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的制造方法

xiaoxiao2021-3-18  55

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材生产线领域,尤其是一种活套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活套装置是带材生产线中重要设备,主要由活套小车、导轨、摆动门等机构组成,其通过活套车在导轨上的往复运动实现控制带材张力、储存和释放带材以缓冲带材流量变化的作用。目前,在现有连续带材生产线上,活套装置在电机卷筒与带材的共同作用下实现活套小车前进或后退,当无带材参与作用时,活套小车只能向靠近电机卷筒侧移动,而不能向远离卷筒方向移动,并且活套小车停靠位置只能靠与轨道摩擦力实现,因车体大质量的惯性作用,停靠位置具有任意性;当出现断带情况时更是无法及时停止活套小车的移动,仅能用轨道两端的缓冲装置来阻止活套小车的移动,这种方式对设备冲击较大,易发生设备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以自由控制位置的活套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包括活套小车和位置控制系统,所述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绳、张紧侧绳轮、电机侧绳轮、换向轮、传动机构、第一固定端口和第二固定端口,所述换向轮、传动机构、第一固定端口和第二固定端口均位于活套小车外,所述张紧侧绳轮与电机侧绳轮均设置于活套小车上,所述张紧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的张紧侧,所述电机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的电机侧,所述换向轮位于活套小车的张紧侧,所述传动机构位于活套小车的电机侧,所述拉绳一端与第一固定端口连接,并经过活套小车的张紧侧与张紧侧绳轮绕接,之后依次绕过传动机构、电机侧绳轮,经活套小车的电机侧与第二固定端口连接。
[0005]优选地,所述换向轮包括第一换向轮与第二换向轮,所述张紧侧绳轮包括第一张紧侧绳轮和第二张紧侧绳轮,所述电机侧绳轮包括第一电机侧绳轮和第二电机侧绳轮,所述第一换向轮、第一固定端口、第一张紧侧绳轮、第一电机侧绳轮以及第二固定端口均位于活套小车的传动侧,所述第二换向轮、第二张紧侧绳轮、第二电机侧绳轮以及传动机构位于活套小车的操作侧,所述拉绳一端与第一固定端口连接,并依次绕过第一换向轮、第一张紧侧绳轮、第二张紧侧绳轮、第二换向轮、传动机构、第二电机侧绳轮和第一电机侧绳轮连接于第二固定端口。
[0006]优选地,所述电机侧绳轮和张紧侧绳轮水平设置于活套小车顶面,所述第一换向轮、第二换向轮、传动机构的顶部与电机侧绳轮以及张紧侧绳轮齐平,所述第二固定端口与电机侧绳轮齐平,所述第一固定端口位置高度低于张紧侧绳轮。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一固定端口设置有张紧装置,所述拉绳连接于张紧装置上。
[0008]优选地,所述张紧装置为液压缸。
[0009]优选地,所述传动机构包括3个传动轮,分别为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位于第一传动轮与活套小车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位于第二传动轮远离活套小车的一侧,所述拉绳依次绕过第一传动轮、第二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所述第二传动轮的轮端面与垂直方向成一定倾角安装,所述第一传动轮和第三传动轮的轮端面平行于垂直方向安装。
[001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该活套装置中,通过传动机构的正向和反向旋转即可实现活套小车的位置自由控制,从而有效避免因断带等原因造成活套小车失控致使设备损坏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1]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0012]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活套小车的外形图;
[0013]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固定端口、第一换向轮和第一张紧侧绳轮的连接示意图;
[0014]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张紧侧绳轮和第二换向轮、传动机构和第二电机侧绳轮的连接示意图。
[0015]附图标记:1_活套小车,111-第一张紧侧绳轮,112-第二张紧侧绳轮,121-第一电机侧绳轮,122-第二电机侧绳轮,13-摆动门导槽,14-活套辊,15-滚轮,2-拉绳,211-第一固定端口,212-第二固定端口,22-张紧装置,231-第一换向轮,232-第二换向轮,3-传动机构,31-第一传动轮,32-第二传动轮,33-第三传动轮,4-张紧侧,5-电机侧,6-传动侧,7-操作侧,8-轨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0017]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包括活套小车I和位置控制系统,所述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绳2、张紧侧绳轮、电机侧绳轮、换向轮、传动机构3、第一固定端口 211和第二固定端口 212,所述换向轮、传动机构3、第一固定端口 211和第二固定端口 212均位于活套小车I外,所述张紧侧绳轮与电机侧绳轮均设置于活套小车I上,所述张紧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所述电机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所述换向轮位于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所述传动机构3位于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所述拉绳2 —端与第一固定端口 211连接,并经过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与张紧侧绳轮绕接,之后依次绕过传动机构3、电机侧绳轮,经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与第二固定端口 212连接。
[0018]其中,拉绳2优选采用钢丝绳;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是指其张紧带材的一侧,而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是指与张紧侧4相对的一侧;第一固定端口 211和第二固定端口 212不能设置于活套轨道和摆动门上,以免影响活套正常工作;为使拉绳2经过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再与张紧侧绳轮绕接,可以在活套小车I张紧侧4设置换向轮,也可以直接将第一固定端口 211设置于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同样,为使拉绳2经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与第二固定端口 212连接,可在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设置换向轮。
[0019]在该活套装置中,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和电机侧5分别设置有张紧侧绳轮和电机侧绳轮,在换向轮和传动机构3的对拉绳2的换向作用下,通过传动机构3的正反转传动,即可控制活套小车I在活套轨道上前进和后退,实现对于活套小车I位置的自由控制,从而有效避免传统方式中活套小车I对设备的冲击。
[0020]若只设置一个张紧侧绳轮和一个电机侧绳轮,拉绳2对活套小车施加的力的作用位置相对集中,不利于活套小车的平稳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作为优选方式,所述换向轮包括第一换向轮231与第二换向轮232,所述张紧侧绳轮包括第一张紧侧绳轮111和第二张紧侧绳轮112,所述电机侧绳轮包括第一电机侧绳轮121和第二电机侧绳轮122,所述第二固定端口 212位于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所述第一换向轮231、第一固定端口 211、第一张紧侧绳轮111、第一电机侧绳轮121以及第二固定端口 212均位于活套小车I的传动侧6,所述第二换向轮232、第二张紧侧绳轮112、第二电机侧绳轮122以及传动机构3位于活套小车I的操作侧7,所述拉绳2 —端与第一固定端口 211连接,并依次绕过第一换向轮231、第一张紧侧绳轮111、第二张紧侧绳轮112、第二换向轮232、传动机构
3、第二电机侧绳轮122和第一电机侧绳轮121连接于第二固定端口 212。
[0021]从活套小车I电机侧5指向张紧侧4的右边位置即为活套小车I的传动侧6,而与传动侧6相对的一侧即为活套小车I的操作侧7,如图1所示,此时,位置控制系统在两个张紧侧绳轮上对活套小车I分别施加指向张紧侧4的作用力F2,同时在两个电机侧绳轮上对活套小车I分别施加指向电机侧5的作用力F3,作用力F2和F3的着力点均位于活套小车I的两侧,如此可以使小车受力稳定,减小其发生倾翻的危 险。
[0022]如图3和图4所示,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电机侧绳轮和张紧侧绳轮水平设置于活套小车I顶面,所述第一换向轮231、第二换向轮232、传动机构3的顶部与电机侧绳轮以及张紧侧绳轮齐平,所述第二固定端口 212与电机侧绳轮齐平,所述第一固定端口 211位置高度低于张紧侧绳轮。
[0023]图2为设置有位置控制系统的侧面开门导槽式活套装置,其中,摆动门导槽13位于活套小车两侧垂直面,用于打开活套摆动门;活套辊14水平安装在活套小车I架上,用于缠绕带材;活套小车I底部安装有滚轮15便于活套小车I在轨道8上往复移动,电机侧绳轮和张紧侧绳轮水平设置于活套小车顶面可以降低活套小车高度,减小增设位置控制系统后对活套小车的影响。
[0024]对于不同厚度、宽度的带材,其对活套小车I产生的拉力不同,越厚越宽的带材对活套小车I产生的拉力越大,为平衡小车受力,拉绳2必须产生相应的张紧力与其适配,因此,作为优选方式,所述第一固定端口 211设置有张紧装置22,所述拉绳2连接于张紧装置22上。如此,即可根据带材张力,通过调节张紧装置22,使拉绳产生相应的张紧力,避免出现拉绳2打滑现象。张紧装置22可以是弹簧等机构,而在此,所述张紧装置22优选为液压缸。
[0025]当带材厚度较厚时,若传动机构3中只设置一个传动轮,位置控制系统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指向电机侧5的拉力与带材张力相平衡,为解决这一问题,作为优选方式,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3个传动轮,分别为第一传动轮31、第二传动轮32和第三传动轮33,所述第二传动轮32位于第一传动轮31与活套小车I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33位于第二传动轮32远离活套小车I的一侧,所述拉绳2依次绕过第一传动轮31、第二传动轮32和第三传动轮33,所述第二传动轮32的轮端面与垂直方向成一定倾角安装,所述第一传动轮31和第三传动轮33的轮端面平行于垂直方向安装。
[0026]所述第二传动轮32的轮端面与垂直方向成一定倾角安装,使第二传动轮出口与入口轮缘分别与第一传动轮31和第三传动轮33对应,以防止拉绳在运行过程中滑落。
[0027]如图1所示,对活套小车I进行受力分析可知,其主要受指向张紧侧带材张力Fl和拉绳拉力2*F2、指向电机侧的拉绳张力2*F3,以及摩擦力f,当活套小车I向电机侧运动时,则
[0028]f+Fl+2*F2 彡 2*F3
[0029]而对于单个传动轮而言,根据张力辊张力计算公式可知:
[0030]f3 = f2*e"α
[0031]其中,f3为传动轮入口张力,f2为传动轮出口张力,而μ ~0.25,α ~ π,所以,
[0032]f3 ~ 2f2
[0033]若只设置一个传动轮,则F3 ^ 2F2,忽略摩擦力的影响,可得出:
[0034]F3 彡 Fl
[0035]对于厚而宽的带材而言,其产生的的张力Fl很大,拉绳拉力F3无法与其达到平衡,而若采用如上所述的三个传动轮,根据上述公式,可得出:
[0036]F3 ^ 8F2
[0037]如此只需F3彡4/7*Fl即可达到要求(忽略摩擦力f的影响),从而使该活套装置能够适用于厚而宽的带材。
【主权项】
1.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包括活套小车(I)和位置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绳(2)、张紧侧绳轮、电机侧绳轮、换向轮、传动机构(3)、第一固定端口(211)和第二固定端口(212),所述换向轮、传动机构(3)、第一固定端口(211)和第二固定端口(212)均位于活套小车(I)外,所述张紧侧绳轮与电机侧绳轮均设置于活套小车(I)上,所述张紧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所述电机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所述换向轮位于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所述传动机构(3)位于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所述拉绳(2) —端与第一固定端口(211)连接,并经过活套小车(I)的张紧侧(4)与张紧侧绳轮绕接,之后依次绕过传动机构(3)、电机侧绳轮,经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与第二固定端口(212)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轮包括第一换向轮(231)与第二换向轮(232),所述张紧侧绳轮包括第一张紧侧绳轮(111)和第二张紧侧绳轮(112),所述电机侧绳轮包括第一电机侧绳轮(121)和第二电机侧绳轮(122),所述第二固定端口(212)位于活套小车(I)的电机侧(5),所述第一换向轮(231)、第一固定端口(211)、第一张紧侧绳轮(111)、第一电机侧绳轮(121)以及第二固定端口(212)均位于活套小车(I)的传动侧(6),所述第二换向轮(232)、第二张紧侧绳轮(112)、第二电机侧绳轮(122)以及传动机构(3)位于活套小车(I)的操作侧(7),所述拉绳(2) —端与第一固定端口(211)连接,并依次绕过第一换向轮(231)、第一张紧侧绳轮(111)、第二张紧侧绳轮(112)、第二换向轮(232)、传动机构(3)、第二电机侧绳轮(122)和第一电机侧绳轮(121)连接于第二固定端口(21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侧绳轮和张紧侧绳轮水平设置于活套小车(I)顶面,所述第一换向轮(231)、第二换向轮(232)、传动机构(3)的顶部与电机侧绳轮以及张紧侧绳轮齐平,所述第二固定端口(212)与电机侧绳轮齐平,所述第一固定端口(211)位置高度低于张紧侧绳轮。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端口(211)设置有张紧装置(22),所述拉绳(2)连接于张紧装置(22)上。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22)为液压缸。6.如权利要求1、2、3、4或5所述的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3)包括3个传动轮,分别为第一传动轮(31)、第二传动轮(32)和第三传动轮(33),所述第二传动轮(32)位于第一传动轮(31)与活套小车(I)之间,所述第三传动轮(33)位于第二传动轮(32)远离活套小车(I)的一侧,所述拉绳(2)依次绕过第一传动轮(31)、第二传动轮(32)和第三传动轮(33),所述第二传动轮(32)的轮端面与垂直方向成一定倾角安装,所述第一传动轮(31)和第三传动轮(33)的轮端面平行于垂直方向安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带材生产线领域,公开了一种位置可控的活套装置,其包括活套小车和位置控制系统,位置控制系统包括拉绳、张紧侧绳轮、电机侧绳轮、换向轮、传动机构、第一固定端口和第二固定端口,张紧侧绳轮与电机侧绳轮均设置于活套小车上,张紧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的张紧侧,电机侧绳轮位于活套小车的电机侧,换向轮位于活套小车的张紧侧,传动机构位于活套小车的电机侧,拉绳一端与第一固定端口连接,并经过活套小车的张紧侧与张紧侧绳轮绕接,之后依次绕过传动机构、电机侧绳轮,经活套小车的电机侧与第二固定端口连接。该活套装置可实现活套小车的位置自由控制,从而有效避免因断带等原因造成活套小车失控致使设备损坏的现象。
【IPC分类】B21B41/00, B21B41/12, B21B37/50
【公开号】CN204657115
【申请号】CN201420813682
【发明人】杜锡林, 陈磊, 赵强
【申请人】二重集团(德阳)重型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18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