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和居家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27  183

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和居家机器人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智能交互系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周边设备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但是各种智能化设备在与人进行交互时,都有自己各自完全独立或者相对独立的操作系统。适应越来越多的智能化设备的操作系统,对使用者来讲,工作量越来越大,负担越来越重。有必要提供一种简化人与智能化设备之间交互方式的智能化交互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解决以上技术问题。
[0004]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0005]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包括一便携式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居家机器人系统;
[0006]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包括CPU系统,以及与CPU系统连接的存储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0007]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一与无线通信系统匹配的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和所述功能执行机构。以实现对功能执行机构的控制。
[0008]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和所述功能执行机构;
[0009]居家机器人系统设有一智能家居控制终端。
[0010]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的所述功能执行机构可以是显示屏、电视机、扬声器、空调、窗帘、电灯、机器人、电动门、电动窗、投影仪中的至少一种。
[0011]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可以与所述功能执行机构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
[0012]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采用一通信中转系统,通信中转系统包括一作为无线信号通信模块的网络通信模块和一红外通信模块;以及一作为信号处理电路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处理系统。通过通信中转系统与便携式智能设备通信连接。通过红外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通信连接。通信连接的方式为红外通信连接。
[0013]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无线电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电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通信连接。通信连接的方式为无线电通信连接。
[0014]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作为控制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中转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进行连接;便携式智能设备产生的控制信号,经过网络发送到网络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收到的控制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控制信号进行转化后,发送到红外通信模块,由红外通信模块向外界发送红外遥控信号;执行终端作为功能执行机构,执行终端设有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红外遥控接收系统收到红外遥控信号后,执行受控动作,进而实现对执行终端的控制。
[0015]上述设计中,将网络传输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红外遥控信号,对执行终端进行控制。因为已有的家电中很大部分已经具有了红外遥控功能,因此只要转换出的红外遥控信号,与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的执行终端匹配,即可实现控制。不必对执行终端进行改造。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工程成本。网络通信模块可以是有线网络通信模块、无线网络通信模块、手机网络通信模块中的一种。
[0016]执行终端可以是DVD、电灯、电视、顶灯、台灯、风扇、空调、窗帘、门、窗、机顶盒、洗衣机、微波炉、投影仪、电暖气、电子鱼缸、扫地机器人、饮水机等中的至少一种。通信中转系统设有一外壳,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内。外壳上设有透光口,红外通信模块的红外发光元件设置在透光口后方。红外通信模块上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以便于增强信号强度。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的朝向不同。以便于使光信号可以到达不同方向的空间,以便对空间内更多的执行终端进行控制。
[0017]通信中转系统固定在2m以上高度。可以固定在墙壁的中上方,或者天花板上。以避免周围物体对光信号的传播造成干扰。透光口上设有透光罩。透光罩采用红外滤光片。透光罩内侧磨砂,以便于使光线像周围发散,使空间内各个角落均可以接收到光线。
[0018]透光口可以采用一环状的透光口。环状的透光口上覆盖有环状的红外滤光片,以便于向周围发送光信号。或者,透光口采用一球面罩体。球面罩体采用红外滤光材质。
[0019]通信中转系统的透光口可以设置为朝下。通信中转系统从上向下发射光信号。或者通信中转系统设置有一朝上的透光口。通信中转系统从下向上发射光信号,上方设有天花板,光信号经过天花板反射后,发送给执行终端。这一设计可以使通信中转系统的安装和供电更加简便。透光口上设有一汇聚透镜,以便于增强在天花板上形成的光斑的强度。
[0020]可以是,通信中转系统的红外通信模块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一个红外发光元件位于一房间内,另一个红外发光元件位于另一房间内。以便于通过一个通信中转系统,统一控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房间内的电器。
[0021]通信中转系统的电源系统中还包括一蓄电池系统。因为本系统能耗较低,所以可以通过蓄电池系统为通信中转系统持续供电。也可以将蓄电池系统为冗余机构,在出现电路故障时,维持一段时间正常运行,以便用户进行相应准备。
[0022]还包括一红外信号增强系统,包括一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和一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以及一具有信号增强功能的信号增强模块eO ;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连接信号增强模块eO的信号输入端,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连接信号增强模块eO的信号输出端。信号增强模块eO设有一选频模块,用于选出需要增强的信号波段,进行信号增强。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设有一外壳,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和信号增强模块eO设置在外壳内。
[0023]房间内的布局可能会相对杂乱,会造成对红外遥控信号的遮挡,影响控制效果。在房间过于大时,也会造成红外信号减弱的问题。通过增加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增强红外信号强度,保证控制质量。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与通信中转系统分开放置,且距离在15米以内。以便于优化信号布局效果。
[0024]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的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的红外接收头位于一房间内,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的红外发射头位于另一房间内。从而可以使红外信号可以跨房间传递。以便于通过一个通信中转系统对多个房间内的电器进行统一控制。
[0025]通信中转系统还连接有一摄像系统,摄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网络通信模块。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将所在空间内的影像发送给便携式智能设备,以形成控制状态反馈。使控制人员通过获知执行终端状态。
[0026]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连接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到便携式智能设备。以便于提供反馈信号,或者对原配遥控器遥控信号进行学习录入。可以是,通信中转系统的红外接收模块设有至少两个红外接收元件,一个红外接收元件位于一房间内,另一个红外接收元件位于另一房间内。以便于通过一个通信中转系统,提供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房间的反馈信号。
[0027]执行终端上设有一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上设有一受控状态监控端,用于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将工作状态通过红外发射装置转化为红外信号发送;所发送的红外信号被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通信中转系统发送给便携式智能设备,以便于便携式智能设备获得执行终端的状态信息。受控状态监控端连接执行终端上的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监控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而实现监控。
[0028]便携式智能设备设有一 CPU系统,CPU系统连接的存储设备中存储有遥控代码,在对执行终端进行控制时,CPU系统调用存储设备中所存储的遥控代码,并通过通信中转系统转化为红外遥控信号,实现控制。
[0029]通信中转系统设置在机器人上。以便于移动位置。
[0030]上述设计,将遥控代码存储在便携式智能设备内,有利于增强设备的通用性。比如携带着便携式智能设备到其他人家做客时,在与通信中转系统联网后,对于相对通用的电视、空调或者其他设备,可以实现控制。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智能交互系统的一种使用参考图;
[0032]图2为智能交互系统的电路框图;
[0033]图3为红外信号增强系统的电路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 新型。
[0035]参照图1和图2,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包括一便携式智能设备2,还包括一居家机器人系统4 ;便携式智能设备2包括CPU系统21,以及与CPU系统21连接的存储设备23和无线通信系统22。居家机器人系统4,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一与无线通信系统22匹配的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I ;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分别连接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和功能执行机构I ;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还连接有一至少存储有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特征信息的存储器43 ;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与存储器43关联,并调用存储器43中存储的特征信息;便携式智能设备2中运行有一智能控制软件系统,智能控制软件系统通过无线通信系统22扫描有效信号区域内的居家机器人系统4 ;在扫描到居家机器人系统4后,通过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读取存储器43中存储的特征信息,从而识别居家机器人系统4。
[0036]智能控制软件系统允许通过身份验证模块a0的身份验证,但尚未匹配的居家机器人系统4进行匹配,从而实现对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控制。身份验证可以是密码验证、数字证书验证、指纹验证、声音验证、虹膜验证、NFC信息验证等验证方式中的至少一种。
[0037]居家机器人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I ;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分别连接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和功能执行机构I ;居家机器人系统4设有一智能家居控制终端。
[0038]居家机器人系统的功能执行机构I可以是显示屏、电视机、扬声器、空调、窗帘、电灯、机器人、电动门、电动窗、投影仪中的至少一种。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可以与所述功能执行机构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
[0039]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采用一通信中转系统,通信中转系统包括一作为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的网络通信模块和一红外通信模块;以及一作为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的信号处理系统;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处理系统。通过通信中转系统与便携式智能设备2通信连接。通过红外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I通信连接。通信连接的方式为红外通信连接。
[0040]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无线电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电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I通信连接。通信连接的方式为无线电通信连接。
[0041]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则允许通过身份验证的便携式智能设备2进行控制,并通过功能执行机构I执行控制指令。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还可以,允许已经匹配的便携式智能设备2进行控制,并通过功能执行机构I执行控制指令。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功能执行机构I可以是显示屏、电视机、扬声器、空调、窗帘、电灯、机器人、电动门、电动窗、投影仪中的至少一种。
[0042]一居家机器人系统控制系统中集成有对至少两个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控制功能。以实现对两个及两个以上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控制。居家机器人系统控制系统设有控制指令接口,控制指令接口接收菜单控制指令、手势控制指令、语音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菜单控制指令由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触摸屏或者键盘输入。手势控制指令由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触摸屏或者摄像头输入。语音控制指令由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的麦克风输入。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优选为手机或者智能手表。
[0043]居家机器人系统4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蓄电池的智能设备。以保证放置位置的灵活性。便携式智能设备2可以是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等便携式智能设备2中的至少一种。也可以是,便携式智能设备2是将无线模块、CPU系统21、存储设备23和蓄电池,装在手表、手镯、戒指、胸针、腰带扣、胸牌、挂件、项链中的至少一种上的结构。便携式智能设备2的无线通信系统22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中的至少一种。还可以是手机网络通信模块。比如GSM、CDMA等。居家机器人系统4的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0044]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存储器43,均采用智能家居控制终端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和存储器43。功能执行机构I则采用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通过有线或者无线连接的执行终端,执行终端是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连接的显示屏、电视机、扬声器、空调、窗帘、电灯、机器人、电动门、电动窗中的至少一种。
[0045]智能家居的执行终端设有无线信号模块,通过无线信号模块的无线信号连接智能家居控制终端。
[0046]便携式智能设备2中运行智能控制软件系统,作为智能家居控制软件,智能家居控制软件通过便携式智能设备发送信号到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智能家居控制终端向智能家居的执行终端发送控制信号。
[0047]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采用一通信中转系统,通信中转系统包括一作为无线信号通信模块42的网络通信模块和一红外通信模块;以及一作为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的信号处理系统;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处理系统。通过通信中转系统与便携式智能设备2通信连接。通过红外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I通信连接。通信连接的方式为红外通信连接。
[0048]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无线电通信模块。通过无线电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I通信连接。通信连接的方式为无线电通信连接。
[0049]以便携式智能设备2作为控制终端,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中转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进行连接;便携式智能设备2产生的控制信号,经过网络发送到网络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收到的控制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控制信号进行转化后,发送到红外通信模块,由红外通信模块向外界发送红外遥控信号;执行终端作为功能执行机构1,执行终端设有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红外遥控接收系统收到红外遥控信号后,执行受控动作,进而实现对执行终端的控制。
[0050]上述设计中,将网络传输的控制信号转换为红外遥控信号,对执行终端进行控制。因为已有的家电中很大部分已经具有了红外遥控功能,因此只要转换出的红外遥控信号,与具有红外遥控功能的执行终端匹配,即可实现控制。不必对执行终端进行改造。从而大大降低了施工难度,降低了工程成本。网络通信模块可以是有线网络通信模块、无线网络通信模块、手机网络通信模块中的一种。
[0051]执行终端可以是DVD、电灯、电视、顶灯、台灯、风扇、空调、窗帘、门、窗、机顶盒、洗衣机、微波炉、投影仪、电暖气、电子鱼缸、扫地机器人、饮水机等中的至少一种。通信中转系统设有一外壳41,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41内。外壳41上设有透光口,红外通信模块的红外发光元件设置在透光口后方。红外通信模块上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以便于增强信号强度。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的朝向不同。以便于使光信号可以到达不同方向的空间,以便对空间内更多的执行终端进行控制。
[0052]通信中转系统固定在2m以上高度。可以固定在墙壁的中上方,或者天花板上。以避免周围物体对光信号的传播造成干扰。透光口上设有透光罩。透光罩采用红外滤光片。透光罩内侧磨砂,以便于使光线像周围发散,使空间内各个角落均可以接收到光线。
[0053]透光口可以采用一环状的透光口。环状的透光口上覆盖有环状的红外滤光片,以便于向周围发送光信号。或者,透光口采用一球面罩体。球面罩体采用红外滤光材质。
[0054]通信中转系统的透光口可以设置为朝下。通信中转系统从上向下发射光信号。或者通信中转系统设置有一朝上的透光口。通信中转系统从下向上发射光信号,上方设有天花板,光信号经过天花板反射后,发送给执行终端。这一设计可以使通信中转系统的安装和供电更加简便。透光口上设有一汇聚透镜,以便于增强在天花板上形成的光斑的强度。
[0055]可以是,通信中转系统的红外通信模块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一个红外发光元件位于一房间内,另一个红外发光元件位于另一房间内。以便于通过一个通信中转系统,统一控制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房间内的电器。
[0056]通信中转系统的电源系统中还包括一蓄电池系统。因为本系统能耗较低,所以可以通过蓄电池系统为通信中转系统持续供电。也可以将蓄电池系统为冗余机构,在出现电路故障时,维持一段时间正常运行,以便用户进行相应准备。
[0057]参照图3,还包括一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包括一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和一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以及一具有信号增强功能的信号增强模块eO ;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连接信号增强模块eO的信号输入端,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连接信号增强模块eO的信号输出端。信号增强模块eO设有一选频模块,用于选出需要增强的信号波段,进行信号增强。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设有一外壳,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和信号增强模块eO设置在外壳内。[0058]房间内的布局可能会相对杂乱,会造成对红外遥控信号的遮挡,影响控制效果。在房间过于大时,也会造成红外信号减弱的问题。通过增加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增强红外信号强度,保证控制质量。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与通信中转系统分开放置,且距离在15米以内。以便于优化信号布局效果。
[0059]红外信号增强系统e的红外信号接收模块el的红外接收头位于一房间内,红外信号发射模块e2的红外发射头位于另一房间内。从而可以使红外信号可以跨房间传递。以便于通过一个通信中转系统对多个房间内的电器进行统一控制。
[0060]通信中转系统还连接有一摄像系统,摄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网络通信模块。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将所在空间内的影像发送给便携式智能设备2,以形成控制状态反馈。使控制人员通过获知执行终端状态。
[0061]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连接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到便携式智能设备2。以便于提供反馈信号,或者对原配遥控器遥控信号进行学习录入。可以是,通信中转系统的红外接收模块设有至少两个红外接收元件,一个红外接收元件位于一房间内,另一个红外接收元件位于另一房间内。以便于通过一个通信中转系统,提供两个或者两个以上房间的反馈信号。
[0062]执行终端上设有一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上设有一受控状态监控端,用于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将工作状态通过红外发射装置转化为红外信号发送;所发送的红外信号被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通信中转系统发送给便携式智能设备2,以便于便携式智能设备2获得执行终端的状态信息。受控状态监控端连接执行终端上的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监控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而实现监控。
[0063]便携式智能设备2设有一 CPU系统21,CPU系统21连接的存储设备23中存储有遥控代码,在对执行终端进行控制时,CPU系统21调用存储设备23中所存储的遥控代码,并通过通信中转系统转化为红外遥控信号,实现控制。
[0064]上述设计,将遥控代码存储在便携式智能设备2内,有利于增强设备的通用性。比如携带着便携式智能设备2到其他人家做客时,在与通信中转系统联网后,对于相对通用的电视、空调或者其他设备,可以实现控制。
[0065]另外,将遥控代码存储在便携式智能设备2内,可以降低对通信中转系统的硬件要求。在进行软件改写或者其他调整时,只要调整便携式智能设备2内的软件,不必对通信中转系统进行调整。使使用便捷,并且可以允许各个通信中转系统差异化很小,甚至无差异化,使通信中转系统通用性增强。将遥控代码存储在便携式智能设备2内的方式可以是,获取执行终端的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遥控代码,然后将遥控代码存储进存储设备23,以备调用。
[0066]通信中转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采用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设有存储器43,存储器43内存储有遥控代码发射信息,微型处理器系统将遥控代码发射信息反馈给便携式智能设备2,以便于便携式智能设备2获得执行终端的工作状态。将不同执行终端的遥控代码中设置一不同的标识代码,存储器43内存储有具有同一标识代码的二十组以内的遥控代码,形成以历史遥控代码库。以便于追寻历史控制动作。历史遥控代码库中的遥控代码进行时间先后顺序标识。以便于准确分析。微型处理器系统将存储器43内存储的历史遥控代码库中的信息反馈给便携式智能设备2,由便携式智能设备2分析执行终端的当前工作状态。以降低对通信中转系统的工作要求。
[0067]智能家居控制终端连接有麦克风,麦克风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以便于进行声控,或者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进行对话。或者通过智能家居控制终端,经过互联网与其他人进行语音通话。
[0068]还包括一机器人,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存储器43,均采用机器人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和存储器43。
[0069]通信中转系统设置在机器人上。以便于根据需要移动位置。功能执行机构I包括机器人身上携带的至少一种可控设备。机器人身上设有的可控设备包括投影仪、显示屏、扬声器、电灯、电动车轮驱动系统中的至少一种。电动车轮驱动系统优选为米用万向轮。以便于灵活调整方向。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连接投影仪、显示屏、扬声器、电灯、电动车轮驱动系统、摄像机、红外信号发射装置或红外通信模块中的至少一种。
[0070]机器人身上还设有脚踏板,脚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cm,小于30cm。以便于人的脚踏上去,由机器人带动人体移动。实现代步功能。脚踏板采用可伸缩或者可折叠脚踏板。以便于在不使用时收起。机器人头部为可转动结构,并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控制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由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控制。
[0071]机器人设有蓄电池系统。蓄电池系统连接有一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天线竖直设置。在墙上设有无线充电基座的供电天线,且天线竖直放置。无线充电装置设有一对码电路。无线充电基座设有与对码电路匹配的对码系统。在完成对码后进行充电。对码失败则不充电。对码电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或接收对码信号,对码电路的天线采用充电天线。对码系统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或接收对码信号,对码系统的天线采用供电天线。
[0072]机器人身上设有麦克风,麦克风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1。以便于进行声控,或者与机器人进行对话。或者通过机器人与其他人进行语音通话。机器人的存储器43中存储有已经匹配的便携式智能设备2的主人信息,包括性别、年龄、血型、爱好、职业、婚姻状态中的至少两种信息。居家机器人系统4,还关联有一媒体数据库,媒体数据库中包括音乐、电影、网址、语音对话、舞蹈动作资源中的至少一种或者两种。
[0073]居家机器人系统4根据便携式智能设备2的主人信息、所监测到的人体信息中的至少一种调用媒体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播放。播放舞蹈动作资源的方式为,通过机器人的身体活动部件进行表演。居家机器人系统4根据人体监测装置所检测的信息,判断主人心情愉悦程度、身体疲劳程度、身体健康程度中的至少一种。根据判断,调用媒体数据库中的资源进行播放。居家机器人系统4通过红外信号发射装置或红外通信模块,对外界设有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的设备进行遥控。比如电视机、空调、投影仪等。
[007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主权项】
1.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包括一便携式智能设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居家机器人系统; 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包括CPU系统,以及与CPU系统连接的存储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 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一与无线通信系统匹配的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和所述功能执行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电路系统还连接有一至少存储有居家机器人系统的特征信息的存储器,无线信号通信模块与存储器关联,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可调用存储器中存储的特征信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通过无线通信系统扫描有效信号区域内的居家机器人系统; 在扫描到居家机器人系统后,通过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读取存储器中存储的特征信息,从而识别居家机器人系统。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允许通过身份验证,但尚未匹配的居家机器人系统进行匹配。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身份验证是密码验证、数字证书验证、指纹验证、声音验证、虹膜验证、NFC信息验证中的至少一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采用一通信中转系统,通信中转系统包括一作为无线信号通信模块的网络通信模块和一红外通信模块;以及一作为信号处理电路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处理系统。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通过通信中转系统与便携式智能设备通信连接。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通过红外通信模块与功能执 行机构通信连接。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智能家居控制终端与功能执行机构通信连接的方式为红外通信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无线电通信模块。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智能家居控制终端与功能执行机构通信连接的方式为无线电通信连接。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则允许通过身份验证的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并通过功能执行机构执行控制指令。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允许已经匹配的便携式智能设备进行控制,并通过功能执行机构执行控制指令。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的功能执行机构是显示屏、电视机、扬声器、空调、窗帘、电灯、机器人、电动门、电动窗、投影仪中的至少一种。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设有控制指令接口,控制指令接口接收菜单控制指令、手势控制指令、语音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菜单控制指令由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触摸屏或者键盘输入。17.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手势控制指令由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的触摸屏或者摄像头输入。18.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语音控制指令由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的麦克风输入。19.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是手机、平板电脑、掌上电脑、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腕带中的至少一种。20.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蓄电池的智能设备。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是将无线模块、CPU系统、存储设备和蓄电池作为一个整体,装在手表、手镯、戒指、胸针、腰带扣、胸牌、挂件、项链中的至少一种以上的结构。22.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中的至少一种。23.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是手机网络通信模块。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是GSM手机网络通信模块。25.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的无线通信系统是CDMA手机网络通信模块。26.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发送信号到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智能家居控制终端向智能家居的执行终端发送控制信号。2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作为控制终端,便携式智能设备通过网络连接通信中转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进行连接。2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产生的控制信号,经过网络发送到网络通信模块,网络通信模块收到的控制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控制信号进行转化后,发送到红外通信模块,由红外通信模块向外界发送红外遥控信号;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控制连接智能家居,智能家居的执行终端作为功能执行机构,执行终端设有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红外遥控接收系统收到红外遥控信号后,执行受控动作,进而实现对执行终端的控制。2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还连接有一摄像系统,摄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网络通信模块。30.根据权利要求29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摄像系统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将所在空间内的影像发送给便携式智能设备,以形成控制状态反馈,使控制人员通过便携式智能设备获知智能家居的执行终端状态。3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连接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到便携式智能设备。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模块是一提供反馈信号的红外接收模块。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模块是一对原配遥控器遥控信号进行学习录入的红外接收模块。34.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终端上设有一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上设有一受控状态监控端,用于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将工作状态通过红外发射装置转化为红外信号发送。35.根据权利要求34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所发送的红外信号被智能家居控制终端的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智能家居控制终端的通信中转系统发送给便携式智能设备,以便于便携式智能设备获得执行终端的状态信息。36.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执行终端上设有一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上设有一受控状态监控端,受控状态监控端连接执行终端上的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信号输出端,监控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输出信号,进而实现监控。37.根据权利要求1-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便携式智能设备设有一 CPU系统,CPU系统连接的存储设备中存储有遥控代码。3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机器人,通信中转系统设置在机器人上。39.根据权利要求3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的执行终端设有红外遥控接收系统,便携式智能设备获取执行终端的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的遥控代码,然后将遥控代码存储进存储设备。4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采用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设有存储器,存储器内存储有遥控代码发射信息,微型处理器系统将遥控代码发射信息反馈给便携式智能设备。41.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身上设有麦克风,麦克风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系统。42.根据权利要求6-8、10、27-36、38-4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通过红外通信模块,对外界设有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的设备进行遥控。43.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和所述功能执行机构; 居家机器人系统设有一智能家居控制终端。44.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的所述功能执行机构是显示屏、电视机、扬声器、空调、窗帘、电灯、机器人、电动门、电动窗、投影仪中的至少一种。45.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与所述功能执行机构通过有线或者无线的方式进行连接。46.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采用一通信中转系统,通信中转系统包括一作为无线信号通信模块的网络通信模块和一红外通信模块;以及一作为信号处理电路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分别连接信号处理系统。4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通信连接。4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无线电通信模块。49.根据权利要求48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电通信模块与功能执行机构通信连接。50.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设有控制指令接口,控制指令接口接收菜单控制指令、手势控制指令 、语音控制指令中的至少一种。51.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为具有无线通信功能和蓄电池的智能设备。52.根据权利要求4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的无线信号通信模块是蓝牙模块、wifi模块、NFC模块中的至少一种。53.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网络通信模块收到控制信号,发送到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控制信号进行转化后,发送到红外通信模块,由红外通信模块向外界发送红外遥控信号;功能执行机构设有红外遥控接收系统,红外遥控接收系统收到红外遥控信号后,执行受控动作。54.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网络通信模块是有线网络通信模块、无线网络通信模块中的一种。55.根据权利要求5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功能执行机构是DVD、电灯、电视、顶灯、台灯、风扇、空调、窗帘、门、窗、机顶盒、洗衣机、微波炉、投影仪、电暖气、电子鱼缸、扫地机器人、饮水机中的至少一种。56.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设有一外壳,网络通信模块和红外通信模块设置在外壳内。57.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外壳上设有透光口,红外通信模块的红外发光元件设置在透光口后方。58.根据权利要求5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通信模块上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的朝向不同。59.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口上设有透光罩。60.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罩采用红外滤光片。61.根据权利要求59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罩内侧磨砂。62.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口采用一环状的透光口,环状的透光口上覆盖有环状的红外滤光片。63.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口采用一球面罩体,球面罩体采用红外滤光材质。64.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透光口朝下,通信中转系统从上向下发射光信号。65.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控制连接智能家居,通信中转系统的透光口朝上,通信中转系统从下向上发射光信号,光信号经过天花板反射后,发送给执行终端。66.根据权利要求57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透光口上设有一汇聚透镜。67.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红外通信模块设有至少两个红外发光元件,一个红外发光元件位于一房间内,另一个红外发光元件位于另一房间内。68.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电源系统中还包括一蓄电池系统。69.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系统为通信中转系统供电。70.根据权利要求68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系统作为冗余机构。71.根据权利要求43-7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红外信号增强系统,包括一红外信号接收模块和一红外信号发射模块,以及一具有信号增强功能的信号增强模块;红外信号接收模块连接信号增强模块的信号输入端,红外信号发射模块连接信号增强模块的信号输出端。72.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增强模块设有一选频丰旲块。73.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信号增强系统设有一外壳,红外信号接收模块、红外信号发射模块和信号增强模块设置在外壳内。74.根据权利要求7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信号增强系统的红外信号接收模块的红外接收头位于一房间内,红外信号发射模块的红外发射头位于另一房间内。75.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还连接有一摄像系统,摄像系统的信号输出端连接网络通信模块。76.根据权利要求4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还包括一红外接收模块,红外接收模块连接信号处理系统,信号处理系统将红外接收模块接收的红外信号转换为网络信号通过网络通信模块发送出去。77.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模块以提供反馈信号。78.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红外接收模块对原配遥控器遥控信号进行学习录入。79.根据权利要求7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红外接收模块设有至少两个红外接收元件,一个红外接收元件位于一房间内,另一个红外接收元件位于另一房间内。80.根据权利要求76-79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执行机构上设有一红外发射装置,红外发射装置上设有一受控状态监控端,用于监控设备的工作状态,并将工作状态通过红外发射装置转化为红外信号发送;所发送的红外信号被红外接收模块接收后,通过通信中转系统向外发送。81.根据权利要求46-49、53-7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机器人,通信中转系统设置在机器人上。82.根据权利要求46-49、53-7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通信中转系统的信号处理系统采用一微型处理器系统,微型处理器系统设有存储器,存储器内存储有遥控代码发射信息。83.根据权利要求43-7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连接有麦克风,麦克风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系统。84.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智能家居控制终端中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存储器与机器人中的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和存储器结构相同。85.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功能执行机构包括机器人身上携带的至少一种可控设备。86.根据权利要求85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身上设有的可控设备包括投影仪、显示屏、扬声器、电灯、电动车轮驱动系统中的至少一种。87.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电动车轮驱动系统包括一万向轮。88.根据权利要求8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信号处理电路系统连接投影仪、显示屏、扬声器、电灯、电动车轮驱动系统中的至少一种。89.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身上还设有脚踏板,脚踏板距离地面的高度大于1cm,小于30cm。90.根据权利要求89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脚踏板采用可伸缩或者可折叠脚踏板。91.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器人头部为可转动结构,并设有驱动装置,驱动装置的控制端连接信号处理电路系统。92.根据权利要求81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机器人设有蓄电池系统。93.根据权利要求92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蓄电池系统连接有一无线充电装置,无线充电装置的充电天线竖直设置。94.根据权利要求93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墙上设有无线充电基座,无线充电基座的供电天线竖直放置。95.根据权利要求94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装置设有一对码电路。96.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无线充电基座设有与无线充电装置的对码电路匹配的对码系统。97.根据权利要求96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对码系统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或接收对码信号,对码系统的天线采用供电天线。98.根据权利要求95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对码电路通过无线信号发送或接收对码信号,对码电路的天线采用充电天线。99.根据权利要求46-47、53-70、75-7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居家机器人系统,其特征在于,居家机器人系统通过红外通信模块,对外界设有红外遥控信号接收器的设备进行遥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为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和居家机器人系统。以便携式智能设备为控制中枢的智能交互系统,包括一便携式智能设备,还包括一居家机器人系统;所述便携式智能设备包括CPU系统,以及与CPU系统连接的存储设备和无线通信系统;所述居家机器人系统,包括信号处理电路系统,一与无线通信系统匹配的至少一无线信号通信模块,还包括一执行动作的功能执行机构;所述信号处理电路系统分别连接所述无线信号通信模块和所述功能执行机构。本实用新型将遥控代码存储在便携式智能设备内,有利于增强设备的通用性。
【IPC分类】G08C23/04, G08C17/02
【公开号】CN204695548
【申请号】CN201420721241
【发明人】李兴文, 孙倩倩
【申请人】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4年11月26日
【公告号】CN104766456A, CN104767785A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