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挤压模具,尤其涉及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
【背景技术】
[0002]等径角挤压(Equal Channel Angular Pressing)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制备块状纳米材料的新工艺。材料在通过通道转角处发生强烈的剪切变形,利用该方法加工时不改变材料横截面形状的特点,进行重复加工从而获得了相当大的总应变量,使材料的晶粒得到细化及组织均匀提高,从而显著改善材料的力学和物理等性能。
[0003]ECAP需要在专用的模具中进行,传统ECAP模具主要由上模座、导套、导柱、凸模垫板、定位销、凸模、内六角螺栓、凸模固定板、前凹模、后凹模、卸料杆、凹模垫板、预应力套和下模座组成。上模座和下模座两侧分别固定有内置有导柱的导套,前凹模及后凹模由定位销和内六角螺栓连接,且前凹模及后凹模的下端与凹模垫板和下模座固定,前凹模及后凹模外部套设有预应力套,凸模与凸模固定板间过盈配合。前凹模及后凹模内形成竖直挤压通道和水平挤压通道,卸料杆在水平通道内滑动设置。
[0004]传统ECAP模具存在的以下问题:
[0005]1.挤压时坯料会沿凸凹模间隙向上流动,形成飞边,当飞边较多时,凹凸模间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导致凸模卡死无法提出;
[0006]2.竖直挤压通道不具有卸料功能,当遇特殊情况,如挤压杆断裂在竖直挤压通道中或杂物卡在竖直挤压通道中时,断裂的挤压杆或杂物很难取出,需要把模具完全拆卸;
[0007]3.模具加热多采用马弗炉,当模具在马弗炉中加热到预定温度后,将模具从马弗炉中取出放到压力机上进行压制,模具转移及压制过程中温度会发生一定降低、温度无法控制,且操作复杂有一定危险性;
[0008]4.模具挤压通道外倒角无法改变,不能在一套模具中研宄不同挤压通道外倒角对材料挤压工艺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能够有效解决挤压时坯料形成过多飞边导致凸模卡死的问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
[0010]本实用新型采用下述技术方案:
[0011]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导套、导柱、凸模垫板、定位销、凸模、凸模固定板、前凹模、后凹模、卸料杆、凹模垫板、预应力套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两侧分别固定有内置有导柱的导套,前凹模及后凹模由定位销和内六角螺栓连接,且前凹模及后凹模的下端与凹模垫板和下模座固定,前凹模及后凹模外部套设有预应力套,凸模与凸模固定板间过盈配合;前凹模及后凹模内设有竖直挤压通道和水平挤压通道,卸料杆在水平挤压通道内滑动设置,所述的凸模外表面沿凸模轴向开设有下端封闭的凹槽。
[0012]所述的凸模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在凸模外表面均勾分布。
[0013]所述的凹槽为长条形凹槽,凹槽深为0.3mm?0.5mm,飞边槽距离凸模下端面2 mm?5mm0
[0014]所述的卸料杆前端面下部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的底面与水平挤压通道滑动连接。
[0015]所述的突出部的前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至90°。
[0016]所述的预应力套外表面套设有加热板。
[0017]所述的竖直挤压通道的末端设置有堵头,堵头与前凹模和后凹模间隙配合;堵头的横截面积大于竖直挤压通道的横截面积。
[0018]所述的竖直挤压通道和水平挤压通道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
[0019]所述的凸模前端横截面为正方形,卸料杆前端面为正方形。
[0020]所述的卸料杆上方的前凹模和/或后凹模上开设有热电偶插孔。
[0021]本实用新型利用凸模外表面沿凸模轴向开设的下端封闭的凹槽,容纳坯料挤压形成的飞边,有效避免由于挤压时飞边造成凸模卡死的现象,极大地提高了加工效率,降低了工作人员工作强度。
[0022]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通过在卸料杆前端面下部设置突出部,利用突出部的前表面与下表面之间不同角度的夹角,对坯料下部形成不同角度的倒角,以进行不同通道外倒角的挤压研宄,无需制作多套模具,节省了大量资金。
[0023]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在竖直挤压通道的末端设置有堵头,便于竖直挤压通道卸料,当遇特殊情况,如挤压杆断裂在竖直挤压通道内或杂物卡在其中时,可先卸下堵头,之后将竖直挤压通道内杂物顶出,避免了将模具全部拆解,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24]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在在预应力套外表面套设有加热板对模具进行整体加热,克服了现有的模具在转移及压制过程中发生温度降低、温度无法控制的缺点,杜绝安全隐患。
【附图说明】
[00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图1中A-A剖视图;
[0027]图3为本实用新型模具的凸模结构示意图;
[0028]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卸料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以详细的描述:
[003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主要包括上模座1、导套2、导柱3、凸模垫板4、定位销5、凸模6、凸模固定板15、前凹模7、后凹模8、卸料杆12、凹模垫板14、预应力套17和下模座20,上模座I和下模座20两侧分别固定有内置有导柱3的导套2,形成整副模具的导向定位。前凹模7及后凹模8由定位销5和内六角螺栓10连接,且前凹模7及后凹模8的下端与凹模垫板14和下模座20固定,前凹模7及后凹模8外部套设有预应力套17,凸模6与凸模固定板15间过盈配合;前凹模7及后凹模8内设有竖直挤压通道9和水平挤压通道18,卸料杆12在水平挤压通道18内
滑动设置。整副等径角挤压模具固定于压力机上。
[0031]由于挤压时坯料将沿凸凹模之间的间隙向上流动,形成飞边,当飞边较多时,凹凸模6间会产生很大的摩擦力,导致凸模6卡死无法提出。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凸模6外表面沿凸模6轴向开设有下端封闭的凹槽16,凹槽16用于容纳坯料挤压形成的飞边。本实用新型中,凸模6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16,多个凹槽16在凸模6外表面均勾分布。凹槽16为长条形凹槽,凹槽16深为0.3mm ~ 0.5mm,飞边槽距离凸模6下端面2 mm ~ 5_。
[0032]由于现有的模具挤压通道外倒角无法改变,不能在一套模具中研宄不同挤压通道外倒角对材料挤压工艺的影响。因此,本实用新型在卸料杆12前端面下部设置有突出部21,突出部21的底面与水平挤压通道18滑动连接。突出部21的前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至90°。本实用新型在一套模具中配备了具有不同突出部夹角的若干卸料杆,无需制作多套模具,节省了大量资金。
[0033]由于现有的模具在转移及压制过程中会发生温度降低、温度无法控制的现象,操作复杂且存在一定危险性,因此本实用新型在预应力套17外表面套设有加热板19。加热板19可采用大功率加热板进行整体加热,具有加热效率高、操作方便安全的优点。经实际使用表明,耗时I小时30分钟即可将模具加热至400°C。卸料杆12上方的前凹模7和/或后凹模8上还开设有热电偶插孔11,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测温。
[0034]现有的模具中竖直挤压通道9不具有卸料功能,当遇特殊情况,如挤压杆断裂在竖直挤压通道9中或杂物卡在竖直挤压通道9中时,断裂的挤压杆或杂物很难取出,需要把模具完全拆卸。针对上述弊端,本实用新型在竖直挤压通道9的末端设置有堵头13,便于竖直挤压通道9卸料,堵头13与前凹模7和后凹模8间隙配合;堵头13的横截面积大于竖直挤压通道9的横截面积。当遇特殊情况,如挤压杆断裂在竖直挤压通道9内或杂物卡在其中时,可先卸下堵头13,之后将竖直挤压通道9内杂物顶出,避免了将模具全部拆解,极大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
[0035]本实施例中,竖直挤压通道9和水平挤压通道18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相适应的,凸模6前端横截面为正方形,卸料杆12前端面为正方形。
[0036]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首先利用罩在预应力套17外部的加热板19对模具进行整体加热,温控装置控制加热过程。升至预期的温度后,将压力机升起,使凸模6与竖直挤压通道9分开,之后将涂有润滑剂的挤压坯料放入竖直挤压通道9中,保温一定时间并当挤压坯料温度达到预期温度后,开动压力机进行挤压。所用的润滑剂为高温润滑脂。挤压坯料完全通过竖直挤压通道9转角后,利用卸料杆12将其顶出,至此,完成一道次挤压,整个实验过程简便、高效。随后,可对坯料进行多道次挤压。此外,通过选择具有不同夹角大小突出部的卸料杆12,即可进行不同通道外倒角的挤压研宄。
【主权项】
1.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导套、导柱、凸模垫板、定位销、凸模、凸模固定板、前凹模、后凹模、卸料杆、凹模垫板、预应力套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两侧分别固定有内置有导柱的导套,前凹模及后凹模由定位销和内六角螺栓连接,且前凹模及后凹模的下端与凹模垫板和下模座固定,前凹模及后凹模外部套设有预应力套,凸模与凸模固定板间过盈配合;前凹模及后凹模内设有竖直挤压通道和水平挤压通道,卸料杆在水平挤压通道内滑动设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外表面沿凸模轴向开设有下端封闭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外表面开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在凸模外表面均勾分布。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凹槽为长条形凹槽,凹槽深为0.3mm ~ 0.5mm,飞边槽距离凸模下端面2 mm ~ 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杆前端面下部设置有突出部,突出部的底面与水平挤压通道滑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突出部的前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夹角为0°至90°。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应力套外表面套设有加热板。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挤压通道的末端设置有堵头,堵头与前凹模和后凹模间隙配合;堵头的横截面积大于竖直挤压通道的横截面积。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竖直挤压通道和水平挤压通道的横截面均为正方形。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凸模前端横截面为正方形,卸料杆前端面为正方形。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等径角挤压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料杆上方的前凹模和/或后凹模上开设有热电偶插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等径角挤压模具,包括上模座、导套、导柱、凸模垫板、定位销、凸模、凸模固定板、前凹模、后凹模、卸料杆、凹模垫板、预应力套和下模座,上模座和下模座两侧分别固定有内置有导柱的导套,前凹模及后凹模由定位销和内六角螺栓连接,且前凹模及后凹模的下端与凹模垫板和下模座固定,前凹模及后凹模外部套设有预应力套,凸模与凸模固定板间过盈配合;前凹模及后凹模内形成竖直挤压通道和水平挤压通道,卸料杆在水平通道内滑动设置,凸模外表面沿凸模轴向开设有下端封闭的凹槽。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解决挤压时坯料形成过多飞边导致凸模卡死的问题,提高加工效率,降低工作人员工作强度。
【IPC分类】B21C25/02
【公开号】CN204700076
【申请号】CN201520437104
【发明人】赵炯, 陈恩厚, 黎克楠, 邴建立
【申请人】郑州磨料磨具磨削研究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