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压风扇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液压风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压风扇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液压风扇系统是混合动力汽车、装载机、挖掘机、起重机、推土机、压路机、掘进机、修井机等设备的散热系统,其主要结构如图1所示,发动机后取力装置I带动风扇液压泵2工作,风扇液压泵2出口的高压油经液压阀体3进入风扇液压马达4并驱动风扇液压马达4工作,风扇液压马达4带动冷却风扇5转动,由控制系统控制风扇液压泵2及风扇液压马达4的流量,从而控制风扇液压马达4的输出转速,达到对冷却风扇5转速的控制,实现对发动机进行按需冷却。
[0003]当散热器温度在低于设定值时,发动机后取力装置一直带动风扇液压泵工作,风扇液压泵处于被动工作状态,增加摩擦及发动机负荷。
[0004]传统的液压风扇可以无级调速,即使冷却风扇转速较低时,风扇液压泵依然旋转产生流量,然后经过液压阀体等回路返回至油箱,由于摩擦和液体节流的存在,液压风扇会消耗发动机的功率,造成发动机效率下降。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压风扇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液压风扇采用无级调速,由于摩擦和液体节流的存在,液压风扇会消耗发动机的功率,造成发动机效率下降的问题。
[0006]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液压风扇装置,所述液压风扇装置包括安装在整车迎风侧的冷却风扇,所述冷却风扇对应安装有风扇液压马达,所述冷却风扇正对方向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连接发动机,设置在所述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刚性安装有风扇液压泵,所述风扇液压泵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与所述风扇液压马达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
[0007]所述散热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所述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还与所述发动机、所述风扇液压马达以及所述风扇液压泵连接。
[0008]作为一种改进的方案,所述风扇液压泵为变量泵。
[0009]由于液压风扇装置包括安装在整车迎风侧的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对应安装有风扇液压马达,冷却风扇正对方向设有散热器,散热器连接发动机,设置在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刚性安装有风扇液压泵,风扇液压泵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与风扇液压马达连接,第一液压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散热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有控制器,控制器还与发动机、风扇液压马达以及风扇液压泵电连接,从而实现风扇液压泵与风扇液压马达的相互驱动,在迎风功率充足的条件下,迎风的动力可以通过风扇液压马达及风扇液压泵传递给发动机,消除风扇液压泵的功率消耗,并可通过发动机驱动整车前进,降低发动机功率消耗。
【附图说明】
[0010]图1是现有技术提供的液压风扇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风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2]其中,1-发动机后取力装置,2-风扇液压泵,3-液压阀体,4-风扇液压马达,5-冷却风扇,6-散热器,7-发动机,8-第一液压管路,9-第二液压管路,10-压力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2-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14]图2示出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液压风扇装置的结构示意图,为了便于说明,图中仅给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
[0015]液压风扇装置包括安装在整车迎风侧的冷却风扇5,所述冷却风扇5对应安装有风扇液压马达4,所述冷却风扇5正对方向设有散热器6,所述散热器6连接发动机7,设置在所述发动机7上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I刚性安装有风扇液压泵2,所述风扇液压泵2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8和第二液压管路9与所述风扇液压马达4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管路8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0 ;
[0016]所述散热器6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连接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还与所述发动机7、所述风扇液压马达4以及所述风扇液压泵2电连接。
[0017]在本实用新型中,上述液压风扇装置的各个组成部件的设置如下所述:
[0018]冷却风扇5安装在整车迎风侧,风扇液压泵2为变量泵,其转速与发动机7转速成定比例关系;
[0019]温度传感器11安装在散热器6内,采集散热器6内出水温度;
[0020]第一液压管路8上安装的压力传感器10,用于采集低第一液压管路8内液压油的压力;
[0021]控制器12用于根据温度传感器11所采集到的散热器6内的出水温度,控制风扇液压泵2的排量,使得散热器6出水温度在某一设定值,例如90°C ;
[0022]当温度传感器11的温度低于某一数值,例如85°C,则说明散热需求较低;
[0023]如果控制器12根据第一液压管路8的液压油的压力,控制风扇液压泵2的排量,使得第一液压管路8内的液压油的压力保持在某一固定值,例如30bar,直至风扇液压泵2的排量为零,该压力可以克服风扇液压泵2旋转摩擦的压力;
[0024]迎风动力由冷却风扇5带动风扇液压马达4,经过第一液压管路8,到达风扇液压泵2,然后通过第二液压管路9,返回风扇液压马达4的方式循环;流体循环的动力来自与风扇液压马达4,而非风扇液压泵2 ;
[0025]由于第一液压管路8的液压油的压力被设定在一个可以克服风扇液压泵2旋转摩擦的压力,为此,整个风扇液压装置将不再消耗发动机7动力;
[0026]根据风扇液压泵2转速和第一液压管路8的液压油的压力,计算液压功率,当功率值超过某一值时,例如5kW,则通过调节风扇液压泵2的变量角度,提升第一液压管路8液压油的压力设定值,实现风扇液压泵2向发动机7逆向输出功率。
[0027]在本实用新型中,液压风扇装置包括安装在整车迎风侧的冷却风扇5,冷却风扇5对应安装有风扇液压马达4,冷却风扇5正对方向设有散热器6,散热器6连接发动机7,设置在发动机7上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I刚性安装有风扇液压泵2,风扇液压泵2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8和第二液压管路9与风扇液压马达4连接,第一液压管路8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0 ;散热器6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1,温度传感器11连接有控制器12,控制器12还与发动机7、风扇液压马达4以及风扇液压泵2电连接,从而实现风扇液压泵2与风扇液压马达4的相互驱动,在迎风功率充足的条件下,迎风的动力可以通过风扇液压马达4及风扇液压泵2传递给发动机7,消除风扇液压泵2的功率消耗,并可通过发动机7驱动整车前进,降低发动机7功率消耗。
[002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液压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压风扇装置包括安装在整车迎风侧的冷却风扇(5),所述冷却风扇(5)对应安装有风扇液压马达(4),所述冷却风扇(5)正对方向设有散热器¢),所述散热器(6)连接发动机(7),设置在所述发动机(7)上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I)刚性安装有风扇液压泵(2),所述风扇液压泵(2)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8)和第二液压管路(9)与所述风扇液压马达(4)连接,所述第一液压管路(8)上设有压力传感器(10); 所述散热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11),所述温度传感器(11)连接有控制器(12),所述控制器(12)还与所述发动机(7)、所述风扇液压马达(4)以及所述风扇液压泵(2)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压风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扇液压泵(2)为变量泵。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风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液压风扇装置,包括安装在整车迎风侧的冷却风扇,冷却风扇对应安装有风扇液压马达,冷却风扇正对方向设有散热器,散热器连接发动机,设置在发动机上的发动机后取力装置刚性安装有风扇液压泵,风扇液压泵分别通过第一液压管路和第二液压管路与风扇液压马达连接,第一液压管路上设有压力传感器;散热器内设有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连接控制器,控制器还与发动机、风扇液压马达以及风扇液压泵电连接,实现风扇液压泵与风扇液压马达的相互驱动,迎风功率充足的条件下,迎风的动力通过风扇液压马达及风扇液压泵传递给发动机,消除风扇液压泵的功率消耗,并可通过发动机驱动整车前进,降低发动机功率消耗。
【IPC分类】F01P5/04, F01P11/14
【公开号】CN204691881
【申请号】CN201520324874
【发明人】赵秀敏, 刘晓辉, 尹良, 王宏宇, 王德军
【申请人】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