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粪便镜检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
【背景技术】
[0002]随着社会不断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这也促使医疗诊断与医疗技术得到飞跃性的发展。目前在诊断病情的过程中,基础检查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环节。粪便检查更是三大常规检查之一,通过这一检查不仅可以获得被测者胃肠道系统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等信息,还可以判断胰腺、肝胆的功能状况。
[0003]现阶段在临床上主要采用人工镜检的方法对粪便进行常规检验,一般包括颜色观察,形状观察,寄生虫体及虫卵计算以及隐血实验等。在实际操作中,由于大部分设备并不是全自动化,或者虽为自动化设备,但操作程序较为复杂,加之样本数量多,工作量大,以及工作人员对粪便的排斥心理,有时会使粪便检查流于形式,造成人为误诊和漏诊。因此使传统粪便检测难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检验质量难以控制。再者,操作者直接面对和处理有生物危害性的物质,容易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了一种既能防止人为因素对镜检结果准确性的干扰,提高镜检准确率和效率,又能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生物有害物质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
[000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样本管,还包括上表面薄膜卷筒、下表面薄膜卷筒、第一压顶机构、第二压顶机构、第一变向标柱、第一对焦压杆、第二对焦压杆、低倍率显微镜、高倍率显微镜、第三变向标柱、废弃样本卷筒、样本位置步进电机、自动对焦步进电机、自动对焦齿条箱、样本位置同步带、自动对焦同步带、上表面光学薄膜、下表面光学薄膜和双层光学薄膜,所述样本管位于上表面薄膜卷筒和下表面薄膜卷筒之间,所述上表面薄膜卷筒位于下表面薄膜卷筒上方,所述上表面光学薄膜的一端与上表面薄膜卷筒连接,所述下表面光学薄膜的一端与下表面薄膜卷筒连接,所述第一压顶机构与第一变向标柱的相配合,所述上表面光学薄膜的另一端及下表面光学薄膜的另一端均从第一压顶机构和第一变向标柱之间通过后形成双层光学薄膜,所述双层光学薄膜的上层为上表面光学薄膜,所述双层光学薄膜的下层为下表面光学薄膜,所述第二压顶机构与第一对焦压杆相配合,所述双层光学薄膜的一端从第二压顶机构和第一对焦压杆之间通过,所述从第二压顶机构和第一对焦压杆之间通过后的双层光学薄膜顺次经过第二对焦压杆的下压和第三变向标柱的变向后与废弃样本卷筒连接,所述样本位置步进电机通过样本位置同步带与废弃样本卷筒连接,所述自动对焦步进电机通过自动对焦同步带与自动对焦齿条箱连接,所述自动对焦齿条箱上设置有第二压顶机构、第一对焦压杆、第二对焦压杆、低倍率显微镜和高倍率显微镜,所述第一对焦压杆和第二对焦压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低倍率显微镜和高倍率显微镜设置于第一对焦压杆和第二对焦压杆的上方。
[0007]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08]使用光学薄膜代替传统显微镜镜检中的盖玻片和载玻片,实现了样本的自动传输,自动对焦,样本的图像采集以及废弃样本的回收。上述检测无需人工操作,能够提高测量精度,并且有效避免人为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防止具有生物危害性的样品对环境和工作人员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0]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0011]一种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样本管3,还包括上表面薄膜卷筒
1、下表面薄膜卷筒2、第一压顶机构4、第二压顶机构5、第一变向标柱6、第一对焦压杆8、第二对焦压杆9、低倍率显微镜11、高倍率显微镜12、第三变向标柱17、废弃样本卷筒18、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自动对焦齿条箱21、样本位置同步带22、自动对焦同步带23、上表面光学薄膜24、下表面光学薄膜25和双层光学薄膜26,所述样本管3位于上表面薄膜卷筒I和下表面薄膜卷筒2之间,所述上表面薄膜卷筒I位于下表面薄膜卷筒2上方,所述上表面光学薄膜24的一端与上表面薄膜卷筒I连接,所述下表面光学薄膜25的一端与下表面薄膜卷筒2连接,所述第一压顶机构4与第一变向标柱6的相配合,所述上表面光学薄膜24的另一端及下表面光学薄膜25的另一端均从第一压顶机构4和第一变向标柱6之间通过后形成双层光学薄膜26,所述双层光学薄膜26的上层为上表面光学薄膜24,所述双层光学薄膜26的下层为下表面光学薄膜25,所述第二压顶机构5与第一对焦压杆8相配合,所述双层光学薄膜26的一端从第二压顶机构5和第一对焦压杆8之间通过,所述从第二压顶机构5和第一对焦压杆8之间通过后的双层光学薄膜26顺次经过第二对焦压杆9的下压和第三变向标柱17的变向后与废弃样本卷筒18连接,所述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通过样本位置同步带22与废弃样本卷筒18连接,所述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通过自动对焦同步带23与自动对焦齿条箱21连接,所述自动对焦齿条箱21上设置有第二压顶机构5、第一对焦压杆8、第二对焦压杆9、低倍率显微镜11和高倍率显微镜12,所述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低倍率显微镜11和高倍率显微镜12设置于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的上方。
[0012]进一步的,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设置于第一变向标柱6和第一对焦压杆8之间的第二变向标柱7。
[0013]优选的,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低倍率显微镜11上的低倍率(XD13。
[0014]优选的,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高倍率显微镜12上的高倍率CXD14。
[0015]进一步的,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自动对焦齿条箱21上的低倍率LED15,所述低倍率LED15位于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的下方。
[0016]进一步的,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设置在自动对焦齿条箱21上的高倍率LED16,所述高倍率LED16位于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的下方。
[0017]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实施过程:包括自动传输过程,不同倍率下的自动对焦过程,不同倍率下的图像采集过程以及废弃样品收集过程。此外与所述粪便镜检设备相交联的设备有PC,相交联的软件控制系统有人机界面HMI平台。
[0018]所述自动传输过程用于将样本传输到显微镜的检测区域。
[0019]所述不同倍率下的自动对焦过程用于将显微镜待测区域内的样本实现自动对焦。
[0020]所述不同倍率下的图像采集过程用于采集样本的图像信息。
[0021]所述废弃样本收集过程用于将检测过的样本收集到废弃样本卷筒18上。
[0022]所述PC用于监视和控制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各个工作过程。
[0023]所述人机界面HMI平台是人机信息交换的媒介,实现设备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0024]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0025]自动传输过程:
[0026]样本管3将样本滴在下表面光学薄膜上25,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通过带动样本位置同步带22使废弃样本卷筒18开始顺时针转动,带动双层光学薄26膜慢慢的缠绕在废弃样本卷筒18上。双层光学薄膜26的
缠绕运动使上表面薄膜卷筒I逆时针转动和下表面薄膜卷筒2逆时针转动。随着双层光学薄膜26继续在废弃样本卷筒18上缠绕,滴有样本的下表光学面薄膜25和上表面光学薄膜24运动到第一压顶机构4挤压第一变向标柱6的边缘,由于这种挤压效果使样本被均匀的分散在下表面光学薄膜25上,并且上方覆盖有来自于上表面薄膜卷筒I的上表面光学薄膜24。光学薄膜继续缠绕使被均匀分散在下表面光学薄膜25上的样本区域通过第二变向标柱7改变行进方向。
[0027]不同倍率下的自动对焦过程:
[0028]通过变向标柱7的样本区域继续运动,到达第二压顶机构5挤压第一对焦压杆8的边缘时,样本再次被挤压,确保其被均匀的分散在下表面光学薄膜25上并且使上表面光学薄膜24紧贴于样本。第二对焦压杆9与第一对焦压杆8处于同一水平上,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通过自动对焦同步带23控制自动对焦齿条箱21使处于同一水平上的第二对焦压杆9与第一对焦压杆8同步的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以实现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受到来自粪便镜检设备发送给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PWM信号的控制。
[0029]不同倍率下的图像采集过程:
[0030]与粪便镜检设备相交联的人机界面HMI平台控制和发送选择高倍率显微镜12信号给所述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使样本运动到高倍率显微镜12的镜检区域内,所述人机界面HMI平台停止向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发送PWM信号。样本被锁定在高倍率显微镜12的镜检区域内。所述人机界面HMI平台控制高倍率LED16和高倍率CCD14处于工作状态。高倍率CCD14将样本的实时显微影像发送给与粪便镜检设备相交联的PC。工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HMI平台控制所述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使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收到PWM信号,第二对焦压杆9与第一对焦压杆8将同步的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物距,使高倍率CCD14发送到所述PC上的实时显微影像符合采集要求。工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HMI平台将符合要求的影像拍照并存储检测信息。
[0031]与粪便镜检设备相交联的人机界面HMI平台控制和发送选择低倍率显微镜11信号给所述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使样本运动到低倍率显微镜11的镜检区域内,所述人机界面HMI平台停止向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发送PWM信号。样本被锁定在低倍率显微镜11的镜检区域内,所述人机界面HMI平台控制低倍率LED15和低倍率CCD13处于工作状态。低倍率CCD13将样本的实时显微影像发送给与粪便镜检设备相交联的PC。工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HMI平台控制所述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使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收到PWM信号,第二对焦压杆9与第一对焦压杆8将同步的在竖直方向上运动,从而实现自动调节物距,使低倍率CCD13发送到所述PC上的实时显微影像符合采集要求。工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HMI平台将符合要求的影像拍照并存储检测信息。
[0032]废弃样品收集过程:
[0033]当完成检测后,由所述人机界面HMI平台发送PWM信号给所述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通过带动样本位置同步带22使样本缠绕在废弃样本卷筒18上。整个样本自动传输机构的镜检结束,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不再接受到PWM信号。直到所述设备下次检测到来。
[0034]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以及附图内容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样本管(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上表面薄膜卷筒(I)、下表面薄膜卷筒(2)、第一压顶机构(4)、第二压顶机构(5)、第一变向标柱(6)、第一对焦压杆(8)、第二对焦压杆(9)、低倍率显微镜(11)、高倍率显微镜(12)、第三变向标柱(17)、废弃样本卷筒(18)、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自动对焦齿条箱(21)、样本位置同步带(22)、自动对焦同步带(23)、上表面光学薄膜(24)、下表面光学薄膜(25)和双层光学薄膜(26),所述样本管(3)位于上表面薄膜卷筒(I)和下表面薄膜卷筒(2)之间,所述上表面薄膜卷筒(I)位于下表面薄膜卷筒(2)上方,所述上表面光学薄膜(24)的一端与上表面薄膜卷筒(I)连接,所述下表面光学薄膜(25)的一端与下表面薄膜卷筒(2)连接,所述第一压顶机构(4)与第一变向标柱(6)的相配合,所述上表面光学薄膜(24)的另一端及下表面光学薄膜(25)的另一端均从第一压顶机构(4)和第一变向标柱(6)之间通过后形成双层光学薄膜(26),所述双层光学薄膜(26)的上层为上表面光学薄膜(24),所述双层光学薄膜(26)的下层为下表面光学薄膜(25),所述第二压顶机构(5)与第一对焦压杆(8)相配合,所述双层光学薄膜(26)的一端从第二压顶机构(5)和第一对焦压杆(8)之间通过,所述从第二压顶机构(5)和第一对焦压杆(8)之间通过后的双层光学薄膜(26)顺次经过第二对焦压杆(9)的下压和第三变向标柱(17)的变向后与废弃样本卷筒(18)连接,所述样本位置步进电机(19)通过样本位置同步带(22)与废弃样本卷筒(18)连接,所述自动对焦步进电机(20)通过自动对焦同步带(23)与自动对焦齿条箱(21)连接,所述自动对焦齿条箱(21)上设置有第二压顶机构(5)、第一对焦压杆(8)、第二对焦压杆(9)、低倍率显微镜(11)和高倍率显微镜(12),所述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低倍率显微镜(11)和高倍率显微镜(12)设置于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第一变向标柱(6)和第一对焦压杆(8)之间的第二变向标柱(7)。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低倍率显微镜(11)上的低倍率CCD(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高倍率显微镜(12)上的高倍率CCD (14)。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自动对焦齿条箱(21)上的低倍率LED (15),所述低倍率LED (15)位于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的下方。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自动对焦齿条箱(21)上的高倍率LED (16),所述高倍率LED (16)位于第一对焦压杆(8)和第二对焦压杆(9)的下方。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粪便镜检设备的样本自动传输机构,包括样本管,还包括上表面薄膜卷筒、下表面薄膜卷筒、第一压顶机构、第二压顶机构、第一变向标柱、第一对焦压杆、第二对焦压杆、低倍率显微镜、高倍率显微镜、第三变向标柱、废弃样本卷筒、样本位置步进电机、自动对焦步进电机、自动对焦齿条箱、样本位置同步带、自动对焦同步带、上表面光学薄膜、下表面光学薄膜和双层光学薄膜。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既能防止人为因素对镜检结果准确性的干扰,提高镜检准确率和效率,又能有效避免工作人员直接接触生物有害物质。
【IPC分类】G01N35/10
【公开号】CN204694721
【申请号】CN201520350608
【发明人】刘国栋, 许虎
【申请人】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