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4-23  196

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0002]在办公自动化设备、家用电器、精密制造设备等电子设备上安装有加热器。加热器通过从供电用电极供给过来的电力能够使形成于基板上的带状的电阻发热体发热,并且例如,若是复印机或传真机等,则能够用于调色剂定影,若是可再写性读卡器,则能够用于写入/删除等。加热器构成为在基板上分别形成有电极、导体、电阻发热体,通过从电极供给过来的电力而使电阻发热体发热。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2-65086号公报
[0004]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7-94260号公报
[0005]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9-244867号公报
[0006]在使以沿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的电阻发热体发热的加热器中,由于从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中心部开始加热且从基板的长边方向的两端部开始散热,因而存在基板的温度在基板的长边方向上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0007]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基板的温度在基板的长边方向上不均的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0008]实施方式的加热器具备:基板、一对电阻发热体、导体、电极、导热体。一对电阻发热体形成为在基板的短边方向上隔着间隔,且沿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导体与一对电阻发热体电连接。电极与导体电连接。导热体配置于一对电阻发热体之间。并且,导热体由与一对电阻发热体相同的材料形成。
[0009]在所述加热器中,所述导热体如下形成,S卩,由至少2个导热层层叠而形成,并且厚度厚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的膜厚,所述导热层中的与所述基板接触的基底层由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相同的材料形成。
[0010]在所述加热器中,所述导热体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以及所述导体均未电接触。
[0011]在所述加热器中,所述导热体与电连接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的所述导体电接触。
[0012]在所述加热器中,在所述短边方向上,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与所述导热体之间的间隔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
[0013]实施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具备:对通过的介质进行加热的上述加热器;加压辊,在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时,对所述介质进行加压,通过对所述介质进行所述加热以及所述加压,使附着于所述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0014]根据本实用新型,能够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基板的温度在基板的长边方向上不均的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热器的示意图。
[0016]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热器的变形例I的示意图。
[0017]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热器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0018]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加热器的示意图。
[0019]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加热器的变形例I的示意图。
[0020]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加热器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
[0021]图7是表示作为加热器的使用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
[0022]图8是表示作为加热器的使用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
[0023]图中:1、1-1?1-6:加热器;2:基板;3:电阻发热体;4:电阻发热体;5?7:导体;8、9:电极;10:导热体;100:复印机(图像形成装置);203:加压辊;P:复印纸(介质);Tl:调色剂图像。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1_4以及变形例的加热器1-2、1-3、1-5、1_6具备:基板2 ;一对电阻发热体3、4 ;导体5、6、7 ;电极8、9 ;导热体10。一对电阻发热体3、4以在基板2的短边方向上隔着间隔且沿基板2的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导体5?7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电连接。电极8、9与导体5、6电连接。导热体10配置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之间。并且,导热体10由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的材料形成。
[0025]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1_4以及变形例的加热器1-2、1_3、1-5、1-6中,至少层叠2层导热层而形成导热体10,且该导热体10的厚度厚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膜厚,导热层中的与基板2接触的基底层由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的材料形成。
[0026]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以及变形例的加热器1-2、1-3中,导热体10未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以及导体5?7电连接。
[0027]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4以及变形例的加热器1-5、1-6中,导热体10与导体7电连接,而该导体7分别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电连接。
[0028]并且,在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1_4以及变形例的加热器1-2、1_3、1-5、1-6中,在短边方向上,一对电阻发热体3、4与导热体10之间的间隔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
[0029]并且,以下说明的实施方式所涉及的图像形成装置100具备:对通过的介质进行加热的加热器1、对介质进行加热时进行加压的加压辊203,通过对介质进行加热以及加压,使附着于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0030][实施方式I]
[0031]下面,参照图1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热器的示意图。另外,在图1中,强调了短边方向上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导热体10之间的间隙。并且,在各实施方式、各变形例以及各附图中,相同符号表示相同元件,因而省略或简化其说明。
[0032]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搭载于电子设备且主要用于对通过的纸等介质进行加热。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沿基板2的长边方向延伸。
[0033]如图1所示,加热器1-1具备:基板2 对电阻发热体3、4 ;导体5?7 ;电极8、9 ;导热体10 ;保护层11。另外,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电极8、9以及导热体10通过例如网版印刷等形成于基板2上。
[0034]基板2是在长边方向上具有宽度且在与长边方向交叉的短边方向上也具有宽度的矩形的平板。基板2例如由氧化铝等陶瓷、玻璃陶瓷、耐热复合材料等制成,具有耐热性以及绝缘性。基板2的厚度形成为与加热器1-1的安装空间相对应的厚度(与长边方向和短边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的厚度)。基板2的厚度例如为0.5mm?1.0mm左右。本实施方式中的基板2在短边方向上的设计长度为6.0mm0其中,基板2的长边方向与加热器1_1的长边方向为相同方向,基板2的短边方向与加热器1-1的短边方向也为相同方向。
[0035]一对电阻发热体3、4通过通电而发热,且形成于基板2上。一对电阻发热体3、4如下形成,即,例如将电阻发热体膏通过网版印刷等方式涂布在基板2上并进行烧固而形成,该电阻发热体膏由包含氧化I了(RuO2)或石墨、银-钮(Ag-Pd)合金的材料等构成。一对电阻发热体3、4以在基板2的短边方向(以下,简称为“短边方向”)上隔着间隔且沿基板2的长边方向(以下,简称为“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即,一对电阻发热体3、4在短边方向上彼此分开配置。本实施方式中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基板2上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一端部在长边方向上位于相同位置。在一对电阻发热体3、4中,一个电阻发热体3与后述的导体5电连接,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与后述的导体6电连接。并且,本实施方式中的一个电阻发热体3以及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在短边方向上的设计长度均为0.8_。
[0036]导体5?7形成于基板2上,且用于使电力供给到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如下形成,即,例如将以银(Ag)为主要成分的导体膏通过网版印刷等方式涂布在基板2上并进行烧固而形成。导体5以从一个电阻发热体3的一端部(基板2的长边方向另一端部2b侧)朝向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2a延伸的方式形成。导体5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与一个电阻发热体3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且恒定。导体5的一端部与电极8电连接,另一端部与一个电阻发热体3电连接。即,导体5分别与电极8以及一对电阻发热体3、4中的一个电阻发热体3电连接。导体6以从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的一端部朝向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2a延伸的方式形成。导体6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与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相同且恒定。导体6的一端部与电极9电连接,另一端部与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电连接。艮P,导体6分别与电极9以及一对电阻发热体3、4中的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电连接。导体7以从一个电阻发热体3的另一端部朝向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的另一端部延伸的方式形成。导体7形成为沿短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长边方向上的长度大于一个电阻发热体3以及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的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且恒定。导体7的一端部与一个电阻发热体3电连接,另一端部与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电连接。S卩,导体7分别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电连接。
[0037]电极8、9形成于基板2上,且用于将来自外 部的电力供给到导体5、6。电极8、9相对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配置于基板2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2a侧。电极8与导体5电连接,电极9与导体6电连接。电极8和电极9经由导体5、一个电阻发热体3、导体7、另一个电阻发热体4以及导体6电连接。
[0038]导热体10形成于基板2上,且用于传递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导热体10配置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之间。导热体10以不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电接触并沿长边方向延伸的方式形成。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导热体10的在基板2上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的位置位于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在基板2上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相同的位置。导热体1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与导体7分离,不与导体7电接触。即,导热体10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以及导体5?7均未电接触。
[0039]本实施方式的导热体10如下形成,即,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同时形成基底层,并在该基底层上堆积多个导热层而形成。即,本实施方式的导热体10包括: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同时形成的基底层、堆积在该基底层上的多个导热层。包含基底层和多个导热层而成的导热体10形成为厚度厚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膜厚。因此,相对于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膜厚的情况下的导热系数而言,导热体10的与导热系数成正比的截面积增大。其中,基底层是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同时形成的导热层,是与基板2接触的导热层。
[0040]构成导热体10的基底层由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的材料形成。即,将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的电阻发热体膏通过网版印刷等方式涂布在基板2上并进行烧固,从而形成基底层。本实施方式的基底层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同时形成。并且,本实施方式的基底层在短边方向上的设计长度为2.4mm。基底层的膜厚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膜厚相同。并且,构成导热体10的多个导热层由与导体5?7相同的材料形成。S卩,包含基底层和多个导热层的导热体10含有导热性优异的银,传递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并且,多个导热层由与以银为主要成分的导体5?7相同的材料形成,其导热性优于由与包含氧化钌或银-钯合金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的材料形成的基底层。并且,多个导热层以银为主要成分,因而比包含氧化钌或银-钯合金的基底层更廉价。
[0041]其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同时形成是指:例如将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通过网版印刷等方式在相同的工序中涂布在基板2而形成。
[0042]并且,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是未考虑分别形成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时产生的错位的情况下的间隔,是比分别形成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时的间隔窄的间隔。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优选设定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本实施方式中的设计上的间隔为0.3mm。
[0043]其中,将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设为0.3mm以上的原因是:若间隔低于0.3mm,则例如因制造时在网版印刷等中的错位或图案的渗出,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导热体10有可能会电接触。并且,将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基底层的短边方向上的间隔设为0.5mm以下的原因是:若间隔超过0.5mm,则由于导热体10的体积变小,因而导热效果会降低。
[0044]并且,由于分别形成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多个导热层,因而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多个导热层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设定成,例如即使在网版印刷等中产生错位,一对电阻发热体3、4和多个导热层也不产生短路的间隔。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与多个导热层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优选设为大于0.5mm。
[0045]保护层11是将形成于基板2上的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以及导热体10覆盖的保护层。本实施方式的保护层11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覆盖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以及导热体10。保护层11防止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以及导热体10直接暴露于大气,抑制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以及导热体10因外部的干扰(例如,机械干扰、化学干扰、电干扰)而被损伤或破损。保护层11具有比基板2高的导热系数,例如是添加有25重量%?35重量%的氧化铝等导热性优异的无机氧化物填料且导热系数为2[1/(!11*10]以上的玻璃层。
[0046]接着,对加热器1-1的工作进行说明。外部电力分别经由电极8、9供给到加热器1-1。在加热器1-1中,通过供电,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沿长边方向通电。并且,在加热器1-1中,导热体10传递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因此,加热器1-1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47]并且,在用加热器1-1加热介质的情况下,各种介质通过加热器1-1。按照被加热的介质的最大尺寸设定加热器1-1的长边方向上的长度,以使其与介质的尺寸(与长边方向相平行的长度)相对应。并且,通常,加热器1-1和介质在长边方向上的位置关系设为,各种介质的中心和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长边方向的中心一致(也包括几乎一致)。因此,在加热器1-1中,相对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有较小尺寸的介质通过的情况下,介质接收与通过的介质对置的部分的热量,但是,由于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中的不与介质对置的部分(相对高温部分)的热量向与介质对置的部分(相对低温部分)传递,因而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差变大。并且,在加热器1-1中,在相对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有较大尺寸的介质通过的情况下,介质接收与通过的介质对置的部分的热量,但是,由于导热体10还使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沿长边方向传递,导热体10使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
3、4的热量沿长边方向热扩散,因而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差变大。因此,加热器1-1在各种介质通过的情况下,均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4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但是并不限定于此。图2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热器的变形例I的示意图。如图2所示,在加热器1-2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短。并且,在加热器1-2中,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
[0049]接着,对加热器1-2的工作进行说明。外部电力分别经由电极8、9供给到加热器1-2。在加热器1-2中,通过供电,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沿长边方向通电。并且,在加热器1-2中,导热体10传递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因此,加热器1-2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5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I的变形例I中,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但是并未限定于此。图3是表示实施方式I的加热器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在加热器1-3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短。并且,在加热器1-3中,导热体10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长。即,在加热器1-3中,导热体10形成为其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恒定。
[0051]接着,对加热器1-3的工作进行说明。外部电力分别经由电极8、9供给到加热器1-3。在加热器1-3中,通过供电,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沿长边方向通电。并且,在加热器1-3中,导热体10传递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因此,在加热器1-3中,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52][实施方式2]
[0053]接着,对实施方式2进行说明。图4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加热器的示意图。
[0054]图4所示的加热器1-4与加热器1-1的不同之处在于:配置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之间的导热体10与导体7电接触。
[0055]导热体10配置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之间。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且不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电接触。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导热体10与分别电连接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导体7电接触。本实施方式的导热体10的长边方向的另一端部与导体7电接触。S卩,导热体10与导体7电连接。因此,能够设定一对电阻发热体3、4通电时在导热体10的长边方向上产生的电位差。
[0056]接着,对加热器1-4的工作进行说明。外部电力分别经由电极8、9供给到加热器1-4。在加热器1-4中,通过供电,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沿长边方向通电。并且,在加热器1-4中,导热体10传递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因此,加热器1-4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57]并且,加热器1-4由于能够设定在导热体10的长边方向上产生的电位差,因而优选作为搭载于对纸等介质进行加热的电子设备中的加热器。
[0058]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但是并未限定于此。图5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加热器的变形例I的示意图。如图5所示,在加热器1-5中,一 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短。并且,在加热器1-5中,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
[0059]接着,对加热器1-5的工作进行说明。外部电力分别经由电极8、9供给到加热器1-5。在加热器1-5中,通过供电,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沿长边方向通电。并且,在加热器1-5中,导热体10传递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因此,加热器1-5能够抑制基板I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60]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2的变形例I中,导热体10形成为沿长边方向延伸的带状,并且其短边方向上的长度恒定,但并未限定于此。图6是表示实施方式2的加热器的变形例2的示意图。如图6所示,在加热器1-6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短。并且,在加热器1-6中,导热体10形成为短边方向上的长度从长边方向的两端部朝向中央部逐渐变长。即,在加热器1-6中,导热体10形成为其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在短边方向上的间隔恒定。
[0061]接着,对加热器1-6的工作进行说明。外部电力分别经由电极8、9供给到加热器1-6。在加热器1-6中,通过供电,一对电阻发热体3、4分别沿长边方向通电。并且,在加热器1-6中,导热体10传递来自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热量。因此,在加热器1-6中,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
[0062]另外,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在基底层上堆积多个导热层而构成导热体10,但也可以在基底层上堆积I个导热层而构成导热体10。在该情况下,优选基底层和导热层相组合的膜厚厚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膜厚。
[0063]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在基底层上堆积多个导热层而构成导热体10,但也可以仅由基底层构成导热体10。
[0064]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中,一对电阻发热体3、4以及导热体10的长边方向的一端部在基板2的长边方向上位于相同的位置,但是导热体10的一端部也可以比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一端部更向长边方向一端部2a突出,或者导热体10的一端部可以比一对电阻发热体3、4的一端部更向长边方向另一端部2b后退(S卩,导热体10的一端部向长边方向另一端部2b侧凹陷)。
[0065]接着,对具备加热器的定影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7是表示作为加热器的使用例的定影装置的说明图。如图7所示,在定影装置200中可以使用上述实施方式及其变形例的加热器1-1?1_6(以下,简称为“加热器I”)中的任意一个。在定影装置200中,加热器I设置在绕支承体202周围卷成圆筒状的定影膜带201的底部。定影膜带201例如由聚酰亚胺等耐热性的树脂材料形成。在与加热器I以及定影膜带201对置的位置配置有加压辊203。加压辊203在表面具有耐热性的弹性材料例如硅酮树脂层204,并且在与定影膜带201压力接触的状态下,能够绕旋转轴205旋转(如图7所述的箭头A)。
[0066]在调色剂定影工序中,附着于介质(即复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l在定影膜带201与硅酮树脂层204的接触面中经由定影膜带201被加热器I加热熔融。其结果,至少调色剂图像Tl的表面部超过熔点,从而软化熔融。之后,在加压辊203的纸张排出侧,复印纸P离开加热器I并且离开定影膜带201,调色剂图像T2自然散热而再次固化,从而使调色剂图像T2定影于复印纸P。
[0067]在上述定影装置200中,通过使用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的加热器1,从而能够抑制附着于复印纸P上的调色剂图像Tl的加热熔融不均。
[0068]接着,对具备加热器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8是表示作为加热器的使用例的图像形成装置的说明图。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图像形成装置为复印机100。如图8所示,在复印机100中,包含上述定影装置200在内的各构成要素容纳于框体101内。在框体101的上部配备由玻璃等透明材料构成的原稿载置台,并且使作为图像信息读取对象的原稿Pl在原稿载置台上往复运动(如图8所示的箭头Y)从而进行扫描。
[0069]在框体101内的上部设置有由光照射用灯和反射镜构成的照明装置102,从照明装置102照射的光在原稿载置台上的原稿Pl表面反射,通过短焦小径成像元件阵列103狭缝曝光于感光鼓104上。另外,感光鼓104设置成可旋转(如图8所示的箭头Z)。
[0070]并且,在设置于框体101内的感光鼓104附近设置有充电器105,感光鼓104通过充电器105均匀地(也包含几乎均匀)带电。感光鼓104例如被氧化锌感光层或者有机半导体感光层覆盖。在带电的感光鼓104形成有通过短焦小径成像元件阵列103进行图像曝光的静电图像。该静电图像通过使用通过显影器106的加热而软化熔融的由树脂等构成的调色剂而被显像化,从而成为调色剂图像。
[0071]容纳于盒107内的复印纸P通过送出辊108和一对输送辊109被送入到感光鼓104上,该一对输送辊109在上下方向上压力接触且与感光鼓104上的调色剂图像同步旋转。并且,通过转印放电器110使感光鼓104上的调色剂图像转印到复印纸P上。
[0072]之后,从感光鼓104向下游侧输送的复印纸P被传送引导件111导向定影装置200从而进行加热定影处理(上述调色剂定影工序),之后,向托盘112排出。另外,调色剂图像被转印后,感光鼓104上的残留调色剂被清洁器113去除。
[0073]在定影装置200中,在与复印纸P的移动方向正交方向设置有加热器1,该加热器I具备与复印机100能够复印的最大尺寸用纸的宽度(长度)相对应的有效长度的,S卩比最大尺寸用纸的宽度(长度)大的电阻发热体,并且处于被安装于加压辊203的外周的硅酮树脂层204(参照图7)加压的状态。
[0074]并且,被送到加热器I和加压辊203之间的复印纸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利用电阻发热体的发热而被熔融,从而使文字、字母数字、记号、附图等复印图像出现在复印纸P上。
[0075]根据本实施方式的复印机100,通过使用能够抑制基板2在长边方向上的温度不均的加热器1,从而能够抑制复印纸P上的未定影调色剂图像的加热熔融的不均。
[0076]另外,上面虽然说明了将加热器I使用于复印机100等图像形成装置的定影上的例子,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装配于家用电器、业务用或试验用的精密设备或化学反应用的设备等,并用作加热或保温的热源。
[0077]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这些实施方式只是举例说明,并没有限定实用新型范围的意图。这些实施方式能够以其它各种方式实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范围内,可进行各种省略、置换、变更。这些实施方式或其变形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或宗旨内,并且也包含在技术方案中记载的发明及其等同的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具备: 基板; 一对电阻发热体,其形成为在所述基板的短边方向上隔着间隔,且沿所述基板的长边方向延伸; 导体,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电连接; 电极,与所述导体电连接; 导热体,配置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之间,且由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相同的材料形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体如下形成,即,由至少2个导热层层叠而形成,并且厚度厚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的膜厚, 所述导热层中的与所述基板接触的基底层由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相同的材料形成。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体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以及所述导体均未电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所述导热体与电连接于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的所述导体电接触。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短边方向上,所述一对电阻发热体与所述导热体之间的间隔为0.3mm以上且0.5mm以下。6.一种图像形成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对通过的介质进行加热的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5中任一项所述的加热器; 加压辊,在对所述介质进行加热时,对所述介质进行加压, 通过对所述介质进行所述加热以及所述加压,使附着于所述介质的调色剂图像定影。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抑制基板的温度在基板的长边方向上不均的加热器以及图像形成装置。实施方式的加热器(1-1)具备:基板(2);一对电阻发热体(3、4);导体(5~7);电极(8、9);导热体(10)。一对电阻发热体(3、4)形成为在基板(2)的短边方向上隔着间隔,且沿基板(2)的长边方向延伸。导体(5~7)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电连接。电极(8、9)与导体(5、6)电连接。导热体(10)配置于一对电阻发热体(3、4)之间。并且,导热体(10)由与一对电阻发热体(3、4)相同的材料形成。
【IPC分类】G03G15/20
【公开号】CN204694993
【申请号】CN201520452859
【发明人】木村健太郎, 玉井雅彦, 壶内晓夫
【申请人】东芝照明技术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6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