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乳液型化工添加剂生产设备,特别涉及ABS (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稀共聚物,Acrylonitrile butadiene Styrene copolymers)化工添加剂惨混设备。
【背景技术】
[0002]在化工原料生产过程中常需要对原料进行混合预处理,现有技术中的原料进料混合装置,如中国专利申请号201410574191.2所公开的化工原料混合装置(图2所示),包括罐体Ia和搅拌系统,罐体Ia顶部有进料口 2a,底部有出料口 3a,搅拌系统包括罐体Ia顶部的搅拌电机4a和罐体Ia内的搅拌器,罐体Ia内还有若干从顶部向下延伸的柱状凸起5a,其表面具有凸物6a,搅拌器包括搅拌轴7a和搅拌叶片8a,罐体Ia底部有支脚9a,上部有液位计10a,柱状突起5a底部有电加热管11a。由此提高搅拌效果增大搅拌范围。而现有技术中的预混合装置,为了增加混合效果,多是类似增加搅拌装置的设计,若应用于ABS生产中并不能满足需求。
[0003]在ABS生产过程中,需要使用抗氧剂等添加剂,然而ABS企业所使用的抗氧剂等添加剂多数为与水不相溶的粉剂,需要提前与水等进行掺混,形成乳液型态,方可使用。仅依靠增加搅拌装置不能实现良好的掺混效果。
[0004]现有的掺混装置,粉剂需要提前单独研磨过滤,掺混罐配备高速分散机,掺混过程中需要升温到50-65度,并且需要长时间的搅拌和加热,以保持温度,防止乳液型添加剂分层和变色。然而这种需要长时间搅拌加热的掺混方式能耗过高,对粉剂的提前单独研磨也使得工艺十分繁琐。
[0005]因此,如何开发一种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使其可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掺混效果不佳、工艺繁琐、能耗过高等缺陷,即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使其在用于ABS添加剂掺混时,可以达到简易方便、投资少、省时低能耗的技术效果O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包括:
[0008]一储罐;
[0009]一进出气系统,设置于该储罐上;
[0010]一搅拌系统,设置于该储罐内;
[0011]一进料系统,包括一乳化泵、一进料管线、一乳化泵入口管线、一乳化泵出口管线及一入罐管线,该乳化泵具有一乳化泵入口及一乳化泵出口,该进料管线通过一进料阀门连通该乳化泵入口管线的一端,该乳化泵入口管线的另一端连接该乳化泵入口,该乳化泵出口连接该乳化泵出口管线的一端,该乳化泵出口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一出料阀门并通过该出料阀门而连通于该入罐管线的一端,该入罐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储罐上部,并通入该储罐内;
[0012]—出料系统,设置于该储罐下部。
[0013]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进料阀门为一进料三通阀门,该出料阀门为一出料三通阀门,该进料三通阀门连通该进料管线、该乳化泵入口管线一端及一出罐管线的一端,该出罐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储罐下部并与储罐内部连通,该出料三通阀门连通该入罐管线、该乳化泵出口管线的另一端及一出料管线的一端,由此而使该出罐管线、该进料三通阀门、该乳化泵入口管线、该乳化泵、该乳化泵出口管线、该出料三通阀门及该出料管线构成该出料系统。通过这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设置,使得乳化泵及其进出口管线可同时作为进料系统及出料系统使用,使得整体装置简约,利用率高。当然,若不采用这种设置,仅在储罐下部出口处设置独立的出料系统也是本实用新型可行的实施方式。
[0014]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进出气系统包括一进气管线及一抽气管线,分别设置于该储罐上方。
[0015]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搅拌系统包括至少一搅拌桨及一搅拌轴,该搅拌轴由一设置于该储罐顶部的搅拌电机驱动。
[0016]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搅拌桨的数目为至少两个。
[0017]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乳化泵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能够调控定子和转子的间隙的距离,以及控制乳化研磨细度。
[0018]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支架,该储罐由该支架支撑,设在该进料系统的上方。
[0019]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其使用流程如下(以乳化泵同时应用于进料系统和出料系统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0020]I)打开进气管线的阀门和抽气管线的阀门,向储罐内充入氮气,并排出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影响产品性能,空气排空后,将进气管线的阀门和抽气管线的阀门关闭;
[0021]2)打开进料三通阀门,使进料管线与乳化泵入口相连(此时出罐管线与乳化泵入口管线、进料管线不连通);打开出料三通阀门,使乳化泵出口与入罐管线相连(此时出料管线与乳化泵出口管线、入罐管线不连通);通过上一单元的相关输送泵,按比例向进料管线输入水、抗氧剂以及其他添加剂,开启乳化泵开始工作;开启储罐顶部的搅拌电机,带动储罐内的搅拌桨工作(对乳化和研磨做出辅助);乳化泵在起始工作阶段可以调节为较大的间隙,依靠乳化泵运行时间(同时参考投料量),以及随时用刮板记测量产品细度,来逐渐调整为较小的间隙,直至获得合格的细度;
[0022]3)配制完毕后,打开进气管线的阀门和抽气管线的阀门持续充入氮气,搅拌电机持续工作,打开进料三通阀门,使储罐底部与乳化泵入口相连(此时进料管线与出罐管线、乳化泵入口管线不连通),打开出料三通阀门,使乳化泵出口与出料管线相连(此时入罐管线和出料管线、乳化泵出口管线不连通),使储罐内产品打入下一单元。
[002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方便、投资少、省时低能耗的抗氧剂掺混设备,使得罐体和管线仅需简单的保温,以应付寒冷天气,无需额外的加热设施。
[002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采用乳化泵替代化工厂的高速分散机,以解决目前化工厂装置生产的乳液型添加剂分层和变色,粉剂需要提前单独研磨过滤,掺混过程中需要升温,混合罐过于巨大,投资大的缺陷。
[0025]采用乳化泵以及配套的进出料系统,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物料输入乳化泵泵体的多级乳化研磨工作腔内,经由高剪切一级乳化装置的研磨器转子、定子,再到高剪切二级乳化装置,实现微粒粉碎、研磨、分散、乳化、均质、混合和输送等多功能一体化连续生产功能,可使产品微粒分散更均匀、粒径分布更窄,粒径范围缩小到超微米。此外,乳化泵设有调节装置,方便调控定子和转子的间隙之距离,以及控制乳化研磨细度。具有剪切力更强、多功能、多级密度极高、无需其他辅助分散设备、操作简便、调节灵活、精细高、出料快、能耗小、投资小等优点。
[0026]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切实达到增加掺混效果,减少掺混时间,减少能耗,缩小储罐体积的技术效果。
[0027]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2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装置剖面示意图;
[0029]图2为现有技术一原料进料混合装置的示意图;
[0030]其中,附图标记:
[0031](现有技术)
[0032]Ia 罐体
[0033]2a 进料口
[0034]3a 出料口
[0035]4a搅拌电机
[0036]5a柱状凸起
[0037]6a 凸物
[0038]7a搅拌轴
[0039]8a搅拌叶片
[0040]9a 支脚
[0041]1a液位计
[0042]Ila电加热管
[0043](本实用新型)
[0044]I进气管线
[0045]2抽气管线
[0046]3搅拌电机
[0047]4搅拌桨
[0048]41搅拌轴
[0049]5 储罐
[0050]6进料管线
[0051]7入罐管线
[0052]8出料管线
[0053]9进料三通阀门
[0054]10出料三通阀门
[0055]11乳化泵入口
[0056]12乳化泵出口
[0057]13乳化泵
[0058]14出罐管线
[0059]15乳化泵入口管线
[0060]16乳化泵出口管线
[0061]17 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0062]为能说清楚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点,以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清楚的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使用方式及技术效果,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方案进行阐述。但以下所述仅为例示说明之用,并不作为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63]请参考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装置剖面示意图。
[0064]为在用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时,可以达到简易方便、投资少、省时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该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包括:
[0065]一储罐 5 ;
[0066]一进出气系统,设置于该储罐5上;
[0067]一搅拌系统,设置于该储罐5内;
[0068]一进料系统,包括一乳化泵13、一进料管线6、一乳化泵入口管线15、一乳化泵出口管线16及一入罐管线7,该乳化泵13具有一乳化泵入口 11及一乳化泵出口 12,该进料管线6通过一进料阀门连通该乳化泵入口管线15的一端,该乳化泵入口管线15的另一端连接该乳化泵入口 11,该乳化泵出口 12连接该乳化泵出口管线16的一端,该乳化泵出口管线16的另一端连接一出料阀门,进而通过该出料阀门而连通于该入罐管线7的一端,该入罐管线7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储罐5上部,并通入该储罐5内;
[0069]一出料系统,设置于该储罐5下部。
[0070]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进料阀门为一进料三通阀门9,该出料阀门为一出料三通阀门10,该进料三通阀门9连通该进料管线6、该乳化泵入口管线15 —端及一出罐管线14的一端,该出罐管线14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储罐5下部并与储罐5内部连通,该出料三通阀门10连通该入罐管线7、该乳化泵出口管线16的另一端及一出料管线8的一端,由此而使该出罐管线14、该进料三通阀门9、该乳化泵入口管线15、该乳化泵13、该乳化泵出口管线16、该出料三通阀门10及该出料管线8构成该出料系统。通过这一较佳实施方式的设置,使得乳化泵13及其进出口管线可同时作为进料系统及出料系统使用,使得整体装置简约,利用率高。当然,若不采用这种设置,仅在储罐5下部出口处设置独立的出料系统也是本实用新型可行的实施方式。
[0071]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进出气系统包括一进气管线I及一抽气管线2,分别设置于该储罐5上方。
[0072]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搅拌系统包括至少一搅拌桨4及一搅拌轴41,该搅拌轴41由一设置于该储罐5顶部的搅拌电机3驱动。
[0073]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搅拌桨4的数目为至少两个。在本实用新型附图中仅绘示一个搅拌桨4,而在实际操作中,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搅拌掺混效果等设置两个或者更多的搅拌桨4,沿搅拌轴依次向上布置。
[0074]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该乳化泵13设有调节装置,该调节装置能够调控定子和转子的间隙的距离,以及控制乳化研磨细度。
[0075]其中,于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一较佳实施方式中,还包括一支架17,该储罐5由该支架17支撑,设在该进料系统的上方。
[0076]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其使用流程如下(以乳化泵同时应用于进料系统和出料系统的实施方式来进行说明):
[0077]I)打开进气管线I的阀门和抽气管线2的阀门,向储罐5内充入氮气,并排出空气,防止空气中的氧影响产品性能,空气排空后,将进气管线I的阀门和抽气管线2的阀门关闭;
[0078]2)打开进料三通阀门9,使进料管线6与乳化泵入口 11相连(此时出罐管线14与乳化泵入口管线15、进料管线6不连通);打开出料三通阀门10,使乳化泵出口 12与入罐管线7相连(此时出料管线8与乳化泵出口管线16、入罐管线7不连通);通过上一单元的相关输送泵,按比例向进料管线输入水、抗氧剂以及其他添加剂,开启乳化泵13开始工作;开启储罐5顶部的搅拌电机3,带动储罐5内的搅拌桨4工作(对乳化和研磨做出辅助);乳化泵13在起始工作阶段可以调节为较大的间隙,依靠乳化泵13运行时间(同时参考投料量),以及随时用刮板记测量产品细度,来逐渐调整为较小的间隙,直至获得合格的细度;
[0079]3)配制完毕后,打开进气管线I的阀门和抽气管线2的阀门持续充入氮气,搅拌电机3持续工作,打开进料三通阀门9,使储罐5底部与乳化泵入口 11相连(此时进料管线6与出罐管线14、乳化泵入口管线15不连通),打开出料三通阀门10,使乳化泵出口 12与出料管线8相连(此时入罐管线7和出料管线8、乳化泵出口管线16不连通),使储罐5内产品打入下一单元。
[0080]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简易方便、投资少、省时低能耗的抗氧剂掺混设备,使得罐体和管线仅需简单的保温,以应付寒冷天气,无需额外的加热设施。
[008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添加剂掺混装置,采用乳化泵替代化工厂的高速分散机,以解决目前化工厂装置生产的乳液型添加剂分层和变色,粉剂需要提前单独研磨过滤,掺混过程中需要升温,混合罐过于巨大,投资大的缺陷。
[0082]采用乳化泵以及配套的进出料系统,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物料输入乳化泵泵体的多级乳化研磨工作腔内,经由高剪切一级乳化装置的研磨器转子、定子,再到高剪切二级乳化装置,实现微粒粉碎、研磨、分散、乳化、均质、混合和输送等多功能一体化连续生产功能,可使产品微粒分散更均匀、粒径分布更窄,粒径范围缩小到超微米。此外,乳化泵设有调节装置,方便调控定子和转子的间隙之距离,以及控制乳化研磨细度。具有剪切力更强、多功能、多级密度极高、无需其他辅助分散设备、操作简便、调节灵活、精细高、出料快、能耗小、投资小等优点。
[0083]由此,本实用新型可以切实达到增加掺混效果,减少掺混时间,减少能耗,缩小储罐体积的技术效果。
[0084]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储鍾; 一进出气系统,设置于该储罐上; 一搅拌系统,设置于该储罐内; 一进料系统,包括一乳化泵、一进料管线、一乳化泵入口管线、一乳化泵出口管线及一入罐管线,该乳化泵具有一乳化泵入口及一乳化泵出口,该进料管线通过一进料阀门连通该乳化泵入口管线的一端,该乳化泵入口管线的另一端连接该乳化泵入口,该乳化泵出口连接该乳化泵出口管线的一端,该乳化泵出口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一出料阀门并通过该出料阀门而连通于该入罐管线的一端,该入罐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储罐上部,并通入该储罐内;以及 一出料系统,设置于该储罐下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料阀门为一进料三通阀门,该出料阀门为一出料三通阀门,该进料三通阀门连通该进料管线、该乳化泵入口管线一端及一出罐管线的一端,该出罐管线的另一端连接于该储罐下部并与储罐内部连通,该出料三通阀门连通该入罐管线、该乳化泵出口管线的另一端及一出料管线的一端,由此而使该出罐管线、该进料三通阀门、该乳化泵入口管线、该乳化泵、该乳化泵出口管线、该出料三通阀门及该出料管线构成该出料系统。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进出气系统包括一进气管线及一抽气管线,分别设置于该储罐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搅拌系统包括至少一搅拌桨及一搅拌轴,该搅拌轴由一设置于该储罐顶部的搅拌电机驱动。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搅拌系统包括至少一搅拌桨及一搅拌轴,该搅拌轴由一设置于该储罐顶部的搅拌电机驱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搅拌桨的数目为至少两个。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搅拌桨的数目为至少两个。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乳化泵设有调节装置。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乳化泵设有调节装置。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该乳化泵设有调节装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支架,该储罐由该支架支撑,设在该进料系统的上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包括:一储罐;一进出气系统,设置于该储罐上;一搅拌系统,设置于该储罐内;一进料系统,包括一乳化泵、一进料管线、一乳化泵入口管线、一乳化泵出口管线及一入罐管线;一出料系统,设置于该储罐下部。本实用新型的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装置,在用于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添加剂掺混时,可以达到简易方便、投资少、省时低能耗的技术效果。
【IPC分类】B01F15/02, B01F13/10
【公开号】CN204699653
【申请号】CN201520262532
【发明人】贾云刚, 韩志波, 赵仲阳, 姜伟, 郭树生, 何昌洪, 何玉莲, 王桂芝, 邓旭亮, 赵光辉, 董平, 崔锡红, 王东青, 邵荣兰, 牛明, 邵伟, 雪晶, 朱丽娜, 张铁珍
【申请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