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引连铸结晶器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5-9  168

上引连铸结晶器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引连续铸造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金属杆坯生产的上引连铸结晶器。
【背景技术】
[0002]上引连铸是一种连续铸造的方法,其原理是利用金属熔液冷却结晶的机理,从熔融的金属或合金熔液中缓慢连续地抽出具有一定形状的固态金属棒材、板材等。该方法的关键是熔融的金属熔液的连续铸造过程,连续铸造过程的关键设备是结晶器。目前,常用的上引连铸结晶器包括:进出水口、抽引棒材导管、进出水套管、石墨定型管、冷却室。当夏季环境温度较高时,冷却强度(进水温度、冷却水流速)达不到工艺要求的标准,会导致金属杆坯表面裂纹,从而影响产品的成品率;还会导致从结晶器中引出的铜杆表面温度过高(温度传感器测定表面温度可达200°C左右),从而导致杆坯表面氧化,影响铜杆表面质量。另外,为了增加冷却强度,必须增加较大的冷却设备和增压设备以降低进水温度和增大流速,这就必然增加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它提高了连铸结晶器的冷却效果,使得生产的金属杆坯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它包括金属套管,所述金属套管底部设置有防护套,所述金属套管内穿装有紫铜芯管,所述紫铜芯管下端连接设置有石墨定型管,所述石墨定型管下端伸出防护套,所述紫铜芯管、石墨定型管和金属套管之间形成冷却腔室,所述金属套管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冷却水进口和两个冷却水出口,所述紫铜芯管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棱形凸起。
[0005]所述防护套采用耐火材料制成。
[0006]所述紫铜芯管与石墨定型管通过螺纹连接。
[000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它通过在紫铜芯管外表面均匀设置多个棱形凸起以及调整冷却水进出水口的位置和数量,提高了连铸结晶器的冷却效果,使得生产的金属杆坯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为图1中紫铜芯管的结构示意图。
[0011]其中:
[0012]金属套管I
[0013]紫铜芯管2
[0014]石墨定型管3
[0015]防护套4
[0016]冷却水进口 5
[0017]冷却水出口 6
[0018]棱形凸起7。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参见图1、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它包括金属套管1,所述金属套管I底部设置有防护套4,所述防护套4采用耐火材料制成,所述金属套管I内穿装有紫铜芯管2,所述紫铜芯管2下端连接设置有石墨定型管3,所述石墨定型管3下端伸出防护套4,所述紫铜芯管2、石墨定型管3和金属套管I之间形成冷却腔室,所述金属套管I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冷却水进口 5和两个冷却水出口 6,所述紫铜芯管2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棱形凸起7,所述棱形凸起7的大小和数目可以根据生产条件需要的冷却强度进行调整。
[0020]所述紫铜芯管2与石墨定型管3通过螺纹连接。
[0021]工作时,首先将带有耐火材料保护套的结晶器下端石墨定型管插入熔融的金属液中;打开冷却水,使冷却水沿冷却水进口进入,通过冷却腔室,沿冷却水出水口流出;在紫铜芯管中插入一根带螺孔的铁棒,铁棒下端与引锭头相连接;依据工艺条件,采用连铸结晶器上引机构牵引铁棒向上引出连铸铜合金杆。
【主权项】
1.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它包括金属套管(I),所述金属套管(I)底部设置有防护套(4),所述金属套管(I)内穿装有紫铜芯管(2),所述紫铜芯管(2)下端连接设置有石墨定型管(3),所述石墨定型管(3)下端伸出防护套(4),所述紫铜芯管(2)、石墨定型管(3)和金属套管(I)之间形成冷却腔室,所述金属套管(I)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冷却水进口(5)和两个冷却水出口(6),所述紫铜芯管(2)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棱形凸起(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套(4)采用耐火材料制成。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紫铜芯管(2)与石墨定型管(3)通过螺纹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它包括金属套管(1),所述金属套管(1)底部设置有防护套(4),所述金属套管(1)内穿装有紫铜芯管(2),所述紫铜芯管(2)下端连接设置有石墨定型管(3),所述石墨定型管(3)下端伸出防护套(4),所述紫铜芯管(2)、石墨定型管(3)和金属套管(1)之间形成冷却腔室,所述金属套管(1)上部和下部分别开设有两个冷却水进口(5)和两个冷却水出口(6),所述紫铜芯管(2)外表面上均匀设置有多个棱形凸起(7)。本实用新型一种上引连铸结晶器,它提高了连铸结晶器的冷却效果,使得生产的金属杆坯质量达到较好的水平。
【IPC分类】B22D11/14
【公开号】CN204700264
【申请号】CN201520381179
【发明人】花思明, 李学斌, 袁远, 刘轶伦, 邱正晓, 沈华, 寇宗乾, 孟宪浩, 路超, 吴静
【申请人】中铁建电气化局集团康远新材料有限公司, 中国铁建电气化局集团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