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的制作方法

xiaoxiao9月前  64



1.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气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燃烧器及燃气灶。


背景技术:

2.燃烧器是家用燃气灶具的重要部件,菜肴烹饪所需要的火力幅度调整主要依靠调整燃烧器的燃气流量实现。由于中式烹饪形式多样,煎炸、蒸煮和焖炖等需要的火力较小,而爆炒需要的火力较大,火力调整所需要的幅度较大。燃烧器通常为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的双环形式,也有在内环火和外环火之间增加中环火而形成三环形式,或者其它的多环形式,而现有燃烧器的内环混气流道使其对于内环火的调节幅度较小,调节速度较慢,不能快速且宽幅的调整燃烧器输出火力大小。


技术实现要素:

3.基于以上背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内环火力调整幅度的燃烧器,便于通过控制内环火力大小以分别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
4.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燃烧器的燃气灶。
5.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内环混气腔、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和至少两个内环喷嘴,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一个内环喷嘴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内环混气腔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与内环混气腔所连通的腔口均分别朝向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腔壁。
7.至少两个内环喷嘴对其所连通的内环引射腔内供给的燃气流量可以通过外部阀门等流量控制部件进行单独控制,在需要正常烹饪火力时截断或者降低至少一个内环喷嘴的燃气供给,在需要爆炒火力时开启全部内环喷嘴的燃气供给,相对于现有燃烧器内环混气流道的结构,该燃烧器能够提高内环火力的调整幅度,且快速的控制内环火力大小,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
8.作为优选,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的内腔壁沿内环混气腔的内腔壁横截面的切向与内环混气腔的内腔壁连接。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内环混气腔的一部分内腔壁对内环引射腔射出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起到导向作用,提升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的混合效果。
9.作为优选,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中轴线所在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多个内环喷嘴同时供给燃气时,多个内环引射腔的腔口射出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的接触路径较短,提高多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的混合速度。
10.作为优选,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中轴线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中轴线相互垂直。
11.作为优选,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以内环混气腔中轴线为中心均布于内环混气腔的周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燃烧器本体的俯视视角来看,多个内环喷嘴同时供给燃气时,
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多个均匀间隔的部位同步射出,提高多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的混合效果。
12.作为优选,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沿同一环绕方向均布于内环混气腔的周向。通过上述技术方案,从燃烧器本体的俯视视角来看,多个内环喷嘴同时供给燃气时,多个内环引射腔的腔口射出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形成顺时针流向或逆时针流向,提升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内的混合效果。
13.作为优选,每个内环引射腔包括收缩段和直管段,所述收缩段位于内环引射腔邻近内环喷嘴的部位,所述直管段位于内环引射腔邻近内环混气腔的部位。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内环引射腔和与其连通的内环混气腔形成为文丘里管的结构,提高该燃烧器的内环引射效果。
14.作为优选,所述内环混气腔与燃烧器本体同轴心设置。
15.作为优选,所述燃烧器本体还设有外环混气腔、外环引射腔和外环喷嘴,所述外环引射腔连通外环喷嘴和外环混气腔,所述外环混气腔环绕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外部。
16.一种燃气灶,包括以上所述的燃烧器。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相对于现有燃烧器内环混气流道的结构,该燃烧器能够提高内环火力的调整幅度,且快速的控制内环火力大小,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
附图说明
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燃烧器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图2中a-a截面的示意图。
23.图中:1、燃烧器本体;2、内环混气腔;3、第一内环引射腔;4、第二内环引射腔;5、第一内环喷嘴;6、第二内环喷嘴;7、收缩段;8、直管段;9、外环混气腔;10、外环引射腔;11、外环喷嘴;12、内环火盖;13、内环火孔;14、外环火盖;15、外环火孔。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说明。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并不局限于下面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做的任何形式上的变通和/或改变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
25.在本实用新型中,若非特指,所有的份、百分比均为重量单位,所采用的设备和原料等均可从市场购得或是本领域常用的。下述实施例中的方法,如无特别说明,均为本领域的常规方法。下述实施例中的部件或设备如无特别说明,均为通用标准件或本领域技术人员知晓的部件,其结构和原理都为本技术人员均可通过技术手册得知或通过常规实验方法
获知。
26.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燃烧器本体设有内环混气腔、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和至少两个内环喷嘴,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一个内环喷嘴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内环混气腔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与内环混气腔所连通的腔口均分别朝向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腔壁。通过设置至少两个分别连通内环混气腔的内环引射腔,配合外部阀门等流量控制部件对连通内环引射腔的内环喷嘴进行燃气流量控制,在需要正常烹饪火力时截断或者降低至少一个内环喷嘴的燃气供给,在需要爆炒火力时开启全部内环喷嘴的燃气供给,能够提高内环火力的调整幅度,且快速的控制内环火力大小,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
27.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做出详细说明,在下面的详细说明中,为便于解释,阐述了许多具体的细节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全面理解。然而,一个或多个实施例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情况下也可以被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实施。
28.一种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燃烧器本体1设有内环混气腔2、内环引射腔、内环喷嘴和内环火盖12,内环火盖12罩设于内环混气腔2的上方,内环火盖12表面设有多个内环火孔13,内环火孔13连通内环混气腔2和内环火盖12外部。燃气气流由内环喷嘴射入内环引射腔,在内环引射腔内与空气气流混合后进入内环混气腔继续混合,最终通过内环火盖12表面的内环火孔13射出内环火盖12外部,并燃烧形成内环火焰。
29.内环引射腔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内环引射腔3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内环喷嘴数量对应于内环引射腔的数量,也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内环喷嘴5和第二内环喷嘴6。当然,内环引射腔和内环喷嘴的数量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要进行增加。
30.第一内环引射腔3连通第一内环喷嘴5和内环混气腔2,第二内环引射腔4连通第二内环喷嘴6和内环混气腔2。第一内环引射腔3与内环混气腔2所连通的腔口朝向于内环混气腔2的一侧腔壁,第二内环引射腔4与内环混气腔2所连通的腔口朝向于内环混气腔2的另一侧腔壁。
31.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引射腔3的内腔壁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的内腔壁分别沿内环混气腔2的内腔壁横截面的切向与内环混气腔2的内腔壁连接,内环混气腔2的一部分内腔壁对第一内环引射腔3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射出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起到导向作用,由此提升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的混合效果。
32.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引射腔3中轴线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中轴线所在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在第一内环喷嘴5和第二内环喷嘴6同时供给燃气时,第一内环引射腔3的腔口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的腔口射出的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的接触路径较短,两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可以快速接触并混合,由此提高两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的混合速度。
3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引射腔3的中轴线、第二内环引射腔4的中轴线均垂直于内环混气腔2的中轴线。两个内环引射腔射出的两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首先由水平方向射入内环混气腔2混合,之后再沿竖直方向到达内环混气腔2的上部,最终从与内环混气腔2连通的内环火孔13流出并燃烧形成内环火焰。
34.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引射腔3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以内环混气腔2中轴线为中心均布于内环混气腔2的周向。从燃烧器本体1的俯视视角来看,第一内环喷嘴5和第二内环
喷嘴6同时供给燃气时,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的两个均匀间隔的部位同步射出,由此提高两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的混合效果。
35.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内环引射腔3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沿同一环绕方向均布于内环混气腔2的周向。从燃烧器本体1的俯视视角来看,第一内环喷嘴5和第二内环喷嘴6同时供给燃气时,两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形成顺时针流向,由此提升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的混合效果。当然,也可以改变第一内环引射腔3和第二内环引射腔4沿内环混气腔2的环绕方向,使两股燃气空气混合气流在内环混气腔2内形成逆时针流向。
36.在本实施例中,每个内环引射腔均包括收缩段7和直管段8,收缩段7位于内环引射腔邻近内环喷嘴的部位,直管段8位于内环引射腔邻近内环混气腔2的部位。内环引射腔和与其连通的内环混气腔2形成为文丘里管的结构,提高该燃烧器的内环引射效果。
37.在本实施例中,内环混气腔2与燃烧器本体1同轴心设置。
38.在本实施例中,燃烧器本体1还设有外环混气腔9、外环引射腔10、外环喷嘴11和外环火盖14,外环引射腔10连通外环喷嘴11和外环混气腔9,外环混气腔9环绕于内环混气腔2的外部,外环火盖14罩设于外环混气腔9上方,外环火盖14表面设有连通外环混气腔9和外环火盖14外部的多个外环火孔15,由此形成具有内环火和外环火的双环火燃烧器。当然,也可以不设置外环混气腔9、外环引射腔10、外环喷嘴11和外环火盖14,而形成单环火燃烧器。或者,也可以在设置外环混气腔9、外环引射腔10、外环喷嘴11和外环火盖14的基础上再设置中环混气腔、中环引射腔、中环喷嘴和中环火盖,而形成三环火燃烧器。
39.在与第一内环喷嘴5所连通的燃气通道上设置一个截断阀,当然,该截断阀也可以设置在与第二内环喷嘴6所连通的燃气通道上。通过开启和关闭截断阀,对第一内环喷嘴5的燃气气流进行通断操作,即可以控制所有内环引射腔对内环混气腔2道供给的总燃气流量的大小。在需要正常烹饪火力时,截断第一内环喷嘴5的燃气供给,在需要爆炒火力时,开启第一内环喷嘴5的燃气供给,相对于现有燃烧器内环混气流道的结构,该燃烧器能够提高内环火力的调整幅度,且快速的控制内环火力大小,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当然,也可以设置调节阀以替代截断阀,在需要正常烹饪火力时,降低而不是截断第一内环喷嘴5的燃气供给。
40.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燃气灶,包括以上所述的燃烧器。
41.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若干改进和修饰,这些改进和修饰也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该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1),所述燃烧器本体(1)设有内环混气腔(2)、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和至少两个内环喷嘴,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一个内环喷嘴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内环混气腔(2)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与内环混气腔(2)所连通的腔口均分别朝向于所述内环混气腔(2)的腔壁。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的内腔壁沿内环混气腔(2)的内腔壁横截面的切向与内环混气腔(2)的内腔壁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中轴线所在的横截面位于同一平面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中轴线与所述内环混气腔(2)的中轴线相互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以内环混气腔(2)中轴线为中心均布于内环混气腔(2)的周向。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沿同一环绕方向均布于内环混气腔(2)的周向。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每个内环引射腔包括收缩段(7)和直管段(8),所述收缩段(7)位于内环引射腔邻近内环喷嘴的部位,所述直管段(8)位于内环引射腔邻近内环混气腔(2)的部位。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混气腔(2)与燃烧器本体(1)同轴心设置。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器本体(1)还设有外环混气腔(9)、外环引射腔(10)和外环喷嘴(11),所述外环引射腔(10)连通外环喷嘴(11)和外环混气腔(9),所述外环混气腔(9)环绕于所述内环混气腔(2)的外部。10.一种燃气灶,其特征在于:该燃气灶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燃烧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内环火力调整幅度的燃烧器及燃气灶。其中燃烧器,包括燃烧器本体,所述燃烧器本体设有内环混气腔、至少两个内环引射腔和至少两个内环喷嘴,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一个内环喷嘴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分别与内环混气腔连通,每个内环引射腔与内环混气腔所连通的腔口均分别朝向于所述内环混气腔的腔壁。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燃烧器,相对于现有燃烧器内环混气流道的结构,该燃烧器能够提高内环火力的调整幅度,且快速的控制内环火力大小,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从而满足正常烹饪和爆炒的需要。


技术研发人员:钟婷婷 康刘胜 吴贤焘 黄安奎 黄卫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火星人厨具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7.31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