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8  54

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现有的压浸膜滤系统如图1所示,多采用在铅垂的压力容器I内部上下端部分别安装带有与膜元件5端头形状一致的固定孔的端板2,即端板2将膜元件5固定住,所述端板2使压力容器I内部被分割为位于上下端部的两个端部腔和位于中间部位的中间腔,两个端部腔和中间腔相互独立,并且两个端部腔外部设有端部进出水口 3,中间腔外部设置一个中部进出水口 4,具有端部进水和中部进水两种进水方式。端板通过放置在压力容器外沿的密封橡胶垫和紧固螺栓固定在水泥压力容器外缘,不仅结构复杂,导致操作不够简便,而且密封效果不理想,甚至可能产生溢水现象,无法达到设计预期的过滤效果。

【发明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端板与压力容器的固定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产水、原水和反洗水渗出,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的新型压浸膜滤系统。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包括盖合的上盖和箱体,所述端板夹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与所述端板之间均密封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膜元件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端板和箱体连接处夹设U形夹。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还可以是:
[0006]所述上盖底部和所述端板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箱体上部与所述端板下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0007]所述上盖底部设置向上凹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箱体上部设置向下凹入的第二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
[0008]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膜元件顶端密封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
[0009]所述膜元件顶端侧壁上套设有至少一个O型圈,所述O型圈内壁与所述膜元件相抵,所述O型圈外壁与所述固定孔内壁相抵。
[0010]所述上盖上表面和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U形夹的侧壁内侧相抵,所述上盖、端板和所述箱体的最外端与所述U形夹的内顶部相抵。
[0011]每个所述膜元件下方均通过进出水支管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
[00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包括盖合的上盖和箱体,所述端板夹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与所述端板之间均密封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膜元件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端板和箱体连接处夹设U形夹。这样,U形夹可以将上盖、端板和箱体在上下方向上夹紧,避免原水、产水和反洗水渗出,同时上盖、箱体与端板之间的密封连接保证原水、产水和反洗水不渗出,上盖、端板和箱体安装更加方便,密封效果比较好,过滤和反洗效果好,过滤和反洗效率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端板与压力容器的固定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产水、原水和反洗水渗出,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3]图1现有技术的新型压浸膜滤系统整体示意图。
[0014]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整体剖视图。
[0015]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局部放大图。
[0016]图号说明
[0017]I…压力容器2…端板3…端部进出水口
[0018]4…中部进出水口5…膜元件6…进出水支管
[0019]7...U形夹8…内部进出水总管 9…密封圈
[0020]10…固定孔11…O形圈12…进气口
[0021]13…进气管14…上盖15…箱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包括压力容器I和位于压力容器I内的端板2和膜元件5,所述端板2将压力容器I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5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 3,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 4,所述膜元件5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2上,所述膜元件5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 3连通,所述压力容器I包括盖合的上盖14和箱体15,所述端板2夹设于所述上盖14和所述箱体15之间,所述上盖14和所述箱体15与所述端板2之间均密封连接,所述端板2与所述膜元件5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上盖14板、端板2和箱体15连接处夹设U形夹7。这样,U形夹7可以将上盖14、端板2和箱体15在上下方向上夹紧,避免原水、产水和反洗水渗出,同时上盖14、箱体15与端板2之间的密封连接保证原水、产水和反洗水不渗出,上盖14、端板2和箱体15安装更加方便,密封效果比较好,过滤和反洗效果好,过滤和反洗效率高。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端板2与压力容器I的固定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产水、原水和反洗水渗出,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
[00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盖14底部和所述端板2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所述箱体15上部与所述端板2下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9。这样上部腔内的水不会从上盖14和端板2之间的缝隙处渗出,而下部腔内的水也不会从箱体15和端板2之间的缝隙处渗出。进一步保证了压力容器I整体的密封性能,进一步避免产水、原水和反洗水的渗出,提高过滤和反洗效果,提高过滤和反洗效率。具体可以是所述上盖14底部设置向上凹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密封圈9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箱体15上部设置向下凹入的第二凹槽,所述密封圈9位于所述第二凹 槽内。这样安装的密封圈9更加稳固,不会来回动而影响密封效果。
[00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端板2上设置有固定孔10,所述膜元件5顶端密封固定于所述固定孔10内。这样膜元件5单个的密封效果也有保证,保证过滤效果和过滤效率。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膜元件5顶端侧壁上套设有至少一个O型圈,所述O型圈内壁与所述膜元件5相抵,所述O型圈外壁与所述固定孔10内壁相抵。这样可以将膜元件5和端板2有效密封起来。当然还可以是其他的密封固定方式。
[00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上盖14上表面和所述箱体15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U形夹7的侧壁内侧相抵,所述上盖14、端板2和所述箱体15的最外端与所述U形夹7的内顶部相抵。这样U形夹7侧壁夹紧上下摞起来的上盖14、端板2和箱体15边缘,形成第一层密封,而U形夹7的顶端与上盖14、端板2和箱体15的最外端相抵则保证了进一步的密封,形成了第二层密封。密封效果更好。
[00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每个所述膜元件5下方均通过进出水支管6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连通。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与内部进出水总管8连通,所述进出水支管6均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8连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这样,当采用内压全流过滤或内压错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6为进水管,即过滤前的水从进出水支管6进入过滤系统内,直接送入每个膜元件5内进行过滤,这样针对性更强,进水直接作用在膜元件5上,而且作用比较均匀,因此解决了下部腔内进水时容易造成死角,过滤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容积利用率比较高,能量流失少,水头损失降低。而在反洗时,进出水支管6作为反洗出水口,反洗后的污水将直接通过进出水支管6排出端部进出水口 3外,这样,清洗更加方便。而当采用外压全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6为出水口和反洗的进水口,这样,出水和进水更加有针对性,排放更加畅通,避免了进水和排水的死角,避免能量流失和水头损失过大,有效节省能源,更有利于清洗膜元件5,进而方便清洗整个膜滤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进水时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积利用率比较高、方便系统进行清洗、节省能源。
[00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3,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压力容器I壁上设置有进气口 12,所述进气口 12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 3上方,所述进气口 12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与所述膜元件5连通。进气口 12平衡压力容器I内部和外部的气体所造成的压强差,避免压力容器I内出现气液共存的现象,因为该现象会对压力容器I内壁造成腐蚀损害并且降低膜滤系统过滤的效率。
[0029]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包括盖合的上盖和箱体,所述端板夹设于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之间,所述上盖和所述箱体与所述端板之间均密封连接,所述端板与所述膜元件之间为密封连接,所述上盖板、端板和箱体连接处夹设U形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底部和所述端板上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所述箱体上部与所述端板下部之间设置有密封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底部设置向上凹入的第一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一凹槽内,所述箱体上部设置向下凹入的第二凹槽,所述密封圈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上设置有固定孔,所述膜元件顶端密封固定于所述固定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膜元件顶端侧壁上套设有至少一个O型圈,所述O型圈内壁与所述膜元件相抵,所述O型圈外壁与所述固定孔内壁相抵。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上表面和所述箱体的下表面分别与所述U形夹的侧壁内侧相抵,所述上盖、端板和所述箱体的最外端与所述U形夹的内顶部相抵。7.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膜元件下方均通过进出水支管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与内部进出水总管连通,所述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连通。9.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上方,所述进气口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元件连通。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膜元件设置于下部腔内,上部腔上部和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膜元件上部固定在端板上,膜元件下端与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压力容器包括盖合的上盖和箱体,端板夹设于上盖和箱体之间,上盖和箱体与端板之间均密封连接,端板与膜元件之间为密封连接,上盖板、端板和箱体连接处夹设U形夹。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压浸膜滤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端板与压力容器的固定密封效果更好、避免产水、原水和反洗水渗出,过滤效率高、过滤效果好。
【IPC分类】B01D61/00, B01D63/00
【公开号】CN204656348
【申请号】CN201520311521
【发明人】张慧春
【申请人】金科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