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影仪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仪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投影仪。
【背景技术】
[0002]目前市场上的卧式投影仪,其底部通常设置有一个或多个可调节高低的支撑脚,用于调节投影仪投出图像的角度,以便将图像完全投影到指定的幕布上去。然而在现有的角度调节方式中,由于支撑脚固连于投影仪的底部,因此会增加整机的厚度,一方面制约了投影仪往超薄机型方向的发展,另一方面会相应增加投影仪的包装尺寸。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投影仪,旨在解决现有投影仪的投影角度调节结构会增加整机厚度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仪,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体,所述壳体上通过一连接机构连接有一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在所述连接机构的限位下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壳体的一表面贴合,同时触发一投影元件使得所述机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壳体的表面并带动所述壳体改变其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仰角,同时触发所述投影元件使得所述机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
[0005]优选地,所述投影元件为镜头孔,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所述镜头孔,所述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不投影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镜头孔,所述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投影状态。
[0006]优选地,所述投影元件为电源控制装置,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关闭,所述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接通,所述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电源供电状态。
[0007]优选地,所述投影元件包括镜头孔和电源控制装置,二者均位于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位置上;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所述镜头孔,同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关闭,所述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所述支承件在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镜头孔,同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接通,所述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开启投影的电源供电状态。
[0008]优选地,所述电源控制装置为光感应开关,所述光感应开关的光接收元件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所述光接收元件;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远离所述光接收元件,以使所述光接收元件敞露;或者,所述电源控制装置为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具有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的受压控制部,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压接于所述受压控制部;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远离所述受压控制部,以释放所述受压控制部。
[0009]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为枢轴机构,使得所述支承件可绕一转轴在所述机壳上转动或摆动。
[0010]优选地,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轴孔的转动形成限制;其中,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或者,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
[0011 ] 优选地,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限位件为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单向轴承,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轴孔并用于容置所述单向轴承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面敞开并通过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压板将该敞开的一面遮盖。
[0012]优选地,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通过螺钉与所述转轴紧固,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呈弹性压缩地设置在所述单向轴承与所述螺钉之间的波纹垫圈。
[0013]优选地,所述支承件为一体成型的单一零件结构。
[0014]优选地,所述支承件为一体成型的片状结构,所述壳体包括相结合的上盖和底壳,所述底壳具有一底面和自所述底面的周边往垂直于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上,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或者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
[0015]优选地,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的中部,或者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底壳的前侧面的中部。
[0016]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投影仪,通过将原有的用于调节投影角度的支撑脚集成设计于支承件,当不使用投影仪时,将支承件旋转至第一位置,此时支承件收回至与壳体的表面重合的位置,同时触发一投影元件使得机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使用投影仪时,将支承件旋转至第二位置,此时支承件远离壳体的表面并带动壳体改变其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仰角,同时触发投影元件使得机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通过采用一体化结构,在实现投影角度自由调节的前提下实现对机体工作状态的控制,大大减小了整机厚度,可以适应超薄机型的结构设计,同时有利于降低包装成本。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一实施例的正视图,其中支承件处于第一位置;
[0018]图2与图1类似,其中支承件处于第二位置;
[00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投影仪一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其中部分结构在图3中省略。
[0020]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投影仪,参见图1至图3,在一实施例中,该投影仪包括壳体100和置于壳体100内的机体(图未示),壳体100上开设有对应于机体的镜头的镜头孔110,其中机体包括诸如控制板、光源及镜头等零部件,用于将接收的信号源转换为对应的图像并投影在屏幕上,有关机体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已为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作赘述。
[0023]此外,本实施例的壳体100上通过一连接机构连接有一支承件200,其中支承件200是枢接于壳体100的,在连接机构的限位下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优选地,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与镜头孔110的轴线平行,同时应当理解,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与镜头孔110的轴线分开一定距离,通过旋转支承件200以选择性地遮蔽该镜头孔110,当然,支承件200也可以远离镜头孔110,在实际应用时仅起到支撑作用。连接机构用于给支承件200提供定位在预设位置的作用力,也就是说支承件200只有在受到外力作用下才发生旋转,以保证支承件200实现支撑功能的可靠性。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承件200与壳体100的一表面贴合,同时触发一投影元件使得机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承件200离开壳体100的表面并带动壳体100改变其相对于水平面(比如放置投影仪的工作台面)的投影仰角,同时触发该投影元件使得机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工作状态与第二工作状态相对立,比如第一工作状态可以是不投影状态,而第二工作状态为投影状态;或者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而第二工作状态为电源供电状态,等等,在此不一一列举。通过将支承件200的位置与机体的工作状态关联在一起,以实现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结构,可以大大减小投影仪的体积,同时具有更加便捷的操作方式。
[0024]优选地,投影元件为镜头孔110,支承件200在第一位置时遮蔽该镜头孔110,此时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不投影状态;支承件200在第二位置时离开镜头孔110,此时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投影状态。支承件200将镜头孔110遮蔽,一方面触发机体,使其关闭投
影,另一方面防止外界空气中的颗粒物积存在机体的镜头上;支承件200远离镜头孔110,以使镜头孔110与外界相通,机体的镜头可以正常出光,并且支承件200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一端可用于将投影仪的前端悬空撑起,以调节投影仪的投影角度。
[0025]这里需要说明的是,上述第一位置指的是支承件200能将镜头孔110完全遮蔽的任意位置,第二位置指的是支承件200完全离开镜头孔110,并且支承件200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一端能伸出至投影仪的底部下方的任意位置,支承件200在第一位置时主要起到遮蔽镜头孔110的作用,而在第二位置时主要起到支撑起投影仪的前端的作用。
[0026]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当不使用投影仪时,将支承件200旋转至第一位置,此时支承件200收回至与壳体100的表面重合的位置,不占用投影仪的厚度,并将镜头孔110遮蔽,将投影仪切换至不投影状态,同时防止外界空气中的颗粒物积存在机体的镜头上;当使用投影仪时,将支承件200旋转至第二位置,此时支承件200远离镜头孔110,并且支承件200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一端伸出至壳体100的底部下方将投影仪的前端悬空撑起,以调节投影仪的投影角度,由此将镜头盖与支撑脚一体化,在实现投影角度自由调节的前提下减小了整机厚度,可以适应超薄机型的结构设计,同时有利于降低包装成本。
[0027]优选地,投影元件为电源控制装置,支承件200在第一位置时使得电源控制装置关闭,此时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支承件200在第二位置时使得电源控制装置接通,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电源供电状态。由此,本实施例的支承件200还兼用作投影仪的电源开关,并且这种联动控制方式的操作更加便捷,同时有利于节省电能。
[0028]又或者,投影元件包括镜头孔110和电源控制装置,二者均位于支承件200的第一位置上。支承件200在第一位置时遮蔽镜头孔110,同时使得电源控制装置关闭,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支承件200在第二位置时离开镜头孔110,同时使得电源控制装置接通,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开启投影的电源供电状态。
[0029]具体应用时,可将支承件200对电源控制装置的控制方式分为两种,分别是非接触式控制和接触式控制。结合图3,在一实施例中,电源控制装置为光感应开关600,即支承件200采用非接触式控制,光感应开关600的光接收元件显露于壳体100的外侧,比如将光感应开关600固定在壳体100的内侧,并且壳体100上对应于支承件200的位置开设有供光接收元件显露出的通孔,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承件200将光接收元件遮蔽,此时光接收元件受到的光照亮度降低至使光感应开关600处于断路状态,由此断开机体的供电电源;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承件200远离光接收元件,以使光接收元件敞露,此时光接收元件受到的光照亮度升高至使光感应开关600处于导通状态,由此接通机体的供电电源。例如,这里的光接收元件可以为光敏电阻,入射光强,电阻减小,将控制电路导通;入射光弱,电阻增大,将控制电路断开。
[0030]在另一实施例中,电源控制装置为机械开关(图未示),即支承件200采用接触式控制,其中机械开关可以是微动开关、按压式开关等其他任意适用的电源开关,该机械开关具有突出于壳体100的外侧的受压控制部,该受压控制部与支承件200滑动接触的部分可以形成为楔形面,或者受压控制部突出于壳体100的外侧的部分形成为半球状,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承件200压接于受压控制部,以触发机械开关断开机体的供电电源;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支承件200远离受压控制部,以释放受压控制部,应当理解,受压控制部与一弹性件连接,在支承件200解除对受压控制部的压接作用时,受压控制部在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复位,触发机械开关接通机体的供电电源。相较于上述非接触式控制,本实施例的机械开关具有更高的可靠性,比如不受环境光照的影响。
[0031]值得一提的是,除了使用上述光感应开关600和机械开关,还可以采用接近开关作为电源控制装置,比如电容式接近开关和电感式接近开关等。
[0032]本实施例中,为了方便机体的安装拆卸,大体上可将壳体100拆分为两部分,比如相结合的上盖和底壳,其中上盖可以被构造成一平板结构,底壳具有一底面和自该底面的周边往垂直于该底面的方向延伸的侧面,上盖与底壳之间可通过卡扣结构或螺钉连接。作为示例之一,壳体100大致呈扁平长方体或扁平正方体,并且壳体100的左右两侧均为圆弧过渡,以使壳体100整体外形美观。根据附图所示壳体100的实施结构,底壳的侧面朝向上盖延伸,具体可分为前后侧面和左右侧面,其中镜头孔110和支承件200位于底壳的前侧面上,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可以垂直于底壳的前侧面,当然也可以平行于底壳的前侧面。具体地,当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垂直于底壳的前侧面时,支承件200可以在底壳的前侧面上作360°或小于360°旋转;当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平行于底壳的前侧面时,支承件200可以上下翻转。
[0033]于较佳实施方式中,支承件200为一体成型的单一零件结构,从而结构简单,更适合于微型投影仪的结构和尺寸需要;另外,采用单一零件结构,可避免因多零件构成而增多失效因素,影响支承件200的使用寿命;而该单一零件结构也更容易更换和修复,降低成本。
[0034]支承件200的形状比如为板状结构,也可以为杆状结构或其他任意适用的曲面状结构,具体应用时可随壳体100的外观结构作适应性改变,本实用新型对此不作限制。例如,为了适应本实施例中壳体100的外观形状,支承件200优选为平板状结构,并且在长度方向上的两端面倒圆角,即整体外形类似于腰形,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支承件200能够与底壳的前侧面完全重合,不占用空间且使得壳体100的外形美观简洁。对于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的具体设置位置,应当以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一位置时能将镜头孔110完全遮蔽,而在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能将投影仪平稳地支撑起为宜,比如本实施例的支承件200的转动轴线稍微偏离于壳体100在宽度方向上的中部,有利于实现投影仰角的调节。
[0035]进一步地,为了方便用户操作,支承件200上设置有操作部(图未示),通过该操作部接收用户施加的作用力,以使支承件200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例如,该操作部为自支承件200背对壳体100的一面向内凹入的凹位,或者操作部为自支承件200背对壳体100的一面向外突出的凸起。另外,支承件200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一端的端面设置防滑结构,该防滑结构具有多种实现方式,比如细条状的凹槽或凸起,或者粘接在支承件200上的软质胶层,当支承件200转动至第二位置时,远离其转动轴线的一端的端面为支撑面,由此可通过防滑结构增大支撑面的摩擦力,确保投影仪平稳地放置在工作台面上。
[0036]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为枢轴机构,以使支承件可绕一转轴在机壳上转动或摆动,并且转动或摆动角度可灵活设置,比如可连续旋转360°,当然也可以小于360°,该枢轴机构可以是轴孔静摩擦配合、轴承配合、齿轮配合、链带配合等若干方式中一种。在可选实施方式中,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轴、与该转轴配合的轴孔以及设置在转轴上的限位件,通过该限位件对转轴相对于轴孔的转动形成限制,该限制可以是提供足够大的阻尼、单向旋转等。
[0037]作为示例,结合图3,转轴210设置在支承件200上,轴孔120开设在壳体100上,转轴210插装在轴孔120中,比如限位件可以是带有足够阻尼的轴套,也可以是本优选方案
中的单向轴承300。另外,还需说明的是,转轴210还可以与轴孔120对调。转轴210设置在支承件200面对壳体100的一面上,转轴210开设有自其端面向内凹入的螺纹孔,壳体100的内侧设置有对应于轴孔120并用于容置单向轴承300的轴承座130,轴承座130可与壳体100 一体成型,也可以分别成型之后固定在一起,轴承座130的一面敞开并通过一可拆卸地连接于轴承座130的轴承压板131将该敞开的一面遮盖,比如本实施例的轴承座130大致呈方形,并且其面对上盖的一面敞开设置,轴承压板131通过螺钉固定于轴承座130。具体装配时,单向轴承300套在转轴210上并置于轴承座130中,通过旋入螺纹孔中的螺钉500将单向轴承300的内圈与转轴210紧固,再通过轴承压板131将单向轴承300的外圈固定,使得单向轴承300的外圈不能随转轴210转动。由此,单向轴承300在本实施例中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方面是给支承件200提供稳定的支撑,使支承件200平稳地绕着特定的转动轴线旋转;另一方面是给支承件200提供定位在预设位置的作用力,即支承件200只能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满足定位要求。
[0038]为了防止因转轴210与单向轴承300之间产生滑动而使支承件200的单向转动功能失效,本实施例的连接机构还包括呈弹性压缩地设置在单向轴承300与螺钉500之间的波纹垫圈400,通过波纹垫圈400产生的弹性回复力将转轴210与单向轴承300的内圈牢靠地固定在一起,起到防松作用。而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在转轴210与单向轴承300的内圈之间设置键来替代波纹垫圈400,当然也可以将波纹垫圈400和键结合使用。
[0039]为了实现支承件200的旋转定位功能,连接机构还可以由其他部件组成,例如本实施例的连接机构包括棘轮和与该棘轮相配合的棘爪(图未示),通过由棘轮和棘爪组成的棘轮机构限制支承件200作单方向旋转。其中棘轮套在转轴210上,也可以通过旋入转轴210的螺纹孔中的螺钉将棘轮与转轴210紧固,从而限制棘轮与转轴210之间的相对转动,而棘爪设置在壳体100的内侧并与棘轮相配合。相较于采用单向轴承300的技术方案,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稍加复杂,但是能够很好地给支承件200提供保持在预设位置的作用力。值得一提的是,连接机构还可以是阻尼器,通过给支承件200提供足够的扭转阻尼,以使支承件200在将投影仪悬空撑起时保持不动,相较于文中指出的两种连接机构,支承件200可以实现无级调节功能,投影仪的投影角度调节精度更高。
[0040]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投影仪,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通过一连接机构连接有一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在所述连接机构的限位下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壳体的一表面贴合,同时触发一投影元件使得所述机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壳体的表面并带动所述壳体改变其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仰角,同时触发所述投影元件使得所述机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元件为镜头孔,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所述镜头孔,所述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不投影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镜头孔,所述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投影状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元件为电源控制装置,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关闭,所述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接通,所述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电源供电状态。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投影元件包括镜头孔和电源控制装置,二者均位于所述支承件的第一位置上;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所述镜头孔,同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关闭,所述机体的第一工作状态为电源断电状态;所述支承件在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镜头孔,同时使得所述电源控制装置接通,所述机体的第二工作状态为开启投影的电源供电状态。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控制装置为光感应开关,所述光感应开关的光接收元件显露于所述壳体的外侧,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遮蔽所述光接收元件;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远离所述光接收元件,以使所述光接收元件敞露;或者,所述电源控制装置为机械开关,所述机械开关具有突出于所述壳体的外侧的受压控制部,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压接于所述受压控制部;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远离所述受压控制部,以释放所述受压控制部。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为枢轴机构,使得所述支承件可绕一转轴在所述壳体上转动或摆动。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机构包括转轴、与所述转轴配合的轴孔以及设置在所述转轴上的限位件,通过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转轴相对于所述轴孔的转动形成限制;其中,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或者,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设置在所述支承件上,所述轴孔设置在所述壳体上,所述限位件为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单向轴承,所述壳体的内侧设置有对应于所述轴孔并用于容置所述单向轴承的轴承座,所述轴承座的一面敞开并通过一可拆卸地连接于所述轴承座的轴承压板将该敞开的一面遮盖。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单向轴承的内圈通过螺钉与所述转轴紧固,所述连接机构还包括呈弹性压缩地设置在所述单向轴承与所述螺钉之间的波纹垫圈。10.如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为一体成型的单一零件结构。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为一体成型的片状结构,所述壳体包括相结合的上盖和底壳,所述底壳具有一底面和自所述底面的周边往垂直于所述底面的方向延伸的侧面,所述支承件位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上,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垂直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或者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平行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投影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位于所述底壳的前侧面的中部,或者所述支承件的转动轴线靠近所述底壳的前侧面的中部。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投影仪,包括壳体和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机体,所述壳体上通过一连接机构连接有一支承件,所述支承件在所述连接机构的限位下可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换;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一位置时与所述壳体的一表面贴合,同时触发一投影元件使得所述机体处于第一工作状态;所述支承件在所述第二位置时离开所述壳体的表面并带动所述壳体改变其相对于水平面的投影仰角,同时触发所述投影元件使得所述机体处于第二工作状态。通过将原有的用于调节投影角度的支撑脚集成设计于支承件,由此在实现投影角度自由调节的前提下实现对机体工作状态的控制,减小了整机厚度,可以适应超薄机型的结构设计,同时有利于降低包装成本。
【IPC分类】G03B21/54
【公开号】CN204694984
【申请号】CN201520148741
【发明人】吴希亮, 陈永壮, 邓毅
【申请人】深圳市绎立锐光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