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月前  138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乘员就座的座椅。


背景技术:

1、作为与汽车等车辆的座椅相关的技术,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了在车辆用座椅中,在车辆受到追尾时,使头枕上升,有效地保护乘员的头部,减轻鞭抽式损伤。

2、另外,记载了在座椅靠背框架的两侧部的内壁面上可转动地安装有第一连杆臂,在第一连杆臂的转动端侧由连结部可枢转地支撑第二连杆臂。另外,记载了在该第二连杆臂之间横向设置有载荷承受部件,在该第二连杆臂的上端侧以搭桥状设置的连结杆上固定有支撑头枕的保持托架。

3、在专利文献2中,作为构成车辆用乘员约束装置的可动支撑体,记载了具备配置在头枕的后方侧的鞭抽式损伤减轻杆。记载了鞭抽式损伤减轻杆构成为具有沿座椅宽度方向延伸的连结部,以及从连结部的座椅宽度方向两端部垂下的左右一对被引导部,左右的被引导部经由左右的滑块及左右的引导管被座椅靠背框架的左右侧部所支撑。

4、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了在具备包括了头枕部、背抵部、腰抵部的靠背的车辆用座椅中,头枕部与背抵部之间以及背抵部与腰抵部之间能够分别伸缩的座椅。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1-34707号公报

8、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3-203349号公报

9、专利文献3:日本实开昭56-187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汽车等车辆中,为了抑制因后面碰撞而产生的鞭抽式损伤,一般采用利用头枕结构从斜上方支撑后头部,抑制颈部后屈的方法。

2、但是,在乘员的体格极小的情况下,有时会将后头部最突出的部位搁置在头枕的下端部附近。

3、在这样的状态下,由于上身埋入了靠背结构,所以后头部被头枕推出,颈部成为与一般的后面碰撞时的动作相反的前屈状态,有受伤的危险。

4、对于此,也可以考虑将头枕的可动范围(可调整范围)向下方扩大,但此时难以确保空间、强度,以及体格比较大的乘员就座时的舒适性。

5、鉴于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抑制由后面碰撞引起乘员受伤的座椅。

6、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发明一个方式的座椅是车辆的乘员就座的座椅,其包括:靠背,其与所述乘员的背部相对;头枕,其设置在所述靠背的上部;靠背框架,其具有沿所述靠背的左右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构件;横构件,其被跨设在左右的所述侧构件上,并可升降地安装于所述侧构件;头枕柱,其从所述头枕向下方突出并与所述横构件连结;以及横构件脱离机构,其根据输入到所述横构件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使所述横构件从所述侧构件脱离,其中,所述横构件脱离机构随着所述横构件相对于所述侧构件上升而使发生所述脱离所需的所述载荷随之降低。

8、由此,在体格较小的乘员的情况下,在发生后面碰撞时,由横构件承受从乘员的上身的背部输入的向后的载荷,由此能够防止乘员的上身过度地埋入靠背。

9、因此,能够减轻由于乘员的后头部被头枕推压而引起的颈部的前屈动作。

10、另一方面,在体格较大的乘员的情况下,由于横构件与头枕一起上升,所以横构件脱离机构进行脱离所需的载荷降低,横构件变得容易脱离。

11、在发生后面碰撞时,通过使横构件脱离,使乘员的上身适度地埋入靠背,并且用头枕支撑头部,从而能够抑制颈部的后屈引起的鞭抽式损伤的发生。

12、在本发明中,所述横构件脱离机构具有:槽部,其形成于所述侧构件并沿上下方向延伸,且槽底侧相对于所述侧构件的表面侧变宽;以及接合部,其设置于所述横构件并与所述槽部接合,其中,所述侧构件表面侧的所述槽部的槽宽可以构成为:在所述侧构件的上方侧的槽宽相对于在所述侧构件的下方侧的槽宽变宽。

13、由此,通过简单的结构能够得到上述效果。

14、在本发明中,可以构成为具有变形抑制部件,该变形抑制部件形成为筒状并被所述侧构件插入,并且追随所述横构件而相对于所述侧构件升降,抑制在所述槽部变宽的方向上的所述侧构件的变形。

15、由此,在设有变形抑制部件的部位,槽部变宽的方向上的侧构件的变形得到抑制,因此能够适当地设定发生横构件脱离所需的载荷。

16、在这种情况下,所述变形抑制部件可以构成为分别设置在所述横构件的上下。

17、由此,能够进一步促进上述效果。

18、发明效果

19、如上所述,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抑制由后面碰撞引起的乘员的受伤的座椅。



技术特征:

1.一种座椅,其供车辆的乘员就座,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其中,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其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座椅,其中,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车辆的乘员就座的座椅,旨在提供一种抑制由后面碰撞引起乘员受伤的座椅。车辆的乘员(P)就座的座椅(1)构成为包括:靠背(20),其与乘员的背部相对;头枕(30),其设置在靠背的上部;靠背框架(40),其具有沿着靠背的左右侧端部在上下方向上延伸的侧构件(42);横构件(50),其被跨设在左右的所述侧构件上,并可升降地安装于侧构件;头枕柱(60),其从头枕向下方突出并且其下端部与横构件连结;以及横构件脱离机构(43、51),其根据输入到横构件的朝向车辆后方侧的载荷使横构件从侧构件脱离,其中,横构件脱离机构随着横构件相对于侧构件上升而使发生脱离所需的载荷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矢动丸裕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株式会社斯巴鲁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