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刺绣压件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0-6-24  4

【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专利名称:缝纫机刺绣压件及缝纫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于缝纫机的能升降的压杆上的刺绣压件及缝纫机。
背景技术
专利文献I公开一种刺绣缝纫机的布压紧机构。该布压紧机构包括压杆;支承构件,其固定于压杆;压脚构件,其具备压脚和能升降地支承于支承构件的被引导轴;上下驱动杆,其借助铰接支承销能摆动地支承于支承构件;压缩螺旋弹簧,其嵌合于被引导轴的外周侧,用于向下方对上下驱动杆施力。在刺绣时,上下驱动杆来执行针固定装置的升降。专利文献2公开一种刺绣缝纫机刺绣压件。该刺绣压件为了使压杆升降而利用压件上抬杆的手动操作使压杆上升。该刺绣压件设有上推机构,该上推机构通过使上推动用转动杆的抵接部与缝纫机机架抵接,使具有布压紧部的压脚构件相对于保持构件相对上升。采用该刺绣压件,能够在利用压件上抬杆的操作使压杆上升时,扩大布压紧部的上升行程。专利文献3公开一种以包围缝纫机的针的方式设置的安全罩。采用该专利文献3,将安全罩安装于缝纫机的机座部,由此抑制使用者的手指与针相接触。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5-58360号公报专利文献2 :日本特开2006-263170号公报专利文献3 日本特开2006-263272号公报采用上述文献的技术,在进行将刺绣压件安装于缝纫机的压杆或自该压杆卸下该刺绣压件的作业时,压脚在针板侧较大地突出,刺绣压件的高度尺寸较大,作业并不容易。根据专利文献1,使用者为了使刺绣框通过,需要进行缝纫机的压件上抬杆的操作和刺绣压杆的操作,操作性差。根据专利文献2,当压杆位于第I级保持位置时,用于使刺绣压件的压脚上升的杆与缝纫机机架相接触,所以使用者需要用手压住杆地进行安装,操作性差。此外,当压杆位于零级保持位置时,由于刺绣压件的压脚与针板相接触,所以使用者必须用手按压刺绣压件的压脚,使得压脚与针板不接触,操作性差。
发明内容本发明是鉴于上述的实际情况而做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或自该压杆卸下该刺绣压件的作业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及缝纫机。(I)本发明的第I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刺绣压件是缝纫机中安装于压杆的缝纫机刺绣压件,该缝纫机具备针杆,其能沿高度方向升降,具有用于保持针的针固定装置;压杆,其能沿高度方向升降;压件上抬杆,其用于使压杆升降,该缝纫机刺绣压件的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刺绣压件具备(i)压件保持架,其利用安装工具安装在压杆的下部;(ii)操作臂,其安装于压件保持架,该操作臂被针杆或针固定装置抬起而沿高度方向升降;[0015](iii)压脚,其以与操作臂一起联动的方式能升降地保持于压件保持架,该压脚与缝纫机的针板相面对且用于压紧被缝纫物;(iv)压紧弹簧,其设于压件保持架,具有对压脚施加朝向针板的作用力;(V)副杆,其能转动地设于压件保持架,包括:凸轮面,其具有随着转动而使操作臂升降的凸轮轮廓;固定槽,其供操作臂卡合,从而使上述压脚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而将该压脚暂时固定在自针板悬浮的第I高度位置;操作部,其由使用者的手指操作。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压脚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刺绣压件的整体的高度尺寸缩小。即,压脚以不大幅向针板侧突出地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的状态被暂时固定。因此,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其安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副杆的转动位置以使副杆不能自如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压件保持架,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副杆的自如转动受到抑制,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此外,在将高度尺寸缩小了的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在刺绣压件与针板之间自动形成较宽的间隙,所以使用者也可以不利用手工操作逐一使刺绣压件上升,能够使刺绣框在该间隙中通过而容易地配置刺绣框。另外,在将安装于压杆的刺绣压件卸下时,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于该固定槽时,压脚也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刺绣压件的整体的高度尺寸缩小。即,压脚以不大幅向针板侧突出的方式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因此,在自压杆卸下刺绣压件时,该拆卸作业变的容易。此外,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副杆的转动位置以使副杆不能自如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压件保持架,在自压杆卸下刺绣压件时,该拆卸作业变得更加容易。(2)根据本发明的第2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在针杆与针固定装置一起升降时,刺绣压件的操作臂被载置在针固定装置上而能和针固定装置一起与针杆的升降联动地沿高度方向升降,压脚与操作臂联动地沿高度方向升降。在该情况下,随着针杆的升降,针固定装置升降,进而刺绣压件升降。利用刺绣压件的升降,确保针板上的布等被缝纫物的移动性。(3)根据本发明的第3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操作臂位于进行升降的针固定装置的上止点的下方且距该上止点的规定量ΛΗ的位置,将操作臂的上升量设定得少于针固定装置的从下止点至上止点的上升量。即使在刺绣时针固定装置与针杆一起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进行了升降,由针固定装置抬起的刺绣压件的抬起量也比针固定装置的升降量小。因此,在进行刺绣等的缝制时,抑制刺绣压件的升降让使用者觉得碍眼的情况被抑制。(4)根据本发明的第4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该缝纫机刺绣压件设有第I弹簧,该第I弹簧向使压脚向上述缝纫机的机座的针板进行下降转动且使副杆处于能进行刺绣的位置的方向施力。当操作臂和固定槽的暂时固定的关系解除时,副杆在第I弹簧的作用下自动地设定在能进行刺绣的位置上,所以操作性好。(5)根据本发明的第5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刺绣压件的压脚利用副杆的转动操作能升降至进行刺绣的刺绣高度位置、比刺绣高度位置高且自针板悬浮的第I高度位置和比第I高度位置高且自针板悬浮的第2高度位置,副杆的凸轮面的凸轮轮廓随着由使用者进行的副杆的旋转操作,使压脚依次上升到刺绣高度位置、第I高度位置和上述第2高度位置,且在由使用者进行的副杆的旋转操作解除时,该凸轮轮廓使操作臂向针板下降。根据本技术方案,当对副杆进行转动操作时,副杆的凸轮面的凸轮轮廓能够使压脚依次上升到刺绣高度位置、第I高度位置和上述第2高度位置。另外,在由使用者进行的副杆的旋转操作解除时,该凸轮轮廓使操作臂向针板下降。(6)根据本发明的第6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其特征在于,压脚具有以与操作缝纫机的使用者相面对的方式竖立设置的透明的罩壁。刺绣压件由于具有透明的罩壁,所以在进行刺绣等的缝纫时,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误与针相接触,提高对使用者的保护性。此外,即使在刺绣过程中针折断的情况下,也能相对于折断后飞散的针提高阻挡性,利用罩壁抑制折断了的针向使用者侧飞散。在这一层面上,也能提高对使用者的保护性。也可以如专利文献3所示地在机座侧安装罩壁,但在该情况下,既要进行刺绣压件的安装作业,又要进行罩壁的安装作业。但是,根据本技术方案,由于透明的罩壁与刺绣压件一体化,所以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能够自动安装使用者保护用的透明的罩壁,操作性佳。(7)本发明的第7技术方案的缝纫机具备技术方案I或2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压脚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刺绣压件的整体的高度尺寸缩小。即,压脚以不大幅向针板侧突出地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的状态被暂时固定。因此,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其安装作业变得容易。此外,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副杆的转动位置以使副杆不能自如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压件保持架,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副杆的自如转动受到抑制,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的安装作业变得更加容易。此外,在将高度尺寸缩小了的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时,在刺绣压件与针板之间自动形成较宽的间隙,所以使用者也可以不利用手工操作逐一使刺绣压件上升,能够使刺绣框在该间隙中通过而容易地配置刺绣框。另外,在将安装于压杆的刺绣压件卸下时,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压脚也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刺绣压件的整体的高度尺寸缩小。即,压脚以不大幅向针板侧突出的方式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因此,在自压杆卸下刺绣压件时,该拆卸作业变得容易进行。此外,当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被暂时固定时,副杆的转动位置以使副杆不能自如转动的方式保持于压件保持架,在自压杆卸下刺绣压件时,该拆卸作业变得更加容易。采用本发明,在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或自该压杆卸下该刺绣压件时,当使刺绣压件的操作臂与副杆的固定槽卡合而暂时固定时,刺绣压件的压脚向压件保持架侧,刺绣压件的整体的高度尺寸缩小。因此,能够容易地进行刺绣压件的安装作业和拆卸作业。

图1是从缝纫机正面侧辨认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2是从缝纫机背面侧辨认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的状态的立体图。图3是表示将刺绣压件分解后的状态的立体图。[0035]图4是表示将刺绣压件组装后的状态的立体图。图5的(a)是表示刺绣缝纫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刺绣缝纫的状态的侧视图。图6的(a)是表示刺绣压件装卸时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刺绣压件装卸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7的(a)是表示刺绣框通过时的状态的主视图,(b)是表示刺绣框通过时的状态的侧视图。图8的(a)是表示因使用者失误而使图6的状态的压件上抬杆从第2级下降到第I级的状态的侧视图,(b)是表示因使用者的错误而使图6的状态的压件上抬杆从第2级下降到第O级的状态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针杆10、针11、针固定装置12、固定件13、压杆14、压件上抬杆2、缝纫机主体23、针板3、刺绣压件30、安装工具31、压件保持架3 la、长孔39、操作臂39c、顶端部33、压脚33c、针孔33h、罩壁33e、底部46、第 I 弹簧34、压紧弹簧35、压轴4、副杆40、铰接支承孔42、凸轮面44、固定槽45、操作部P1、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2、暂时固定位置[0069]Ml、第I高度位置M2、第2高度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压件保持架利用安装工具安装在压杆的下部。操作臂安装于压件保持架,操作臂被针杆的一部分或针固定装置抬起而沿高度方向升降。压脚以与操作臂一起联动的方式能升降地保持于压件保持架,压脚与缝纫机的针板相面对,并且用于压紧被缝纫物。压紧弹簧设于压件保持架,且具有向针板对压脚施力的作用力。副杆能转动地设于压件保持架。副杆包括凸轮面,其具有随着转动而使操作臂升降的凸轮轮廓;固定槽,其供操作臂卡合,从而使压脚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而将该压脚暂时固定在自针板悬浮的第I高度位置;操作部,其由使用者的手指操作。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图1从正面表示在缝纫机的压杆13的下端部13d上安装有刺绣压件3的状态。图2从背面表示该状态。缝纫机搭载有微型计算机,如图1和图2所示,该缝纫机包括针杆I,其能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升降,且利用固定件12对用于保持针10的针固定装置11进行保持;压杆13,其能沿高度方向升降;压件上抬杆14,其由使用者利用指尖进行旋转操作,以使压杆13沿箭头H方向升降;缝纫机主体2,其保持针杆1、压杆13和压件上抬杆14 ;刺绣压件3,其利用安装工具(螺钉)30能装卸地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13d。在进行刺绣时,刺绣压件3对进行刺绣的作为被缝纫物的布和形成在该布上的刺绣进行适当的按压。如图1所示,主弹簧15落位于缝纫机主体2的缝纫机机架21的落位部21a,主弹簧15表现出始终向下方(箭头D方向)对压杆13施力的作用力。另外,如图1所示,作为刺绣压件3的构成部件的操作臂39位于针固定装置11的上侧,该操作臂39因与针杆I 一起升降的针固定装置11的沿箭头U方向的上升而被抬起。在针杆I升降时,操作臂39被载置在针固定装置11上而能与针固定装置11 一起与针杆I联动地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升降。因而,具有压脚33的刺绣压件3与操作臂39的升降联动地沿高度方向升降。针杆I的升降由检测部20检测,检测借号输入到微型计算机中。当使用者操作压件上抬杆14时,压杆13与压件上抬杆14联动地沿箭头H方向升降。当使用者操作压件上抬杆14时,在箭头H方向上,能够利用压件上抬杆14将压杆13固定性地暂时固定在作为通常的缝纫位置的第O级、比第O级靠上方的第I级和比第I级靠上方的第2级。面线张力调整装置(省略图示)装设于缝纫机主体2,在第O级,为了能够执行通常的缝纫而使面线有效(面线有张力的状态),在第I级使面线无效(面线无张力的状态),在第2级使面线有效(面线有张力的状态)。这样,压件上抬杆14和压杆13在第O级时,压杆13比第I级下降,能够进行通常的缝纫。压件上抬杆14和压杆13在第I级时,由于面线无效而使面线的张力消失,所以使用者能够使作为被缝纫物的布在针板23上任意地移动。压件上抬杆14和压杆13在第2级时,由于压杆13比第I级上升,所以压杆13的下端部上升,使用者能够不必在意刺绣框与压杆13的下端部的接触地使刺绣框在针板23上任意移动而进行徒手刺绣(使用者用手移动刺绣框而进行刺绣的模式)。在具有这种功能的缝纫机中,当进行刺绣时,在压杆13的下端部能装卸地具有本实施方式的刺绣压件3。采用本实施方式,通常在利用安装工具30将本实施方式的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13d时,压件上抬杆14被设定在第2级S2,使压杆13沿箭头H方向上升到第2级(参照图5)。其主要理由是在刺绣时将压件上抬杆14设定在第2级S2、以及为了增加针板23与压杆13的下端部之间的空间而使安装作业容易进行。图3表示将刺绣压件3分解后的状态。图4表示将刺绣压件3组装后的状态。刺绣压件3包括压件保持架31,其利用安装工具30安装在压杆13的下端部3d ;操作臂39,其安装于压件保持架31,且与针杆I和针固定装置11 一起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升降;压脚33,其能升降地保持于压件保持架31,用于压紧被缝制物;螺旋状的压紧弹簧34,其安装于压件保持架31 ;副杆4,其能转动地设于压件保持架31,且由使用者用手指进行转动操作。如图3所示,压件保持架31包括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延伸的长孔31a、具有上通孔31b的上凸缘部31c、具有下通孔31e的下凸缘部31f、铰接32h、止挡部32s和供安装工具30通过螺纹接合的方式进行安装的固定部32t。如图3所示,副杆4包括筒部40c,其形成铰接支承孔40,该铰接支承孔40形成副杆4的旋转中心;凸轮面42,其具有随着转动而使操作臂39升降的凸轮轮廓;固定槽44,其形成于凸轮面42 ;操作部45,其由使用者的手指操作。凸轮面42在固定槽44的两侧具有凸轮面42a、42b。以第I弹簧46夹设在保持部31与副杆4之间的方式,使铰接支承孔40和铰接轴32h能旋转地嵌合而将副杆4安装于保持部31。第I弹簧46是受扭螺旋弹簧,其包括与保持部31卡定的臂部46a和与副杆4卡定的臂部46c。第I弹簧46发挥向下方(图4的箭头F方向)对副杆4的操作部45施力的作用力。由此,第I弹簧46发挥始终朝向针板23(参照图5 图8)向下方(箭头D方向)对压脚33施力的作用力。另外,被第I弹簧46施力的副杆4向下方(箭头F方向)转动直至其被止挡部4s与止挡部32s抵接。压脚33由透明的材料(例如透明树脂,透明优选透明度高的材料)形成,如图3所示,压脚33包括轴部33b,其具有用于与压轴35的下端部35p嵌合的轴孔33a ;底部33e,其具有供针插入的针孔33c;透明的罩壁33h,其竖立设在底部33e的上方,与使用者相面对。由于罩壁33h是透明的,所以确保对针根部的辨认性。此外,罩壁33h防止使用者的手指与针等相接触。此外,在针折损时,抑制针向使用者飞散。罩壁33h虽然与位于缝纫机的正面的使用者相面对,但是并未形成在侧方(图4所示的箭头X方向),所以不妨碍向针10的穿线作业。如图3所示,压轴35沿高度方向延伸设置,从压轴35的上端到下端依次具备上孔35a、卡定槽35c和下孔35d,该卡定槽35c用于与挡圈35b嵌合。将弹簧销37插入在压脚33的安装孔33x和压轴35的下孔35d中,由此将压脚33安装于压轴35的下端部35p。另夕卜,也可以一体成形压脚33和压轴35。以在上凸缘部31c与下凸缘部31f之间夹设有螺旋状的压紧弹簧34的状态下,使压轴35的上部与下通孔32e和上通孔31b嵌合。压紧弹簧34由螺旋弹簧形成,压紧弹簧34在挡圈35b与上凸缘部31c之间能弹性收缩地压缩,发挥向下方(箭头D方向)、即朝向针板对压杆13以及压脚33施力的作用力。 如图3所示,操作臂39利用弯曲成形部39a弯曲成形为曲柄状,其包括顶端部39c和基端部39d。操作臂39不必一定弯曲成形。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插入在压轴35的上孔35a中,且进一步向副杆4侧贯穿长孔31a。由于顶端部39c与长孔31a嵌合,所以顶端部39c能够沿长孔31a在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上升降,但是其横向的位移受到抑制,压轴35不沿中心轴线方向转动。如图4所示,在刺绣压件3组装后的状态下,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与压轴35的上端部35u —起自上凸缘部31c向上方露出。此外,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以位于副杆4的凸轮面42的上方的状态与凸轮面42相面对。此时,如同根据图4可理解的那样,螺旋状的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作用于下方(箭头D方向),所以压轴35的挡圈35b与下凸缘部31f的上表面抵接,操作部45的顶端部39c与上凸缘部31c的上表面抵接。在该状态下,顶端部39c与副杆4的凸轮面42相面对(参照图4)。因此,当以铰接支承孔40为中心沿箭头B方向、箭头F方向对副杆4进行转动操作时,凸轮面42能够使操作部45的顶端部39c沿长孔31a在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上升降。当操作部45的顶端部39c沿长孔31a升降时,压轴35和压脚33沿相同方向联动地升降。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能够在沿凸轮面42移动过程中与固定槽44卡合而暂时固定于固定槽44。如后所述,固定槽44与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卡合而将压脚33暂时固定在该第I高度位置Ml。在第I高度位置Ml,压脚33的底部33e维持为自针板23以间隙尺寸B5悬浮的状态(参照图6的(a)、(b))。接下来,参照图5 图7说明刺绣压件3的安装形态和使用形态。在图5 图7中,压件上抬杆14均设定在第2级S2,压杆13均保持在第2级的高度位置而悬浮在针板23的上方。图5表示利用第I弹簧46使副杆4下降到下方而设定在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的状态。当副杆4设定在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时,利用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向下方(箭头D方向)对压脚33的底部33e施力,将底部33e按压在针板23上。因而,利用压脚33的底部33e和针板23夹持固定布(被缝纫物)。如图5所示,当副杆4设定在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时,在副杆4的凸轮面42与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之间产生间隙尺寸A3 (参照图5的(b))。因而,顶端部39c位于凸轮面42的上方且与凸轮面42非接触。这样当副杆4位于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 (参照图5的(b))时,在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与长孔31a的上端31au之间形成距离Wl(参照图5的(b))。因此,操作臂39能够沿保持部31的长孔31a进一步上升,所以压脚33能够进一步相对地上升。如图5所示,在将副杆4设定在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时,当缝纫机起动时,与现有技术同样,在针杆I的上下动作的I个周期的期间内,压脚33上升I次,按压针板23上的布的力消失,所以使用者能够一边在布上刺绣,一边使针板23上的布自如移动,能够进行刺绣等的缝纫。如图5所示,当副杆4设定在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时,如果在进行刺绣等的缝纫时压脚33的升降量较大,则压脚33沿箭头H方向大幅升降,所以可能让使用者觉得碍眼。在这一点上,采用本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针固定装置11在该针固定装置11的下止点与上止点之间沿箭头H方向升降,操作臂39位于比针固定装置11的上止点靠下方的距该上止点微小量ΛΗ(例如0.2毫米 2.0毫米)的位置。因此,即使在刺绣时针固定装置11与针杆I 一起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上升,由针固定装置11抬起的操作臂39的升降量与针固定装置11的升降量相比也是微小的相当于ΛΗ的量。进而刺绣压件3的压脚33的抬起量也是微小的量,不会让使用者觉得有什么碍眼。另外,当针固定装置11下降到下止点时,操作臂39也下降,但是压脚33与针板23抵接,不会下降Λ H以上。[0087]另外,在进行刺绣等的缝纫时,如同根据图1可理解的那样,针杆I在该针杆I的上止点与下止点之间沿箭头H方向升降。同样,为了固定针10而保持于针杆I的针固定装置11也在该针固定装置11的上止点与下止点之间升降。即使针固定装置11下降到了该针固定装置11的下止点,针固定装置11也不会与针板23上的刺绣压件3的压脚33碰撞。另外,针固定装置11包括针固定装置主体Ila和针固定装置螺钉llc(参照图1)。在使用者用手指从图5所示的状态使副杆4自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进一步向上方(箭头B方向)上升角度Bl(参照图6的(b))时,副杆4处于暂时固定位置P2。在该过程中,操作臂39沿副杆4的凸轮面42a移动而被向上(箭头U方向)抬起,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沿长孔31a上升。结果,与操作臂39联动地升降的压脚33也沿箭头U方向上升,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与固定槽44卡合而暂时固定于该固定槽44 (参照图6的(b))。即,副杆4处于暂时固定位置P2。在该情况下,压脚33的底部33e暂时固定在其第I高度位置Ml (参照图6的(b))。这样在副杆4处于暂时固定位置P2的状态下,卡合尺寸B4(参照图6的(b))相当于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与固定槽44的槽底面的卡合量。这样在副杆4处于暂时固定位置P2的状态下,即便使用者的手指离开了副杆4的操作部45,无论第I弹簧46和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如何,副杆4也不会向下方(箭头F方向)转动。因此,副杆4暂时固定在自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向上方转动角度BI后的暂时固定位置P2。在操作臂39以上述方式抬起的过程中,与操作臂39 —体化的压轴35和压脚33克服朝向压紧弹簧34的箭头D方向的作用力,并且沿箭头U方向上升而自针板23悬浮。由此,压脚33的底部33e处于第I高度位置Ml (参照图6),在压脚33的底部33e与针板23之间形成间隙尺寸B5(参照图6)。这样在副杆4设定在暂时固定位置P2时,形成间隙尺寸B5。因此,使用者即使不用手指抬起副杆4、压脚33,也能使绷有刺绣用的布的刺绣框在针板23上在压脚33的底部33e的下方任意通过。因而,能够简单地进行向缝纫机机座配置刺绣框。换言之,如图6所示,在副杆4处于暂时固定位置P2的状态下,使用者的手指即使离开了刺绣压件3的副杆4的操作部45,由于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与固定槽44卡合而暂时被固定,所以副杆4不会向下方(箭头F方向)转动。此外,在压脚33的底部33e与针板23之间形成有间隙尺寸B5。因此,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13d或自压杆13的下端部拆卸该刺绣压件3的作业变得容易。如图6所示,在暂时固定了副杆4的状态下进行刺绣压件3的装卸作业时,操作性最佳,优选在该状态下进行刺绣压件3的装卸作业。另外,有时也使用具有间隙尺寸B5以上的高度尺寸的刺绣框。在该情况下,当使用者用手指使副杆4的操作部45从图6所示的状态向上方(箭头B方向)进一步转动时,也就是当自副杆4的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以角度Cl抬起副杆4时,沿副杆4的凸轮面42b进一步抬起操作臂39。在该情况下,与操作臂39 —体化的压轴35和压脚33也联动地沿箭头U方向上升。因此,如图7的(a)、(b)所示,压脚33进一步自针板23悬浮而处于第2高度位置M2。在该情况下,在压脚33的底部33e与针板23之间形成更加宽阔的间隙尺寸C2(C2 > B5)。这样由于形成宽阔的间隙尺寸C2,所以即使是较高的刺绣框,也能使该刺绣框在针板23上在压脚33的底部33e的下方通过,也能容易地进行较厚的刺绣框的配置。[0093]但是如图7所示,在压脚33处于第2高度位置M2的状态下,操作臂39未与固定槽44卡合。因此,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刺绣压件3的副杆4的操作部45时,副杆4因第I弹簧46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箭头F方向)自动转动,副杆4处于暂时固定位置P2 (参照图6的(b)),压脚33因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突出。以上述方式使副杆4向下方返回到暂时固定位置P2的理由见下述。即,即使在针杆I下降而到达了下止点时,也能避免刺绣压件3与保持于针杆I的针固定装置11的接触,避免损伤。因而,预先将间隙尺寸B5设定为如下大小即使在针杆I下降而到达了下止点时,也能避免针固定装置11与刺绣压件3的接触。这样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由于操作臂39与固定槽44未卡合,所以当使用者的手指离开刺绣压件3的副杆4的操作部45、压脚33时,副杆4因第I弹簧46的作用力而向下方(箭头F方向)转动,返回到图6的状态。因此,即便使用者误起动缝纫机而使针杆I下降,压脚33的底部33e与安装于针杆I的针固定装置11也不会相接触,能够避免由接触引发的针固定装置11、压脚33的损伤。采用本实施方式,在使用者进行徒手刺绣等刺绣的准备的情况下,如上所述,在将压件上抬杆14保持在第2级S2而将压杆13设定在第2级的状态下,利用安装工具30 (参照图1)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13d。由此,成为图6所示的状态或图7所示的状态。在图6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在压脚33的底部33e与针板23之间形成有间隙尺寸B5,所以能够使刺绣框在压脚33与针板23之间通过而进行配置,当在刺绣框通过后使副杆4自暂时固定位置P2沿箭头F方向以角度BI下降时,副杆4处于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 (参照图5),能够进行刺绣。另外,在图7所示的状态下,由于在压脚33的底部33e与针板23之间形成有更加宽阔的间隙尺寸C2 (C2 > B5),所以能够使较高的刺绣框在压脚33与针板23之间通过而进行配置,因此当在刺绣框通过后使用者使副杆4沿箭头F方向下降时,能够使副杆4处于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 (参照图5),能够进行刺绣。另外,在使用者的实际应用操作中,优选预想使用者失误而预先进行应对。在实际应用操作中,想到使用者不使用于使刺绣压件3下降的副杆4下降,而是不小心操作抬起杆14而使该抬起杆14下降的可能。图8的(a)、(b)表示该情况。图8的(a)表示使用者使压件上抬杆14从第2级S2以角度Dl转动而误下降到第I级SI的状态。在该状态下,随着压件上抬杆14的操作,压杆13也有少许下降,相应地刺绣压件3的压脚33也下降。但是如图8的(a)所示,压脚33的底部33e不与针板23抵接,在压脚33与针板23之间形成有间隙尺寸D5(D5 < B5)。因此,不会产生使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脱离固定槽44的力,所以操作臂39保持与固定槽44卡合的状态不变(参照图8的(a))。相对于此,图8的(b)表示使用者使压件上抬杆14从该压件上抬杆14的第2级S2以角度El转动而误下降到第O级SO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压杆13与压件上抬杆14的下方操作联动地下降很多,相对应地压脚33的底部33e与针板23抵接,所以底部33e克服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地沿箭头U方向相对地抬起。进而使压脚33、压轴35和操作臂39相对于压件保持架31沿箭头U方向相对地抬起。结果,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脱离固定槽44,接近长孔31a的上端31au(参照图8的(b))。此时的抬起量比图6所示的操作臂39的卡合尺寸B4大,所以如上所述操作臂39的顶端部39c脱离凸轮面42的固定槽44。这样当操作臂39脱离固定槽44时,在第I弹簧46和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的作用下,副杆4自动向下方(箭头F方向)转动而自动切换到能进行刺绣的位置Pl (参照图8的(b)),并且压脚33向下方突出。因此,当使用者再次使压件上抬杆14返回至第2级S2(由于是刺绣模式,所以面线的张力有效)时,压杆13沿箭头U方向上升至第2级,自动成为图5所示的状态(能进行刺绣的状态),因此使用者能立即进行刺绣。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在进行徒手刺绣等的刺绣的情况下,作为准备,使压件上抬杆14进行转动操作而成为不会使压杆13下落地暂时固定该压杆13的状态。这是因为:在本缝纫机中,如上所述在将压杆13暂时固定在第2级的状态时,设定刺绣模式。在以上述方式暂时固定了压杆13的高度位置的状态下,使用者能够以手工操作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13d。在该情况下,刺绣压件3的操作臂39与副杆4的凸轮面42的固定槽44卡合而暂时固定于该固定槽44。当在该状态时,压脚33克服压紧弹簧34和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地向压件保持架31侧移动。结果,刺绣压件3的高度尺寸HA(参照图6)缩小。在该情况下,阻止压脚33的底部33e因压紧弹簧34的作用力而自压件保持架31大幅突出地移动。因此,在安装及拆卸刺绣压件3时,能够取消使用者以手工操作使刺绣压件3的压脚33移动到压件保持架31侧而缩小刺绣压件3的高度尺寸HA的作业。因此,能够确保使用者的手的自由操作性,能够提高操作性。此外,只要刺绣压件3的操作臂39与副杆4的固定槽44嵌合而被暂时固定,则副杆4的自由转动也受到阻止,所以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当进一步使操作臂39与副杆4的凸轮面42的固定槽44卡合而暂时固定于该固定槽44时,如同根据图6的(b)理解的那样,副杆4以与针板23分开的方式向上方移动,增大了副杆4的操作部45与针板23的空间HE。因此,能够以较佳的操作性、容易地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此外,在使用者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状态下,如图6的(a)、(b)所示,压脚33维持在第2高度位置M2,也保持压脚33与针板23之间的间隙尺寸B5。因此,也能省去使用者使安装于压杆13的压脚33自针板23上升的麻烦,使刺绣框立即通过间隙尺寸B5,刺绣框的配置也变得容易。在这一层面上,也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性。若是较高的刺绣框,则如上所述,当使副杆4向上方转动时,能够形成更宽阔的间隙尺寸C2 (参照图7)。而且,采用本实施方式,由于刺绣压件3具有与进行缝纫机操作的使用者相面对的透明的罩壁33h,所以在进行刺绣等的缝纫时,能够抑制使用者的手指误与针10相接触,提高对使用者的保护性。此外,即使在刺绣过程中针折断的情况下,也能相对于折断后飞散的针提高阻挡性,也能利用罩壁33h抑制折断了的针向使用者侧飞散。也可以如专利文献3所示地在缝纫机的机座侧安装罩壁33h,但是在该情况下,既要进行刺绣压件3的安装作业,又要进行罩壁33h的安装作业。但是采用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透明的罩壁33h与刺绣压件3 —体化,所以在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13d时,能够自动地安装使用者保护用的透明的罩壁33h,操作性好。此外,如上所述,采用本实施方式,如上所述即使在刺绣时针固定装置11与针杆I一起沿高度方向(箭头H方向)进行了升降,由针固定装置11抬起的刺绣压件3的抬起量与针固定装置11的升降量相比也是微小的相当于ΛΗ的量,罩壁33h的升降量也是微小的,不会让使用者觉得碍眼。因此,能够增大罩壁33h的尺寸,在这一层面上,也能提高对使用者的保护性。[0105]其他采用上述的实施方式,在利用安装工具将刺绣压件3安装于压杆13的下端部时,压杆13上升到第2级,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此,压杆13也可以上升到第I级。压紧弹簧34是螺旋弹簧,但也可以是受扭螺旋弹簧和板簧等其他弹簧。压脚33具有透明的罩壁33h,但是压脚33也可以不具有罩壁33h。采用上述实施方式,能够利用压件上抬杆14将压杆13固定性地暂时固定在作为通常的缝纫位置的第O级(面线张力有效)、比第O级靠上方的第I级(面线张力无效)、和比第I级靠上方的第2级(面线张力有效)的位置上。但是,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这种缝纫机,总之只要是为了安装刺绣压件3而能够将压杆13暂时固定在规定的高度位置的缝纫机即可,也可以是其他缝纫机。操作臂39利用针杆I的针固定装置11进行升隆,但也可以不利用针固定装置11进行升降,而是利用针杆I直接升降。本发明并不仅限定于上述说明且附图中表示的实施方式,可以在不脱离主旨的范围内进行适当变更而实施本发明。
权利要求1.一种缝纫机刺绣压件,其是缝纫机中安装于压杆的缝纫机刺绣压件,该缝纫机具备:针杆,其能沿高度方向升降,具有用于保持针的针固定装置;压杆,其能沿高度方向升降;压件上抬杆,其用于使上述压杆升降, 该缝纫机刺绣压件具备: 压件保持架,其利用安装工具安装在上述压杆的下部; 操作臂,其安装于上述压件保持架,且被上述针杆或上述针固定装置抬起而沿高度方向升降; 压脚,其以与上述操作臂一起联动的方式可升降地保持于上述压件保持架,该压脚与缝纫机的针板相面对,并且用于压紧被缝纫物; 压紧弹簧,其设置于上述压件保持架,具有对上述压脚施加朝向上述针板的作用力;以及 副杆,其可转动地设置于上述压件保持架,包括:凸轮面,其具有随着转动而使上述操作臂升降的凸轮轮廓;固定槽,其供上述操作臂卡合,从而使上述压脚向上述压件保持架侧移动而将该压脚暂时固定在自上述针板悬浮的第I高度位置;操作部,其由使用者的手指操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其中, 在上述针杆与上述针固定装置一起升降时,上述操作臂被载置在上述针固定装置上而能和上述针固定装置一起与上述针杆的升降联动地沿高度方向升降,上述压脚与上述操作臂联动地沿高度方向升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其中, 上述操作臂位于进行升降的上述针固定装置的上止点的下方且距该上止点的规定量ΔΗ的位置,并将上述操作臂的上升量设定得少于上述针固定装置的从下止点至上止点的上升量。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其中, 该缝纫机刺绣压件设有第I弹簧,该第I弹簧向使上述压脚向上述缝纫机的机座的上述针板进行下降转动且使上述副杆处于能进行刺绣的位置的方向施力。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其中, 上述压脚借助上述副杆的转动操作能升降至进行刺绣的刺绣高度位置、比上述刺绣高度位置高且自上述针板悬浮的第I高度位置和比上述第I高度位置高且自上述针板悬浮的第2高度位置,上述副杆的上述凸轮面的凸轮轮廓随着由使用者进行的上述副杆的旋转操作,使上述压脚依次上升至上述刺绣高度位置、上述第I高度位置和上述第2高度位置,且在由使用者进行的上述副杆的旋转操作解除时,该凸轮轮廓使上述操作臂向上述针板下降。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其中, 上述压脚具有以与操作缝纫机的使用者相面对的方式竖立设置的透明的罩壁。
7.一种缝纫机, 该缝纫机具备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缝纫机刺绣压件。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容易地进行将刺绣压件安装于压杆或自压杆卸下刺绣压件的作业的缝纫机刺绣压件和缝纫机。刺绣压件包括压件保持架,其利用安装工具安装于压杆的下部;操作臂,其安装于压件保持架且能够升降;压脚,其以与操作臂一起联动的方式可升降地保持于压件保持架,该压脚与缝纫机的针板相面对;压紧弹簧,其设于压件保持架,具有对压脚施加朝向针板的作用力;以及副杆。副杆可转动地设于压件保持架。副杆包括凸轮面,其具有随着转动而使操作臂升降的凸轮轮廓;固定槽,其供操作臂卡合,从而使压脚向压件保持架侧移动而将该压脚暂时固定在自针板悬浮的第1高度位置(M1)。
文档编号D05C9/00GK202913202SQ201220188518
公开日2013年5月1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7日 优先权日2011年4月27日
发明者河合泰典 申请人:爱信精机株式会社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