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器过滤结构及驱动桥的制作方法

xiaoxiao10月前  75



1.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制动器冷却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制动器过滤结构及驱动桥。


背景技术:

2.重型车辆驱动桥的湿式制动器在制动时因其内腔中的动摩擦片组与静摩擦片组长时间摩擦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因此,会在湿式制动器内设置与制动器内腔连通的冷却油道,通过冷却油道将冷却油输送至制动器内腔中,以对制动器进行冷却,冷却油道具有设于制动器壳体的外壁上的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及出油口与制动器内腔连通,且进油口和出油口分别通过油管连通至冷却系统的油箱,油箱中的冷却油可自进油口流入制动器内腔中,制动器内腔中的冷却油可从出油口经油管回流至油箱中,即形成一冷却油循环系统,然而,冷却油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油易混入颗粒杂质和金属颗粒等污染物,导致冷却油洁净度很低,需经常更换冷却油。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可清除制动器冷却油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油污染物以提高冷却油的洁净度且便于维护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及驱动桥。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制动器过滤结构,用于过滤制动器的冷却油,安装于桥壳上,所述桥壳的端部外周壁向内开设有一与所述制动器的冷却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所述制动器过滤结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安装于所述端部外周壁上且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对应,所述支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的一过滤进油道及与所述过滤进油道连通的过滤器,所述支座还设有一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过滤出油道,所述过滤出油道连通至所述支座的外侧壁外且其在所述支座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出油口。
6.进一步地,所述端部外周壁向外凸伸形成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自远离所述端部外周壁的安装端面向内且朝向所述冷却腔开设有一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回油道,所述回油道于所述安装端面上形成一所述第一出油口,所述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端面上。
7.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座自所述安装端面沿垂直于所述桥壳轴向的方向向内开设有一第一油道,所述安装座自所述第一油道远离所述安装端面的一端沿所述桥壳轴向且朝向所述冷却腔开设有一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冷却腔及所述第一油道连通且和所述第一油道形成所述回油道。
8.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具有一固定于所述端部外周壁上的固定面,所述支座自所述固定面对应所述第一出油口向内且朝向所述过滤器开设有一所述过滤进油道,所述过滤进油道与所述回油道连通。
9.进一步地,所述支座具有第一外侧壁及与所述第一外侧壁相对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外侧壁靠近所述制动器且其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口,所述过
滤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上。
10.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外侧壁沿所述桥壳轴向向外凸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制动器的连接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口,所述支座自所述第二出油口沿所述桥壳轴向向内开设有所述过滤出油道。
11.进一步地,所述过滤器为机油滤清器。
1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桥,包括桥壳、设于所述桥壳内的半轴、套设于所述半轴上的半轴套管、制动器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所述桥壳的端部具有一环形凸缘,所述半轴套管固定于所述凸缘的外端面上,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凸缘的外侧且安装于所述半轴套管上,所述制动器过滤结构位于所述凸缘的内侧且安装于所述端部外周壁上。
13.本实用新型的制动器过滤结构通过在桥壳的端部外周壁开设一与制动器的冷却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且端部外周壁对应第一出油口设置有一支座,支座设有与第一出油口连通的过滤器且其外侧壁外设有与过滤器连通的第二出油口,第二出油口通过出油管连通至油箱,即过滤器与出油管分别独立连接于支座上,使得过滤器拆装方便,当维护过滤器时,可不需要拆下出油管,直接拆下过滤器即可。当冷却腔中的冷却油从第一出油口进入过滤器中时被过滤器过滤,与此同时,冷却油中的污染物被收集在过滤器中,使得冷却油中的污染物被清除,然后被过滤的冷却油从第二出油口经出油管流入冷却油循环系统的油箱中,从而提高冷却油洁净度,防止冷却油中的颗粒杂质和金属颗粒等污染物进入油箱中污染油箱中的冷却油和再次进入冷却腔内时污染冷却腔内的动摩擦片组与静摩擦片组等零部件,进而提高制动器冷却油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油洁净度,使得冷却油和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延长。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制动器过滤结构应用于驱动桥上时的立体示意图;
15.图2为图1的局部剖视图;
16.图3为图2的局部a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制动器过滤结构,用于过滤制动器100的冷却腔104内的冷却油,安装于重型车辆驱动桥(工程车驱动桥)的桥壳200上,具体地,冷却油呈液体状,制动器100为湿式制动器100,其包括壳体101及设于壳体101内腔中的静摩擦片组和动摩擦片组,壳体101内腔供冷却油进入以对制动器100进行冷却,即壳体101内腔形成制动器100的冷却腔104,壳体101的内端面设有进油口1011,进油口1011通过进油管(未图示)与油箱500连通以向冷却腔104供油,静摩擦片组具有多个沿桥壳200轴向排列的静摩擦片103,动摩擦片组具有多个沿桥壳200轴向排列的动摩擦片102,动摩擦片102与静摩擦片103间隔排列。制动器过滤结构包括支座1及设于支座1上的过滤器12。
19.桥壳200的端部外周壁2010向内开设有一与制动器100的冷却腔104连通的第一出油口2011,具体地,端部外周壁2010向外凸伸形成一安装座2012,安装座2012自远离端部外
周壁2010的安装端面2013向内且朝向冷却腔104开设有一与冷却腔104连通的回油道2014,回油道2014于安装端面2013上形成一第一出油口2011,回油道2014的设计,实现将第一出油口2011设置于端部外周壁2010上,从而可将过滤器12安装于端部201上,在本实施例中,安装座2012自安装端面2013沿垂直于桥壳200轴向的方向向内开设有一第一油道2015,安装座2012自第一油道2015远离安装端面2013的一端沿桥壳200轴向且朝向冷却腔104开设有一第二油道2016,第二油道2016与冷却腔104及第一油道2015连通且和第一油道2015形成回油道2014,上述回油道2014的结构简单,易于加工。
20.支座1安装于端部外周壁2010上且与第一出油口2011对应,支座1设有与第一出油口2011连通的一过滤进油道11及与过滤进油道11连通的过滤器12,过滤器12通过螺钉固定于支座1的外侧壁上,在本实施例中,过滤器12为机油滤清器。支座1还设有一与过滤器12连通的过滤出油道182,过滤出油道182连通至支座1的外侧壁外且其在支座1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出油口14,第二出油口14通过出油管(未图示)连通至油箱500以形成冷却油循环回路,即过滤器12与出油管分别独立连接于支座1上,使得过滤器12拆装方便,当维护过滤器12时,可不需要拆下出油管,直接拆下过滤器12即可,且可不需要专业维护人员进行维护,非专业人员便可拆除更换,具体理由如下:假设将过滤器12设于出油口内,则需过滤器12直接连接出油管以与油箱500连通,当维护过滤器12时,还需专业人员先将过滤器12从进油口1011取下,然后再将出油管取下,可见,过滤器12维护时操作比较麻烦且需要专业人员操作。
21.当冷却腔104中的冷却油从第一出油口2011进入过滤器12中时被过滤器12过滤,与此同时,冷却油中的污染物被收集在过滤器12中,使得冷却油中的污染物被清除,然后被过滤的冷却油从第二出油口14经出油管流入冷却油循环系统的油箱500中,从而提高冷却油洁净度,防止冷却油中的颗粒杂质和金属颗粒等污染物进入油箱500中污染油箱500中的冷却油和再次进入冷却腔104内时污染冷却腔104内的动摩擦片组与静摩擦片组等零部件,进而提高制动器冷却油循环系统内的冷却油洁净度,使得冷却油和制动器100的使用寿命延长,具体理由如下:假设将过滤器12设于进油口1011内,过滤器12只能过滤进入冷却腔104内的冷却油,而动摩擦片组和静摩擦片组在工作时所产生的颗粒杂质和金属颗粒等污染物,则会通过第二出油口14进入油箱500中污染油箱500内的冷却油,即无法过滤回流至油箱500中的冷却油,导致污染物不易清除,易造成管路堵塞。
22.具体地,支座1通过螺钉安装于安装端面2013上,更为具体地,为了便于安装和简化结构,支座1具有一固定于端部外周壁2010上的固定面15,支座1自固定面15对应第一出油口2011向内且朝向过滤器12开设有一过滤进油道11,过滤进油道11与第一油道2015连通以将冷却腔104内的冷却油引入过滤器12中进行过滤。支座1具有第一外侧壁16及与第一外侧壁16相对的第二外侧壁17,第二外侧壁17相对于第一外侧壁16靠近制动器100且其开设有第二出油口14,为了确保过滤器12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和便于拆装,将过滤器12固定于第一外侧壁16上而不会和连接于第二出油口14上的出油管干涉。第二外侧壁17沿桥壳200轴向向外凸伸形成一连接部18,连接部18靠近制动器100的连接端面181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口14,支座1自所述第二出油口14沿桥壳200轴向向内开设有过滤出油道182。过滤出油道182的设计不但可简化结构,还可缩短出油路径,连接部18的设计可增强支座1的强度,进一步增强支座1与油管之间的连接强度。
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驱动桥,其为工程车的驱动桥,包括桥壳200、设于桥壳200
内的半轴600、套设于半轴600上的半轴套管300、制动器10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桥壳200的端部201具有一环形凸缘400,半轴套管300通过螺钉固定于凸缘400的外端面401上,制动器100位于凸缘400的外侧且安装于半轴套管300上,制动器过滤结构位于凸缘400的内侧且安装于端部外周壁2010上,制动器100和过滤器12的位置设置,使得过滤器12和出油管具有足够的安装空间而不会相互干涉,且在维护过滤器12时,便于拆装。
24.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技术特征:
1.制动器过滤结构,用于过滤制动器的冷却油,安装于桥壳上,其特征在于,所述桥壳的端部外周壁向内开设有一与所述制动器的冷却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所述制动器过滤结构包括支座,所述支座安装于所述端部外周壁上且与所述第一出油口对应,所述支座设有与所述第一出油口连通的一过滤进油道及与所述过滤进油道连通的过滤器,所述支座还设有一与所述过滤器连通的过滤出油道,所述过滤出油道连通至所述支座的外侧壁外且其在所述支座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出油口。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外周壁向外凸伸形成一安装座,所述安装座自远离所述端部外周壁的安装端面向内且朝向所述冷却腔开设有一与所述冷却腔连通的回油道,所述回油道于所述安装端面上形成一所述第一出油口,所述支座安装于所述安装端面上。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自所述安装端面沿垂直于所述桥壳轴向的方向向内开设有一第一油道,所述安装座自所述第一油道远离所述安装端面的一端沿所述桥壳轴向且朝向所述冷却腔开设有一第二油道,所述第二油道与所述冷却腔及所述第一油道连通且和所述第一油道形成所述回油道。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具有一固定于所述端部外周壁上的固定面,所述支座自所述固定面对应所述第一出油口向内且朝向所述过滤器开设有一所述过滤进油道,所述过滤进油道与所述回油道连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座具有第一外侧壁及与所述第一外侧壁相对的第二外侧壁,所述第二外侧壁相对于所述第一外侧壁靠近所述制动器且其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口,所述过滤器固定于所述第一外侧壁上。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外侧壁沿所述桥壳轴向向外凸伸形成一连接部,所述连接部靠近所述制动器的连接端面开设有所述第二出油口,所述支座自所述第二出油口沿所述桥壳轴向向内开设有所述过滤出油道。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为机油滤清器。8.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桥壳、设于所述桥壳内的半轴、套设于所述半轴上的半轴套管、制动器及如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制动器过滤结构,所述桥壳的端部具有一环形凸缘,所述半轴套管固定于所述凸缘的外端面上,所述制动器位于所述凸缘的外侧且安装于所述半轴套管上,所述制动器过滤结构位于所述凸缘的内侧且安装于所述端部外周壁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制动器过滤结构及驱动桥,制动器过滤结构用于过滤制动器的冷却油,安装于桥壳上,桥壳的端部外周壁向内开设有一与制动器的冷却腔连通的第一出油口,制动器过滤结构包括支座,支座安装于端部外周壁上且与第一出油口对应,支座设有与第一出油口连通的一过滤进油道及与过滤进油道连通的过滤器,支座还设有一与过滤器连通的过滤出油道,过滤出油道连通至支座的外侧壁外且其在支座的外侧壁形成第二出油口。通过此结构设计,使得过滤器拆装方便,便于维护,且当冷却腔中的冷却油从第一出油口进入过滤器中时被过滤器过滤,从而提高冷却油的洁净度,使得冷却油和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延长。制动器的使用寿命延长。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强 汪领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18
技术公布日:2023/1/6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