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28  272

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线电缆,尤其涉及一种将电动机绕组引出电机壳外并与外界电路连接的线缆。
【背景技术】
[0002]电动机是将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一种设备,它利用定子绕组旋转磁场并作用于转子而形成磁场旋转扭矩。电机绕组引接线或引接电缆则是永久地与电机定子绕组连接并引出电机机壳或电机接线柱上的一种专用连接电缆。它具有柔软、耐高温高压,且能耐浸渍和耐溶剂等特定要求。
[0003]现有的电机绕组引接线主要包括线芯,以及包覆于线芯上的绝缘层而构成。绝缘层材料通常采用聚烯烃材料、橡胶材料或绝缘漆。一方面这种单层绝缘结构的引接线在绝缘性能、机械性能以及抗热、耐高温性能方面表现均不理想,在长期运行和高温条件下甚至会出现引接线间的粘连现象,特别是封闭式电机绕组引接线的绝缘层使用聚酯薄膜,在当电线截面较大时,因导体本身结构的不均匀,以及绝缘层电压性能和绝缘性能上的不足,很容易导致电线电击穿和热融穿,使整个电机损坏,造成较大损失。再一方面电机绕组在制作完成之后需要进行预烘、浸漆和烘焙等工艺处理,而这样的工艺往往导致多股引接线粘连在一起,在分离引接线时,绝缘层常常会被撕破或撕裂,导致漏电,将威胁到设备的运行安全和人身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它不仅具有良好的绝缘性能和机械强度,而且能避免浸漆过程中引线粘连现象。
[000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包括线芯,该线芯由若干金属单丝绞合而成,在所述线芯外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屏蔽层、聚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外护层和防粘涂层。
[0006]在上述结构中,由于采用了聚酯绝缘层和聚四氟乙烯绝缘层的双绝缘结构,聚四氟乙烯绝缘层不仅具有耐高温、耐腐蚀的特性,而且具有优异的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聚酯绝缘层既加强了绝缘层的电气绝缘性,又补偿了聚四氟乙烯绝缘机械强度、力学性能不足的缺陷,大大提高了引接线的绝缘性能和耐热性。并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又由于在引接线的外护层上喷涂有防粘涂层,引接线增加了防粘涂层,在进行预烘、浸漆和烧烘等处理工艺时,这层防粘涂层使引接线间不会相互粘连,很容易分开,在引接线分离时不会造成引接线的撕裂和撕破现象,从而杜绝引接线被撕裂而导致的漏电,使用安全可靠。还由于在线芯和绝缘层之间设置有半导电屏蔽层,该半导电屏蔽层改善了线芯导体的电场分布,由于多根金属单丝绞合而成的线芯表面不光滑平整,会造成电场集中,尤其在引接线敷设受弯曲时,电缆绝缘层表面受弯曲应力产生亚微观裂纹导致电树枝现象,或表面受局部放电腐蚀开裂引发新的电树枝。在导体表面加一层半导电材料的屏蔽层,它与被屏蔽的金属线芯等电位并与绝缘层良好接触,从而避免导体与绝缘层之间发生局部放电现象。线芯由若干根金属单丝绞合而成,有利于提高引接线的柔软性,方便引接线的敷设安装。
[0007]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线芯的绞合节径比为20— 25。线芯结构稳定,绞合应力合理,使引接线保持良好的电性能。
[0008]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所述线芯的金属单丝截面外径d=0.20mm一0.40mm。合理的单丝直径,使引接线具有良好敷设柔软性。
[0009]优选地,所述半导电屏蔽层为半导电材料挤包层,该挤包层厚度为0.3 mm一0.6mm0
[0010]优选地,所述聚酯绝缘层为聚酯薄膜绕包层。
[0011]优选地,所述聚四氟乙稀绝缘层的厚度为2.0 mm一5.0 mm。
[0012]优选地,所述外护层为玻璃丝或涤纶纤维编织层,该外护层厚度为0.5 mm-1.0mm η
[0013]优选地,所述防粘涂层为防粘连喷涂层,该防粘涂层的层厚为10μηι—30μηι。
【附图说明】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作进一步说明。
[0015]图1是本实用新型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一种【具体实施方式】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中,I一线芯、2—半导电屏蔽层、3—聚醋绝缘层、4一聚四氟乙稀绝缘层、5—外护层、6—防粘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17]在图1所示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中,线芯I由若干根铜质金属单丝绞合面成,铜质金属单丝的外径为0.25 mm (毫米),为了使引接线具有足够的敷设柔性,铜质单丝的外径优选在0.20mm一0.30 mm。线芯I的绞合外径为D,绞合节距为T,绞合节径比优选为T/D=20— 25,以保证线芯的柔性和结构稳定性。在线芯I上从里向外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屏蔽层2、聚酯绝缘层3、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外护层5和防粘涂层6。
[0018]半导电屏蔽层2以电缆半导电屏蔽胶料挤包于线芯I上而形成,该半导电屏蔽层2可以用半导电屏蔽胶通过涂覆、喷涂、挤包等方法涂到绞合的线芯I上。半导电屏蔽层2厚度选择在0.3 mm—06 mm之间。在半导电屏蔽层2上包缠有聚酯薄膜带,该绕包的聚酯薄膜带构成聚酯绝缘层3。在聚酯绝缘层3的外周挤包有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的厚度根据引接线的规格型号优先在2.0 mm-5.0 _。本实用新型的双绝缘层利用聚四氟乙烯优异的绝缘性能、化学稳定性和耐热性,并结合利用了聚酯薄膜优良的物理机械性能,形成高强度、优良绝缘性能的引接线。在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的外周包覆有涤纶纤维编织而成的外护层5,该外护层5还可以是玻璃丝纤维等相应纤维编织而成。该编织层的外护层厚度应控制在0.5 mm-1.0 mm之间,以保持引接线的柔性。在外护层5上涂覆有硅橡胶而形成防粘涂层6,粘涂层6的厚度为20 μπι (微米),防粘涂层6的厚度应控制在10 μπι一 30 μπι间,防粘涂层6还可以用娃有机氧橡胶、氟塑料等通过涂覆、喷漆、挤包等工艺方法而涂到外护层上。
【主权项】
1.一种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包括线芯(1),该线芯(I)由若干金属单丝绞合而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线芯(I)外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屏蔽层(2)、聚酯绝缘层(3)、聚四氟乙烯绝缘层(4)、外护层(5)和防粘涂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I)的绞合节径比为20— 2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线芯(I)的金属单丝截面外径d=0.20mm一0.40mm。4.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半导电屏蔽层(2)为半导电材料挤包层,该挤包层厚度为0.3 mm一0.6 mm。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酯绝缘层(3)为聚酯薄膜绕包层。6.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聚四氟乙稀绝缘层(4)的厚度为2.0 mm一5.0 mm。7.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外护层(5)为玻璃丝或涤纟仑纤维编织层,该外护层(5)厚度为0.5 mm一 1.0 mm。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涂层(6)为防粘连喷涂层,该防粘涂层(6)的层厚为10 μπι—30 μπι。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粘涂层(6)的层厚为20 μπ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高强双绝缘电机绕组引接线,包括线芯,该线芯由若干金属单丝绞合而成,在所述线芯外依次包覆有半导电屏蔽层、聚酯绝缘层、聚四氟乙烯绝缘层、外护层和防粘涂层。所述线芯的绞合节径比为20—25。所述线芯的金属单丝截面外径d=0.20mm—0.40mm。本实用新型的电机绕组引接线不仅具有优异的绝缘性和耐热性,而且具有良好的物理、机械性能,尤其适用于大功率电机绕组的引出线。
【IPC分类】H01B7/02, H01B7/29, H01B7/18, H01B7/17, H01B7/04
【公开号】CN204695817
【申请号】CN201520437353
【发明人】陈渊, 朱华倩, 柳磊, 何雨晴
【申请人】江苏诸利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4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