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源采暖供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
背景技术:2.当前,利用空气源热泵采暖能效比高、运行环保、无污染,无论在城镇化、新农村建设中,还是在“煤改电”供热改造中,都是替代燃煤的最佳采暖解决方案,而对于一些小区集中式居住环境,可以采用集中供暖解决方案,热泵集中供暖系统,通过将数台空气源模块机组并联,形成具有强大供热能力的“供热站”,从而可为整个小区数百住户供暖,可顺应城镇化建设中分散式居住转为集体小区式居住的发展趋势,空气源热泵为小区集中供暖成为新常态。
3.然而空气源热泵在实现集中供热满足用户供暖需求过程中,热源站设备集中布置也遇到了几个特别关切的问题:1.项目大负荷高,数台空气源热泵机组集中布置,占地多选址困难,小区用地紧张;2.数台热泵机组集中布置产生共振,噪音叠加,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为此,本领域技术人员提供了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项目大负荷高,数台空气源热泵机组集中布置,占地多选址困难,小区用地紧张,以及数台热泵机组集中布置产生共振,噪音叠加,对居民生活影响较大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所述空气热源泵机组由泵机组件和水平承压组件构成;
6.所述泵机组件包括机壳,所述机壳的前侧板面设置有轴流换热风机,且机壳的后侧板面设置有轴流风窗,所述机壳的壳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架,两组所述安装板架之间正对于轴流换热风机与轴流风窗的通风口处设置有换热器;
7.所述水平承压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机壳底部两端位置处的两组臂力支架,所述臂力支架的两端对称嵌入卡合有延伸支架,且臂力支架与延伸支架之间通过紧压旋钮拧压固定,所述臂力支架与延伸支架的臂杆底端均设置有承压脚座。
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臂力支架的内壁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向卡扣,所述延伸支架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卡槽,所述臂力支架与延伸支架通过导向卡扣和导向卡槽导向卡合,所述延伸支架的臂杆长度为臂力支架臂杆长度的二分之一。
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臂力支架的上部板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组开口槽,所述延伸支架的上部板面对称开设有紧压螺孔,所述紧压旋钮贯穿开口槽与紧压螺孔拧接。
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承压脚座包括承压螺套,所述承压螺套的
上部端口拧接有正向伸缩螺杆,所述正向伸缩螺杆的螺杆顶端设置有安装座,所述承压螺套的底部端口拧接有反向伸缩螺杆,所述反向伸缩螺杆的螺杆底端设置有支撑脚座。
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机壳的后部板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连通有冷量进口,所述冷量进口通过膨胀阀与换热器连通,所述机壳的后侧板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连通有热量出口,所述热量出口通过压缩机与换热器连通。
12.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换热器包括换热管道,所述换热管道的通道外侧对称设置有六棱换热翅板,相邻的所述六棱换热翅板之间通过四棱导通板连接。
13.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六棱换热翅板与四棱导通板构成棱形通道结构。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1.本实用新型通过泵机组件和水平承压组件的组合,具有独立安装运转的性能,其不仅解决了多台机组安装在一块占地面积大,小区内不易找出合适安装空地的问题,也解决了数台设备集中安装多台机组同时运行以及和循环泵同时工作产生的共振噪音叠加放大噪音扰民问题,且此类装置的独立运转,还可做到当某栋楼机组故障检修时,可以用其他建筑楼机组的正常运行来弥补承担,做到互补互用不影响某栋楼用热效果。
16.2.本实用新型通过泵机组件内呈棱形通道形式的换热器,其一方面能够提高热量的换热效果,加强热量的导通换热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对轴流换热风机吹来的热量进行均匀的分布排散,使热量均匀的与换热器进行换热工作。
17.3.实用新型在泵机组件工作运转过程中,通过水平承压组件的水平延伸支撑,其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水平延伸承压性能,能够提高空气热泵机组的支撑稳定性,避免热泵机组在运转过程中由于水平接触性较差出现振动、噪音的情况,另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收缩、展放性能,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携带、安装校位工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中泵机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中换热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中换热器的平面示意图;
22.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中水平承压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中承压脚座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的分布安装示意图。
25.图中:1、机壳;2、轴流换热风机;3、臂力支架;4、延伸支架;5、承压脚座;51、承压螺套;52、正向伸缩螺杆;53、安装座;54、反向伸缩螺杆;55、支撑脚座;6、安装板架;7、换热器;71、换热管道;72、六棱换热翅板;73、四棱导通板;8、轴流风窗;9、冷量进口;10、膨胀阀;11、热量出口;12、压缩机;13、紧压旋钮;14、开口槽;15、紧压螺孔;16、导向卡槽;17、导向卡扣。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
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2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9.请参照图1-7所示,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空气热源泵机组由泵机组件和水平承压组件构成,水平承压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机壳1底部两端位置处的两组臂力支架3,臂力支架3的两端对称嵌入卡合有延伸支架4,且臂力支架3与延伸支架4之间通过紧压旋钮13拧压固定,臂力支架3的内壁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向卡扣17,延伸支架4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卡槽16,臂力支架3与延伸支架4通过导向卡扣17和导向卡槽16导向卡合,延伸支架4的臂杆长度为臂力支架3臂杆长度的二分之一,臂力支架3的上部板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组开口槽14,延伸支架4的上部板面对称开设有紧压螺孔15,紧压旋钮13贯穿开口槽14与紧压螺孔15拧接,在对空气热源泵机组安装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独立形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吊装至指定小区楼顶或者单栋楼附近地面向阳位置,在吊装完毕后,利用臂力支架3底部的承压脚座5对空气热源泵机组进行初步支撑,继而根据安装现场环境,将延伸支架4从臂力支架3内抽出合适长度,利用延伸支架4底部的承压脚座5对空气热源泵机组进行再次辅助支撑,提高其水平延伸承压性能,加强其支撑稳定性,在延伸调节完毕后,将配套的紧压旋钮13贯穿开口槽14拧入紧压螺孔15内,对延伸支架4从臂力支架3进行紧压固定工作,继而利用延伸支架4从臂力支架3的延伸组合,提高空气热源泵机组的多受力点以及多接触面,加强其安放稳定性,避免热泵机组在工作运转过程种由于机械振动产生较大的噪音。
30.臂力支架3与延伸支架4的臂杆底端均设置有承压脚座5,承压脚座5包括承压螺套51,承压螺套51的上部端口拧接有正向伸缩螺杆52,正向伸缩螺杆52的螺杆顶端设置有安装座53,承压螺套51的底部端口拧接有反向伸缩螺杆54,反向伸缩螺杆54的螺杆底端设置有支撑脚座55,在对空气热源泵机组安装使用过程中,工作人员根据安装现场地面的平滑性,对承压脚座5的支座高度进行调节,使承压脚座5与安装现场地面保持紧密的贴合支撑性能,继而在调节过程中,工作人员拧动承压螺套51,将正向伸缩螺杆52与反向伸缩螺杆54从承压螺套51内对称拧出,使支撑脚座55与地面保持紧密的贴合状态,其一方面能够避免由于坡度不同导致热泵机组出现倾斜、晃动的情况,降低因安装不平导致出现机械噪音振动的情况,另一方面能够避免需工作人员外力添加垫脚的情况,降低工作人员安装强度,提高其支撑水平稳定性。
31.泵机组件包括机壳1,机壳1的前侧板面设置有轴流换热风机2,且机壳1的后侧板面设置有轴流风窗8,机壳1的后部板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连通有冷量进口9,冷量进口9通过
膨胀阀10与换热器7连通,机壳1的后侧板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连通有热量出口11,热量出口11通过压缩机12与换热器7连通,在对空气热源泵机组安装完毕后,将独立分布安装的空气热源泵机组通过楼栋立管、楼栋之间地埋外管网串接在一个循环泵系统里(如图7所示),所有的热泵机组在同一个循环泵系统运行,系统循环动力、配套补水设备可安装在专用设备费房内,该设备房含循环泵,配套补水设备,可安装在地上或地下车库,占地很小,继而在安装完毕后,当运转时,热泵机组的轴流换热风机2工作,将热量吹向换热器7,同步的经冷量进口9、膨胀阀10流通至换热器7内的冷量与外界热量进行换热工作,换热后的低位热量在压缩机12的压缩下,通过热量出口11分流至循环泵系统里,对循环泵系统的水进行加热,将水加热至50~52度,分送至各楼宇小区内,为小区供暖,通过此类独立分布形式的运转,还可做到当某栋楼机组故障检修时,可以用其他建筑楼机组的正常运行来弥补承担,做到互补互用不影响某栋楼用热效果。
32.机壳1的壳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架6,两组安装板架6之间正对于轴流换热风机2与轴流风窗8的通风口处设置有换热器7,换热器7包括换热管道71,换热管道71的通道外侧对称设置有六棱换热翅板72,相邻的六棱换热翅板72之间通过四棱导通板73连接,六棱换热翅板72与四棱导通板73构成棱形通道结构,在换热器7工作运转换热过程中,六棱换热翅板72与四棱导通板73所构成的棱形通道结构,一方面能够提高与外界的换热导热效果,加强热量的导通换热能力,另一方面能够对轴流换热风机2吹来的热量进行均匀的分布排散,使热量均匀的与换热器7进行换热工作。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在对空气热源泵机组安装使用时,工作人员将独立形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吊装至指定小区楼顶或者单栋楼附近地面向阳位置,在吊装完毕后,利用臂力支架3底部的承压脚座5对空气热源泵机组进行初步支撑,继而根据安装现场环境,将延伸支架4从臂力支架3内抽出合适长度,利用延伸支架4底部的承压脚座5对空气热源泵机组进行再次辅助支撑,进而工作人员根据安装现场地面的平滑性,对承压脚座5的支座高度进行调节,使承压脚座5与安装现场地面保持紧密的贴合支撑性能,继而在调节过程中,工作人员拧动承压螺套51,将正向伸缩螺杆52与反向伸缩螺杆54从承压螺套51内对称拧出,使支撑脚座55与地面保持紧密的贴合状态,避免由于坡度不同导致热泵机组出现倾斜、晃动的情况,提高其支撑水平稳定性,进一步的在对空气热源泵机组安装完毕后,将独立分布安装的空气热源泵机组通过楼栋立管、楼栋之间地埋外管网串接在一个循环泵系统里(如图7所示),所有的热泵机组在同一个循环泵系统运行,系统循环动力、配套补水设备可安装在专用设备费房内,该设备房含循环泵,配套补水设备,可安装在地上或地下车库,占地很小,继而在安装完毕后,当运转时,热泵机组的轴流换热风机2工作,将热量吹向换热器7,同步的经冷量进口9、膨胀阀10流通至换热器7内的冷量与外界热量进行换热工作,换热后的低位热量在压缩机12的压缩下,通过热量出口11分流至循环泵系统里,对循环泵系统的水进行加热,将水加热至50~52度,分送至各楼宇小区内,为小区供暖,通过此类独立分布形式的运转,还可做到当某栋楼机组故障检修时,可以用其他建筑楼机组的正常运行来弥补承担,做到互补互用不影响某栋楼用热效果。
3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
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技术特征:1.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空气热源泵机组由泵机组件和水平承压组件构成;所述泵机组件包括机壳(1),所述机壳(1)的前侧板面设置有轴流换热风机(2),且机壳(1)的后侧板面设置有轴流风窗(8),所述机壳(1)的壳体内部对称设置有两组安装板架(6),两组所述安装板架(6)之间正对于轴流换热风机(2)与轴流风窗(8)的通风口处设置有换热器(7);所述水平承压组件包括对称安装在机壳(1)底部两端位置处的两组臂力支架(3),所述臂力支架(3)的两端对称嵌入卡合有延伸支架(4),且臂力支架(3)与延伸支架(4)之间通过紧压旋钮(13)拧压固定,所述臂力支架(3)与延伸支架(4)的臂杆底端均设置有承压脚座(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力支架(3)的内壁位于两侧位置处对称设置有导向卡扣(17),所述延伸支架(4)的两侧对称开设有导向卡槽(16),所述臂力支架(3)与延伸支架(4)通过导向卡扣(17)和导向卡槽(16)导向卡合,所述延伸支架(4)的臂杆长度为臂力支架(3)臂杆长度的二分之一。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臂力支架(3)的上部板面位于两端位置处对称开设有两组开口槽(14),所述延伸支架(4)的上部板面对称开设有紧压螺孔(15),所述紧压旋钮(13)贯穿开口槽(14)与紧压螺孔(15)拧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承压脚座(5)包括承压螺套(51),所述承压螺套(51)的上部端口拧接有正向伸缩螺杆(52),所述正向伸缩螺杆(52)的螺杆顶端设置有安装座(53),所述承压螺套(51)的底部端口拧接有反向伸缩螺杆(54),所述反向伸缩螺杆(54)的螺杆底端设置有支撑脚座(55)。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壳(1)的后部板面位于一侧位置处连通有冷量进口(9),所述冷量进口(9)通过膨胀阀(10)与换热器(7)连通,所述机壳(1)的后侧板面位于另一侧位置处连通有热量出口(11),所述热量出口(11)通过压缩机(12)与换热器(7)连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7)包括换热管道(71),所述换热管道(71)的通道外侧对称设置有六棱换热翅板(72),相邻的所述六棱换热翅板(72)之间通过四棱导通板(73)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六棱换热翅板(72)与四棱导通板(73)构成棱形通道结构。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涉及热源采暖供热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独立分布式的空气热源泵机组,两组所述安装板架之间正对于轴流换热风机与轴流风窗的通风口处设置有换热器,所述臂力支架的两端对称嵌入卡合有延伸支架,所述臂力支架与延伸支架的臂杆底端均设置有承压脚座。本实用新型通过泵机组件和水平承压组件的组合,具有独立安装运转的性能,其不仅解决了多台机组安装在一块占地面积大,小区内不易找出合适安装空地的问题,也解决了数台设备集中安装多台机组同时运行以及和循环泵同时工作产生的共振噪音叠加放大噪音扰民问题,且当某栋楼机组故障检修时,可以用其他建筑楼机组的正常运行来弥补承担,做到互补互用不影响某栋楼用热效果。做到互补互用不影响某栋楼用热效果。做到互补互用不影响某栋楼用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曲炳阳 曲滨 黄文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山东一源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9.28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