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冷散热单元及具有该风冷散热单元的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4-23  169

风冷散热单元及具有该风冷散热单元的笔记本电脑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脑散热领域。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目前笔记本电脑产品越来越薄,性能越来越高,对笔记本产品的散热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经过大量的验证后发现,传统设计中的翅片结构在散热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如附图1与附图2所示,由于翅片的阻挡,风扇风量在翅片处有下降,如果当翅片间距增大,翅片的阻挡效果下降,风量上升,散热性能将显著提升。但是由于安规尺寸的限定,翅片的间距不能大于1.0_,因而需要提出新的设计方案以改进散热效果。
[0003]目前条件下,可以有以下几种方案进行选择:一种是通过增加风扇转速来实现,其缺点是噪音升高,马达功耗较高;另一种是增大风扇尺寸,其缺点是机器布局上有困难。

【发明内容】

[0004]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新翅片结构的笔记本电脑,以解决现有笔记本电脑散热的问题。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风冷散热单元,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散热风路上的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具有入风侧和出风侧,在出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具有折弯部,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散热器在出风口处的间距可以和在内部的间距不同,内部可以根据散热性能要求设计翅片排布疏密度,从而使得散热模组既能提升散热性能,又能符合安规尺寸。
[0006]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等于安规尺寸,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大于安规尺寸。
[0007]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呈L形。
[0008]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形成凸包。
[0009]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所述的折弯部包括卡合在散热翅片的端部的盖片,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
[0010]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出风侧,至少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卡合有盖片,其余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裸露。
[0011]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出风侧设置一整体式盖板,所述的盖板上具有多个盖片,所述的盖片配合安装于至少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
[0012]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出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在高度方向至少被划分为两层区域,其中,所述的散热翅片在所述的一个区域内朝一个方向折弯,在所述的另一区域内朝另一方向折弯。
[0013]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在入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的间距为1.5_。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笔记本电脑,其具有如上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
[0015]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可以在相同风扇转速下增加风扇的出风量,使得散热模组既能提升散热性能,又能符合安规要求,提升了换热效率并且对材料使用数量减少。
【附图说明】
[0016]附图1描述了现有技术中的散热翅片;
[0017]附图2为附图1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各个翅片间距均为1.0mm ;
[0018]附图3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散热翅片;
[0019]附图4为附图3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在散热翅片出风口处进行折弯;
[0020]附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的一种变形;
[0021]附图6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二的散热翅片;
[0022]附图7为附图6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在散热翅片出风口处进行双向折弯;
[0023]附图8描述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三的散热翅片;
[0024]附图9为附图8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中在翅片出风口处进行打凸包处理。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0026]实施例一
[0027]参见附图3与附图4所示,本实施中给出一种风冷散热单元,其应用于笔记本电脑中,与散热风扇配合使用。该风冷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散热风路上的复数个散热翅片,风冷散热单兀具有入风侧和出风侧,附图3中,朝向图面外一侧为出风侧,背向图面外(不可见)一侧为入风侧。
[0028]从附图4中可以看出,在出风侧,散热翅片的端部具有折弯部,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呈L形,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等于安规尺寸,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大于安规尺寸。散热器在出风口处的间距可以和在内部的间距不同,内部可以根据散热性能要求设计翅片排布疏密度,从而使得散热模组既能提升散热性能,又能符合安规尺寸。在本实施例中,入风侧的散热翅片做成大于1.0mm的间距,经过实验测试,1.5mm的间距,风量能提升11%。
[0029]参见附图5所示,为根据实施例一的变形方案,本实施例中的折弯部由卡合在散热翅片的端部的盖片构成,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因而可以根据需要针对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卡合有盖片,其余不需要的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裸露。
[0030]作为进一步的方案,可以在出风侧设置一整体式盖板,盖板上具有多个盖片,盖片配合安装于至少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其余部分裸露设置。
[0031]实施例二
[0032]参见附图6与附图7所示,在出风侧,散热翅片在高度方向被划分为两层区域,其中,散热翅片在一个区域内朝一个方向折弯,在另一区域内朝另一方向折弯,无论在哪个区域内,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等于安规尺寸,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大于安规尺寸,并且相比于实施例一散热效果更好。
[0033]实施例三
[0034]参见附图8与附图9所示,本实施例的方案与实施例一相类似,区别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形成凸包,优点是表面光滑无尖角,并且散热面积更大,效果更好。
[0035]以上实施方式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风冷散热单元,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散热风路上的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具有入风侧和出风侧,其特征在于:在出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具有折弯部,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等于安规尺寸,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大于安规尺寸。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呈L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形成凸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弯部包括卡合在散热翅片的端部的盖片,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出风侧,至少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卡合有盖片,其余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裸露。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出风侧设置一整体式盖板,所述的盖板上具有多个盖片,所述的盖片配合安装于至少部分的散热翅片的端部。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出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在高度方向至少被划分为两层区域,其中,所述的散热翅片在所述的一个区域内朝一个方向折弯,在所述的另一区域内朝另一方向折弯。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其特征在于:在入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的间距为1.5mmο10.—种笔记本电脑,其特征在于:具有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风冷散热单J L 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风冷散热单元及具有该风冷散热单元的笔记本电脑,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包括设置在散热风路上的复数个散热翅片,所述的风冷散热单元具有入风侧和出风侧,在出风侧,所述的散热翅片的端部具有折弯部,以使出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小于入风侧的散热翅片的间距,散热器在出风口处的间距可以和在内部的间距不同,内部可以根据散热性能要求设计翅片排布疏密度,从而使得散热模组既能提升散热性能,又能符合安规尺寸。
【IPC分类】G06F1/20
【公开号】CN204695202
【申请号】CN201520282002
【发明人】侍书成
【申请人】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三星电子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5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