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用器械,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
【背景技术】
[0002]女性下生殖道即为阴道,阴道炎即阴道炎症。正常健康女性阴道对病原体的侵入有自然防御功能。如阴道口的闭合,阴道前后壁紧贴,阴道上皮细胞在雌激素影响下的增生和表层细胞角化,阴道酸碱度保持平衡,使适应碱性的病原体的繁殖受到抑制,而颈管黏液呈碱性,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受到破坏时,病原体易于侵入,导致阴道炎症。
[0003]正常情况下有需氧菌及厌氧菌寄居在阴道内,形成正常的阴道菌群。任何原因将阴道与菌群之间的生态平衡打破,也可形成条件致病菌。临床上常见有:细菌性阴道病、念珠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需氧性阴道炎和混合性阴道炎。
[0004]目前市场上常见的检测阴道炎的体外诊断产品,主要运用酶化学法(又叫干化学酶法)检测女性阴道分泌物中的六大指标:过氧化氢(H202)、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酐酶(SNA)、β -葡萄糖醛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PH值,对女性阴道疾病及疗效评价提供辅助诊断。该系列产品通过检测卡中不同指标检测孔内的试纸颜色的变化判读和筛查相应的阴道炎病种。
[0005]阴道炎的整个检测分析过程包括阴道分泌物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预处理、标本的检测和检测结果的判读。目前,标本的采集、标本的预处理过程如下:
[0006]1、医生用试剂盒中配套的稀释液滴瓶或者移液管加入一定量(通常是200或300微升,用滴瓶加入时通常是6或8滴)的标本稀释液13到敞口式的加样试管12中;
[0007]2、医生用采样拭子11采集病人的阴道分泌物,并将拭子11插入到稀释液13中,如图1所示,然后送样至检验科;
[0008]3、检验人员隔着加样试管12的试管壁挤压拭子11的棉头端10次,使得标本充分释放到稀释液13中,隔着试管壁挤干棉头中的液体,然后丢弃拭子11。
[0009]对于标本检测和检测结果判读,是将含标本的稀释液滴入到多联检测卡中,温育并加入其它试剂,最后根据检测卡中内置试纸的颜色变化,判读检测结果。目前已有厂家研制出阴道炎自动检测仪,实现标本的自动加样、处理、检测和检测报告的打印。大致过程如下:
[0010]1、将含稀释液的加样试管12放入阴道炎自动检测分析仪中的标本模块中,同时将多联检测卡放入相应模块中;
[0011]2、启动机器,按照产品说明书上操作步骤将配套试剂加入到检测卡相应的检测孔中(检测卡如图2a、图2b),一定时间后观察检测结果。
[0012]常用的多联检测卡为四联或者六联卡,如图2a、图2b所示,检测卡的底座14上开设有四个或六个呈线性排列的检测槽15。
[0013]该多联检测卡和阴道炎自动检测分析仪虽然能够实现对阴道分泌物标本的批量检测和检测结果的判读和输出,但是,纵观整个检测分析过程,还是存在以下问题:
[0014]A、分泌物标本上机前的预处理过程费时费力;
[0015]B、在定量检测时,标本稀释液的加入量需要精确,加入量过多或者过少时,会直接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医生手工加入稀释液的操作,存在较大误差;
[0016]C、敞口式的加样试管,存在标本在运输途中被污染的隐患;
[0017]D、阴道炎自动检测分析仪的加样针需进行两次清洗,耗水耗时且不可完全避免标本间交叉污染的危险。
[0018]E、分泌物标本中如果存在固体物质或者粘稠状半固体,会堵塞加样针的针头,而针头往往是整个机器中最昂贵的部件,维修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0019]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它可以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标本的检测。
[002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0021]所述检测卡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开设有一接样槽32,接样槽32的周围分布有多个检测槽33,多个检测槽33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接样槽32的中心位于检测槽33所在圆周的圆心;每个检测槽33与接样槽32之间分别设置有沟槽34,以使接样槽32与检测槽33相连通。
[0022]所述检测卡的接样槽32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
[0023]所述检测卡的检测槽33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
[0024]本实用新型可以达到的技术效果是:
[0025]本实用新型的接样槽只有一个,滴加标本液的过程中无需移动检测卡或者标本储存管。
[0026]本实用新型的多个检测槽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接样槽的中心位于检测槽所在圆周的圆心,以使接样槽内的液体能够以相同速度自动进入各检测槽,从而使得各检测槽内的标本体积相同。
[0027]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只需一次挤出动作,将液体挤入检测卡的接样槽,液体会沿沟槽流入多个检测槽,实现对多个检测槽的滴加,无需多次滴加动作,从而能够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提尚检测效率。
【附图说明】
[00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0029]图1是现有技术标本预处理的示意图;
[0030]图2a是现有技术四联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2b是现有技术六联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
[0032]图3是标本储存管的示意图;
[0033]图4至图6是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分泌物的取样的过程示意图;
[0034]图7是本实用新型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的示意图;
[0035]图8是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6]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0037]图中附图标记说明:
[0038]11为米样拭子,12为加样试管,
[0039]13为稀释液,14为底座,
[0040]15为检测槽,
[0041]21为管体,22为管盖,
[0042]22-1为盖体,22-2为滴头,
[0043]23为滴头盖,24为稀释液,
[0044]25为取样棒,
[0045]31为底座,32为接样槽,
[0046]33为检测槽,34为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47]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分泌物的取样,包括以下步骤:
[0048]第一步,使用可拗断的取样棒25采集标本,使取样棒25的头部带有标本;取样棒25的长度大于标本储存管的长度;
[0049]取样棒25可以是单头无菌棉签或无菌拭子;标本可以是液体或者半固体;
[0050]第二步,将盛有标本稀释液24的标本储存管的管盖22旋开,将取样棒25伸入标本储存管的管体21内,使取样棒25头部的标本浸入管体21内的稀释液24,如图4所示;
[0051]第三步,旋转取样棒25使其头部的标本与管体21内的稀释液24充分混匀;然后将取样棒25的尾部截断,使取样棒25的剩余长度略小于标本储存管的管体21长度,并将取样棒25留置于标本储存管的管体21内,如图5所示;然后盖上标本储存管的管盖22使其密封,如图6所示;
[0052]所截下的取样棒杆的上半段丢弃;
[0053]第四步,打开标本储存管的滴头盖23,将装有取样棒25的标本储存管倒置(即滴头22-2朝下)并放入自动分析仪(为现有技术)中,由机械手运输至检测卡上方;
[0054]第五步,通过自动分析仪的机械手从两侧按动标本储存管的管体21,使标本储存管内的液体(即标本液)通过滴头22-2被一次性全部挤入检测卡的接样槽32,标本液从接样槽32经沟槽34向多个检测槽33均匀扩散,标本液自动流入检测卡的多个检测槽33内;
[0055]多个检测槽33分别用于检测以下几个指标:过氧化氢(H202)、白细胞酯酶(LE)、唾液酸酐酶(SNA)、β-葡萄糖醛酸酶、乙酰氨基葡萄糖苷酶(NAG)、PH值。
[0056]如图3所示,标本储存管包括一具有弹性的软质管体21,管体21的头部通过螺纹连接管盖22 ;管体21受力后会发生形变,不受力则恢复原状;
[0057]管盖22包括盖体22-1,盖体22_1的下端设置有内螺纹,盖体22_1的内螺纹与管体21头部的外螺纹相配合,实现管盖22与管体21的头部之间的螺纹连接;
[0058]盖体22-1的头部形成一细管状滴头22-2,滴头22_2通过螺纹连接滴头盖23 ;
[0059]滴头22-2设置有外螺纹,滴头22-2的外螺纹与滴头盖23的内螺纹相配合,实现滴头22-2与滴头盖23之间的螺纹连接。
[0060]如图7至图9所示,本实用新型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包括底座31,底座31上开设有一顶部开口的接样槽32,接样槽32的周围分布有多个(一般为四个或六个)顶部开口的检测槽33,多个检测槽33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接样槽32的中心位于检测槽33所在圆周的圆心;每个检测槽33与接样槽32之间分别设置有沟槽34,以使接样槽32与检测槽33相连通;
[0061]接样槽32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
[0062]检测槽33可以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
【主权项】
1.一种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一接样槽,接样槽的周围分布有多个检测槽,多个检测槽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接样槽的中心位于检测槽所在圆周的圆心;每个检测槽与接样槽之间分别设置有沟槽,以使接样槽与检测槽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接样槽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其特征在于,所述检测槽为圆形、方形、三角形或者椭圆形。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女性阴道分泌物检测的多联检测卡,包括底座,底座上开设有一接样槽,接样槽的周围分布有多个检测槽,多个检测槽分布于同一圆周上,接样槽的中心位于检测槽所在圆周的圆心;每个检测槽与接样槽之间分别设置有沟槽,以使接样槽与检测槽相连通;接样槽的容积大于检测槽的容积。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只需一次挤出动作,将液体挤入检测卡的接样槽,液体会沿沟槽流入多个检测槽,实现对多个检测槽的滴加,无需多次滴加动作,从而能够大大节省检测时间,提高检测效率。
【IPC分类】G01N33/50
【公开号】CN204694709
【申请号】CN201520383598
【发明人】陈国治, 姚恺龄, 徐琪
【申请人】益思美诠生物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