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控组件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月前  50


本申请涉及显示,特别是涉及一种温控组件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经济发展,显示面板应用在汽车越来越广泛,本申请的申请人在长期的研发过程中,发现目前车内温度过高、过低都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显示,因此如何控制显示面板的温度成为现阶段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温控组件及显示装置,能够提升温控组件的热传导效率。

2、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温控组件包括:衬底;绝缘层,设置在所述衬底一侧,所述绝缘层背离所述衬底的表面设有开口;温控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所述开口中,所述温控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半导体块以及第二半导体块,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块间隔设置且极性不同;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以及所述第二半导体块。

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4、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申请中设置第一半导体块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半导体块与第二电极电连接,能够实现温控功能,同时还设置温控单元中的电流方向与衬底平行,热量传播方向与衬底垂直,也就是电流方向与热量传播方向垂直,该设置可以使电流流经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路径更短,集热面积更大,降低第一电极、第二电极造成的焦耳损失,提高热交换速度。



技术特征:

1.一种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控组件进一步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层至少设置在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二半导体块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块的第一侧面与所述衬底之间的夹角小于90度,和/或,第一侧面为弧面,其中,所述第一侧面为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侧面,或者,所述第一侧面为第一半导体块与所述导电层接触的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侧壁至少裸露在所述开口中,所述第一半导体块、所述第二半导体块在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之间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一电极的侧壁连接,所述第二半导体块与所述第二电极的侧壁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导体块为n型半导体块,所述第二半导体块为p型半导体块;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温控组件,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温控单元排列呈多行多列;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面板以及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温控组件,所述温控组件设置在所述显示面板的背光侧。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驱动层以及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其中,温控单元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发光单元均各自对应至少一个所述温控单元;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温控组件及显示装置,该温控组件包括衬底、绝缘层、温控单元和导电层,绝缘层设置在衬底一侧,绝缘层背离衬底的表面设有开口;温控单元至少部分设置在开口中,温控单元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第一半导体块以及第二半导体块,第一半导体块与第一电极电连接,第二半导体块与第二电极电连接,第一半导体块与第二半导体块间隔设置且极性不同;导电层电连接第一半导体块以及第二半导体块。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能够提升温控组件的热传导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李文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国显光电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9/23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