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如图1所示,多采用在铅垂的压力容器I内部上下端部分别安装带有与膜元件5端头形状一致的固定孔的端板2,即端板2将膜元件5固定住,所述端板2使压力容器I内部被分割为位于上下端部的两个端部腔和位于中间部位的中间腔,两个端部腔和中间腔相互独立,并且两个端部腔外部设有端部进出水口 3,中间腔外部设置一个中部进出水口 4,具有端部进水和中部进水两种进水方式。当采用端部进水时,水箱底端容积利用效率过低,且水头损失过大,导致能量流失,资源浪费,并且下端腔水箱底部容易造成死角,不利于系统清洗工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进水时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积利用率比较高、方便系统进行清洗、节省能源的立式压浸膜滤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内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将所述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上端板上设置有至少五个膜元件,所述各膜元件铅垂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膜元件顶端与所述端板连接并与所述上部腔连通,每个所述膜元件下部均连接有进出水支管,所有的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还可以是:
[0006]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上可拆卸连接有外部进出水管,所有的所述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连通。
[0007]所述外部进出水管端部连接设置有内部进出水总管,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与所有的所述进出水支管均连通,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
[0008]所述外部进出水管后部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前端密封连接。
[0009]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
[0010]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之间通过压盖可拆卸固定。
[0011]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层,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端部进出水口和所述压盖之间通过密封垫层密封固定。
[0012]所述压力容器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上方,所述进气口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元件连通。
[001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内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将所述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上端板上设置有至少五个膜元件,所述各膜元件铅垂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膜元件顶端与所述端板连接并与所述上部腔连通,每个所述膜元件下部均连接有进出水支管,所有的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这样,当采用内压全流过滤或内压错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为进水管,即过滤前的水从进出水支管进入过滤系统内,直接送入每个膜元件内进行过滤,这样针对性更强,进水直接作用在膜元件上,而且作用比较均匀,因此解决了下部腔内进水时容易造成死角,过滤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容积利用率比较高,能量流失少,水头损失降低。而在反洗时,进出水支管作为反洗出水口,反洗后的污水将直接通过进出水支管排出端部进出水口外,这样,清洗更加方便。而当采用外压全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为出水口和反洗的进水口,这样,出水和进水更加有针对性,排放更加畅通,避免了进水和排水的死角,避免能量流失和水头损失过大,有效节省能源,更有利于清洗膜元件,进而方便清洗整个膜滤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进水时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积利用率比较高、方便系统进行清洗、节省能源。
【附图说明】
[0014]图1现有技术的立式压浸膜滤系统整体示意图。
[0015]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整体剖视图。
[0016]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下部局部放大图。
[0017]图号说明
[0018]I…压力容器2…上端板3…端部进出水口
[0019]4…中部进出水口5…膜元件6…进出水支管
[0020]7…外部进出水管8…内部进出水总管 9…密封圈
[0021]10…压盖11…密封垫层12…进气口
[0022]13…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包括压力容器I和位于所述压力容器I内的上端板2,所述上端板2将所述压力容器I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 3,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 4,所述上端板2上设置有至少五个膜元件5,所述各膜元件5铅垂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膜元件5顶端与所述端板连接并与所述上部腔连通,每个所述膜元件5下部均连接有进出水支管6,所有的进出水支管6均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连通。这样,当采用内压全流过滤或内压错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6为进水管,即过滤前的水从进出水支管6进入过滤系统内,直接送入每个膜元件5内进行过滤,这样针对性更强,进水直接作用在膜元件5上,而且作用比较均匀,因此解决了下部腔内进水时容易造成死角,过滤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容积利用率比较高,能量流失少,水头损失降低。而在反洗时,进出水支管6作为反洗出水口,反洗后的污水将直接通过进出水支管6排出端部进出水口 3外,这样,清洗更加方便。而当采用外压全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6为出水口和反洗的进水口,这样,出水和进水更加有针对性,排放更加畅通,避免了进水和排水的死角,避免能量流失
和水头损失过大,有效节省能源,更有利于清洗膜元件5,进而方便清洗整个膜滤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进水时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积利用率比较高、方便系统进行清洗、节省能源。
[00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上可拆卸连接有外部进出水管7,所有的所述进出水支管6均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连通。即进出水支管6内部进入或者排出的水通过与所述进出水支管6连通的外部进出水管7与外界水箱想通,方便进水过滤,反洗排水和过滤后出水。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端部连接设置有内部进出水总管8,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8与所有的所述进出水支管6均连通,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8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设置内部进出水管的目的是更好地连通进出水支管6和外部进出水管7,内部进出水总管8横向设置的优点是在膜元件5铅垂设置,进水和出水的外部进出水管7为横向设置的前提下,更好地保持他们之间的连通通畅,方便进水和排水更加流畅地进行,提高过滤效率和清洗效率。再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后部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8前端密封连接。外部进出水管7后部与内部进出水总管8前端连接,这样使得管道尽可能的连接部分少,保证有效连接的同时,尽可能扩大进出水的容积。而密封连接则是保证进水和出水时,水不会从两者连接处漏出,进而影响过滤效果。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8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9。密封圈9能够保证两者连接处的密封连接,成本比较低,密封效果好。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之间通过压盖10可拆卸固定。即先将外部进出水管7插入端部进出水口 3内与内部进出水总管8或者是进出水支管6连通后,然后使得外部进出水管7的前端伸出下方的端部进出水口 3外,将压盖10套设在外部进出水管7上并向后移动并最终使得压盖10与外部进出水管7和端部进出水口 3的内壁之间压紧、挤紧可拆卸固定。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层11,所述外部进出水管7与端部进出水口 3和所述压盖10之间通过密封垫层11密封固定。密封垫层11保证两者之间即可以可拆卸固定,同时还是密封连接,避免两者之间出现泄漏处而造成漏水。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压力容器I壁上设置有进气口 12,所述进气口 12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 3上方,所述进气口 12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与所述膜元件5连通。进气口 12平衡压力容器内部和外部的气体所造成的压强差,避免压力容器内出现气液共存的现象,因为该现象会对压力容器内壁造成腐蚀损害并且降低膜滤效率。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内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将所述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上端板上设置有至少五个膜元件,所述各膜元件铅垂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膜元件顶端与所述端板连接并与所述上部腔连通,每个所述膜元件下部均连接有进出水支管,所有的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上可拆卸连接有外部进出水管,所有的所述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端部连接设置有内部进出水总管,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与所有的所述进出水支管均连通,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横向延伸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后部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前端密封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连接处设置有密封圈。6.根据权利要求2至5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之间通过压盖可拆卸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内壁之间设置有密封垫层,所述外部进出水管与端部进出水口和所述压盖之间通过密封垫层密封固定。8.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上方,所述进气口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元件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所述压力容器内的上端板,所述上端板将所述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的下部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上端板上设置有至少五个膜元件,所述各膜元件铅垂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膜元件顶端与所述端板连接并与所述上部腔连通,每个所述膜元件下部均连接有进出水支管,所有的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本实用新型一种立式压浸膜滤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进水时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积利用率比较高、方便系统进行清洗、节省能源。
【IPC分类】B01D61/00, B01D63/00
【公开号】CN204656349
【申请号】CN201520312407
【发明人】张慧春
【申请人】金科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