标识所述相邻建筑之间的最短连线。
14、如此,在目标建筑的移动过程中,随着目标建筑的位置变化,可以实时查看相邻建筑的最短连线,以判断相邻建筑之间的最短连线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进一步提高强排时的智能化程度和强排效率。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包括:
16、针对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任意两个建筑,根据所述两个建筑的位置信息,确定所述两个建筑的底部轮廓;
17、在两个底部轮廓的中心连线未超过第一长度阈值的情况下,若所述两个底部轮廓之间的最短连线不超过第二长度阈值,确定所述两个建筑为相邻建筑。
18、如此,可以排除距离较远的建筑,从而在确定底部轮廓的最短连线时,可以减少计算量。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建筑设计图包括坐标轴,在所述两个底部轮廓之间的最短连线超过所述第二长度阈值但未超过第三长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包括:
20、若所述两个底部轮廓之间的最短连线与所述坐标轴之间的夹角小于预设角度,确定所述两个建筑之间为相邻建筑。
21、如此,可以在两个底部轮廓之间的最短连线超过第二长度阈值的情况下,进一步筛选出相邻建筑,提高筛选精度。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所述夹角不小于所述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包括:
23、若所述两个底部轮廓之间的最短连线与其他建筑的底部轮廓不相交,确定所述两个建筑之间为相邻建筑。
24、通过确定最短连线是否与其他建筑的底部轮廓相交,可以进一步排除不满足相邻要求的建筑,提高相邻建筑的检测精度。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至少部分建筑的避让区域,包括:
26、将所述建筑设计图划分为多个网格;
27、从各个建筑的底部轮廓往外延伸,将满足预设条件的网格确定为相应建筑的避让区域。
28、如此,建筑设计图中各个建筑的避让区域,可以通过该些区域所包括的网格来表示。如此,方便进行机器运算。
2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避让区域包括日照避让区域,所述从各个建筑的底部轮廓往外延伸,将满足预设条件的网格确定为相应建筑的避让区域,包括:
30、基于所述建筑设计图中各个建筑的位置信息,确定各个所述网格的日照时长;
31、从各个建筑的底部轮廓往外延伸,将日照时长小于预设时长的网格确定为相应建筑的日照避让区域。
32、以网格为单位确定日照时长,可以体现建筑周围不同位置处的日照时长差别,进而可以使确定的日照避让区域更加准确。
3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标识所述避让区域,包括:
34、将处于避让区域的网格和处于非避让区域的网格通过不同的标识方式进行标识;和/或
35、在各个建筑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避让区域时,将不同类型的避让区域通过不同的标识方式进行标识。
36、如此,便于设计人员通过标识方式区分各个建筑的避让区域和非避让区域,或者区分不同的避让区域,较为直观。
37、在一些实施例中,在各个建筑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避让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标识所述避让区域,包括:
38、展示避让区域的类型列表;
39、响应于区域选择指令,确定所述列表被选中的目标类型;
40、标识所述目标类型的避让区域。
41、展示避让区域的类型列表并标识被选中的目标类型的避让区域,可以使设计人员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需要标识的避让区域,区域标识的方式更加灵活,适用性更强。
42、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建筑设计图的辅助设计装置,装置包括:
43、信息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建筑设计图中各个建筑的位置信息;
44、指令响应模块,用于响应于选择指令,将所述建筑设计图中被选中的目标建筑作为待移动的建筑;
45、区域划分模块,用于基于获取到的所述位置信息,在至少部分建筑周围划分避让区域,其中,所述至少部分建筑包括所述目标建筑之外的其它建筑,所述避让区域表征各个建筑外侧需要其它建筑避让的区域;及
46、标识模块,用于标识所述避让区域,以对移动所述目标建筑时需要避让的区域进行提示。
47、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48、本发明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的方法。
1.一种建筑设计图的辅助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完成所述目标建筑的移动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目标建筑的移动过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包括: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设计图包括坐标轴,在所述两个底部轮廓之间的最短连线超过所述第二长度阈值但未超过第三长度阈值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包括: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夹角不小于所述预设角度的情况下,所述确定所述建筑设计图中的相邻建筑,包括: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在至少部分建筑周围划分避让区域,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避让区域包括日照避让区域,所述从各个建筑的底部轮廓往外延伸,将满足预设条件的网格确定为相应建筑的避让区域,包括: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标识所述避让区域,包括: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各个建筑包括多个不同类型的避让区域的情况下,所述标识所述避让区域,包括:
11.一种建筑设计图的辅助设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12.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
13.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子设备包括处理器和存储器,所述存储器用于存储计算机程序,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10中任一所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