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涉及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
【背景技术】
[0002]电梯被广泛应用于高层建筑中,但是高层建筑一旦发生火灾,对于广大普通乘客来说,普通电梯被绝对禁止使用的。但对于消防员来说,由于电梯井道贯通整个建筑,且电梯的平层门具有一定密封、防火性,因此井道内进火往往较晚,具有良好的上行下行作用。
[0003]专利号CN203624775 (2014-6-4)公开了一种消防专用电梯,消防员直接达到事故楼层时,通过水枪开辟救人和作业通道,并且降低了对大楼内原有灭火系统的依赖性。但该电梯结构的防护系统和安全性仍然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火性、防烟性和安全性较好的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6]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包括井道和轿厢,所述井道顶端设置有机房,所述井道底端为底坑,位于所述机房和所述底坑之间为供所述轿厢升降的升降道,其所述轿厢由至少一个承载装置承载和驱动;所述轿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落在所述轿厢顶部灭火用水的防护部件;所述轿厢顶部为轿厢天花板;所述轿厢天花板上设置有流出口,沿所述轿厢天花板侧面边沿向上设置有防溢板;
[0007]所述轿厢内设置有防烟隔层;所述轿厢与所述井道内壁设置有限速轮;
[0008]所述轿厢与所述井道内壁之间的空间处设置有可升降的对重装置;所述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安装在所述对重架上的对重铁以及用于压紧所述对重铁的压板;
[0009]所述升降道的其中一侧位于各个楼层开设有层门口,所述轿厢的轿门靠所述层门口的一侧;绕着所述轿厢的轿顶、分别与所述轿厢的轿门一侧相邻的两侧侧壁和轿底设置有支撑所述轿厢的包括有梁柱围成的支撑托架;所述井道内设置有一条用于托起或放下所述支撑托架的封闭曳引带;所述轿厢底部位于轿门下方位置连接有一条沿着所述井道中设有所述层门口一侧的内壁并伴随所述轿厢升降的封闭补偿带;所述封闭补偿带延伸至所述底坑,并在横跨所述底坑后向上连接至所述对重装置的下端。
[0010]本实用新型通过所述防烟隔层、与承载装置配合的防护部件、轿厢天花板以及限速装置的设置,使火灾发生时产生的烟雾不影响到轿厢,并且使后期灭火用水不渗入轿厢,防火性、防烟性和安全性较好;轿厢天花板流出口的灭火用水可以引导至电梯外部重新供消防灭火使用;也可以引导至电梯内部,当电梯自身着火时,可直接作为灭火水源,用于自保或疏散受困人群。
[0011]防护部件可以由多种材料制成,例如金属板或合成材料,例如厚度为0.2-20mm。其形状可以是矩形;封闭补偿带能补偿封闭曳引带在轿厢升降过程中产生在对重侧和轿厢侧的变化,使两者保持平衡和运行稳定。
[0012]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天花板表面高度具有朝向所述流出口方向变低的趋势。使灭火用水流通更顺畅。
[0013]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底部设置有负载检测器;所述轿厢被两个所述承载装置在下面缠绕,所述承载装置沿着所述轿厢侧壁设置且由承载轮围绕所述轿厢引导;使得至少一个承载装置沿着所述轿厢侧壁运行;所述轿厢两侧分别设置有安全钳装置和设置在所述安全钳装置上方的安全减速定位装置。
[0014]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负载检测器,能够检测确保轿厢内有无乘客;当没有乘客时,承载装置将轿厢牵引至井道最底部的底坑,便于消防人员使用;
[0015]通过安全钳装置和安全减速定位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梯的安全性,当电梯从坠落或上升速度超过安全范围时,利用速度传感器发出信号,在轿厢达到最近楼层位置时,把电梯轿厢锁定在靠在层门口位置的轨道上,通过按“紧急开关”,消防人员又可进一步自救,不会发生被困在电梯里出不来的危险。安全钳装置又进一步起到保护作用,在双重保护下,避免电梯带人从高空坠落。
[0016]作为优选,所述轿厢内部前壁设置有旋转前壁,旋转前壁内设置有伸缩式救援爬升梯;或者所述轿厢外部后壁设置有伸缩式救援爬升梯。
[0017]通过充分利用旋转前壁内空间以及爬升梯结构的设置,使空间利用最大化,当电梯正常运行时,旋转前壁处于闭合状态;当火灾发生,又能便于消防人员利用救援爬升梯实现救人和自救。
[0018]作为优选,所述安全减速定位装置包括第一电机和第二电机、与所述第一电机相连的第一螺旋副、与所述第二电机相连的第二螺旋副,以及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旋副和第二螺旋副连接在所述轿厢上的第一大力钳臂和第二大力钳臂;所述第一大力钳臂和第二大力钳臂的交叉处连接有减速机构;所述减速机构与所述井道之间设置有摩擦件。
[0019]当电梯运行的速度超过设计的安全范围时,首先启动的是“安全减速定位装置”。两个电机会快速旋转,螺旋副就会迅速移动,它产生的压力作用在大力钳的动力臂上,大力钳与轨道之间的磨擦力就会迅速增大,大力钳与电梯轿厢是连成一体的,这样就可以降低电梯轿厢的速度。当速度太小时,系统又会控制电机作反向旋转,减小大力钳与轨道之间的磨擦力,从而让电梯慢速地动起来。当电梯到达就近层门位置时,系统就会通过伸出锁舌把电梯牢牢锁定在轨道上,这时,乘客可以通过按“紧急开门按钮”,打开轿门和层门实现自救。
[0020]作为优选,所述承载装置为设置在所述轿厢顶部的钢缆,所述钢缆长度方向设置有环绕于所述钢缆且沿所述钢缆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结构的攀爬结构。此时,设置在钢缆上的攀爬结构可同时作为消防人员上下的工具。
[0021]作为优选,所述限速轮为带有阻尼的滚轮。
[0022]作为优选,所述封闭曳引带与所述封闭补偿带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层门口的宽度。
[0023]本实用新型通过封闭曳引带和封闭补偿带以及具体结构的限定,形成一条紧紧遮住层门的平面结构带,即使层门意外被打开,电梯仍处于防护状态,人员没有坠入井道的风险。
[0024]作为优选,所述限速轮和所述安全减速定位装置上分别设置有缓冲件。可以进一步提高电梯运行的安全性,保护轿厢内的人员不受强烈震动或颠簸。
[0025]作为优选,所述旋转前壁内固定有挂架;所述救援爬升梯固定于所述挂架上;所述救援爬升梯包括可伸缩的爬梯拉伸端和爬梯固定端,所述爬梯固定端的上端通过卡扣与所述爬梯拉伸端相连接。便于充分利用旋转前壁和轿厢内的空间。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实施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示意图;
[0027]图2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一种实施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承载装置和攀爬结构示意图;
[0028]图3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0029]图4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一种实施例示意图;
[0030]图5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一种安全结构示意图;
[0031]图6是本实用新型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对重结构示意图;
[0032]图7是本发明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轿厢天花板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4]实施例一
[0035]如图1所示,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包括井道I和轿厢2,井道I顶端设置有机房3,井道I底端为底坑4,位于机房3和底坑4之间为供轿厢2升降的升降道,其轿厢2由至少一个承载装置7承载和驱动;轿厢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落在轿厢2顶部灭火用水的防护部件8 ;轿厢2内设置有防烟隔层20 ;轿厢2与井道I内壁设置有限速轮5,例如限速轮5选择为带有阻尼的滚轮。
[0036]升降道的其中一侧位于各个楼层开设有层门口 10,轿厢2的轿门靠层门口 10的一侧;绕着轿厢2的轿顶、分别与轿厢2的轿门一侧相邻的两侧侧壁和轿底设置有支撑轿厢2的包括有梁柱围成的支撑托架21 ;井道I内设置有一条用于托起或放下支撑托架21的封闭曳引带11 ;轿厢2底
部位于轿门下方位置连接有一条沿着井道I中设有层门口 10—侧的内壁并伴随轿厢2升降的封闭补偿带22 ;封闭曳引带11与封闭补偿带22的宽度分别大于层门口 10的宽度,封闭补偿带22延伸至底坑4,并在横跨底坑4后向上连接至对重装置9的下端。
[0037]如图3所示,轿厢2内部前壁设置有旋转前壁23,旋转前壁23内设置有伸缩式救援爬升梯24 ;旋转前壁23内固定有挂架26 ;救援爬升梯24固定于挂架26上;救援爬升梯24包括可伸缩的爬梯拉伸端241和爬梯固定端242,爬梯固定端242的上端通过卡扣与爬梯拉伸端241相连接。
[0038]如图6所示,轿厢2与井道I内壁之间的空间处设置有可升降的对重装置9 ;对重装置9包括对重架91、安装在对重架91上的对重铁92以及用于压紧对重铁92的压板93。
[0039]如图7所示,轿厢2顶部为轿厢天花板27 ;轿厢天花板27上设置有流出口 271,沿轿厢天花板27侧面边沿向上设置有防溢板272 ;为了使流通更顺畅,轿厢天花板27表面可设置成高度朝向流出口 271方向变低的趋势。
[0040]实施例二
[0041]同实施例一,不同的是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梯在火灾发生时的安全性,在轿厢2底部设置负载检测器6。如图4所示,轿厢2两侧分别设置有安全钳装置24和设置在安全钳装置24上方的安全减速定位装置25。安全减速定位装置25包括第一电机251和第二电机252、与第一电机251相连的第一螺旋副253、与第二电机252相连的第二螺旋副254,以及分别通过第一螺旋副253和第二螺旋副254连接在轿厢2上的第一大力钳臂255和第二大力钳臂256 ;第一大力钳臂255和第二大力钳臂256的交叉处连接有减速机构257 ;减速机构257与井道I之间设置有摩擦件258。
[0042]为了提高消防电梯降落或运行中的稳定性,可在限速轮5和安全减速定位装置25上分别设置缓冲件。
[0043]如图5所示,轿厢2被两个承载装置7在下面缠绕,承载装置7沿着轿厢2侧壁设置且由承载轮71围绕轿厢2引导;使得至少一个承载装置7沿着轿厢2侧壁运行。
[0044]在轿厢2外部后壁设置伸缩式救援爬升梯24。
[0045]实施例三
[0046]同实施例二,不同的是如图2所示,承载装置7为设置在轿厢2顶部的钢缆,钢缆长度方向设置有环绕于钢缆且沿钢缆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结构的攀爬结构72。
[0047]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主权项】
1.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包括井道(I)和轿厢(2),所述井道(I)顶端设置有机房(3),所述井道(I)底端为底坑(4),位于所述机房(3)和所述底坑(4)之间为供所述轿厢(2)升降的升降道,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由至少一个承载装置(7)承载和驱动; 所述轿厢(2)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落在所述轿厢(2)顶部灭火用水的防护部件(8); 所述轿厢(2)顶部为轿厢天花板(27);所述轿厢天花板(27)上设置有流出口(271),沿所述轿厢天花板(27)侧面边沿向上设置有防溢板(272); 所述轿厢(2)内设置有防烟隔层(20);所述轿厢(2)与所述井道(I)内壁设置有限速轮(5); 所述轿厢(2)与所述井道(I)内壁之间的空间处设置有可升降的对重装置(9);所述对重装置(9)包括对重架(91)、安装在所述对重架(91)上的对重铁(92)以及用于压紧所述对重铁(92)的压板(93); 所述升降道的其中一侧位于各个楼层开设有层门口(10),所述轿厢(2)的轿门靠所述层门口(10)的一侧;绕着所述轿厢(2)的轿顶、分别与所述轿厢(2)的轿门一侧相邻的两侧侧壁和轿底设置有支撑所述轿厢(2)的包括有梁柱围成的支撑托架(21);所述井道(I)内设置有一条用于托起或放下所述支撑托架(21)的封闭曳引带(11);所述轿厢(2)底部位于轿门下方位置连接有一条沿着所述井道(I)中设有所述层门口(10)—侧的内壁并伴随所述轿厢(2)升降的封闭补偿带(22);所述封闭补偿带(22)延伸至所述底坑(4),并在横跨所述底坑(4)后向上连接至所述对重装置(9)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天花板(27)表面高度具有朝向所述流出口(271)方向变低的趋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底部设置有负载检测器(6);所述轿厢(2)被两个所述承载装置(7)在下面缠绕,所述承载装置(7)沿着所述轿厢(2)侧壁设置且由承载轮(71)围绕所述轿厢(2)引导;使得至少一个承载装置(7)沿着所述轿厢(2)侧壁运行;所述轿厢(2)两侧分别设置有安全钳装置(24 )和设置在所述安全钳装置(24 )上方的安全减速定位装置(2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轿厢(2)内部前壁设置有旋转前壁(23),旋转前壁(23)内设置有伸缩式救援爬升梯(24);或者所述轿厢(2 )外部后壁设置有伸缩式救援爬升梯(24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减速定位装置(25)包括第一电机(251)和第二电机(252)、与所述第一电机(251)相连的第一螺旋副(253)、与所述第二电机(252)相连的第二螺旋副(254),以及分别通过所述第一螺旋副(253)和第二螺旋副(254)连接在所述轿厢(2)上的第一大力钳臂(255)和第二大力钳臂(256);所述第一大力钳臂(255)和第二大力钳臂(256)的交叉处连接有减速机构(257);所述减速机构(257)与所述井道(I)之间设置有摩擦件(258)。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装置(7)为设置在所述轿厢(2)顶部的钢缆,所述钢缆长度方向设置有环绕于所述钢缆且沿所述钢缆长度方向延伸的螺旋结构的攀爬结构(72 )。7.根据权利要求4-6任一项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轮(5)为带有阻尼的滚轮。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 所述封闭曳引带(11)与所述封闭补偿带(22)的宽度分别大于所述层门口(10)的宽度。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限速轮(5)和所述安全减速定位装置(25)上分别设置有缓冲件。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前壁(23)内固定有挂架(26);所述救援爬升梯(24)固定于所述挂架(26)上;所述救援爬升梯(24 )包括可伸缩的爬梯拉伸端(241)和爬梯固定端(242 ),所述爬梯固定端(242 )的上端通过卡扣与所述爬梯拉伸端(241)相连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特别涉及综合利用灭火用水的消防电梯。它包括井道和轿厢,井道顶端设置有机房,井道底端为底坑,其轿厢由至少一个承载装置承载和驱动;轿厢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用于防止落在轿厢顶部灭火用水的防护部件;轿厢天花板上设置有流出口,沿轿厢天花板侧面边沿向上设置有防溢板;轿厢内设置有防烟隔层;对重装置包括对重架、对重铁以及压板;井道内设置有一条封闭曳引带;轿厢底部连接有封闭补偿带。本实用新型消防电梯防火性、防烟性和安全性较好;轿厢天花板流出口的灭火用水可以引导至电梯外部重新供消防灭火使用;也可以引导至电梯内部,当电梯自身着火时,可直接作为灭火水源,用于自保或疏散受困人群。
【IPC分类】B66B5/28, B66B5/00, B66B11/02, B66B7/00
【公开号】CN204661059
【申请号】CN201520206057
【发明人】钱力, 许洪卫, 莫诗颖
【申请人】凌志电梯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4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