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27  170

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节能减排领域,具体是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
【背景技术】
[0002]生物颗粒燃烧锅炉是可再成循环领域中一种具有代表性的燃烧设备,它所燃烧的材料是由废弃农作物所制成的颗粒物,这些废弃农作物大多数是割下来的秸杆,还有一些玉米棒子的外壳等等,这些在国内很多地方被视为废弃物,农民都嫌它碍事,大部分都焚烧了,这样一来,既污染了环境,还破坏了生态平衡,因此,如何合理的利用这些废弃农作物一直是政府和环保部门头疼的事情。
[0003]目前农作物秸杆综合利用主要有5种途径:一是作为农用肥料;二是作为饲料;三是作为农村新型能源;四是作为工业原料;五是作为基料,随着社会发展,政府部门对新能源建设越来越重视,而生物颗粒锅炉正是新能源设备中最常见的一种,可以把废弃农作物转换成热量加以利用,而现有的生物颗粒锅炉在燃烧时,在燃烧腔内燃烧后其烟气中还有一部分没有完全燃烧,直接随尾气排放到外部去,不仅对周围产生无法挽回的空气污染,同时使资源没办法充分的利用。而且这种锅炉的平均热效率只有67 %,近25 %的热能通过烟气排放到大气中去,排烟温度高达200摄氏度以上,即污染了环境,又浪费了宝贵的烟气余热资源。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包括第一炉体,所述第一炉体的一侧、且与第一炉体相连通设有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端设有除尘箱,第一炉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方设有足氧部,足氧部的上方设有第一燃烧腔,在第二炉体内、且与第一燃烧腔相连通设有第二燃烧腔,与第二燃烧腔相连通还设有第三燃烧腔,在第三燃烧腔的上方、且一端与第三燃烧腔相连通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另一端延伸出第二炉体的顶部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和水箱,水箱的上侧左面安装有出水口,水箱的右侧中间设有清灰口,水箱的右侧下面设有进水口 ;水箱的上侧右边安装有进烟口,进烟口与排烟管连接,水箱的右侧下部安装有出烟口,所述支架的一端与热管连接,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水箱的内部,热管的外壁上还焊接有超导翅片,热管内壁光滑。
[0007]作为本实用新型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二炉体的一侧设置有冷水进水口,第一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热水出水口。
[0008]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除尘箱的下端两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座。
[0009]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排烟管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炉体的顶部。
[0010]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热管设有4排,每排之间相互平行布置。
[0011]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超导翅片的材料为不锈钢,超导翅片有多个,均布在热管外壁上。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上设置有足氧部,经过足氧部的不断供氧,可以让燃烧器内的燃料得以充分燃烧,增加燃料的使用率和锅炉的使用效率,同时,烟气经过第二燃烧腔和第三燃烧腔时,燃烧后的废渣由于重力的原因,大部分会掉落在除尘箱内,减少尾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周围的环境,且经过第三燃烧腔和排烟管的燃烧,可以有效的延长燃烧时间,使燃烧更加的充分;且排烟管出口设有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热管管路长,回收余热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中:1-燃烧室、2-足氧部、3-热水出口、4_支撑座、5-除尘箱、6_第三燃烧腔、7-冷水进水口、8_第二燃烧腔、9-排烟管、10-第一燃烧腔、11-第一炉体、12-第二炉体、13-进烟口、14-支架、15-水箱、16-热管、17-出水口、18-出烟口、19-进水口、20-清灰口、21-超导翅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16]请参阅图1,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包括第一炉体11,所述第一炉体11的一侦U,且与第一炉体11相连通设有第二炉体12,第一炉体11和第二炉体12的底端设有除尘箱5,第一炉体11内设有燃烧室I,所述燃烧室I上方设有足氧部2,足氧部2的上方设有第一燃烧腔10,在第二炉体12内、且与第一燃烧腔10相连通设有第二燃烧腔8,与第二燃烧腔8相连通还设有第三燃烧腔6,在第三燃烧腔6的上方、且一端与第三燃烧腔6相连通设有排烟管9,所述排烟管9另一端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14和水箱15,水箱15的上侧左面安装有出水口 17,水箱15的右侧中间设有清灰口 20,水箱15的右侧下面设有进水口 19 ;水箱15的上侧右边安装有进烟口 13,进烟口 13与排烟管9连接,水箱15的右侧下部安装有出烟口 19,所述支架14的一端与热管16连接,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水箱15的内部,起到固定热管16的作用,热管16的外壁上还焊接有超导翅片21,热管16内壁光滑。
[0017]所述第二炉体12的一侧设置有冷水进水口 7,所述第一炉体11的一侧设置有热水出水口 3,用于冷水的加热,可以使燃烧炉内的热量进行充分利用。
[0018]所述除尘箱5的下端两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座4,用于支撑整个生物颗粒锅炉的重量。
[0019]所述排烟管9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炉体12的顶部,能排烟更加的方便快捷。
[0020]所述进烟口 13、出烟口 18和清灰口 20与水箱15接触的部分均做密封处理。
[0021]所述热管16有4排,每排之间相互平行布置。
[0022]所述超导翅片21的材料为不锈钢,超导翅片21有多个,均布在热管16外壁上。
[0023]在使用时,首先把需要进行燃烧的燃料依次输送进燃烧室I内进行初步的燃烧,经过燃烧室I内初步燃烧后,其浓烟中还有一大部分燃烧未充分燃烧,因此,经过足氧部2的供氧后,可以使浓烟内的残余燃料进行充分燃烧,已达到快速加热以及燃烧的目的,足氧2上设置有很多足氧孔,空气通过这些足氧孔进入到锅炉内,同时,减少尾烟中有毒有害燃烧一半的废弃物,经过足氧部2进行充分燃烧后,其浓烟经过第一燃烧腔10、第二燃烧腔8和第三燃烧6,当浓烟从第二燃烧腔8进入到第三燃烧腔6时,浓烟中燃烧后的废渣会因重力的原因掉落到下方的除尘箱5内,起到收集废渣的目的,减少废渣随尾烟排放到外部的排放量,最后经过充分燃烧的尾烟通过排烟管9排入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先通过水泵从进水口 19向水箱5中注满水,烟气沿着热管16流动,沿途将所带的热量通过热管16传到水箱15里的水中,因为热管16管路比较长,所以当烟气到达出烟口 18时,所带热量大部分已经传到水箱15里的水中,更好的将烟气的余热存储起来,节约了煤资源,加大了能源的利用率。当使用这部分热量时,通过水泵将水从出水口 17中抽出。而冷水通过冷水进水口 7进入到第二炉体12,并同时进入到第一炉体I内侧,燃烧所得到的热量都传递到水循环系统内进行升温加热,最后热水经过热水出水口 3输送到外部供使用。
[0024]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主权项】
1.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包括第一炉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炉体的一侧、且与第一炉体相连通设有第二炉体,第一炉体和第二炉体的底端设有除尘箱,第一炉体内设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上方设有足氧部,足氧部的上方设有第一燃烧腔,在第二炉体内、且与第一燃烧腔相连通设有第二燃烧腔,与第二燃烧腔相连通还设有第三燃烧腔,在第三燃烧腔的上方、且一端与第三燃烧腔相连通设有排烟管,所述排烟管另一端延伸出第二炉体的顶部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所述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和水箱,水箱的上侧左面安装有出水口,水箱的右侧中间设有清灰口,水箱的右侧下面设有进水口 ;水箱的上侧右边安装有进烟口,进烟口与排烟管连接,水箱的右侧下部安装有出烟口,所述支架的一端与热管连接,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水箱的内部,热管的外壁上还焊接有超导翅片,热管内壁光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炉体的一侧设置有冷水进水口,第一炉体的一侧设置有热水出水口。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除尘箱的下端两侧还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支撑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排烟管的另一端延伸出第二炉体的顶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4所述的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管设有4排,每排之间相互平行布置。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超导翅片的材料为不锈钢,超导翅片有多个,均布在热管外壁上。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减排生物颗粒锅炉,包括第一炉体、第二炉体、除尘箱、燃烧室、足氧部、第一燃烧腔、第二燃烧腔、第三燃烧腔、排烟管,排烟管连接有余热回收装置,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支架和水箱,水箱的上侧右边安装有进烟口,进烟口与排烟管连接,支架的一端与热管连接,另一端焊接连接于水箱的内部,热管的外壁上还焊接有超导翅片。本实用新型上设置有足氧部,可以让燃烧器内的燃料得以充分燃烧,增加燃料的使用率和锅炉的使用效率,减少尾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排放,保护周围的环境,可以有效的延长燃烧时间,使燃烧更加的充分;且排烟管出口设有余热回收装置,结构简单,热管管路长,回收余热效率高。
【IPC分类】F23L7/00, F24H1/00, F23J15/06
【公开号】CN204693471
【申请号】CN201520425197
【发明人】刘刚
【申请人】刘刚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19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