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纤的制作方法

xiaoxiao8月前  59


本技术涉及光通信,尤其涉及一种光纤。


背景技术:

1、由于网络提速以及数据中心互联应用的驱动,未来400g单载波速率通信系统将成为主流应用,相比于100g通信系统,400g通信系统对光信噪比(optical signal to noiseratio,osnr)的要求将增加6db。并且,随着传输速率的提升,光纤的非线性效应对通信系统的传输性能影响越严重,高速光传输网络无电中继传输距离的延长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如果基于g.652光纤铺设400g通信系统,无中继传输距离将只有100g通信系统的四分之一。相比于g.652光纤,相同情形下g.654光纤的光信噪比可提升3db左右,因此,同时具备大有效面积和低衰减系数特性的g.654光纤是400g以及未来tbit/s超高传输通信系统的首选光纤。

2、相比于g.652光纤,g.654光纤的衰减典型值要低约0.02db/km,而有效模场面积也更大,可以降低纤芯的光功率密度,从而降低非线性光学效应对传输性能的影响。然而,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光纤有效模场面积的增大会导致截止波长的增大,导致g.654光纤无法应用于短波长波段(short wavelength,s波段,波长范围为1460nm~1530nm)中。

3、因此,如何在增大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的同时降低光纤的截止波长,是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纤,以在增大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的同时降低光纤的截止波长,从而提高光纤的性能和传输容量。

2、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可以包括:芯层,以及包裹芯层的包层。其中,芯层为最靠近光纤纤芯中轴线的层,芯层可以包括:内芯层,以及包裹内芯层的外芯层。包层可以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中间包层、内包层、下陷包层及外包层。也就是说,光纤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芯层、外芯层、中间包层、内包层、下陷包层及外包层。

3、在本技术实施例中,内芯层、外芯层、中间包层、内包层及下陷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且下陷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芯层、外芯层、中间包层和内包层中任意一个的折射率。

4、内芯层的半径r1的范围可以为1.40μm~4.80μm,内芯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1的范围可以为0.08%~0.24%。外芯层的半径r2的范围可以为4.58μm~7.50μm,外芯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2的范围可以为0.16%~0.48%。中间包层的半径r3的范围可以为5.50μm~9.00μm,中间包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3的范围可以为-0.08%~0.20%,且中间包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不为0(即δ3≠0)。内包层的半径r4的范围可以为7.57μm~10.00μm。下陷包层的半径r5的范围可以为9.21μm~18.00μm,下陷包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δ4的范围可以为-1.00%~-0.02%。

5、本技术提供的光纤中,通过对光纤内部各层的半径和折射率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得光纤的能量分布发生改变,在保证光纤宏弯损耗和色散性能等参数的基础上,可以有效的增加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并且,与相关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中,在中间包层和下陷包层之间设置了内包层,可以降低下陷包层对光纤关键性能的影响,尤其是有效模场面积和截止波长的影响,从而增加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并降低截止波长。此外,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的结构简单,不需要额外对光纤中各层的材料进行设计,对光纤的制备工艺要求较低,制作成本较低。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为符合g.654.e标准的单模光纤。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具有较高的有效模场面积和较低的截止波长。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可以大于110μm2,例如,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可以在110.80μm2~149.35μm2的范围内,所述光纤的截止波长可以小于或等于1460nm,例如,光纤的截止波长可以在1292nm~1455nm的范围内。

7、光纤通信系统中使用的光纤频谱资源为s(short wavelength)波段、c(conventional)波段和l(long-wavelength)波段。其中,s波段为短波长波段,波长范围为1460nm~1530nm;c波段为光通信中最常用的波段,波长范围为1530nm~1565nm;l波段为长波长波段,波长范围为1565nm~1625nm。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或等于1460nm,即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可以应用于s波段,扩展了光纤的可用光谱范围,可以满足400g以及未来tbit/s超高传输通信系统的需求。

8、此外,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纤的其他参数也满足g.654.e标准的要求。具体地,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在1550nm处的色散可以小于或等于23ps/(nm·km),例如,光纤在1550nm处的色散可以在20.33ps/(nm·km)~22.90ps/(nm·km)的范围内。光纤在1625nm处的色散可以小于或等于28ps/(nm·km),例如,光纤在1625nm处的色散可以在24.68ps/(nm·km)~27.63ps/(nm·km)的范围内。光纤在1550nm处的色散斜率可以小于或等于0.07ps/(nm2·km),例如,光纤在1550nm处的色散斜率可以在0.05347ps/(nm2·km)~0.06168ps/(nm2·km)的范围内。并且,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具有较低的低宏弯损耗,光纤的弯曲半径约为30mm,光纤绕100圈的情形下,光纤在1550nm处的宏弯损耗可以小于或等于0.1db,例如,光纤在1550nm处的宏弯损耗可以在9.30×10-5db~1.37×10-2db的范围内,光纤在1625nm处的宏弯损耗可以小于或等于0.1db,例如,光纤在1625nm处的宏弯损耗可以在1.51×10-3db~9.84×10-2db的范围内。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外芯层的厚度(r2-r1)的范围可以为1.42μm~3.9μm,中间包层的厚度(r3-r2)的范围可以为0.2μm~1.62μm,内包层的厚度(r4-r3)的范围可以为0.77μm~3.55μm,下陷包层的厚度(r5-r4)的范围可以为1.06μm~8μm,外包层的半径可以约为62.5μm。

10、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内芯层和外芯层可以均包括掺锗的二氧化硅材料,内芯层与外芯层中锗的掺杂浓度不同,即内芯层和外芯层可以为不同掺锗浓度的二氧化硅玻璃层。中间包层紧密围绕芯层,中间包层可以包括掺氟或掺锗的二氧化硅材料。内包层紧密围绕中间包层,内包层可以包括二氧化硅材料,可选地,内包层可以包括未掺杂的纯二氧化硅材料;或者,内包层可以包括掺氟或掺锗的二氧化硅材料。下陷包层紧密围绕内包层,下陷包层包括掺氟的二氧化硅材料。外包层紧密围绕下陷包层,外包层包括未掺杂的纯二氧化硅材料。可选地,内包层与外包层的折射率可以相同;或者,内包层与外包层的折射率也可以不同。

11、以上介绍了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的基本结构,在本技术实施例中,上述光纤具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光纤的具体实现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2、实现方式一:

13、内芯层的折射率小于外芯层的折射率,且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中间包层的折射率,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大于内包层的折射率,下陷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外包层的折射率。

14、实现方式二:

15、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外芯层的折射率,外芯层的折射率大于中间包层的折射率,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大于内包层的折射率,下陷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外包层的折射率。区别于上述实现方式一,实现方式二中,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外芯层的折射率,可以使光纤的有效模长面积更大。

16、实现方式三:

17、内芯层的折射率小于外芯层的折射率,且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中间包层的折射率,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包层的折射率,下陷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外包层的折射率。区别于上述实现方式一,实现方式三中,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包层的折射率,可以降低光纤的宏弯损耗。

18、实现方式四:

19、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外芯层的折射率,且外芯层的折射率大于中间包层的折射率,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包层的折射率,下陷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外包层的折射率。区别于上述实现方式二,实现方式四中,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包层的折射率,可以降低光纤的宏弯损耗。

20、综上,本技术通过对光纤内部各层的半径和折射率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1460nm,适用于s波段,扩展了g.654光纤的单模光谱范围。使光纤具有较大的有效模场面积,可以很好的抑制非线性效应的影响,使光纤的宏弯损耗较小。也就是说,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可以在保证原有g.654.e光纤的性能基础上,同时实现了大有效模场面积和截止波长低于s波段,即得到了满足g.654标准的光纤,使本技术实施例中的光纤可以应用于400g以及未来tbit/s超高传输通信系统中。新型剖面结构简单可控。


技术特征:

1.一种光纤,其特征在于,包括:芯层,以及包裹所述芯层的包层;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芯层的厚度范围为1.42μm~3.9μm;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和外芯层均包括掺锗的二氧化硅材料,所述内芯层与外芯层中锗的掺杂浓度不同;

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外芯层的折射率,且所述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中间包层的折射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4.73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23%;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1.40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08%;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3.00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10%;

8.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3.16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12%;

9.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3.68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22%;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外芯层的折射率,所述外芯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中间包层的折射率,所述中间包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内包层的折射率。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4.80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24%;

12.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折射率小于所述外芯层的折射率,且所述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中间包层的折射率;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3.50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22%;

14.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外芯层的折射率,且所述外芯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中间包层的折射率;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芯层的半径为4.50μm,所述内芯层与所述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21%;

16.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为符合g.654.e标准的单模光纤;所述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大于或等于110μm2,所述光纤的截止波长小于或等于1460nm。

17.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在1550nm处的色散小于或等于23ps/(nm·km),所述光纤在1625nm处的色散小于或等于28ps/(nm·km),所述光纤在1550nm处的色散斜率小于或等于0.07ps/(nm2·km)。

18.如权利要求1~15任一项所述的光纤,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在弯曲半径为30mm,光纤绕100圈情形下,在1550nm处的宏弯损耗小于或等于0.1db;


技术总结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光纤,该光纤包括:由内向外依次设置的内芯层、外芯层、中间包层、内包层、下陷包层及外包层。内芯层、外芯层、中间包层、内包层及下陷包层的折射率不同,且下陷包层的折射率小于内芯层、外芯层、中间包层和内包层中任意一个的折射率。内芯层的半径为1.40μm~4.80μm,内芯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08%~0.24%;外芯层的半径为4.58μm~7.50μm,外芯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16%~0.48%;中间包层的半径为5.50μm~9.00μm,中间包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0.08%~0.20%;内包层的半径为7.57μm~10.00μm;下陷包层的半径为9.21μm~18.00μm,下陷包层与外包层的相对折射率差为‑1.00%~‑0.02%。通过对光纤内部各层的半径和折射率进行合理的设计,增加光纤的有效模场面积并降低截止波长,以提高光纤的性能。

技术研发人员:阳浩帆,甘霖,郭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