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8  60

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
【背景技术】
[0002]多孔铝扁管是热交换设备的重要部件,其广泛应用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多孔铝扁管10的结构如图1所示。多孔铝扁管主要包括以下特征:1、多孔铝扁管的宽度(即上表面或下表面的宽度)为30?300mm ;2、多孔铝扁管的高度(即左侧面或右侧面的高度)为3?30mm ;3、多孔铝扁管的两端可以呈半圆形,可以呈平头(长方)形,也可以呈尖角形或其它任何形状;4、多孔铝扁管的孔数可以由2?200个。
[0003]目前,多孔铝扁管通常制造方法为:先采用铝加工当中的热挤压方法获取多孔铝扁管,热挤压后再经风冷达到接近常温,再用张力矫直的方式为其整形;然后按要求的长度切断,经检验后包装。张力矫直的方式如图2所示,张力机的静夹头12和动夹头13分别夹住多孔铝扁管11的两端,静夹头12不动,动夹头13移动后将多孔铝扁管11拉长。张力机的动夹头的移动产生了一股作用力,静止不动的静夹头也会产生一股反作用力,两股力会在铝扁管半成品的中央相遇,同时使铝扁管半成品从中央开始并逐渐变细并向两端延展,直到张力矫直动作结束。
[0004]现有多孔铝扁管的矫正方法存在以下缺陷:
[0005]1、张力矫直后,铝扁管中央会较大幅度变细。变细的程度会沿着两端逐渐减弱,而两个端头一点也不变细,因此产品的中部尺寸和两端尺寸相比,会有很大的差异;
[0006]2、多孔铝扁管以铝加工当中的热挤压方法获得,而该热挤压方法本身的公差较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GB/T 14846-2008)中对热挤压型材的宽度方向允许偏差(高精级)为:±0.8 — ±3.3mm (按扁管宽度尺寸大小),高度方向允许偏差(高精级)为±0.25mm。以该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公差要求制造出的产品是无法满足现代热交换器产品的需求。
[0007]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铝及铝合金挤压型材尺寸偏差”(GB/T14846-2008)中对热挤压型材的平面间隙允许偏差(高精级)为0.3?1.4mm,纵向弯曲允许偏差(高精级)为I %?4%。而目前用于热交换的多孔铝扁管对平面度、直线度的要求是0.2%,两者相差很大。以前述国家标准中规定的公差要求制造出的产品是无法满足现代热交换器产品的需求。
[0008]4、此外,传统工艺中的张力矫直是无法消除在挤压时由模具带来的扭拧,因此扭拧度仅能达到1.5%?6%,无法满足热交换的多孔铝扁管的扭拧度为0.2%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0009]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加工精度低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
[0010]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11]一种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特点在于,其设有一供所述多孔铝扁管通过的扁管通道,所述扁管通道的四周分别设有用于矫正所述多孔铝扁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矫部件和用于矫正所述多孔铝扁管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侧矫部件,所述平矫部件和所述侧矫部件依次连续设置;所述平矫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平矫对辊和至少四个平矫错辊,所述平矫对辊相对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所述平矫错辊相错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所述平矫对辊和所述平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所述侧矫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侧矫对辊和至少四个侧矫错辊,所述侧矫对辊相对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侧矫错辊相错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侧矫对辊和所述侧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
[0012]较佳地,所述平矫对辊的数量为偶数,所述侧矫对辊的数量为偶数。这样,平矫对辊可以对称设置,侧矫对辊可以对称设置。
[0013]较佳地,所述平矫对辊为两个,所述平矫错辊为4?13个。这样,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多孔铝扁管的加工精度。
[0014]较佳地,所述侧矫对辊为两个,所述侧矫错辊为4?13个。这样,在不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可以大大提高多孔铝扁管的加工精度。
[001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经本实用新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矫正后,多孔铝扁管的平直度、直线度和扭拧度均可以达到0.1%,多孔铝扁管的产品宽度可以精确到±0.02mm,高度可精确到±0.0lmm,因此,本实用新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可以大大提高多孔铝扁管的精度,以使其满足热交换设备的要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现有技术的多孔铝扁管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现有技术的加工示意图。
[0018]图3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的正视示意图。
[0019]图4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0021]如图3和图4所示,一种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设有一供多孔铝扁管10通过的扁管通道,扁管通道即多孔铝扁管10所在的位置,故图上未显示出。扁管通道的四周设有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矫部件2和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10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侧矫部件3,平矫部件2和侧矫部件3依次连续设置。平矫部件2包括两个平矫对辊21和五个平矫错辊22,平矫对辊21相对设置于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即多孔铝扁管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矫错辊22相错设置于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即多孔铝扁管10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平矫对辊21和平矫错辊22依次连续设置;侧矫部件3包括两个侧矫对辊31和五个侧矫错辊32,侧矫对辊31相对设置于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即多孔铝扁管10的左右两侧),侧矫错辊32相错设置于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即多孔铝扁管10的左右两侧),侧矫对辊31和侧矫错辊32依次连续设置。
[0022]平矫对辊通常以对计算,即两个平矫对辊形成一对,因此,平矫对辊的数量为偶数。本实施例中平矫对辊为一对,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有多对。平矫错辊相错设置,其数量通常在4?13之间。平矫对辊和平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同样,侧矫对辊通常以对计算,即两个侧矫对辊形成一对,因此,侧矫对辊的数量为偶数。本实施例中侧矫对辊为一对,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有多对。侧矫错辊相错设置,其数量通常在4?13之间。侧矫对辊和侧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通过增加矫辊的数量,可以提高矫正精度。
[0023]矫正时,多孔铝扁管10依次通过平矫对辊21、平矫错辊22、侧矫对辊31和侧矫错辊32。
[0024]这样,通过矫平矫直精轧机的平矫对辊、平矫错辊、侧矫对辊和侧矫错辊的矫正,多孔铝扁管的平直度、直线度和扭拧度可以大大提高,宽度及高度的精确度也可以大大提尚O
[0025]经本实施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矫正后,多孔铝扁管的产品宽度可以精确到±0.02mm,高度可精确到±0.0lmm,多孔铝扁管的平直度、直线度和扭拧度均可以达到0.1%,因此,本实施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大大提高了多孔铝扁管的精度,以使其满足热交换设备的要求。
[0026]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002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特征在于,其设有一供所述多孔铝扁管通过的扁管通道,所述扁管通道的四周分别设有用于矫正所述多孔铝扁管的上表面和下表面的平矫部件和用于矫正所述多孔铝扁管的左侧面和右侧面的侧矫部件,所述平矫部件和所述侧矫部件依次连续设置;所述平矫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平矫对辊和至少四个平矫错辊,所述平矫对辊相对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所述平矫错辊相错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所述平矫对辊和所述平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所述侧矫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侧矫对辊和至少四个侧矫错辊,所述侧矫对辊相对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侧矫错辊相错设置于所述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所述侧矫对辊和所述侧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矫对辊的数量为偶数,所述侧矫对辊的数量为偶数。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平矫对辊为两个,所述平矫错辊为4?13个。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矫对辊为两个,所述侧矫错辊为4?13个。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矫正多孔铝扁管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其设有一供多孔铝扁管通过的扁管通道,扁管通道的四周分别设有平矫部件和侧矫部件,平矫部件和侧矫部件依次连续设置;平矫部件包括至少两个平矫对辊和至少四个平矫错辊,平矫对辊相对设置于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平矫错辊相错设置于扁管通道的上下两面,平矫对辊和平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侧矫部件包括至少两个侧矫对辊和至少四个侧矫错辊,侧矫对辊相对设置于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侧矫错辊相错设置于扁管通道的左右两侧,侧矫对辊和侧矫错辊依次连续设置。本实用新型的矫平矫直精轧机可以大大提高多孔铝扁管的精度,以使其满足热交换设备的要求。
【IPC分类】B21D3/05
【公开号】CN204657166
【申请号】CN201520205162
【发明人】周秋芳
【申请人】周秋芳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4月7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