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月前  82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具体涉及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


背景技术:

2.随着国内汽车市场的逐渐饱和,各大车企纷纷开拓海外市场。但是海外市场有很大范围是右舵车,为了保持右舵车和左舵车配置、外观、性能等的一致,许多零件都会尽量借用。但是,对于转向柱的中间轴而言,由于中间轴的主动轴和从动轴之间存在相位角,在实际设计中难以直接借用,这就需要新开模具制作,费时费力。而且在现阶段右舵车一般不会有太大的销量,如果新开模具制作中间轴的话,成本分摊以后,单件成本就增加的相当多。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减轻或消除左舵车和右舵车之间难以借用转向柱的中间轴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节叉,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内花键孔,所述内花键孔上设置有第一缺齿部和第二缺齿部,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在所述第一轴的周向上间隔开的设置,
5.所述第二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节叉,所述第二轴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外花键轴段,所述外花键轴段上设置有一个连齿部,
6.所述外花键轴段与所述内花键孔花键联接,所述连齿部择一的与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配合,
7.当所述连齿部与所述第一缺齿部配合时,所述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
8.当所述连齿部与所述第二缺齿部配合时,所述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
9.可选的,所述第一节叉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的中心轴线限定出第一虚拟面,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以所述第一虚拟面为对称面相互对称设置。
10.可选的,所述第二节叉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线限定出第二虚拟面,所述连齿部是以所述第二虚拟面为对称面的对称结构。
11.可选的,所述第一轴为主动轴,所述第二轴为从动轴。
12.可选的,在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两个外露的标识部,两个标识部分别标记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的位置。
13.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缺齿部、第二缺齿部和连齿部,使得左舵车和右舵车可以共用转向柱的中间轴,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和降低单件成本,还能够提升装配效率和提升装配精度。
附图说明
14.图1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转向柱的中间轴的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转向柱的中间轴的剖视图;
16.图3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轴的断面图;
17.图4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二轴的断面图;
18.图5为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第一缺齿部和第二缺齿部对应的相位角的示意图。
19.图中:1—第一轴;2—第二轴;3—第一节叉;4—第一轴承孔;5—第二节叉;6—第二轴承孔;7—外花键轴段;8—连齿部;9—内花键孔;10—第一缺齿部;11—第二缺齿部;12—第一虚拟面。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1.如图1至图5所示的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包括第一轴1和第二轴2,第一轴1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节叉3,第一轴1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内花键孔9,内花键孔9上设置有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在第一轴1的周向上间隔开的设置,第二轴2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节叉5,第二轴2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外花键轴段7,外花键轴段7上设置有一个连齿部8,外花键轴段7与内花键孔9花键联接,连齿部8择一的与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配合,当连齿部8与第一缺齿部10配合时,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当连齿部8与第二缺齿部11配合时,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
22.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左舵车的生产过程中,选择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中的一个与连齿部8配合,以满足左舵车的相位角要求;在生产右舵车时,选择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中的另外一个与连齿部8配合,便可满足右舵车的相位角要求;也就是说,左舵车和右舵车可以共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提出的中间轴,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和降低单件成本。同时,通过设置连齿部8、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还具有一定的防呆作用,能够防止出现中间轴装配错误的情况。
2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节叉3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孔4,第一轴承孔4的中心轴线和第一轴1的中心轴线限定出第一虚拟面12,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以第一虚拟面12为对称面相互对称设置。采用上述的方案,根据第一节叉3的对称面来设置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的周向位置,在装配过程中能够借用第一节叉3和第二节叉5的相对位置来直观的判断中间轴的相位角,有利于降低中间轴的装配难度。显然,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还能够设置成以第一轴1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其它的对称面相互对称设置。
2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节叉5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孔6,第二轴承孔6的中心轴线和第二轴2的中心轴线限定出第二虚拟面,连齿部8是以第二虚拟面为对称面的对称结构。采用上述的方案,在装配过程中能够通过第一节叉3和第二节叉5的相对位置来大致判断中间轴的相位角,有利于降低中间轴的装配难度。显然,在其它实施例中,连齿部8还能够设置成以第二轴2的中心轴线所在的其它的虚拟面为对称面的对称结构。
2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1为主动轴,第二轴2为从动轴。 在另外一些实施方式中,第二轴2为主动轴,第一轴1为从动轴。
2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轴1上设置有两个外露的标识部,两个标识部分别标记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的位置。通过设置外露的标识部,能够直观的确定第一缺齿部10和第二缺齿部11的位置,能够降低中间轴的装配难度,有利于替身中间轴的装配效率。具体实施时,标识部可以是设置在第一轴1外表面上的图案,两个标识部可以采用不同的图案。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轴1和第二轴2均为空心轴。
28.上述任一项所述转向柱的中间轴合理运用了连齿与缺齿结构,可以极大的提高装配效率,不需要高精度工装或者设备,即可精准装配到对应相位角,即使因为一些原因错装,也能够极为轻松的确认出错装件,及时整改。
29.上述任一项所述转向柱的中间轴可以根据需要提供两种相位角,具有成本低、操作简单和精度高的优点。显然,在其它实施例中,可以根据车型规划情况和实际的使用需求,设置多个缺齿部来定位多个相位角,例如利用三个缺齿部来定位三个相位角。
30.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进行接合和组合。


技术特征:
1.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所述第一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节叉,所述第一轴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内花键孔,所述内花键孔上设置有第一缺齿部和第二缺齿部,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在所述第一轴的周向上间隔开的设置,所述第二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节叉,所述第二轴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外花键轴段,所述外花键轴段上设置有一个连齿部,所述外花键轴段与所述内花键孔花键联接,所述连齿部择一的与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配合,当所述连齿部与所述第一缺齿部配合时,所述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当所述连齿部与所述第二缺齿部配合时,所述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节叉上设置有第一轴承孔,所述第一轴承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一轴的中心轴线限定出第一虚拟面,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以所述第一虚拟面为对称面相互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节叉上设置有第二轴承孔,所述第二轴承孔的中心轴线和所述第二轴的中心轴线限定出第二虚拟面,所述连齿部是以所述第二虚拟面为对称面的对称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轴为主动轴,所述第二轴为从动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柱的中间轴,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轴上设置有两个外露的标识部,两个标识部分别标记所述第一缺齿部和所述第二缺齿部的位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转向柱的中间轴,包括第一轴和第二轴,第一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一节叉,第一轴的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内花键孔,内花键孔上设置有第一缺齿部和第二缺齿部,第二轴的一端设置有第二节叉,第二轴另一端的端部设置有外花键轴段,外花键轴段上设置有一个连齿部,外花键轴段与内花键孔花键联接,连齿部择一的与第一缺齿部和第二缺齿部配合,当连齿部与第一缺齿部配合时,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当连齿部与第二缺齿部配合时,中间轴的相位角为:-a。本实用新型通过合理设置第一缺齿部、第二缺齿部和连齿部,使得左舵车和右舵车可以共用转向柱的中间轴,有利于提升设计效率和降低单件成本,还能够提升装配效率和提升装配精度。度。度。


技术研发人员:周建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