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轨总成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30  213

滑轨总成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滑轨总成,尤其涉及一种可依序收合及拉出的三节型滑轨。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三节型滑轨包括有外滑轨、中滑轨及内滑轨,以使用于机箱式服务器为例,将外滑轨固定于机架上,内滑轨固定于机箱式服务器的两旁,中滑轨作为承载轨设置于外滑轨与内滑轨之间,以延伸机箱式服务器的活动范围,并且内滑轨及中滑轨可以沿着外滑轨作相对来回滑动,使机箱式服务器可利用滑轨自由的拉出或收回。
[0003]现有的三节型滑轨中,中滑轨必须在滑槽设置有活动式定位圆栓,而外滑轨、内滑轨则分别设有外轨锁定片、内轨锁定片,利用定位圆栓的多段式不同直径的圆栓部,以分别配合滑槽、外轨锁定片、内轨锁定片相对进行解锁、闭锁动作,使内滑轨、中滑轨及外滑轨依序收合或拉出。但是此定位圆栓的多段式圆栓部与滑槽、外轨锁定片、内轨锁定片的运行配合较不稳定,并且影响结构强度。因此要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即为此行业技术人员所亟欲研宄的课题所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滑轨总成。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轨总成,其包括:一外滑轨,该外滑轨设有一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依序形成一第一解锁边、一第一挡边及一第二挡边;一滑动套设伸出于外滑轨的中滑轨,该中滑轨开设一滑槽;一滑动套设伸出于中滑轨的内滑轨,该内滑轨设有一第二凸片,该第二凸片依序设有一第一解锁部、一第一挡部及一第二挡部;一上下滑动装设于滑槽内的定位块及其复位弹簧,该定位块包括一第一挡端及一相对的第二挡端,该定位块一侧形成一对应于外滑轨、内滑轨的止挡面,以及其相对另一侧设有一引导面,且第一挡端可挡制于外滑轨的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之间,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使外滑轨与中滑轨相对定位;当内滑轨收合于中滑轨时,该内滑轨的第一解锁部推抵定位块的第二挡端,带动定位块沿中滑轨的滑槽移动,使第二挡端挡制于内滑轨的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之间,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且第一挡端与外滑轨的第一挡边脱离卡抵,使中滑轨与内滑轨保持同步位移收合于外滑轨;当相对拉出内滑轨时,该内滑轨的第一挡部卡抵于定位块的第二挡端,使中滑轨与内滑轨保持同步位移拉出于外滑轨;当定位块移动到外滑轨的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的第一解锁边推抵定位块的第一挡端,带动定位块沿中滑轨的滑槽移动,使定位块的第二挡端与内滑轨的第一挡部脱离卡抵,以解除中滑轨与内滑轨的锁定状态,使内滑轨拉出于中滑轨。
[0006]前述的滑轨总成,其中该外滑轨的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解锁边,该内滑轨的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解锁部。
[0007]前述的滑轨总成,其中该第一挡边、第二挡边的间距设为滑槽宽度的1.3?2.3倍,使定位块常态定位于第一挡边与第二解锁边,并允许定位块与第二挡边可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边带动定位块相对上下位移,以解除中滑轨与内滑轨之锁定状态。
[0008]前述的滑轨总成,其中该第一挡部、第二挡部的间距设为滑槽宽度的1.3?2.3倍,使定位块常态定位于第一挡部与第二解锁部,并允许定位块与第二挡部可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部带动定位块相对上下位移,以解除外滑轨与中滑轨之锁定状态。
[0009]前述的滑轨总成,其中该中滑轨的滑槽设为矩形通孔,该滑槽两侧各延伸出多个缺口,该定位块的止挡面设有一相对于引导面的引导角,该第一挡端两侧各延伸出一第一凸边,该第二挡端两侧各延伸有多穿出于对应缺口的第二凸边。
[0010]前述的滑轨总成,其中该定位块设有一底凹孔,以容置该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底端抵制于滑槽,使复位弹簧常态朝上推抵定位块。
[001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滑轨总成中的外滑轨、中滑轨及内滑轨能够依序顺畅滑动收合及拉出,并可增进结构强度与耐用性,且更容易制作与组立。
【附图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滑轨总成的立体图;
[0013]图2是图1滑轨总成的前视图;
[0014]图3是图1滑轨总成的立体分解图;
[0015]图4是图3外滑轨的第一凸片的放大图;
[0016]图5是图3内滑轨的第二凸片另一角度的放大图;
[0017]图6是图3中滑轨、定位块及复位弹簧的放大图;
[0018]图7是图6定位块的放大剖视图;
[0019]图8是图6中滑轨装设定位块的立体图;
[0020]图9是图8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0021]图10是图8定位块上升定位的立体图;
[0022]图11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拉出中滑轨、内滑轨的动作图(一);
[0023]图12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拉出中滑轨、内滑轨的动作图(二);
[0024]图13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拉出中滑轨、内滑轨的动作图(三);
[0025]图14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收合内滑轨、中滑轨的动作图(一);
[0026]图15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收合内滑轨、中滑轨的动作图(二);
[0027]图16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收合内滑轨、中滑轨的动作图(三);
[0028]图17是本实用新型滑轨总成收合内滑轨、中滑轨的动作图(四)。
[0029]主要符号说明:
[0030]1、外滑轨
[0031]11、第一凸片
[0032]12、第一解锁边
[0033]13、第二解锁边
[0034]14、第一挡边
[0035]15、第二挡边
[0036]2、中滑轨
[0037]21、滑槽
[0038]22、缺口
[0039]3、内滑轨
[0040]31、第二凸片
[0041]32、第一解锁部
[0042]33、第二解锁部
[0043]34、第一挡部
[0044]35、第二挡部
[0045]4、定位块
[0046]41、第一挡端
[0047]42、第二挡端
[0048]43、止挡面
[0049]44、引导面
[0050]45、引导角
[0051]46、底凹孔
[0052]47、第一凸边
[0053]48、第二凸边
[0054]5、复位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55]有关本实用新型为达成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其功效,现举出可行实施例,并且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56]首先,请参阅图1至图10所示,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实用新型的滑轨总成包括有一外滑轨1、一中滑轨2、一内滑轨3、一定位块4及一复位弹簧5,其中:
[0057]该外滑轨I设为长形体,在外滑轨I设有一第一凸片11,该第一凸片11依序连接形成一第一解锁边12、一第一挡边14、一第二解锁边13及一第二挡边15。
[0058]该中滑轨2滑动套设伸出于外滑轨1,该中滑轨2设为长形体,在中滑轨2开设一滑槽21,该滑槽21设为矩形通孔,并且滑槽21两侧各间隔延伸出多个缺口 22。
[0059]该内滑轨3滑动套设伸出于中滑轨2,该内滑轨3设为长形体,在内滑轨3设有一第二凸片31,该第二凸片31依序连接设有一第一解锁部32、一第一挡部34、一第二解锁部33及一第二挡部35。
[0060]该定位块4上下滑动装设于滑槽21内,在定位块4设有一底凹孔46 (参阅图7),以容置该复位弹簧5,该复位弹簧5底端抵制于滑槽21,使复位弹簧5常态朝上推抵定位块4。该定位块4包括一第一挡 端41及一相对的第二挡端42 (参阅图6至图10),该定位块4一侧形成一对应挡制于外滑轨I的第一挡边14、内滑轨3的第一挡部34的止挡面43,以及其相对另一侧可位移对应挡制于第二挡边15、第二挡部35,且此另一侧设有一引导面44,该定位块4的止挡面43设有一相对于引导面44的引导角45,该第一挡端41两侧各延伸出一第一凸边47,该第二挡端42两侧各延伸有多穿出于对应缺口 22的第二凸边48。
[0061]请参阅图1至图5,当中滑轨2与内滑轨3保持收合于外滑轨I时,定位块4的第二挡端42挡制于内滑轨3的第一挡部34、第二挡部35之间,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使中滑轨2与内滑轨3可同步拉出于外滑轨I。而且第一挡部34、第二挡部35之间距L2设为滑槽21宽度W的1.3?2.3倍(参阅图5及图6),使定位块4利用复位弹簧5的弹力朝上推抵,以使止挡面43、引导面44定位于第一挡部34与第二解锁部33,并允许定位块4与第二挡部35可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部33带动定位块4相对上下位移,以避免定位块4在解锁、锁定过程中发生卡死故障状况。
[0062]请再参阅图1、2、3、11,当相对拉出内滑轨3时,该内滑轨3的第一挡部34卡抵于定位块4的第二挡端42的止挡面43,使中滑轨2与内滑轨3保持同步位移,以逐渐拉出于外滑轨I ;当定位块4移动到外滑轨I的第一凸片11时(参阅图11),该第一凸片11的第一解锁边12斜面推抵定位块4的第一挡端41的引导面44,带动定位块4沿中滑轨2的滑槽21朝下移动(参阅图12),使定位块4的第二挡端42利用引导角45,以方便与内滑轨3的第一挡部34脱离卡抵,然后定位块4的第一挡端41通过第一解锁边12,以挡制于外滑轨I的第一挡边14、第二挡边15之间(参阅图13),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使第二解锁边13斜面推抵定位块4的第一挡端41的引导面44,带动定位块4沿中滑轨2的滑槽21朝下移动,使定位块4利用复位弹簧5 (参阅图3)的弹力朝上推抵于第二解锁边13与第二挡边15,然后如图14所示,定位块4利用引导面44朝上推抵于第二解锁边13斜面产生位移,使定位块4朝上定位于第一挡边14与第二解锁边13,使外滑轨I与中滑轨2相对定位。而且第一挡边14、第二挡边15的间距LI设为滑槽21宽度W的1.3?2.3倍(参阅图4及图6),以避免定位块4在解锁、锁定过程中发生卡死故障状况,使定位块4常态定位于第一挡边14与第二解锁边13,并允许定位块4与第二挡边15可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边13带动定位块4相对上下位移,以再解除中滑轨2与内滑轨3的锁定状态,使内滑轨3能够继续拉出于中滑轨2。
[0063]请参阅图3及图14至图17,当内滑轨3进行收合于中滑轨2时,该内滑轨3的第一解锁部32推抵定位块4斜面推抵定位块4的第二挡端42的引导面44 (参阅图15),以带动定位块4沿中滑轨2的滑槽21朝下移动(参阅图16),且第一挡端41利用引导角45,以方便与外滑轨I的第一挡边14脱离卡抵,使第二挡端42通过第一解锁部32,以挡制于内滑轨3的第一挡部34、第二挡部35之间(参阅图17),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而使第二解锁部33斜面推抵定位块4的第二挡端42的引导面44,以带动定位块4沿中滑轨2的滑槽21朝下移动,使定位块4利用复位弹簧5 (参阅图3)的弹力朝上推抵于第二解锁部33与第二挡部35,然后定位块4利用引导面44朝上推抵于第二解锁部33斜面产生位移,使定位块4朝上常态定位于第一挡部34与第二解锁部33 (参阅图2),使中滑轨2与内滑轨3相对定位,并允许定位块4与第二挡部35可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部33带动定位块4相对上下位移,以再解除外滑轨I与中滑轨2的锁定状态,使中滑轨2与内滑轨3能够保持同步位移收合于外滑轨I内。从而本实用新型的外滑轨1、中滑轨2及内滑轨3组合能够依序顺畅滑动收合及拉出,并可增进结构强度与耐用性,且更容易制作与组立。
[0064]以上所举实施例仅用为方便说明本实用新型,而并非加以限制,在不离本实用新型精神范畴,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所可作的各种简易变化与修饰,均仍应包括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中。
【主权项】
1.一种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其包括: 一外滑轨,该外滑轨设有一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依序形成一第一解锁边、一第一挡边及一第二挡边; 一滑动地套设伸出于外滑轨的中滑轨,该中滑轨开设一滑槽; 一滑动地套设伸出于中滑轨的内滑轨,该内滑轨设有一第二凸片,该第二凸片依序设有一第一解锁部、一第一挡部及一第二挡部; 一上下滑动地装设于滑槽内的定位块及其复位弹簧,该定位块包括一第一挡端及一相对的第二挡端,该定位块一侧形成一对应于外滑轨、内滑轨的止挡面,以及其相对另一侧设有一引导面,且第一挡端能够挡制于外滑轨的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之间,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使外滑轨与中滑轨相对定位; 当内滑轨收合于中滑轨时,该内滑轨的第一解锁部推抵定位块的第二挡端,带动定位块沿中滑轨的滑槽移动,使第二挡端挡制于内滑轨的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之间,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且第一挡端与外滑轨的第一挡边脱离卡抵,使中滑轨与内滑轨保持同步位移收合于外滑轨; 当相对拉出内滑轨时,该内滑轨的第一挡部卡抵于定位块的第二挡端,使中滑轨与内滑轨保持同步位移拉出于外滑轨;当定位块移动到外滑轨的第一凸片,该第一凸片的第一解锁边推抵定位块的第一挡端,带动定位块沿中滑轨的滑槽移动,使定位块的第二挡端与内滑轨的第一挡部脱离卡抵,以解除中滑轨与内滑轨的锁定状态,使内滑轨拉出于中滑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外滑轨的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解锁边,该内滑轨的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之间连接有一第二解锁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边、第二挡边的间距设为滑槽宽度的1.3?2.3倍,使定位块常态定位于第一挡边与第二解锁边,并允许定位块与第二挡边能够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边带动定位块相对上下位移,以解除中滑轨与内滑轨的锁定状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挡部、第二挡部的间距设为滑槽宽度的1.3?2.3倍,使定位块常态定位于第一挡部与第二解锁部,并允许定位块与第二挡部能够相对位移靠近,且由第二解锁部带动定位块相对上下位移,以解除外滑轨与中滑轨的锁定状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中滑轨的滑槽设为矩形通孔,该滑槽两侧各延伸出多个缺口,该定位块的止挡面设有一相对于引导面的引导角,该第一挡端两侧各延伸出一第一凸边,该第二挡端两侧各延伸有多个穿出于对应缺口的第二凸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滑轨总成,其特征在于,该定位块设有一底凹孔,以容置该复位弹簧,该复位弹簧底端抵制于滑槽,使复位弹簧常态朝上推抵定位块。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滑轨总成,其包括有外滑轨、中滑轨及内滑轨,外滑轨的第一凸片设有第一解锁边、第一挡边及第二挡边,中滑轨开设一滑槽,以上下滑动装设定位块,定位块具有第一挡端及第二挡端,内滑轨的第二凸片设有第一解锁部、第一挡部及第二挡部;定位块的第一挡端可受控挡制于外滑轨的第一挡边、第二挡边之间,以及第二挡端可受控挡制于内滑轨的第一挡部、第二挡部之间,并具有前后活动间隙及上下位移行程,使中滑轨与内滑轨可依序收合或拉出于外滑轨。从而本实用新型的滑轨总成能够依序顺畅滑动收合及拉出,并且增进结构强度与耐用性,更容易制作与组立。
【IPC分类】H05K7/18
【公开号】CN204697449
【申请号】CN201520395645
【发明人】徐启峰
【申请人】徐启峰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0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