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铝合金轮毂生产,具体为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
背景技术:
1、轮毂气密性检测是轮毂生产过程中的一个关键环节,目前轮毂制造行业应用最多的气密性检测方法主要有压缩空气试验法和氦气试验法。两种方法虽检测原理不同,但它们的检测前提条件是一样的,即检测前需要对车轮的轮辋部位(即装胎部位)进行密封。
2、对于常规轮缘结构或者带槽的间断式轮缘结构的轮毂,采用带有一定斜度的软胶垫即可满足其气密性检测要求;对于轮缘不连续的带凹槽结构的产品,采用带有一定斜度的软质密封垫同样可以满足其气密性检测要求,但是对于轮辐高出轮缘,且轮缘被轮辐几乎隔断的特殊结构轮毂。
3、如中国专利公开一种用于轮毂气密性检测的胶垫(公告号:cn211667154u),包括仿型密封胶垫和仿型固定板,所述仿型密封胶垫贴合于轮毂的轮缘及凸出于所述轮缘上表面的轮辐;所述仿型固定板压合固定于所述仿型密封胶垫的上方,且其下方卡住所述轮缘的下表面,包裹住所述轮缘,将所述仿型密封胶垫密封贴合于所述轮毂。一种用于轮毂气密性检测的胶垫,解决针对轮辐高出轮缘结构的轮毂,普通胶垫无法满足其气密性检测要求的问题,实现避免出现异常漏气现象,提高一次性完成气密性检测的成功率,同时减少生产工序,节约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效果。
4、铝合金轮毂以美观、轮量化设计及提高稳定性、提高驾驶乐趣、减少刹车距离等优势,发展越来越普遍,发展到一定程度,造型上也越来越个性化,有较多产品筋条高度凸出表面从几毫米到十几毫米不等,给生产工艺带来复杂性,最难解决的就是气密性检测,铝合金轮毂为免内胎轮毂,必须气密性检测合格方能称为合格产品,如果表面不平是很难检测气密性试验的,一般的生产工艺就是预留一个工艺台,气密性检测完成后再机加工把工艺台车掉,再也有的将检测胶垫根据轮型进行制模,这样也比较复杂。
5、因此,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有必要提出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包括检测胶垫、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所述检测胶垫放置下密封板上,轮毂放置在检测胶垫上,所述上密封板放置在轮毂上,所述上密封板的上部连接有压紧机构。
4、优选地,所述检测胶垫的厚度为40mm-80mm,检测胶垫的邵氏硬度为40-70。
5、优选地,所述检测胶垫的厚度为60mm,检测胶垫的邵氏硬度为55。
6、优选地,所述上密封板和下密封板之间设置有导向杆,所述导向杆套装有弹簧。
7、优选地,所述导向杆包括固定筒和伸缩杆,所述伸缩杆通过活塞插入固定筒内。
8、优选地,所述固定筒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活塞设置有若干个阻尼孔。
9、优选地,所述压紧机构包括驱动电缸、驱动轴和压板,所述驱动电缸通过驱动轴连接于所述压板。
10、优选地,所述压板内置压力传感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检测胶垫厚度60mm,硬度55度适合筋条表面高度超出5mm以内的产品,依据检测胶垫厚度与硬度保证产品在气密性压力下能达到密封的效果;硬度50适合筋条表面高度超出8mm以内的产品;该生产艺减少了一道生产工艺,也对设备检测胶垫的共用性有明显的提高。
1.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检测胶垫(1)、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所述检测胶垫(1)放置下密封板(3)上,轮毂(4)放置在检测胶垫(1)上,所述上密封板(2)放置在轮毂(4)上,所述上密封板(2)的上部连接有压紧机构(5)。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胶垫(1)的厚度为40mm-80mm,检测胶垫(1)的邵氏硬度为40-70。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胶垫(1)的厚度为60mm,检测胶垫(1)的邵氏硬度为55。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密封板(2)和下密封板(3)之间设置有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套装有弹簧(7)。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6)包括固定筒(601)和伸缩杆(602),所述伸缩杆(602)通过活塞(603)插入固定筒(601)内。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筒(601)内填充有阻尼液,所述活塞(603)设置有若干个阻尼孔(604)。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机构(5)包括驱动电缸(501)、驱动轴(502)和压板(503),所述驱动电缸(501)通过驱动轴(502)连接于所述压板(503)。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轮毂气密性检测胶垫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板(503)内置压力传感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