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收费系统领域,尤其涉及一种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
【背景技术】
[0002]不停车收费系统(又称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1n System,简称ETC系统)利用车辆自动识别(Automatic Vehicle Identificat1n简称AVI)技术完成车辆与收费站之间的无线数据通讯,进行车辆自动识别和有关收费数据的交换,通过计算机网路进行收费数据的处理,实现不停车自动收费的全电子收费系统。
[0003]使用该系统,车主只要在车窗上安装感应卡并预存费用,通过收费站时便不用人工缴费,也无须停车,高速费将从卡中自动扣除。这种收费系统每车收费耗时不到两秒,其收费通道的通行能力是人工收费通道的5到10倍。
[0004]除了用于高速公路自动扣费,ETC系统也用于市区过桥、过隧道自动扣费,在车场管理中也用于建立快速车道和无人值守车道,自动扣停车费。可以大幅提高出入口车辆通行能力,改善车主的使用体验,达到方便快捷出入停车场的目的。
[0005]目前,ETC收费系统很多,多采用定向天线的方式进行RFID识别,因为超高频无线信号的多路径效应,以及无线电磁发射信号本身的方向很难把控,导致基本采用单通道的方式,以防异常发生。扣费过程采用网络后台单通道扣费,或者前端单通道扣费,因为前端仅仅是RFID识别,无法回写电子标签,一旦有错,无法及时纠正,使用者也无法及时了解扣费信息。
【发明内容】
[0006]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能够防止邻道扣费干扰,实现及时扣费,并且使用可视的ETC收费过程,让使用者及时了解扣费信息。
[0007]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包括:RFID电子标签,标签读卡器,基站设备;
[0008]所述标签读卡器包括:用于供所述RFID电子标签插置,并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信息读写的读写装置,用于将所述RFID电子标签信息或扣款结果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设备的无线ISM发送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扣款信息的接收装置以及用于显示所述RFID电子标签余额信息和/或扣款信息的电子纸;
[0009]所述基站设备包括:用于向所述标签读卡器发送扣款信息的发送装置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标签读卡器发出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信息或扣款结果信息的无线ISM接收装置。
[0010]优选地,所述基站设备的发送装置采用红外发射器;
[0011]所述标签读卡器的接收装置采用与所述红外发射器相适配的红外接收器。
[0012]优选地,所述标签读卡器还包括:地址编码读取装置;
[0013]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地址编码校核装置;
[0014]所述地址编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并通过无线ISM发送装置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
[0015]所述地址编码校核装置用于核对接收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是否在所述基站设备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在所述基站设备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标签读卡器发送扣款信息。
[0016]优选地,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地址编码设定装置;
[0017]所述地址编码设定装置用于设定所述基站设备的地址编码范围。
[0018]优选地,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开闸装置;
[0019]所述开闸装置用于当所述基站设备接收扣款成功信息后,所述开闸装置控制警示杆开启,对车辆放行。
[0020]优选地,所述标签读卡器还包括:语音模块;
[0021]所述语音模块用于播报扣款金额以及所述RFID电子标签内的余额信息。
[0022]优选地,所述红外发射器采用与竖直面呈9-15度设置。
[0023]优选地,所述RFID电子标签设有存储模块;
[0024]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以及金额信息。
[0025]优选地,所述标签读卡器还包括:电源接入装置;
[0026]所述电源接入装置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给予所述标签读卡器提供电能。
[0027]优选地,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提示装置;
[0028]所述提示装置用于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不在所述基站设备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0029]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0030]本实用新型中,RFID电子标签插置在标签读卡器上,读写装置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并通过电子纸显示RFID电子标签信息情况。车辆通过收费站时,基站设备的发送装置向所述标签读卡器发送扣款信息,标签读卡器通过接收装置接收扣款信息,并通过读写装置对RFID电子标签内的金额进行扣款,再通过无线ISM发送装置将扣款结果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基站设备通过无线ISM接收装置接收扣款结果。标签读卡器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扣款后,电子纸显示RFID电子标签的余额信息和扣款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扣费信息。而且每个收费通道针对本车道车辆进行扣费,能够防止邻道扣费干扰。
【附图说明】
[003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2]图1为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0033]图2为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较优实施例的整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运用具体的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保护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保护的范围。
[0035]本实施例提供一种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包括:RFID电子标签1,标签读卡器2,基站设备3 ;
[0036]所述标签读卡器2包括:用于供所述RFID电子标签I插置,并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I信息读写的读写装置22,用于将所述RFID电子标签I信息或扣款结果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设备3的无线ISM发送装置25,用于接收所述基站设备3发送的扣款信息的接收装置24以及用于显示所述RFID电子标签I余额信息和/或扣款信息的电子纸23 ;
[0037]所述基站设备3包括:用于向所述标签读卡器2发送扣款信息的发送装置31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标签读卡器2发出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I信息或扣款结果信息的无线ISM接收装置32。
[0038]由此可知,RFID电子标签I插置在标签读卡器2上,读写装置22读取RFID电子标签I的信息,并通过电子纸23显示RFID电子标签I信息情况。车辆通过收费站时,基站设备3的发送装置31向所述标签读卡器2发送扣款信息,标签读卡器2通过接收装置24接收扣款信息,并通过读写装置22对RFID电子标签I内的金额进行扣款,再通过无线ISM发送装置25将扣款结果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3,基站设备3通过无线ISM接收装置32接收扣款结果。标签读卡器2对RFID电子标签I进行扣款后,
电子纸23显示RFID电子标签I的余额信息和扣款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扣费信息。而且每个收费通道针对本车道车辆进行扣费,能够防止邻道扣费干扰。利用无线通讯有效提高标签读卡器2与基站设备3之间的距离。
[0039]本实施例中,优选地,所述基站设备3的发送装置31采用红外发射器;所述标签读卡器2的接收装置24采用与所述红外发射器相适配的红外接收器。红外光的单向性,用来传递信息,进一步解决邻道干扰,避免出现相邻车道串扰的情况。所述红外发射器采用与竖直面呈9-15度设置,可以理解的是,接收装置24 —般设置在车辆风挡玻璃的前端,红外发射器采用与竖直面呈9-15度设置可以保证与红外接收器良好对接。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读卡器2还包括:地址编码读取装置21 ;所述基站设备3还包括:地址编码校核装置35 ;所述地址编码读取装置21用于读取RFID电子标签I的地址编码,并通过无线ISM发送装置25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3 ;
[0041]所述地址编码校核装置35用于核对接收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I的地址编码是否在所述基站设备3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I的地址编码在所述基站设备3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发送装置31向所述标签读卡器2发送扣款信息。
[0042]通过对RFID电子标签I进行地址编码,在通过ETC通道时,地址编码校核装置35对接收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I的地址编码进行核对,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I的地址编码在所述基站设备3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发送装置31向所述标签读卡器2发送扣款信息。这样保证扣款信息的准确性,而且每个车道内的基站设备3仅对本车道的RFID电子标签I进行地址核对,进一步避免相邻车道之间的影响。
[0043]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设备3还包括:提示装置36 ;所述提示装置36用于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I的地址编码不在所述基站设备3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提示装置36发出提示信息,提示车辆变更车道或者采用人工收费的方式。
[0044]优选地,所述基站设备3还包括:地址编码设定装置34 ;所述地址编码设定装置34用于设定所述基站设备3的地址编码范围。
[0045]本实施例中,所述基站设备3还包括:开闸装置33 ;所述开闸装置33用于当所述基站设备3接收扣款成功信息后,所述开闸装置33控制警示杆开启,对车辆放行。实现自动扣费,扣费后自动抬杆,建立快速通过车道,并能够实现无人值守,大幅提尚出入口车辆通行能力,改善车主的使用体验。
[0046]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读卡器2还包括:语音模块26 ;所述语音模块26用于播报扣款金额以及所述RFID电子标签I内的余额信息。
[0047]本实施例中,所述RFID电子标签I设有存储模块;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以及金额信息。当然还可以储存用户的个人信息以及编码编号的等等。
[0048]本实施例中,所述标签读卡器2还包括:电源接入装置27 ;所述电源接入装置27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给予所述标签读卡器2提供电能。
[0049]本说明书中各个实施例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实施例重点说明的都是与其他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各个实施例之间相同相似部分互相参考即可。
[0050]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主权项】
1.一种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RFID电子标签,标签读卡器,基站设备; 所述标签读卡器包括:用于供所述RFID电子标签插置,并对所述RFID电子标签信息读写的读写装置,用于将所述RFID电子标签信息或扣款结果信息发送给所述基站设备的无线ISM发送装置,用于接收所述基站设备发送的扣款信息的接收装置以及用于显示所述RFID电子标签余额信息和/或扣款信息的电子纸; 所述基站设备包括:用于向所述标签读卡器发送扣款信息的发送装置以及用于接收所述标签读卡器发出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信息或扣款结果信息的无线ISM接收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设备的发送装置采用红外发射器; 所述标签读卡器的接收装置采用与所述红外发射器相适配的红外接收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读卡器还包括:地址编码读取装置; 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地址编码校核装置; 所述地址编码读取装置用于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并通过无线ISM发送装置发送至所述基站设备; 所述地址编码校核装置用于核对接收的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是否在所述基站设备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在所述基站设备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发送装置向所述标签读卡器发送扣款信息。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地址编码设定装置; 所述地址编码设定装置用于设定所述基站设备的地址编码范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开闸装置; 所述开闸装置用于当所述基站设备接收扣款成功信息后,所述开闸装置控制警示杆开启,对车辆放行。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读卡器还包括:语音模块; 所述语音模块用于播报扣款金额以及所述RFID电子标签内的余额信息。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红外发射器采用与竖直面呈9-15度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RFID电子标签设有存储模块; 所述存储模块用于存储用户信息以及金额信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标签读卡器还包括:电源接入装置; 所述电源接入装置用于与车载电源连接,给予所述标签读卡器提供电能。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站设备还包括:提示装置; 所述提示装置用于当所述RFID电子标签的地址编码不在所述基站设备设定的地址编码范围内,所述提示装置发出提示信息。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ETC多通道并行可视收费系统,RFID电子标签插置在标签读卡器上,读写装置读取RFID电子标签的信息,并通过电子纸显示RFID电子标签信息情况。车辆通过收费站时,基站设备的发送装置向所述标签读卡器发送扣款信息,标签读卡器通过接收装置接收扣款信息,并通过读写装置对RFID电子标签内的金额进行扣款,再通过无线ISM发送装置将扣款结果信息发送给基站设备,基站设备通过无线ISM接收装置接收扣款结果。标签读卡器对RFID电子标签进行扣款后,电子纸显示RFID电子标签的余额信息和扣款信息,使用者能够及时了解扣费信息。而且每个收费通道针对本车道车辆进行扣费,能够防止邻道扣费干扰。
【IPC分类】G07B15/06, G06K17/00
【公开号】CN204695406
【申请号】CN201520385103
【发明人】林星, 严天华
【申请人】广东西奥物联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