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具,具体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
【背景技术】
[0002]在化学实验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化学反应从而制备气体,通常制备气体的方式分为排气法、排液法,所述排气法又分为向上排气法、向下排气法。传统的化学实验室进行集气时,直接将集气瓶进行简单的固定甚至是直接手扶,给实验人员增加了困扰。现有技术已经存在集气瓶支架,但是其仍存在以下问题:一、现有技术的集气瓶支架只能加持一个集气瓶,需要同时对多个集气瓶进行操作时就需要多个支架,很不实用;二、现有技术的集气瓶支架只能适用于一种集气方式,无法满足多种集气需求;三、现有技术的集气瓶支架占用空间较大,不易拆卸。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能够同时加持多个集气瓶,并且可以适用于多种集气方式。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至少包括底座、设在所述底座上的支撑杆;
[0006]所述底座包括圆形底板、设在圆形底板外沿的侧板、设在圆形底板中部的插筒,所述插筒侧面旋设有第一螺栓;
[0007]所述支撑杆插设在所述插筒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固定,所述支撑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自下往上依次设有下集气瓶支架、导气管支架、上集气瓶支架;
[0008]所述下集气瓶支架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套环、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一套环外沿的第一支撑臂、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的第一弹性夹,所述第一套环上还旋设有第二螺栓;
[0009]所述导气管支架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二套环、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二套环外沿的第二支撑臂、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末端的导气管固定装置,所述第二套环上还旋设有第三螺栓;
[0010]所述上集气瓶支架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三套环、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三套环外沿的第三支撑臂、设在所述第三支撑臂末端的第二弹性夹,所述第三套环上还旋设有第四螺栓。
[0011]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固定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上的纵杆,所述纵杆的两端还依次设有下横杆、上横杆,所述下横杆上设有第一 “L”型导气管,所述上横杆上设有第二 “L”型导气管。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臂上还设有第一画板,所述第三支撑臂上还设有第二画板。
[00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0014]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集气瓶以开口向上的姿态夹在第一弹性夹上,将集气软管插设在与之位置相对应的第一 “L”型导气管的横管上,然后调节下集气瓶支架和导气管支架的距离,使所述第一“L”型导气管的纵管插设进所述集气瓶内,然后即可通过向上排气法进行排气;同理,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上集气瓶支架通过向下排气法进行集气。
[0015]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底座内添加水或其他液体,然后将集气瓶以开口向下的姿态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夹上,调节所述下集气瓶支架和底座之间的距离,将集气软管穿过底座内的液体后插入集气瓶内,即可进行排水集气法。
[0016]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加持多个集气瓶,还可以适用于多种集气方法,并且可以可以拆卸从而减少占用空间。
【附图说明】
[0017]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下集气瓶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气管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1]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上集气瓶支架结构示意图。
[0022]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导气管固定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1.底座,11.圆形底板,12.侧板,13.插筒,14.第一螺栓,2.支撑杆,3.下集气瓶支架,31.第一套环,32.第一支撑臂,33.第一弹性夹,34.第二螺栓,35.第一画板,
4.导气管支架,41.第二套环,42.第二支撑臂,43.导气管固定装置,43a.纵杆,43b.下横杆,43c.上横杆,43d.第一“L”型导气管,43e.第二“L”型导气管,44.第三螺栓,5.上集气瓶支架,51.第三套环,52.第三支撑臂,53.第二弹性夹,54.第四螺栓,55.第二画板,6.集气瓶,7.集气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4]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0025]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至少包括底座1、设在所述底座I上的支撑杆2:
[0026]所述底座I包括圆形底板11、设在圆形底板11外沿的侧板12、设在圆形底板11中部的插筒13,所述插筒13侧面旋设有第一螺栓14 ;
[0027]所述支撑杆2插设在所述插筒13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4固定,所述支撑杆2上沿其长度方向自下往上依次设有下集气瓶支架3、导气管支架4、上集气瓶支架5 ;
[0028]所述下集气瓶支架3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套环31、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一套环31外沿的第一支撑臂32、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臂32末端的第一弹性夹33,所述第一套环31上还旋设有第二螺栓34 ;
[0029]所述导气管支架4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二套环41、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二套环41外沿的第二支撑臂42、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42末端的导气管固定装置43,所述第二套环41上还旋设有第三螺栓44 ;
[0030]所述上集气瓶支架5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三套环51、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三套环51外沿的第三支撑臂52、设在所述第三支撑臂52末端的第二弹性夹53,所述第三套环51上还旋设有第四螺栓54。
[0031]进一步的,所述导气管固定装置43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41上的纵杆43a,所述纵杆43a的两端还依次设有下横杆43b、上横杆43c,所述下横杆43b上设有第一 “L”型导气管43d,所述上横杆43c上设有第二 “L”型导气管43e。
[003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臂32上还设有第一画板35,所述第三支撑臂52上还设有第二画板55,所述第一画板35、第二画板55可以做记录用,记录相对应的集气瓶6内的气体生成速率和反应完成时间等数据。
[0033]工作原理:
[0034]实施例一,向上排气法:
[0035]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集气瓶6以开口向上的姿态夹在第一弹性夹33上,将集气软管7插设在与之位置相对应的第一“L”型导气管43d的横管上,然后调节下集气瓶支架3和导气管支架4的距离,使所述第一“L”型导气管43d的纵管插设进所述集气瓶6内,然后即可通过向上排气法进行排气;
[0036]实施例二,向下排气法:
[0037]本实用新型可以将集气瓶6以开口向下的姿态夹在第二弹性夹53上,将集气软管7插设在与之位置相对应的第二“L”型导气管43e的横管上,然后调节上集气瓶支架5和导气管支架4的距离,使所述第二“L”型导气管43e的纵管插设进所述集气瓶6内,然后即可通过向下排气法进行排气;
[0038]实施例三,排液集气法:
[0039]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将所述底座I内添加水或其他液体,然后将集气瓶6以开口向下的姿态固定在所述第一弹性夹33上,调节所述下集气瓶支架3和底座I之间的距离,将集气软管7穿过底座I内的液体后插入集气瓶6内,即可进行排水集气法。
[0040]本实用新型可以同时加持多个集气瓶6,还可以适用于多种集气方法,并且还可以拆卸从而减少占用空间。
[0041]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至少包括底座(I)、设在所述底座(I)上的支撑杆(2),其特征在于: 所述底座(I)包括圆形底板(11)、设在圆形底板(11)外沿的侧板(12)、设在圆形底板(11)中部的插筒(13),所述插筒(13)侧面旋设有第一螺栓(14); 所述支撑杆(2)插设在所述插筒(13)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14)固定,所述支撑杆(2)上沿其长度方向自下往上依次设有下集气瓶支架(3)、导气管支架(4)、上集气瓶支架(5); 所述下集气瓶支架(3)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一套环(31)、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一套环(31)外沿的第一支撑臂(32)、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臂(32)末端的第一弹性夹(33),所述第一套环(31)上还旋设有第二螺栓(34); 所述导气管支架(4)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二套环(41)、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二套环(41)外沿的第二支撑臂(42)、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42)末端的导气管固定装置(43),所述第二套环(41)上还旋设有第三螺栓(44); 所述上集气瓶支架(5)包括套设在所述支撑杆上的第三套环(51)、周向均布在所述第三套环(51)外沿的第三支撑臂(52)、设在所述第三支撑臂(52)末端的第二弹性夹(53),所述第三套环(51)上还旋设有第四螺栓(5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气管固定装置(43)包括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41)上的纵杆(43a),所述纵杆(43a)的两端还依次设有下横杆(43b)、上横杆(43c),所述下横杆(43b)上设有第一 “L”型导气管(43d),所述上横杆(43c)上设有第二 “L”型导气管(43e)。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臂(32)上还设有第一画板(35),所述第三支撑臂(52)上还设有第二画板(55)。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室用多功能集气瓶支架,包括底座、支撑杆;所述底座包括圆形底板、侧板、插筒、第一螺栓;所述支撑杆插设在所述插筒内并通过所述第一螺栓固定,所述支撑上沿其长度方向自下往上依次设有下集气瓶支架、导气管支架、上集气瓶支架;所述下集气瓶支架包括第一套环、均布在所述第一套环外沿的第一支撑臂、设在所述第一支撑臂末端的第一弹性夹;所述导气管支架包括第二套环、均布在所述第二套环外沿的第二支撑臂、设在所述第二支撑臂末端的导气管固定装置;所述上集气瓶支架包括第三套环、均布在所述第三套环外沿的第三支撑臂、设在所述第三支撑臂末端的第二弹性夹;本实用新型能够同时夹持多个集气瓶,并可使用多种集气方法。
【IPC分类】B01L9/00
【公开号】CN204699734
【申请号】CN201520421065
【发明人】朱红
【申请人】朱红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