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框架组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月前  57


本发明涉及车辆框架组件,更详细地说涉及如下的车辆框架组件:在车辆上采用滑动车门的结构中,通过电池横梁、底盘框架纵梁、车体侧梁及地板横梁之间的有效的连接结构,形成应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从而能够最大化车辆的扭转刚性及连接性。


背景技术:

1、最近,专用车辆(pbv,purpose built vehicle)作为反映客户需求而对各种要求事项进行设计的单纯结构的模块化的装置而被引进。专用车辆是根据客户的商务目的和需求而以低成本提供的环保多用途的出行车辆,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多品种少量生产的必要性也在增加。

2、因此,pbv车辆为了确保乘客的搭乘性及货物装载便利性,采用了基于运送人员/运输货物特性的各种目的的车体结合到底盘框架的上部的结构。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上述的结构,在pbv车辆中为了进一步增大乘客的搭乘性及货物装载便利性而采用滑动车门,由此车体侧梁配置在比地板横梁低的位置。

3、另一方面,由于车体侧梁配置于比地板横梁低的位置,所以地板横梁与车体侧梁加强结构之间的上下高度差变大,从而会产生车辆的侧面碰撞结构变弱的问题。

4、因此,需要一种技术方案,当车辆侧面碰撞时,补偿地板横梁与车体侧梁加强结构的上下高度差,从而实现应对车辆的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

5、上述作为背景技术所说明的内容仅用于增进对本发明背景的理解,不能被认定为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熟知的现有技术。

6、现有技术文献

7、专利文献1:kr 10-194748a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辆框架组件,在车辆采用了滑动车门的结构中,通过电池横梁、底盘框架纵梁、车体侧梁及地板横梁之间的有效的连接结构,形成应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从而能够最大化车辆的扭转刚性及连接性,并且能够将由搭载于车辆的下部的大容量电池施加的过度的负载分散到各构件,从而能够改善车辆的侧面碰撞的安全性。

2、用于实现上述课题的基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车辆框架组件,包括:地板横梁,其设置于车辆的车体地板,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车体侧梁,其设置于地板横梁的车辆外侧方向,与地板横梁连接并形成内部空间,所述内部空间固定有加强件;以及底盘框架,其设置于车体的下部,与车体侧梁相比,配置于车辆内侧方向,搭载电池组,并且在侧方与车体侧梁连接;其中,地板横梁、车体侧梁及底盘框架相互连接而形成应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

3、例如,还包括连接支架,所述连接支架将地板横梁和车体侧梁相互连接。

4、例如,连接支架包括上部支架和加强支架;上部支架的一面支承加强件的上表面;加强支架的一面支承地板横梁的下表面,另一面隔着车体侧梁的内表面而与上部支架连接。

5、例如,上部支架和加强支架形成为角撑结构,以将加强件和地板横梁相互连接。

6、例如,加强件在车体侧梁的内部空间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

7、例如,底盘框架包括左右底盘框架纵梁和底盘框架横梁;所述左右底盘框架纵梁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所述底盘框架横梁设置于电池组的后方并将左右底盘框架纵梁连接。

8、例如,在底盘框架纵梁上形成有从外侧面或下表面延伸的底盘支架。

9、例如,还包括车体安装支架,所述车体安装支架将车体侧梁和底盘框架纵梁相互连接。

10、例如,车体安装支架的一面支承底盘支架的上表面,另一面支承车体侧梁的一面。

11、例如,将地板横梁和车体侧梁相互连接的连接支架及车体安装支架使地板横梁、车体侧梁及底盘框架相互连接而一起形成应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

12、例如,电池纵梁向外侧方延伸,并且在向外侧方延伸的部分设置有结合部,从而与底盘框架纵梁在上下方向上结合。

13、例如,还包括加强结构体,所述加强结构体设置于加强件的上部,并且配置为一面与地板横梁的端部相对。

14、例如,加强件的下部通过贯穿车体侧梁的螺栓紧固结构而与底盘支架紧固。

15、例如,车辆的车体地板设置有多个地板横梁,所述多个地板横梁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分开设置;多个地板横梁中的至少一个设置于底盘框架横梁的上部,并且与底盘框架纵梁紧固而使车体和底盘框架结合。

16、例如,地板横梁的端部与车体侧梁的内侧面以面接触的方式连接。

17、例如,还包括车门臂,所述车门臂调节车辆滑动车门的开闭;其中,车门臂设置于车体侧梁的上部。

18、例如,车门臂具有向车体侧梁的外侧上部方向折弯并延伸的形状。

19、例如,底盘框架形成为能够与车体的地板横梁及车体侧梁分离。

20、发明效果

21、根据本发明车辆框架组件,在车辆采用滑动车门的结构中,通过电池横梁、底盘框架纵梁、车体侧梁及地板横梁之间的有效的连接结构,形成应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从而能够最大化车辆的扭转刚性及连接性,并且能够将由搭载于车辆的下部的大容量电池施加的过度的负载分散到各构件,从而能够改善车辆的侧面碰撞的安全性。

22、能够通过本发明获得的效果不限于上述的效果,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没有提及的其他效果也能够通过下面的记载而明确理解。



技术特征:

1.一种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4.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1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框架组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框架组件,包括:电池横梁,其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并且支承电池组;底盘框架,其设置于电池横梁的外侧方,并且与电池横梁的侧部连接;地板横梁,其在电池横梁及底盘框架的上方沿着车辆的宽度方向延伸;车体侧梁,其沿着车辆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于底盘框架及地板横梁的外侧方并形成有内部空间,并且在内部空间固定有加强件;以及连接支架,其一面与加强件连接且另一面与地板横梁连接,从而使车体侧梁和地板横梁形成应对车辆侧面碰撞的负载路径。

技术研发人员:郑丞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现代自动车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