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讲是一种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
【背景技术】
[0002]膜生物反应器(以下称MBR)用膜分离技术取代传统的二沉池,将经过生化的污水过滤出生物反应器,得到浊度很低的处理水。同时,系统中的污泥,细菌以及大分子有机物还保持在反应器中。这种分离方式提高了出水水质,增加了反应器中的污泥浓度,保留了有益的微生物,与传统的活性污泥法相比,MBR技术出水水质好,COD, B0D,浊度都很低,大部分细菌,病毒被截留,出水水质达到或优于生活杂用水的水质标准,可直接作为中水回用于城市园林绿化,清洁,消防,冷却循环水等应用点。MBR技术中膜的高效截留作用也实现了污水停留时间和微生物停留时间的分离,微生物和污泥的浓度高,占地面积小,污泥产量小,处理效率高。
[0003]膜生物反应器一般包含MBR膜组件,曝气组件和动力系统(泵等),其中膜组件是MBR系统中最重要部分。目前常规使用的MBR膜组件有三种类型,分别是中空纤维式,管式和平板式。
[0004]平板式MBR膜组件最早由日本开发,主要包含中间的支撑板及两面的膜片。运行时空气泡带动水从膜片中间向上运动,擦洗膜片,可以有效清除膜片上的污染物,使得膜组件可以稳定运行长达6个月以上都不需要反复冲洗。定期的简单内面浸泡就可以有效恢复通量。板式MBR膜组件不存在中空纤维膜断丝问题,也不存在管式膜高运行成本的问题,有着比较大的应用前景。
[0005]然而,板式MBR膜组件在运行过程中需要比较大的风量来确保膜片得到有效擦洗。基于中国目前市面上主要几个平板膜品牌的说明书描述,一般大系统需要的风量为
10-12升/平方米膜*分钟,这个数值比普通中空纤维膜要大,普通中空纤维膜一般为6-7升/平方米膜*分钟。因此,过大的风量使得MBR系统运行的能耗增加,高的运行能耗大大限制了 MBR技术的应用范围。
【实用新型内容】
[000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MBR系统运行能耗的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它包括收集管、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多个平板膜单元,各平板膜单元中部均设有穿通的导流孔,第一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第二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之间在位于导流孔处均设有间隔密封片,收集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收集管另一端依序穿过各导流孔及间隔密封片后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收集管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抽吸泵的连接嘴,第一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密封片、间隔密封片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第二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密封片均相互紧贴,它还包括多个固定杆,第一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第二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之间均设有间隔片,各间隔片及各固定杆均位于平板膜单元下部,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固定杆另一端依序穿过各间隔片及各平板膜单元后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片、间隔片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第二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片均相互紧贴。
[0008]采用上述结构后,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由于平板膜单元只在下部通过固定杆固定,上部具有一定的自由摆动幅度,所以在平板膜单元上部自由摆动时,平板膜单元之间的水气流速时而减小,时而增大,这样大大增加了平板膜单元之间的瞬间流速,提高了水气对平板膜单元两侧的膜片的擦洗效率,因此,在没有减少平板膜单元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能够减少空气擦洗量,从而降低了 MBR系统运行能耗,所以本实用新型具有能有效降低MBR系统运行能耗的优点。
[0009]作为改进,平板膜单元由中间导流网格、及密封包裹在中间导流网格表面的膜片组成,这样,结构简单、性能优良。
[0010]作为改进,膜片与中间导流网格四周焊接,这样,焊接方式能够方便的将膜片连接在中间导流网格上,并且连接密封性很好。
[0011]作为改进,中间导流网格为塑料网格,这样,成本低、重量较轻,上部更易摆动。
[0012]作为改进,间隔密封片的厚度与间隔片的厚度相等,这样,在竖直方向上更加确保各平板膜单元的垂直度。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实用新型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实用新型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的在其下方设置曝气组件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所示,1、收集管,2、第一固定板,3、第二固定板,4、平板膜单元,5、间隔密封片,6、连接嘴,7、固定杆,8、间隔片,9、曝气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17]本实用新型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它包括收集管1、第一固定板2、第二固定板3、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多个平板膜单元4,各平板膜单元4中部均设有穿通的导流孔,第一固定板2与平板膜单元4之间、第二固定板3与平板膜单元4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4之间在位于导流孔处均设有间隔密封片5,收集管I 一端与第一固定板2连接,收集管I另一端依序穿过各导流孔及间隔密封片5后与第二固定板3连接,收集管I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抽吸泵的连接嘴6,第一固定板2与相邻的间隔密封片5、间隔密封片5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4、第二固定板3与相邻的间隔密封片5均相互紧贴,它还包括多个固定杆7,第一固定板2与平板膜单元4之间、第二固定板3与平板膜单元4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4之间均设有间隔片8,各间隔片8及各固定杆7均位于平板膜单元4下部,固定杆7 —端与第一固定板2连接,固定杆7另一端依序穿过各间隔片8及各平板膜单元4后与第二固定板3连接,第一固定板2与相邻的间隔片8、间隔片8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4、第二固定板3与相邻的间隔片8均相互紧贴。
[0018]平板膜单元4也称为滤袋,由中间导流网格、及密封包裹在中间导流网格表面的膜片组成,膜片为微滤或超滤膜片;间隔密封片5起到间隔作用同时,还能够使收集管I与平板膜单元4密封连接。
[0019]收集管I在穿通平板膜单元4的区段内设有若干通孔,即收集管I位于导流孔的区段设有若干通孔,这些通孔与中间导流网格、膜片构成透析液通道;收集管I可以为多根,相应的每个平板膜单元4设置相同数量的导流孔,具体导流孔的数量可以为1-5个,取决于膜片面积和流速设计,导流孔的大小决定于导出水的流速,建议导出截面流速小于0.6米/秒,这样可以保证相对低的压降;所述中部是指在平板膜单元4相对中间的位置,并不特指绝对中间位置,当然绝对中间位置是比较优先的一种选择,可以确保四周过滤的液体比较均匀的被收集。
[0020]固定杆7距离平板膜单元4下底面的距离的取值范围可以为10-50毫米;固定杆7的数量决定于平板膜单元4的大小,以有效固定和分隔平板膜单元4为前提;固定杆7为不锈钢长杆,其直径可以为3-10毫米。
[0021]膜片与中间导流网格四周焊接;中间导流网格为塑料网格;间隔密封片5的厚度与间隔片8的厚度相等。
[0022]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连接嘴6接有抽吸泵,待处理的泥水混合物经过膜片过滤成为透析液,进入中间导流网格的透析液通道流入收集管1,再通过连接嘴6被导出,得到干净的产水。泥水混合物中的活性污泥被膜片截留,在本实用新型下方设有曝气组件9,曝气泡和待过滤泥水混合物沿着膜片剪切向上,清洗膜片,使膜片的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并能实现长期运行;膜片上部随着水气做小幅度摆动,膜间流速随着膜片的摆动发生变化,可以得到超过平均流速的瞬间冲洗流速,使得膜片在底曝气量下被有效清洗。
[0023]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方式,故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它包括收集管、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多个平板膜单元,各平板膜单元中部均设有穿通的导流孔,第一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第二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之间在位于导流孔处均设有间隔密封片,收集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收集管另一端依序穿过各导流孔及间隔密封片后与第二固定板连接,收集管另一端设有用于连接抽吸泵的连接嘴,第一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密封片、间隔密封片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第二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密封片均相互紧贴,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多个固定杆,第一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第二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之间均设有间隔片,各间隔片及各固定杆均位于平板膜单元下部,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固定杆另一端依序穿过各间隔片及各平板膜单元后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片、间隔片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第二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片均相互紧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平板膜单元由中间导流网格、及密封包裹在中间导流网格表面的膜片组成。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膜片与中间导流网格四周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中间导流网格为塑料网格。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其特征在于,间隔密封片的厚度与间隔片的厚度相等。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能有效降低MBR系统运行能耗的低运行能耗的MBR平板膜组件,它包括收集管、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位于两个固定板之间的多个平板膜单元,收集管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收集管另一端依序穿过各导流孔及间隔密封片后与第二固定板连接,它还包括多个固定杆,第一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第二固定板与平板膜单元之间、相邻平板膜单元之间均设有间隔片,各间隔片及各固定杆均位于平板膜单元下部,固定杆一端与第一固定板连接,固定杆另一端依序穿过各间隔片及各平板膜单元后与第二固定板连接,第一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片、间隔片与相邻的平板膜单元、第二固定板与相邻的间隔片均相互紧贴。
【IPC分类】C02F3/12, B01D63/08
【公开号】CN204699588
【申请号】CN201520412061
【发明人】黄义忠, 何锐
【申请人】嘉兴里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