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代理】【专利服务】Tel:18215660330
1.本实用新型涉及废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2.在涂料生产的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涂料废水,但是涂料废水中含有大量的cod,不能直接进行排放,因此需要对产生的涂料废水进行处理。但是现有的涂料废水处理装置结构复杂,对涂料废水处理装置的清洗十分麻烦,维护成本高。
技术实现要素:3.本实用新型解决通过对涂料废水各处理池的位置进行排布设置,使得设计得到的涂料废水处理装置在具有良好的涂料废水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效果。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装置包括:调节池,调节池与废水进口连接,涂料废水从废水进口进入调节池中;混凝沉淀池,混凝沉淀池与调节池连接,经过调节池处理后的涂料废水从调节池进入混凝沉淀池中;板框压滤机,板框压滤机与混凝沉淀池连接,经过混凝沉淀池处理后的涂料废水从混凝沉淀池进入板框压滤机中;中间水池,中间水池与板框压滤机连接,经过板框压滤机处理得到的滤水从板框压滤机进入中间水池中;曝气池,曝气池分别与中间水池和废水出口连接,经过中间水池处理后的滤水从中间水池进入曝气池中,经过曝气池处理得到的清水从废水出口流出。
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本技术的涂料废水处理装置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板框压滤机、中间水池、曝气池。涂料废水先进入调节池进行前处理,然后将涂料废水输送至混凝沉淀池中。由于涂料废水中的污染物大多为不溶性的无机化合物微粒,因此需要在混凝沉淀池进行絮凝处理,通过调节污水的ph值以及扰乱无机微粒的电解平衡,可以将大部分的污染物沉淀,并去除废水中色度的80%,为后续的生化处理提供条件。在混凝沉淀池完成处理之后,在将涂料废水输送至板框压滤机中,通过板框压滤机的处理,将其中的滤水输送至中间水池,将泥饼外运处理。滤水进入中间水池之后进行沉淀,然后在将沉淀完成之后的滤水输送至曝气池。滤水进入到曝气池之后进行生化处理,生化处理主要是通过附着在填料表面的活性污泥与水充分接触,并通入足够的氧气,活性污泥在生长繁殖的过程中会消耗污水中的有机物,微生物迅速繁殖,生物膜会逐渐增多,一段时间后,微生物大量繁殖会消耗水中的有机物,由此污水得到净化,经过曝气池处理后的滤水达到排放的标准。本技术的方案中将各处理池的位置进行排布设置,使得设计得到的涂料废水处理装置在具有良好的涂料废水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效果。
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调节池与废水进口之间设置有格栅井,涂料废水从废水进口进入并经过格栅井之后再进入调节池。
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防止杂物进入调节池。在废
水进口与调节池之间设置格栅井,使得进入调节池的废水都要经过格栅井的过滤,防止大件的杂物进入调节池。
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调节池上设置有第一液面指示装置,第一液面指示装置用于显示调节池中液面的高度。
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显示调节池的液面高度。当调节池中的液面高度达到输送设定值时,需要将调节池中的废液输送至混凝沉淀池中;当调节池中的液面高度低于输送设定值时,需要停止调节池对混凝沉淀池废液的输送;当调节池中液面的高度高于进液设定值时,需要停止废液进口对调节池废液的输送;当调节池的液面高度低于进液设定值时,开启废液进口对调节池进行废液输送。
1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调节池和混凝沉淀池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泵,第一提升泵用于将调节池中的涂料废水输入混凝沉淀池中。
1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用第一提升泵将涂料废液从调节处输送至混凝沉淀池。由于调节池与混凝沉淀池之间不一定具有高度差,因此将调节池中的废液输送至混凝沉淀池中时,需要使用到提升泵进行输送。
1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中间水池和曝气池之间设置有第二提升泵,第二提升泵用于将中间水池中的滤水输入曝气池中。
1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使用第二提升泵将滤水从中间水池输送至曝气池。由于中间水池和曝气池之间不一定具有高度差,因此将中间水池中的滤水输送至曝气池时,需要使用到提升泵进行输送。
1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板框压滤机包括压滤泵、滤水出口,压滤泵与混凝沉淀池连接,滤水出口与中间水池连接。
15.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实现板框压滤机的进水和出水。压滤泵能够将混凝沉淀池中的上层也液抽出输送至板框压滤机中,同时还能将压滤完的滤水通过滤水出口输送至中间水池。
16.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混凝沉淀池上设置有第一酸碱指示装置、第二液面指示装置,第一酸碱指示装置用于显示混凝沉淀池中涂料废液的酸碱度,第二液面指示装置用于显示混凝沉淀池中液面的高度。
17.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通过第一酸碱指示装置能够实现对混凝沉淀池中废液酸碱度的监测,从而控制添加药剂的计量。第二液面指示装置能够对混凝沉淀池中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当混凝沉淀池中的液面高度达到输送设定值时,需要将混凝沉淀池中的废液输送至板框压滤机中;当混凝沉淀池中的液面高度低于输送设定值时,需要停止混凝沉淀池对板框压滤机废液的输送;当混凝沉淀池中液面的高度高于进液设定值时,需要停止调节池对混凝沉淀池废液的输送;当混凝沉淀池的液面高度低于进液设定值时,需要开始调节池对混凝沉淀池进行废液输送。
18.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混凝沉淀池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搅拌装置用于搅拌混凝沉淀池中的涂料废液。
19.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搅拌装置在搅拌混凝沉淀池中的涂料废液时,能够加快絮凝处理的反应速度,并使得药剂与废水之间的反应更加充分。
20.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中间水池上设置有第二酸碱指示装置、第三液面指示装置,第二酸碱指示装置用于显示中间水池中滤水的酸碱度,第三液面指示装置用于显示中间水池中液面的高度。
21.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第二酸碱指示装置能够实现对中间水池中废液酸碱度的监测。第三液面指示装置能够对中间水池中的液面高度进行监测,当中间水池中的液面高度达到输送设定值时,需要将中间水池中的滤水输送至曝气池中;当中间水池中的液面高度低于输送设定值时,需要停止中间水池对曝气池滤水的输送;当中间水池中液面的高度高于进液设定值时,需要停止板框压滤机对中间水池滤水的输送;当中间水池的液面高度低于进液设定值时,需要开始板框压滤机对中间水池进行滤水输送。
2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例中,在曝气池上设置有风机装置,风机装置用于向曝气池中输送气体。
23.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方案所达到的技术效果:风机装置能够将气体输送至曝气池之中,使活性污泥生化处理的效果得到提升。
附图说明
24.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的前视图。
26.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的后视图。
27.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的流程图。
28.附图标记说明:
29.100-装置;110-调节池;111-格栅井;112-第一液面指示装置;120-混凝沉淀池;121-第一酸碱指示装置;122-第二液面指示装置;123-搅拌装置;130-板框压滤机;131-压滤泵;132-滤水出口;140-中间水池;141-第二酸碱指示装置;142-第三液面指示装置;150-曝气池;151-风机装置;152-风机;153-出气管道;161-第一提升泵;162-第二提升泵;170-设备间;180-出水池;190-风机间;200-废水进口;300-废水出口。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31.实施例一:
32.参见图1-4,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装置100包括:调节池110,调节池110与废水进口200连接,涂料废水从废水进口200进入调节池110中;混凝沉淀池120,混凝沉淀池120与调节池110连接,经过调节池110处理后的涂料废水从调节池110进入混凝沉淀池120中;板框压滤机130,板框压滤机130与混凝沉淀池120连接,经过混凝沉淀池120处理后的涂料废水从混凝沉淀池120进入板框压滤机130中;中间水池140,中间水池140与板框压滤机130连接,经过板框压滤机130处理得到的滤水从板框压滤机130进入中间水池140中;曝气池150,曝气池150分别与中间水池140和废水出口300连接,经过中间水池140处理后的滤水从中间水池140进入曝气池150中,经过曝气池150处理得到的清水从废水出口300流出。
33.在装置100中依次设置有调节池110、混凝沉淀池120、板框压滤机130、曝气池150、中间水池140,在调节池110和曝气池150之间的区域中还设置有设备间170,在曝气池150和中间水池140之间的区域还设置有出水池180,经过曝气池150处理后的滤水经过出水池180后再从废水出口300流出。
34.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将板框压滤机130置于高于地面1米的位置。
35.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在曝气池150的底部设置有凹槽,凹槽的底部为直径20厘米的正方形,四个侧面从正方形的四条边延伸出去并与曝气池150的外壳层连接,连接处远离地面50厘米。曝气池150的池体具体尺寸为长3米、宽4米、高2.3米。
36.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调节池110的池体具体尺寸为长3米、宽0.8米、高2.3米。
37.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混凝沉淀池120的池体具体尺寸为长3米、宽1.7米、高2.3米。
38.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容纳板框压滤机130的空间的具体尺寸为长3米、宽2.5米、高1.3米。
39.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中间水池140的池体具体尺寸为长0.5米、宽1米、高2.3米。
40.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设备间170的具体空间尺寸为长1.3米、宽5米、高2.3米。
41.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出水池180的池体具体尺寸为长2.5米、宽1米、高0.8米。
42.具体的,进入调节池110的涂料废液的流量为0.5m3/d、涂料废液的cod为30000mg/l,然后将涂料废液输送至混凝沉淀池120中并控制流量为5m3/d,进水和加完药剂后搅拌5分钟、再沉淀3小时,然后将涂料废液输送至板框压滤机130,沉淀出水的cod为17000mg/l,经过板框压滤机130处理之后将滤水输送至中间水池140中并控制流量为0.5m3/d、cod为17000mg/l,最后将滤水输入曝气池150中并控制流量为0.5m3/d,经过曝气池150处理后出水的流量为0.5m3/d、cod≤400mg/l。
43.实施例二:
44.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调节池110与废水进口200之间设置有格栅井111,涂料废水从废水进口200进入并经过格栅井111之后再进入调节池110。
45.格栅井111设置于调节池110的顶部、靠近所述设备间170,并与调节池110固定连接。在一个具体的实施例中,格栅井111套设在废水进口200之外,格栅井111的高为0.5米、宽为0.2米。
46.具体的,格栅井111为20目的格栅网。
47.实施例三:
48.在实施例二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调节池110上设置有第一液面指示装置112,第一液面指示装置112用于显示调节池110中液面的高度。
49.第一液面指示装置112包括检测件、运算件、显示件,检测件位于调节池110的内部,运算件和显示件位于调节池110的外部。
50.实施例四:
51.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调节池110和混凝沉淀池120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泵161,第一提升泵161用于将调节池110中的涂料废水输入混凝沉淀池120中。
52.第一提升泵161包括至少两个提升泵,提升泵的使用采用手动和自动结合的形式,
提升泵处于自动状态时,提升泵由液位开关控制,高液位启动,低液位停止,超高液位报警,两台提升泵在不同的液位水平自动运转。
53.第一提升泵161的两端分别与调节池110和混凝沉淀池120连接,第一提升泵161位于设备间170之中。
54.实施例五:
55.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中间水池140和曝气池150之间设置有第二提升泵162,第二提升泵162用于将中间水池140中的滤水输入曝气池150中。
56.第二提升泵162包括至少一个提升泵,提升泵的使用采用手动和自动结合的形式,提升泵处于自动状态时,提升泵由液位开关控制,高液位启动,低液位停止,超高液位报警,两台提升泵在不同的液位水平自动运转。
57.第二提升泵162位于出水池180的下侧,且第二提升泵162还位于曝气池150和中间水池140之间的位置。
58.实施例六:
59.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4,板框压滤机130包括压滤泵131、滤水出口132,压滤泵131与混凝沉淀池120连接,滤水出口132与中间水池140连接。
60.压滤泵131的两端分别与中间水池140和曝气池150连接,压滤泵131位于设备间170之中,且压滤泵131位于第一提升泵161和曝气池150之间的位置。
61.滤水出口132从板框压滤机130出来并越过曝气池150之后与中间水池140连接。
62.实施例七:
63.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混凝沉淀池120上设置有第一酸碱指示装置121、第二液面指示装置122,第一酸碱指示装置121用于显示混凝沉淀池120中涂料废液的酸碱度,第二液面指示装置122用于显示混凝沉淀池120中液面的高度。
64.第一酸碱指示装置121包括酸碱检测件、酸碱显示件,酸碱检测件位于混凝沉淀池120的内部,酸碱显示件位于混凝沉淀池120的外部。
65.第二液面指示装置122包括检测件、运算件、显示件,检测件位于混凝沉淀池120的内部,运算件和显示件位于混凝沉淀池120的外部。
66.实施例八:
67.在实施例七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混凝沉淀池120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123,搅拌装置123用于搅拌混凝沉淀池120中的涂料废液。
68.搅拌装置123包括搅拌件、动力件,搅拌件位于搅拌装置123的内部,动力件位于搅拌装置123的外部。
69.实施例九:
70.在实施例一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中间水池140上设置有第二酸碱指示装置141、第三液面指示装置142,第二酸碱指示装置141用于显示中间水池140中滤水的酸碱度,第三液面指示装置142用于显示中间水池140中液面的高度。
71.第二酸碱指示装置141包括酸碱检测件、酸碱显示件,酸碱检测件位于中间水池140的内部,酸碱显示件位于中间水池140的外部。
72.第三液面指示装置142包括检测件、运算件、显示件,检测件位于中间水池140的内部,运算件和显示件位于中间水池140的外部。
73.实施例十:
74.在实施例一至九的基础上,参见图1-4,在曝气池150上设置有风机装置151,风机装置151用于向曝气池150中输送气体。
75.在出水池180的下侧设置有风机间190,风机装置151包括至少两个风机152、至少两个出气管道153,风机152与出气管道153连接,风机151位于风机间190之中,出气管道153位于曝气池150之中,在出气管道153上设置有多个出气口。风机152采用自动与手动结合的控制方式。
76.虽然本实用新型披露如上,但本实用新型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技术特征:1.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100)包括:调节池(110),所述调节池(110)与废水进口(200)连接,涂料废水从所述废水进口(200)进入所述调节池(110)中;混凝沉淀池(120),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与所述调节池(110)连接,经过所述调节池(110)处理后的所述涂料废水从所述调节池(110)进入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中;板框压滤机(130),所述板框压滤机(130)与所述混凝沉淀池(120)连接,经过所述混凝沉淀池(120)处理后的所述涂料废水从所述混凝沉淀池(120)进入所述板框压滤机(130)中;中间水池(140),所述中间水池(140)与所述板框压滤机(130)连接,经过所述板框压滤机(130)处理得到的滤水从所述板框压滤机(130)进入所述中间水池(140)中;曝气池(150),所述曝气池(150)分别与所述中间水池(140)和废水出口(300)连接,经过所述中间水池(140)处理后的所述滤水从所述中间水池(140)进入所述曝气池(150)中,经过所述曝气池(150)处理得到的清水从所述废水出口(300)流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池(110)与所述废水进口(200)之间设置有格栅井(111),所述涂料废水从所述废水进口(200)进入并经过所述格栅井(111)之后再进入所述调节池(110)。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池(110)上设置有第一液面指示装置(112),所述第一液面指示装置(112)用于显示所述调节池(110)中液面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调节池(110)和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之间设置有第一提升泵(161),所述第一提升泵(161)用于将所述调节池(110)中的所述涂料废水输入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水池(140) 和所述曝气池(150)之间设置有第二提升泵(162),所述第二提升泵(162)用于将所述中间水池(140)中的所述滤水输入所述曝气池(150)中。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板框压滤机(130)包括压滤泵(131)、滤水出口(132),所述压滤泵(131)与所述混凝沉淀池(120)连接,所述滤水出口(132)与所述中间水池(140)连接。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上设置有第一酸碱指示装置(121)、第二液面指示装置(122),所述第一酸碱指示装置(121)用于显示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中所述涂料废水的酸碱度,所述第二液面指示装置(122)用于显示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中液面的高度。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中还设置有搅拌装置(123),所述搅拌装置(123)用于搅拌所述混凝沉淀池(120)中的所述涂料废水。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中间水池(140)上设置有第二酸碱指示装置(141)、第三液面指示装置(142),所述第二酸碱指示装置(141)用于显示所述中间水池(140)中所述滤水的酸碱度,所述第三液面指示装置(142)用于显示所述中间水池(140)中液面的高度。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曝气池(150)上设置有风机装置(151),所述风机装置(151)用于向所述曝气池(150)中输送气体。
技术总结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涂料废水处理装置。装置包括:调节池,混凝沉淀池,板框压滤机,中间水池,曝气池。本实用新型解决通过对涂料废水各处理池的位置进行排布设置,使得设计得到的涂料废水处理装置在具有良好的涂料废水处理能力的同时,还具有结构简单、易于维护的效果。果。果。
技术研发人员:归美婷 李若沛 徐利员 曾玉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水思清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8.29
技术公布日:202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