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一种水田间稻渔共生养殖沟。
背景技术:
1、多数情况下,稻田厢面平台四周的小田埂都是在稻田工程设计时,简单加高垒起的。由于小田埂高度和宽度的限制,修葺操作中不便加固压实,加上养殖的周期长,且小田埂长期水泡,久而久之,易倒塌,损坏稻田平台,进而易导致稻田平台跨泥淤塞养殖围沟。通常,每年需要重新修整小田埂,工作量较大。
2、现有田梗结构较为固定的稻田,例如专利号为cn217389489u一种稻渔综合种养稻田平台内埂结构,其包括位于养殖围沟与田面平台之间的田埂体,养殖围沟上预留进水口和排水口,田埂体的顶部开设种植槽,且种植槽布满田埂体的长度方向,种植槽内栽植多年生根系发达且耐水淹的植物。
3、本实施例在田埂上种植植物,不与水稻争肥争水,及不增加费用的情况下,利用多年生根系发达且耐水淹的植物(比如鱼腥草)发达的地下茎,耐水淹,种植一次,多年生长,保证田埂体常年的固土、防塌效果,但其存在的缺陷有:
4、养殖沟为回字形养殖沟,进水灌溉不均匀,挖掘面积较大,浪费土地。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2、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田间稻渔共生养殖沟,包括水田、养殖沟和排水口,还包括:
3、排水渠,其设置在水田的中间;
4、其中,养殖沟设置在排水渠上,并与排水渠结合成一体,呈梯形设置。
5、还包括:
6、排水阀门,其设置在养殖沟的一端;
7、主排水沟,其设置在水田的外侧;
8、过路涵管,其固定连接在排水阀门和主排水沟之间,
9、还包括:
10、过滤纱网,其套设在排水阀门的输入端。
11、还包括:
12、基座,其固定安装在养殖沟的底端,呈l形设置;
13、压块,其固定安装在养殖沟顶部的侧端;
14、生态砖,其固定连接在基座和压块之间;
15、其中,生态砖贴合在养殖沟的侧壁上。
16、还包括:
17、净化组件,其安装在主排水沟内,用于净化过路涵管内的尾水的净化。
18、净化组件包括:
19、净化框,其固定安装在主排水沟内,一侧固定连接有过路涵管;
20、旋流分离器,其固定安装在净化框内;
21、悬浮物暂存盒,其固定连接在旋流分离器的底端。
22、还包括:
23、传动轴,其可转动安装在悬浮物暂存盒内,通过电机驱动;
24、若干个刀片,其均匀分布在传动轴上。
2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6、通过将原来的排水渠加工成养殖沟,不但保证了进水灌溉的均匀性,还不浪费土地。
1.一种水田间稻渔共生养殖沟,包括水田(1)、养殖沟(2)和排水口(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田间稻渔共生养殖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田间稻渔共生养殖沟,其特征在于,所述净化组件(1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水田间稻渔共生养殖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