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

xiaoxiao9月前  62


本发明涉及光电倍增管,尤其涉及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


背景技术:

1、光电倍增管(pmt)是一种将微弱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的真空电子器件,其外观类似白炽灯,pmt在生命科学、核物理等科技领域,有很多重要的应用,同时也是宇宙射线、中微子天文等科学装置应用中最核心和用量最多的探测元件。然而,这种精密光学探测器件,其内部为真空,外表仅仅为一层薄薄的玻璃罩面密封,使其十分脆弱易损,因此其在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辅助固定显得尤其重要。

2、当前国内外厂家主要采取泡沫棉包裹,或者带孔泡沫板放入的方式进行辅助固定,然而这样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松紧度无法控制,二是密封性无法满足。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实验环境中,若松紧度与密封性无法同时满足,空气或水从pmt和辅助固定器之间的空隙流入会影响实验效果。

3、目前能够调研到的国内外相关专利或者期刊论文给出的设计方案(比如专利cn218599338u,cn219066751u和cn219066751u),主要基于pmt中部圆柱面来设计固定套。这种固定套的圆柱面具有三到五个螺丝孔,通过螺丝旋拧的方式来顶住pmt的玻璃外壁实现固定。这种固定方式的不足在于,螺丝跟pmt接触的局部应力集中而损坏pmt的玻璃外罩的安全隐患很大,而且还不能满足密封性的要求。另外的设计方案(比如专利cn113555271a,cn111968906b和cn111564359b)虽然能实现密封,但设计零件相对复杂,加工制作成本大,使用者的工作量也大。而国内外最新的3d打印的设计方案由于一体化成型,工作量小,虽然也能满足密封性设计的要求,但金属3d打印材料的制作成本高昂,且通常3d打印材料容易老化,不利于长期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解决背景技术中提到的现有光电倍增管保护装置无法同时满足松紧度与密封性、安全性、结构设计复杂、无法长期使用的问题。

2、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本发明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包括:

4、贴身套,所述贴身套套设在光电倍增管上,且所述贴身套的内壁紧贴在所述光电倍增管上,所述贴身套为两端开口结构,所述贴身套上端外壁上设置有头部外缘,所述贴身套下部内壁设置有多个密封圈凹槽,所述密封圈凹槽中设置有小密封圈,所述小密封圈紧贴所述光电倍增管。

5、圆锥套,所述圆锥套套设在所述贴身套的外侧,所述圆锥套下端抵在限位结构上。

6、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设置在所述贴身套下端外壁上。

7、进一步的,所述贴身套包括一体成型的套体头部和套体颈部,所述套体头部由下至上开口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套体颈部为内径均匀的筒体。

8、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螺母以及设置在所述贴身套下端外壁上的尾部螺纹,所述螺母螺纹连接在所述尾部螺纹上。

9、再进一步的,所述贴身套下部内壁设置有两个所述密封圈凹槽。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

11、本发明专利中公开了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的设计方案。本发明不仅能解决同时满足松紧度与密封性的问题,还达到了一种新设计需求:在所需要固定所述光电倍增管的球面(或者平面)基座面上不需要做任何辅助小孔或攻牙处理的前提下,在基座面上尽可能密集的实现多个所述光电倍增管的密封性固定。跟现有的固定方式不同(比如专利cn209417310u和cn106783501b),固定后的所述光电倍增管仅仅是裸露出其顶部的有效采光球壳面,其整个侧面被所述贴身套“托住”,在保护的同时也防止了侧面入射光对探测信号的干扰。本发明最大的创新点在于固定和密封功能同时兼顾,且安全性高、设计简易,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长期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身套(1)包括一体成型的套体头部(1-6)和套体颈部(1-1),所述套体头部(1-6)由下至上开口直径逐渐增大,所述套体颈部(1-1)为内径均匀的筒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结构(3)包括螺母(3-1)以及设置在所述贴身套(1)下端外壁上的尾部螺纹(3-2),所述螺母(3-1)螺纹连接在所述尾部螺纹(3-2)上。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其特征在于:所述贴身套(1)下部内壁设置有两个所述密封圈凹槽(1-2)。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兼具固定和密封功能的光电倍增管保护套,涉及光电倍增管技术领域,包括贴身套,所述贴身套外侧套接有圆锥套,所述贴身套的套体头部设置有头部外缘,所述贴身套尾部设置有尾部螺纹,所述尾部螺纹与螺母螺纹配合,所述贴身套下部内壁设置有密封圈凹槽。使用时将光电倍增管缓慢塞入所述贴身套,在密封圈的配合下实现了套件与光电倍增管之间的密封性与稳固性,此外本发明装置还可以将多个光电倍增管安装在平面或曲面基座上。本发明在兼顾了密封性与稳固性的同时具有安全性高、设计简易,成本低廉,操作简单,可长期使用的优点。本专利最大的技术难点突破在于:在一个球面上实现了最大密集地固定多个光电倍增管。

技术研发人员:郑杰,黄惊涛,田玮,智威,张光平,张涛,向昕,梅华林,徐东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交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