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催化器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月前  61


本技术涉及催化器,具体为一种催化器。


背景技术:

1、三元催化器,是安装在汽车排气系统中最重要的机外净化装置,它可将汽车尾气排出的co、hc和nox等有害气体通过氧化和还原作用转变为无害的二氧化碳、水和氮气。通过氧化和还原反应,一氧化碳被氧化成二氧化碳,碳氢化合物被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氮氧化合物被还原成氮气和氧气。

2、授权公告号为cn21905125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催化器,包括壳体、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出气口、进气管、鼓风机、连接杆、支撑柱、风叶、连接筒、第一支撑板、第一通孔、第一支撑网、第二支撑板、第二通孔、第二支撑网和反应管,往第一套筒中通入反应气体,反应气体推动风叶,使风叶转动,风叶进而将反应气体均匀的送至各个第一通孔中,使得每个反应管中的反应气体量一致,保证每个反应管中气体产物组分一致;通过鼓风机带动外部气体进入壳体内与反应管进行热交换,均匀催化器内的温度,避免出现较大的温度梯度,提高催化效率。

3、但是上述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上述催化器中尾气经过多个反应管后排出,但是反应管在长时间使用后需要进行清洁或者更换,多个反应管在壳体内不方便进行清洁,反应管均贯穿整个壳体,使尾气经过一次反应管直接排出,有未反应完全的气体排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催化器。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一种催化器,包括外筒、盖体和内筒;

3、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a和固定环b,盖体连接固定环a,盖体上设有进气管;

4、内筒伸入外筒内部,内筒的一端压紧固定环a的表面,内筒外周面设有凸缘板,凸缘板与固定环b连接,内筒上设有排气管;

5、内筒内设有多个安装环,安装环外周面压紧在内筒内周面,安装环内均设有反应载体,反应载体上的通孔内径值向靠近排气管的方向逐渐减小。

6、优选的,还包括支撑杆;

7、内筒内壁设有限位环,一个安装环的一端压紧限位环,安装环上均设有盲孔;

8、支撑杆设有多个,支撑杆与相邻两个安装环上的盲孔配合连接。

9、优选的,外筒的内壁设有多个隔板,隔板在外筒上圆周均匀分布,隔板压紧在内筒外周面上,隔板将内筒与外筒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风腔,外筒上设有多个通孔。

10、优选的,固定环a的表面设有环形槽,内筒的一端与环形槽配合连接;环形槽内设有密封圈,内筒的端头压紧密封圈。

11、优选的,还包括螺栓和螺母;

12、盖体通过螺栓与固定环a连接,螺栓的端头压紧盖体的表面,螺母与螺栓配合连接,螺母压紧固定环a的表面;

13、凸缘板和固定环b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连接,螺栓的端头和螺母分别压紧凸缘板和固定环b的表面。

14、优选的,反应载体为蜂窝状结构。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6、本实用新型中,尾气从进气管进入到内筒中,尾气依次经过多个反应载体后从排气管排出,汽车在移动的过程中空气通过外筒上的多个通孔进入到风腔中,在风腔中气体流速变快,可将带走内筒上的温度,不需要增加另外侧鼓风机等设备;内筒内部安装环可从内筒中拆卸出来,便于对反应载体进行清洁或者更换使用方便;本实用新型中,内筒内部设有多个安装环,而安装环上的反应载体的反应孔逐渐减小,蜂窝状反应载体使气体与反应载体之间接触面积增大,有效对尾气进行处理使尾气处理更加彻底。



技术特征:

1.一种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盖体(4)和内筒(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杆(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外筒(1)的内壁设有多个隔板(6),隔板(6)在外筒(1)上圆周均匀分布,隔板(6)压紧在内筒(8)外周面上,隔板(6)将内筒(8)与外筒(1)之间的空间分隔成多个风腔,外筒(1)上设有多个通孔(13)。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环a(2)的表面设有环形槽,内筒(8)的一端与环形槽配合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螺栓(7)和螺母(10);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催化器,其特征在于,反应载体(14)为蜂窝状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催化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催化器,包括外筒、盖体和内筒;外筒的两端分别设有固定环a和固定环b,盖体连接固定环a,盖体上设有进气管;内筒伸入外筒内部,内筒的一端压紧固定环a的表面,内筒外周面设有凸缘板,凸缘板与固定环b连接,内筒上设有排气管;内筒内设有多个安装环,安装环外周面压紧在内筒内周面,安装环内均设有反应载体,反应载体上的通孔内径值向靠近排气管的方向逐渐减小。本技术中,内筒内部设有多个安装环,而安装环上的反应载体的反应孔逐渐减小,蜂窝状反应载体使气体与反应载体之间接触面积增大,有效对尾气进行处理使尾气处理更加彻底。

技术研发人员:郑达,陈爱玲,王京军,王旗,高春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屹马汽车零部件(江苏)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40320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