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
背景技术:2.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通常都会进行混凝土的浇筑,现阶段在建筑使用过程中进行混凝土浇筑通常是采用混凝土浇筑泵车将混合搅拌均匀后的混凝土通过输送管道注入模框内,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但是建筑施工过程通常都是先搭设支架、绑扎钢筋后才能支模板,然后才能浇筑混凝土,如果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例如房屋施工时房屋的周围有其他房屋等建筑物阻挡进行施工时,混凝土浇筑泵车无法进入施工现场,对于正在施工的房屋的较低层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浇筑泵车的输送管道无法伸入进去,因此无法使用混凝土浇筑泵车进行混凝土浇筑,需要通过人工利用推车或桶将混凝土转运至施工现场,然后通过吊装的方式将混凝土运至高处,再转移至待浇筑的模框上方进行浇筑,将导致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较大,增加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并且不能连续的进行混凝土的浇筑,导致工作效率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在空间受限的环境下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如何降低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并增加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时长。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包括料仓、出料阀、导料软管和固定件,所述料仓设置于待浇筑模框的上方,用于盛放待输送至待浇筑模框的混凝土;所述出料阀设置于所述料仓的出料端,用于控制所述料仓内混凝土的出料流量;所述导料软管的上端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下端位于待浇筑模框内,用于将料仓内的混凝土导流至待浇筑模框内;多个所述固定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导料软管的中间部位,各所述固定件分别挂设于搭建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
5.可选地,所述导料软管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圆环形的防滑凸台或螺旋状的防滑凸台。
6.可选地,所述导料软管的上端设置为漏斗状的接料口,漏斗状的所述接料口的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的直径。
7.可选地,所述导料软管的上端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吊环,各所述吊环的下端分别适于绕所述导料软管转动;所述料仓的出料口处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挂钩,各所述吊环的上端分别对应卡接于各所述挂钩内。
8.可选地,所述导料软管采用透明的塑胶材料制成。
9.可选地,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还包括防退组件,各防退组件分别对应设置于各所述挂钩的上端;所述防退组件包括防退板、阻挡台和扭簧;所述防退板的一端与所述挂钩的上端的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阻挡台的下方;所述阻挡台与所述料仓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其两个扭臂分别与所述防退板和所述挂钩连接,用于对所
述防退板施加向上的弹力。
10.可选地,所述固定件包括抱箍和挂扣,所述抱箍套设于所述导料软管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导料软管抱紧;所述挂扣的一端与所述抱箍转动连接,另一端挂设与搭设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
11.可选地,所述出料阀为插板阀、翻板阀或插棍阀。
12.可选地,所述料仓的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中心。
13.可选地,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还包括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上端与所述料仓连接,下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导料软管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待浇筑模框的上方设置料仓,用于盛放待浇筑的混凝土,在料仓的出料端设置出料阀,通过出料阀控制料仓内混凝土流出的量;导料软管的上端与料仓的出料口连接,下端可以放置于待浇筑的模框内,从而使料仓内的混凝土经出料阀后顺着导料软管流进模框内,以完成混凝土的浇筑;由于导料软管可以随意弯曲和摆动,在受限空间内作业时只要满足料仓内混凝土的量以及导料软管的长度,通过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挪动导料软管的位置,就可以持续的浇筑较长距离或较大面积的混凝土,从而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并增加了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时长,提高了浇筑效率;另外,在导料软管的中间部位间隔设置多个固定件,各固定件的一端套设于导料软管上,用于将导料软管抱紧,固定件的另一端可以挂设与搭设的支架上,从而在挪动导料软管进行浇筑混凝土时,能够将导料软管中间部分的重量由支架来承受,从而减轻了工作人员承受的导料软管的重量,进一步降低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料软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导料软管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19.图5为图4中a处结构的放大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定件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标记说明:1-料仓;11-挂钩;2-出料阀;3-导料软管;31-接料口;32-吊环;4-固定件;41-抱箍;42-挂扣;5-防退组件;51-防退板;52-阻挡台;6-支撑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23.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应该理解这样使用的数据在适当情况下可以互换,以便这里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能够以除了在这里图示或描述的那些以外的顺序实施。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
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5.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一个实施例”和“一个实施方式”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实施方式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实施方式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施方式。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实施方式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26.为解决上述问题,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包括料仓1、出料阀2、导料软管3和固定件4,所述料仓1设置于待浇筑模框的上方,用于盛放待输送至待浇筑模框的混凝土;所述出料阀2设置于所述料仓1的出料端,用于控制所述料仓1内混凝土的出料流量;所述导料软管3的上端与所述料仓1的出料口连接,下端位于待浇筑模框内,用于将料仓1内的混凝土导流至待浇筑模框内;多个所述固定件4间隔设置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中间部位,各所述固定件4分别挂设于搭建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
27.需要说明的是,料仓1用于放置搅拌混合均匀的混凝土,料仓1设置于待浇筑模框的上方,便于料仓1内的混凝土在自重下向下流动,其中,模框是指按照混凝土浇筑需要所支设的模板中需要浇筑混凝土的空间;料仓1的出料端设置有出料阀2,通过调节出料阀2的开度大小能够控制料仓1内混凝土流出的流量大小,从而控制混凝土的流量,从而在浇筑一些宽度较窄或即将达到模框的上沿时可以调小混凝土的流量,避免混凝土流出模框外而造成材料的浪费;导料软管3的上端与料仓1的出料口连接,下端能够深入待浇筑模框内,从而使料仓1内的混凝土依次流经出料阀2、出料口后进入导料软管3内,并顺着导料软管流入待浇筑的模框内,从而完成混凝土的浇筑;由于导料软管3可以随意弯曲和摆动,从而只要满足料仓1内混凝土的量以及导料软管3的长度,通过工作人员根据需要挪动导料软管3的位置,则可以持续的浇筑较长距离或较大面积的混凝土,从而避免了人工用桶或者推车来将混凝土逐渐转移至支架内进行一车一车或一桶一桶断断续续的浇筑,从而增加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时长,提高浇筑效率;另外可以在施工现场附近通过大小合适的混凝土输送泵将混凝土持续不断的输送进料仓1内,从进一步增加混凝土连续浇筑的时长,同时降低操作的难度,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28.另外,在导料软管3的中间部位间隔设置多个固定件4,各固定件4的一端套设于导料软管3上,用于将导料软管3抱紧,固定件4的另一端可以挂设与搭设的支架上,根据浇筑的情况,有选择的将部分或全部固定件4挂设于支架上,从而使支架对导料软管3的中间部位起到承重作用,在工人扶着导料软管3的下端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减少了工作人员承受的导料软管3的重量,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同时各固定件4适于在支架上移动,在工作人员摆动导料软管3时,会带动固定件4在支架上移动,从而使支架仍对导料软管3起到承重作用,人能减轻工作人员承受的导料软管3的重量。
2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导料软管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圆环形的防滑凸台或螺旋状的防滑凸台。
30.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混凝土在导料软管3内流动过程中会对导料软管3造成冲击,
从而导致导料软管3抖动或摆动,从而导致下方浇筑混凝土的工作人员在握紧导料软管3时容易滑脱;因此在导料软管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防滑凸台,增加导料软管3的外侧面与工作人员的手之间的摩擦力,避免在浇筑混凝土的中导料软管3从工作人员的手中滑脱而撞到工作人员造成人员受伤或使混凝土流至模框外造成材料浪费;其中,如图3所示,防滑凸台的数量为多个,每个防滑凸台的形状为圆环形;或,如图2所示,防滑凸台呈螺旋线分布于导料软管3的外侧面上;防滑凸台还可以为均匀分布于导料软管3外侧面上的凸点状。
3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导料软管3的上端设置为漏斗状的接料口31,漏斗状的所述接料口31的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料仓1的出料口的直径。
32.需要说明的是,导料软管3的上端为漏斗状的接料口31,料仓1的出料口深入漏斗状的接料口31内,从而使从出料口流出的混凝土落入接料口31,进而流入导料软管3内;漏斗状的接料口31的顶端的直径大于料仓1的出料口的直径,即接料口31的上端开口大于出料口的开口,从而使从出料口流出的混凝土能够全部进入接料口31内,进而全部进入导料软管3内,避免混凝土从此处流出而造成浪费,同时通过漏斗状的接料口31还能够观察料仓1内的出料情况,从而便于提前快速的判断料仓1内的余料情况。
3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所述导料软管3的上端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吊环32,各所述吊环32的下端分别适于绕所述导料软管3转动;所述料仓1的出料口处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挂钩11,各所述吊环32的上端分别对应卡接于各所述挂钩11内。
34.需要说明的是,各吊环32沿圆周等间隔设置于导料软管3的接料口31的上端外侧;接料口31的外侧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连接筒,各吊环32分别对应穿设于各连接筒内,并分别绕对应的连接筒转动;料仓1的出料口的外侧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挂钩11,各挂钩11分别与各吊环32相对应,当将导料软管3与料仓1的出料口连接时,将各吊环32向上转动并分别对应卡接于各挂钩11内,从而将导料软管3挂在料仓1上以完成二者的连接;当需要将导料软管3与料仓1分离时,只需要将各吊环32从对应的挂钩11上取下即可;通过吊环32和挂钩11的卡接能够实现导料软管3和料仓1的快速连接和快速拆开,从而在浇筑完成一个地方后便于快速的将料仓1和导料软管3拆开移动至下一地方,并快速的将二者连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另外,吊环32和挂钩11均沿圆周等间隔设置,因此料仓1和导料软管3连接后,出料口会位于接料口31的中间,从而便于混凝土落入接料口31内。
3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料软管3采用透明的塑胶材料制成。
36.需要说明的是,导料软管3采用塑胶材质制作,可以使导料软管3具有柔韧性,从而使导料软管3便于弯曲和扭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在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移动导料软管3,从而可以在不移动料仓1的情况下浇筑较大面积的混凝土;导料管制作为透明的,便于料仓1处的工作人员和浇筑处的工作人员都能够查看导料软管3内的混凝土的流动情况,便于及时发现导料软管3内混凝土流动的异常情况。
37.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和图5所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还包括防退组件5,各防退组件5分别对应设置于各所述挂钩11的上端;所述防退组件包括防退板51、阻挡台52和扭簧;所述防退板51的一端与所述挂钩11的上端的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阻挡台52的下方;所述阻挡台52与所述料仓1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其两个扭臂分别与所述防退板51和所述挂钩11连接,用于对所述防退板51施加向上的
弹力。
38.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导料软管3会被不断的挪动,此过程有可能会将导料软管3抬起,从而有可能导致吊环32从挂钩11内脱出,因此在每一个挂钩11的上端位置设置一个防退组件5;其中,防退板51的一端与挂钩11的上端的转轴转动连接,扭簧套设于转轴上,两个扭臂分别与防退板51和挂钩11连接,对防退板51施加向上的弹力,并且防退板51的另一端位于阻挡台52的下方,从而使防退板51的上侧面与阻挡台52的下侧面贴合,从而使吊环32卡进挂钩11内后位于挂钩11的底部与防退板51之间,当导料软管3向上移动带动吊环32向上移动时,吊环32会向上推动防退板51,由于阻挡台52固定于料仓1上,因此阻挡台52阻挡防退板51向上转动,从而使防退板51阻挡吊环32向上移动,从放置吊环32从挂钩11内脱出;当需要将吊环32卡进挂钩11内时,只需要将吊环32放在防退板51的上侧并向下按压防退板51,则防退板51会向下转动,从而使吊环32卡进挂钩11内,然后防退板51在扭簧的作用下复位,对吊环32形成阻挡;当需要取出吊环32时,向下按压防退板51使防退板51向下转动,然后将吊环32取出即可。
39.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所述固定件4包括抱箍41和挂扣42,所述抱箍41套设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导料软管3抱紧;所述挂扣42的一端与所述抱箍41转动连接,另一端挂设与搭设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
40.需要说明的是,抱箍41套设于导料软管3的外侧,用于抱紧导料软管3,以便于通过挂扣42将导料软管3的中间部位挂在支架上,以使支架承受导料软管3的部分重量,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挂扣42的一端为直线形,另一端为挂钩状,挂扣42挂钩状的一端用于挂在支架上,挂扣42直线形的一端通过万向节与抱箍41连接,从而使工作人员在摆动和弯曲导料软管3时,导料软管3的中间部位可以随之移动并且能随之向任意方向弯曲扭动,在减小工作人员承受的导料软管3的重量的同时减小影响导料软管3能够到达的范围。
4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出料阀2为插板阀、翻板阀或插棍阀。
42.需要说明的是,出料阀2可以为插板阀、翻板阀、插棍阀等能够调节开度的阀门,以便于调节料仓1内混凝土进入导料软管3内的流量。
4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料仓1的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中心。
44.需要说明的是,料仓1的下端设置为锥形结构,出料口位于锥形结构的底部中心位置,锥形结构的侧面为倾斜状态,能够使料仓1内的混凝土均匀向下流动,并且能够使料仓1底部的混凝土也顺着出料口流出,避免料仓1底部集料。
45.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还包括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上端与所述料仓1连接,下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导料软管3嵌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46.需要说明的是,支撑架6的上端与料仓1连接,用于对料仓1进行支撑,支撑架6的下端可以放置在支架上搭设的平台上,从而使料仓1稳定的放置在待浇筑模框的上方,保证混凝土浇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其中,支架为房屋建设时为了便于施工而搭设的起暂时性支撑的架子,在待浇筑模框的上方的支架上搭设一个平台,将支撑架放置在平台上,以使支撑架放置稳定;支撑架6的下端中间部位开设有固定孔,导料软管的上端位于固定孔内,使固定孔对导料软管3的上端的活动范围进行限定,避免在导料软管3摆动幅度较大时造成接料
口31倾斜幅度过大以及对料仓1的拉扯力过大,从而使混凝土落入接料口31使出现撒到外边的情况,从而避免造成混凝土的浪费。
47.虽然本公开披露如上,但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并非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可进行各种变更与修改,这些变更与修改均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1.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料仓(1)、出料阀(2)、导料软管(3)和固定件(4),所述料仓(1)设置于待浇筑模框的上方,用于盛放待输送至待浇筑模框的混凝土;所述出料阀(2)设置于所述料仓(1)的出料端,用于控制所述料仓(1)内混凝土的出料流量;所述导料软管(3)的上端与所述料仓(1)的出料口连接,下端位于待浇筑模框内,用于将料仓(1)内的混凝土导流至待浇筑模框内;多个所述固定件(4)间隔设置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中间部位,各所述固定件(4)分别挂设于搭建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外侧面上设置有平行间隔分布的多个圆环形的防滑凸台或呈螺旋状的防滑凸台。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上端设置为呈漏斗状的接料口(31),漏斗状的所述接料口(31)的顶端的直径大于所述料仓(1)的出料口的直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上端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吊环(32),各所述吊环(32)的下端分别适于绕所述导料软管(3)的接料口(31)转动;所述料仓(1)的出料口处沿圆周等间隔设置有多个挂钩(11),各所述吊环(32)的上端分别对应卡接于各所述挂钩(11)内,以使所述接料口(31)与料仓(1)的出料口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料软管(3)采用透明的塑胶材料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防退组件(5),各防退组件(5)分别对应设置于各所述挂钩(11)的上端;所述防退组件(5)包括防退板(51)、阻挡台(52)和扭簧;所述防退板(51)的一端与所述挂钩(11)的上端的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位于所述阻挡台(52)的下方;所述阻挡台(52)与所述料仓(1)连接;所述扭簧套设于所述转轴上,其两个扭臂分别与所述防退板(51)和所述挂钩(11)连接,用于对所述防退板(51)施加向上的弹力。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4)包括抱箍(41)和挂扣(42),所述抱箍(41)套设于所述导料软管(3)的外侧,用于将所述导料软管(3)抱紧;所述挂扣(42)的一端与所述抱箍(41)转动连接,另一端挂设与搭设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阀(2)为插板阀、翻板阀或插棍阀。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料仓(1)的下端为锥形结构,所述出料口位于所述锥形结构的底部中心。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架(6),所述支撑架(6)的上端与所述料仓(1)连接,下端开设有固定孔;所述导料软管(3)穿设于所述固定孔内。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并提供了一种用于建筑施工的浇筑机构,包括料仓、出料阀、导料软管和固定件,所述料仓设置于待浇筑模框的上方,用于盛放待输送至待浇筑模框的混凝土;所述出料阀设置于所述料仓的出料端,用于控制所述料仓内混凝土的出料流量;所述导料软管的上端与所述料仓的出料口连接,下端位于待浇筑模框内,用于将料仓内的混凝土导流至待浇筑模框内;多个所述固定件间隔设置于所述导料软管的中间部位,各所述固定件分别挂设于搭建的支架上并适于在支架上移动;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在受限空间内浇筑混凝土时,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和工作强度,并增加连续浇筑混凝土的时长。凝土的时长。凝土的时长。
技术研发人员:秦湜 李大贵 董崇海 高超 陈余鑫 范剑操 王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7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