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搅拌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
【背景技术】
[0002]搅拌是使物质均匀混合的一种常规手段。但是,对于现有的搅拌装置,如果每次搅拌时,液面高度不同时,就会造成部分搅拌桨部分露在液面之外,造成,搅拌效率下降,而那种高度可调的搅拌装置,虽然能解决部分外露的问题,但是,由于其本身的不灵活,即使把装置降低到液面以下,搅拌桨在液体中,并不是平均分散,使得搅拌效率不高,甚至会造成部分液体由于搅拌不够而未能完全分散均匀,影响了正常的生产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它包括搅拌缸、主搅拌桨、副搅拌桨、搅拌从动轮、搅拌主动轮、皮带和升降架;所述的搅拌缸由多个支脚支撑;所述的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同轴;所述的主搅拌桨的底端的定位凸台伸入副搅拌桨的定位槽中,主搅拌桨的顶端连接搅拌从动轮;副搅拌桨的底端穿过搅拌缸的底部连接搅拌电机;所述的搅拌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搅拌主动轮;所述的搅拌主动轮与另一个搅拌电机连接;所述的搅拌从动轮和搅拌主动轮都架设在升降架上;所述的搅拌缸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液面感应装置;所述的主搅拌桨包括搅拌外轴、伸缩式桨叶、定位杆和活动杆;所述的伸缩式桨叶是由多个交叉的对应的前桨杆和后桨杆呈“8”字型排列组成;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桨杆上设置有加压粉碎孔;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前桨杆和后桨杆交叉处设置有柱销用于与前桨杆和后桨杆分别铰接;所述的柱销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定位杆固定在搅拌外轴的内部;所述的活动杆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的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卡口 ;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8”字型的轴线上的顶部第一个柱销通过通孔套设在环形卡口上;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8”字型的轴线上的顶部第一个柱销之下的柱销通过通孔从上到下依次套设在定位杆上;套设在定位杆上的最下面的柱销与搅拌外轴固定;所述的搅拌外轴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伸缩式桨叶上下滑动的滑移槽;所述的活动杆的顶端与气缸连接;所述的搅拌缸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
[0005]所述的伸缩式桨叶具体是按以下方式构成的:上侧第一前桨杆的始端和上侧第一后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一前桨杆的末端和第二后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一后桨杆的末端和第二前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后桨杆的中间与第二前桨杆的中间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后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前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
[0006]所述的副搅拌桨由搅拌叶和搅拌杆组成;所述的搅拌叶的形状紧贴搅拌缸的底面。
[0007]所述的液面感应装置为液面传感器。
[0008]所述的伸缩式桨叶中的上侧第一前桨杆、上侧第一后桨杆、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和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长度相等,上侧第二前桨杆和上侧第二后桨杆的长度相等,且上侧第一前桨杆的长度为上侧第二前桨杆的一半。
[0009]所述的排出管上还设置有阀门。
[0010]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向搅拌缸注入待混合物;升降架带着主搅拌桨缓缓下落;至主搅拌桨的定位凸台插入副搅拌桨的定位槽中;此时,通过液面感应装置感应搅拌缸中的液面高度;如果,液面低于主搅拌桨,则启动气缸驱动活动杆向下运动;活动杆通过顶端的环形卡口带动最上侧的柱销向下运动;最上侧的柱销给前桨杆和后桨杆向下的力,前桨杆和后桨杆分别通过搅拌外轴上的滑移槽向下滑移,促使“8”字型的伸缩式桨叶以最下侧的柱销为固定点向下压缩,每个桨杆都会平均下降相应的高度,至主搅拌桨低于液面;开动搅拌电机带动搅拌主动轮旋转;搅拌主动轮又通过皮带带动搅拌从动轮,进而带动搅拌外轴旋转,搅拌外轴通过滑移槽的水平定位功能带动伸缩式桨叶旋转,即实现主搅拌桨随液面高度自动调整的目的;还可以边搅拌边进行高度调节;整个搅拌过程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同时转动;当液面感应装置感应搅拌缸中的液面高度低于主搅拌桨的最低高度时,停止主搅拌桨的搅拌,继续副搅拌桨的搅拌;在桨杆上设置加压粉碎孔,增加了液体经过主搅拌桨的压力,减小了液体对主搅拌桨的冲击力,使液体在经过主搅拌桨的加压粉碎孔会产生强涡流,进而加强了主搅拌桨的搅拌力度,搅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搅拌完成时,打开排出管道的阀门,此时,边排出边进行搅拌,搅拌缸中的液面会随着排出而不断降低,此时,即可利用伸缩式桨叶进行边排出边进行高度调节进而使混合物在排出的过程中也可保持均匀混合。
[0011]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采用“8”字型的伸缩式桨叶进行自由的升高和降低来实现主搅拌桨随液面高度自动调整的目的,而且每个桨杆都均匀调整相应的高度,使得液面无论上升和下降多少高度,都可以实现均匀搅拌,搅拌的效率大大提高,给搅拌工序带来极大的便利,采用加压粉碎孔的设计,使得搅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混合物排出的过程中保持混合物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搅拌质量;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的设计,液面高时可同时搅拌,液面低时,仅副搅拌桨进行搅拌,减少了耗能,也增加了主搅拌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实施例的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的示意图;
[0013]图2为实施例的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的搅拌桨的顶端部分的内部结构的示意图;
[0014]图3为图1的A-A面的剖视示意图;
[0015]图4为实施例的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的工作状态示意图;
[0016]其中,1-搅拌缸,2-主搅拌桨,3-搅拌从动轮,4-搅拌主动轮,5-皮带,6_气缸,7-搅拌电机,8-副搅拌桨,9-升降架,11-液面感应装置,12-支脚,13-排出管,14-阀门,21-搅拌外轴,22-伸缩式桨叶,23-活动杆,24-柱销,25-滑移槽,26-定位杆,81-搅拌叶,82-搅拌杆,211-定位凸台,221-加压粉碎孔,231-环形卡口,821-定位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为了加深对本实用新型的理解,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描述,该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构成限定。
[0018]实施例
[0019]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它包括搅拌缸1、主搅拌桨2、副搅拌桨8、搅拌从动轮3、搅拌主动轮4、皮带5和升降架9 ;所述的搅拌缸I由多个支脚12支撑;所述的主搅拌桨2和副搅拌桨8同轴;所述的主搅拌桨2的底端的定位凸台211伸入副搅拌桨8的定位槽821中,主搅拌桨2的顶端连接搅拌从动轮3 ;副搅拌桨8的底端穿过搅拌缸I的底部连接搅拌电机7 ;所述的搅拌从动轮3通过皮带5连接搅拌主动轮4 ;所述的搅拌主动轮4与另一个搅拌电机7连接;所述的搅拌从动轮3和搅拌主动轮4都架设在升降架9上;所述的搅拌缸I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液面感应装置11 ;所述的主搅拌桨2包括搅拌外轴21、伸缩式桨叶22、定位杆26和活动杆23 ;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是由多个交叉的对应的前桨杆和后桨杆呈“8”字型排列组成;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的桨杆上设置有加压粉碎孔221 ;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的前桨杆和后桨杆交叉处设置有柱销24
用于与前桨杆和后桨杆分别铰接;所述的柱销24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定位杆26固定在搅拌外轴21的内部;所述的活动杆23套设在定位杆26上;所述的活动杆23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卡口 231 ;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的“8”字型的轴线上的顶部第一个柱销24通过通孔套设在环形卡口 231上;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的“8”字型的轴线上的顶部第一个柱销24之下的柱销24通过通孔从上到下依次套设在定位杆26上;套设在定位杆26上的最下面的柱销24与搅拌外轴21固定;所述的搅拌外轴21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伸缩式桨叶22上下滑动的滑移槽25 ;所述的活动杆23的顶端与气缸6连接;所述的搅拌缸I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
13;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具体是按以下方式构成的:上侧第一前桨杆的始端和上侧第一后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24并分别与柱销24铰接;所述的第一前桨杆的末端和第二后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24并分别与柱销24铰接;所述的第一后桨杆的末端和第二前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24并分别与柱销24铰接;所述的第二后桨杆的中间与第二前桨杆的中间之间设置有柱销24并分别与柱销24铰接;所述的第二后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前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柱销24并分别与柱销24铰接;所述的副搅拌桨8由搅拌叶81和搅拌杆82组成;所述的搅拌叶81的形状紧贴搅拌缸I的底面;所述的液面感应装置11为液面传感器;所述的伸缩式桨叶22中的上侧第一前桨杆、上侧第一后桨杆、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和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长度相等,上侧第二前桨杆和上侧第二后桨杆的长度相等,且上侧第一前桨杆的长度为上侧第二前桨杆的一半;所述的排出管13上还设置有阀门14。
[0020]本实施例的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的工作原理:向搅拌缸I注入待混合物;升降架8带着主搅拌桨2缓缓下落;至主搅拌桨2的定位凸台211插入副搅拌桨8的定位槽821中;此时,通过液面感应装置11感应搅拌缸I中的液面高度;如果,液面低于主搅拌桨2,则启动气缸6驱动活动杆23向下运动;活动杆23通过顶端的环形卡口 231带动最上侧的柱销24向下运动;最上侧的柱销24给前桨杆和后桨杆向下的力,前桨杆和后桨杆分别通过搅拌外轴21上的滑移槽25向下滑移,促使“8”字型的伸缩式桨叶22以最下侧的柱销24为固定点向下压缩,每个桨杆都会平均下降相应的高度,至主搅拌桨2低于液面;开动搅拌电机7带动搅拌主动轮4旋转;搅拌主动轮4又通过皮带5带动搅拌从动轮3,进而带动搅拌外轴21旋转,搅拌外轴21通过滑移槽25的水平定位功能带动伸缩式桨叶22旋转,即实现主搅拌桨随液面高度自动调整的目的;还可以边搅拌边进行高度调节;整个搅拌过程主搅拌桨2和副搅拌桨8同时转动;当液面感应装置11感应搅拌缸中的液面高度低于主搅拌桨2的最低高度时,停止主搅拌桨2的搅拌,继续副搅拌桨8的搅拌;在桨杆上设置加压粉碎孔221,增加了液体经过主搅拌桨2的压力,减小了液体对主搅拌桨2的冲击力,使液体在经过主搅拌桨2的加压粉碎孔221会产生强涡流,进而加强了主搅拌桨2的搅拌力度,搅拌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搅拌完成时,打开排出管道13的阀门14,此时,边排出边进行搅拌,搅拌缸I中的液面会随着排出而不断降低,此时,即可利用伸缩式桨叶22进行边排出边进行高度调节进而使混合物在排出的过程中也可保持均匀混合。
[0021]上述实施例不应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实用新型,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转换的方式获得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主权项】
1.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搅拌缸、主搅拌桨、副搅拌桨、搅拌从动轮、搅拌主动轮、皮带和升降架;所述的搅拌缸由多个支脚支撑;所述的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同轴;所述的主搅拌桨的底端的定位凸台伸入副搅拌桨的定位槽中,主搅拌桨的顶端连接搅拌从动轮;副搅拌桨的底端穿过搅拌缸的底部连接搅拌电机;所述的搅拌从动轮通过皮带连接搅拌主动轮;所述的搅拌主动轮与另一个搅拌电机连接;所述的搅拌从动轮和搅拌主动轮都架设在升降架上;所述的搅拌缸的侧壁上竖直设置有液面感应装置;所述的主搅拌桨包括搅拌外轴、伸缩式桨叶、定位杆和活动杆;所述的伸缩式桨叶是由多个交叉的对应的前桨杆和后桨杆呈“8”字型排列组成;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桨杆上设置有加压粉碎孔;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前桨杆和后桨杆交叉处设置有柱销用于与前桨杆和后桨杆分别铰接;所述的柱销的侧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的定位杆固定在搅拌外轴的内部;所述的活动杆套设在定位杆上;所述的活动杆的底端设置有环形卡口 ;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8”字型的轴线上的顶部第一个柱销通过通孔套设在环形卡口上;所述的伸缩式桨叶的“8”字型的轴线上的顶部第一个柱销之下的柱销通过通孔从上到下依次套设在定位杆上;套设在定位杆上的最下面的柱销与搅拌外轴固定;所述的搅拌外轴的侧面还设置有用于伸缩式桨叶上下滑动的滑移槽;所述的活动杆的顶端与气缸连接;所述的搅拌缸的底部还设置有排出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式桨叶具体是按以下方式构成的:上侧第一前桨杆的始端和上侧第一后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一前桨杆的末端和第二后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一后桨杆的末端和第二前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后桨杆的中间与第二前桨杆的中间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后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始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所述的第二前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的末端与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末端之间设置有柱销并分别与柱销铰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副搅拌桨由搅拌叶和搅拌杆组成;所述的搅拌叶的形状紧贴搅拌缸的底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面感应装置为液面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伸缩式桨叶中的上侧第一前桨杆、上侧第一后桨杆、下侧最后一个后桨杆和下侧最后一个前桨杆的长度相等,上侧第二前桨杆和上侧第二后桨杆的长度相等,且上侧第一前桨杆的长度为上侧第二前桨杆的一半。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排出管上还设置有阀门。
【专利摘要】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涉及搅拌领域。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现有的搅拌装置在液面高度变化时搅拌利用度不高和搅拌效率低,影响搅拌质量的问题。一种升降式分体复合型搅拌装置,包括搅拌缸、主搅拌桨、副搅拌桨、搅拌从动轮、搅拌主动轮、皮带和升降架;搅拌缸的侧壁设有液面感应装置;主搅拌桨包括搅拌外轴、伸缩式桨叶、定位杆和活动杆;伸缩式桨叶的桨杆上设有加压粉碎孔;活动杆的顶端与气缸连接。本实用新型搅拌桨随液面高度自动调整,搅拌均匀;在混合物排出的过程中保持混合物的均匀混合,提高了搅拌质量;主搅拌桨和副搅拌桨的设计,液面高时可同时搅拌,液面低时,仅副搅拌桨进行搅拌,减少了耗能,增加了主搅拌桨的使用寿命。
【IPC分类】B01F7/16
【公开号】CN204656396
【申请号】CN201520333800
【发明人】颜欢
【申请人】苏州欢颜电气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