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4-23  150

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海洋湍流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海洋内部湍流混合是物理海洋学一个十分重要的研宄领域,已成为制约许多研宄领域的改进和发展的关键因素,因此长时间海洋湍流观测已经成为人类认识海洋的迫切需求,特别是极端恶劣海况前后的湍流观测。同时,湍流测量要求湍流测量装置稳性好、下降或上升速度快,并稳定在一定范围内。
[0003]图1显示现有湍流测量装置4的投放状况,通过缆绳I与绞车2相连,悬挂在船边。湍流测量装置4包括数据采集模块5、密封舱体6、电池组7、湍流测量探头8。
[0004]在进行湍流测量时,工作人员3启动绞车2,将现有湍流测量装置4放入海里,匀速下降,数据采集模块5通过湍流测量探头8进行湍流数据的采集,下降到预设深度内,使绞车2反转,回收现有湍流测量装置4。
[0005]如图1所示的现有湍流测量装置4,需要工作人员3前往观测站位现场操作,操作繁琐,时间长,观测数据易受到船体振动的影响;在恶劣气候期间,工作人员无法将船只驶入测量站位,不能满足恶劣海况下湍流测量的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6]针对现有湍流测量装置需要绞车现场投放测量,操作繁琐,观测数据易受到船体振动的影响,且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下无法进行海上投放,不能满足恶劣海况下湍流观测需求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推出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三筒结构的浮筒中设置湍流测量探头、高压柱塞泵和内外油囊,通过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快速改变内外油囊体积,使浮筒在海水中自动下潜和上浮,实现无人值守式湍流观测。
[0007]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呈圆筒状结构,由通讯筒、连接筒和驱动筒三筒对接而成。三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讯筒设置在连接筒的正上方,驱动筒设置在连接筒的正下方。
[0008]所述通讯筒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上部,通讯筒上端盖外部固定卫星天线,通讯筒内设置通讯筒连接板,通讯筒连接板为长方形板,通讯筒连接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通讯筒上端盖和通讯筒底端盖上,通讯筒连接板的上部固定通讯模块,通讯模块连接卫星天线。
[0009]所述连接筒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中部,连接筒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通讯筒底端盖和驱动筒上端盖上,连接筒沿筒壁上设置穿透孔,连接筒内外连通,连接筒内设置外油囊,夕卜油囊为中空的皮囊,外油囊固定在连接筒下端固定的驱动筒上端盖上。
[0010]所述的驱动筒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下部,驱动筒上端盖与连接筒下端固定连接,驱动筒内设置驱动筒连接板,驱动筒连接板为长方形板,驱动筒连接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筒上端盖和驱动筒底端盖上,驱动筒连接板中间设有长方形的孔,驱动筒连接板上固定设置高压柱塞泵、液压电磁阀、外油囊高压油管、内油囊高压油管、内油囊、采集控制模块、电池组,驱动筒底端盖外侧固定湍流测量探头。
[0011]湍流测量探头与驱动筒内的采集控制模块连接,采集控制模块安装在驱动筒连接板的中部,采集控制模块连接高压柱塞泵、液压电磁阀以及电池组。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对称固定设置在驱动筒连接板上部的两侧,电池组对称设置在驱动筒连接板底部两侧。
[0012]驱动筒连接板中间的长方形孔内设置内油囊,内油囊为中空的皮囊,内油囊通过内油囊高压油管分别与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相连。
[0013]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又分别通过外油囊高压油管连接外油囊,连接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的外油囊高压油管穿过驱动筒上端盖连接设置在连接筒内的外油囊。
[0014]驱动筒内的采集控制模块连接通讯筒内的通讯模块,采集控制模块采集的来自湍流测量探头的湍流数据经通讯模块和卫星天线发送出去。
[00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在下潜过程中进行湍流参数的测量。当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投放至预设站位后,启动液压电磁阀,在外界海水压力的作用下,外油囊内的液压油经外油囊高压油管和内油囊高压油管迅速被压回内油囊中,外油囊体积快速减小,剖面测量装置浮力减小并快速下降,然后下降速度稳定在预定值附近,同时进行湍流参数的测量;当下降至预定深度后,停止采集数据,关闭液压电磁阀,启动高压柱塞泵,内油囊内的液压油经内油囊高压油管和外油囊高压油管排至外油囊内,外油囊体积增大,剖面测量装置浮力增大并开始上浮;湍流剖面测量上浮至一定深度后,关闭高压柱塞泵,启动液压电磁阀,至此完成一个剖面湍流参数的测量。湍流测量探头测量的湍流数据,经采集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卫星天线发送出去。
[0016]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实现了湍流测量装置的无人值守式测量,操作简便,满足了恶劣海况下湍流观测的需求;采用三筒结构,布局合理,提高了装置的稳性;通过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实现了装置的快速回油,使装置下降速度快,且基本稳定在一定值,不影响湍流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现有湍流测量装置投放示意图;
[0018]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标记说明:
[0020]1、缆绳2、绞车
[0021]3、工作人员4、现有湍流测量装置
[0022]5、数据采集模块6、密封舱体
[0023]7、电池组8、湍流测量探头
[0024]9、卫星天线10、通讯筒上端盖
[0025]11、通讯模块12、通讯筒
[0026]13、通讯筒连接板14、通讯筒底端盖
[0027]15、连接筒16、外油囊
[0028]17、驱动筒上端盖18、外油囊高压油管
[0029]19、液压电磁阀20、高压柱塞泵
[0030]21、内油囊高压油管22、内油囊
[0031]23、采集控制模块24、驱动筒
[0032]25、驱动筒连接板26、驱动筒底端盖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为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特点及功效,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说明:
[0034]参阅图2,本实用新 型所涉及的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呈圆筒状结构,由通讯筒12、连接筒15和驱动筒24三筒对接而成。三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讯筒12设置在连接筒15的正上方,驱动筒24设置在连接筒15的正下方。
[0035]所述通讯筒12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上部,通讯筒上端盖10外部固定卫星天线9,通讯筒12内设置通讯筒连接板13,通讯筒连接板13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通讯筒上端盖10和通讯筒底端盖14上,通讯筒连接板13的上部固定通讯模块11,通讯模块11连接卫星天线9。
[0036]所述连接筒15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中部,连接筒15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通讯筒底端盖14和驱动筒上端盖17上,连接筒15沿筒壁上设置穿透孔,连接筒15内外连通,连接筒15内设置外油囊16,外油囊16固定在连接筒15下端固定的驱动筒上端盖17上。
[0037]所述的驱动筒24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下部,驱动筒上端盖17与连接筒15下端固定连接,驱动筒24内设置驱动筒连接板25,驱动筒连接板25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筒上端盖17和驱动筒底端盖26上,驱动筒连接板25中间设有长方形的孔,驱动筒连接板25上固定设置高压柱塞泵20、液压电磁阀19、外油囊高压油管18、内油囊高压油管21、内油囊22、采集控制模块23、电池组7,驱动筒底端盖26外侧固定湍流测量探头8。
[0038]湍流测量探头8与驱动筒24内的采集控制模块23连接,采集控制模块23安装在驱动筒连接板25的中部,采集控制模块23连接高压柱塞泵20、液压电磁阀19以及电池组7。高压柱塞泵20和液压电磁阀19对称固定设置在驱动筒连接板25上部的两侧,电池组7对称设置在驱动筒连接板25底部两侧。
[0039]驱动筒连接板25中间的长方形孔内设置内油囊22,内油囊22通过内油囊高压油管21分别与高压柱塞泵20和液压电磁阀19相连。
[0040]高压柱塞泵20和液压电磁阀19又分别通过外油囊高压油管18连接外油囊16,连接高压柱塞泵20和液压电磁阀19的外油囊高压油管18穿过驱动筒上端盖17连接设置在连接筒15内的外油囊16。
[0041]驱动筒24内的采集控制模块23连接通讯筒12内的通讯模块11,采集控制模块23采集的来自湍流测量探头8的湍流数据经通讯模块11和卫星天线9发送出去。
[004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在下潜过程中进行湍流参数的测量。当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投放至预设站位后,启动液压电磁阀19,在外界海水压力的作用下,外油囊16内的液压油经外油囊高压油管18和内油囊高压油管21迅速被压回内油囊22中,外油囊16体积快速减小,剖面测量装置浮力减小并快速下降,然后下降速度稳定在预定值附近,同时进行湍流参数的测量;当下降至预定深度后,停止采集数据,关闭液压电磁阀19,启动高压柱塞泵20,内油囊22内的液压油经内油囊高压油管21和外油囊高压油管18排至外油囊16内,外油囊16体积增大,剖面测量装置浮力增大并开始上浮;湍流剖面测量上浮至一定深度后,关闭高压柱塞泵20,启动液压电磁阀19,至此完成一个剖面湍流参数的测量。湍流测量探头8测量的湍流数据,经采集控制模块23、通讯模块11和卫星天线9发送出去。
【主权项】
1.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呈圆筒状结构,由通讯筒、连接筒和驱动筒三筒对接而成,三筒之间通过螺栓连接,通讯筒设置在连接筒的正上方,驱动筒设置在连接筒的正下方; 所述通讯筒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上部,通讯筒上端盖外部固定卫星天线,通讯筒内设置通讯筒连接板,通讯筒连接板的上部固定设置通讯模块,通讯模块连接卫星天线; 所述连接筒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中部,连接筒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通讯筒底端盖和驱动筒上端盖上,连接筒沿筒壁上设置穿透孔,连接筒内外连通,连接筒内设置外油囊; 所述的驱动筒置于圆筒状结构的下部,驱动筒上端盖与连接筒下端固定连接,驱动筒内设置驱动筒连接板,驱动筒连接板上固定设置高压柱塞泵、液压电磁阀、外油囊高压油管、内油囊高压油管、内油囊、采集控制模块、电池组,驱动筒底端盖外侧固定设置湍流测量探头; 湍流测量探头与驱动筒内的采集控制模块连接,采集控制模块连接高压柱塞泵、液压电磁阀以及电池组; 驱动筒连接板中间的长方形孔内设置内油囊,内油囊为中空的皮囊,内油囊通过内油囊高压油管分别与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相连; 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又分别通过外油囊高压油管连接外油囊,连接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的外油囊高压油管穿过驱动筒底端盖连接设置在连接筒内的外油囊; 驱动筒内的采集控制模块连接通讯筒内的通讯模块,采集控制模块采集的来自湍流测量探头的湍流数据经通讯模块和卫星天线发送出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筒连接板呈长方形,中间设有长方形的孔,内油囊设置在长方形的孔内。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油囊固定在驱动筒上端盖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筒连接板上下两端分别固定在驱动筒上端盖和驱动筒底端盖上,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对称固定设置在驱动筒连接板上部的两侧,电池组对称设置在驱动筒连接板底部两侧。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由通讯筒、连接筒和驱动筒三筒对接而成。高压柱塞泵和液压电磁阀控制内外油囊液压油量变化改变剖面测量装置在海水中的浮力,使测量装置在海水中自动下潜和上浮。驱动筒底端盖外设置的湍流测量探头同时进行湍流参数测量,采集的湍流数据,经采集控制模块、通讯模块和卫星天线发送出去。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三筒式无人值守湍流剖面测量装置,采用三筒结构提高了装置的稳定性,测量装置快速自动下潜和上浮,实现无人值守式湍流观测,满足了恶劣海况下湍流观测的需求。
【IPC分类】G01C13/00, G08C17/02
【公开号】CN204694254
【申请号】CN201520437403
【发明人】邬海强, 周达, 康建军, 尚拥军
【申请人】国家海洋技术中心
【公开日】2015年10月7日
【申请日】2015年6月2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