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及可视膜滤系统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过滤系统,特别是涉及一种可视膜滤系统。
[0002]本实用新型还涉及由上述可视膜滤系统组成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组。
【背景技术】
[0003]目前,现有的立式压浸膜滤系统如图1所示,多采用在铅垂的压力容器I内部上下端部分别安装带有与膜元件5端头形状一致的固定孔的端板2,即端板2将膜元件5固定住,所述端板2使压力容器I内部被分割为位于上下端部的两个端部腔和位于中间部位的中间腔,两个端部腔和中间腔相互独立,并且两个端部腔外部设有端部进出水口 3,中间腔外部设置一个中部进出水口 4,具有端部进水和中部进水两种进水方式。但是压力容器均是由多个不透明的金属或混凝土材质构成的,不仅不能实时地监控膜系统的运行状况,而且设计死板,造型单一,并未考虑到人们日益增长的对工业运行过程的监控和设计美观性的需求,监控性和可观赏性大大降低。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而完成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时监控和监测压力容器外侧膜元件运行状态,确定整体运行状况,可观赏性强的可视膜滤系统。
[000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所述透视板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封闭。
[000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还可以是:
[0007]所述可视窗口的位置与所述压力容器内所述膜元件位置对应。
[0008]所述可视窗口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膜元件的顶部位置,所述可视窗口的底部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膜元件的底部位置。
[0009]所述可视窗口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压力容器内最左侧膜元件至最右侧膜元件的距离。
[0010]所述可视窗口的左侧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最左侧膜元件的左侧位置或位于其左侧,所述可视窗口的右侧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最右侧膜元件的右侧位置或位于其右侧。
[0011]每个所述膜元件下方均通过进出水支管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
[0012]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与内部进出水总管连通,所述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连通。
[0013]所述压力容器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上方,所述进气口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元件连通。
[001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所述透视板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封闭。这样,在膜滤系统过滤运行或者反洗过程中,操作人员或监控人员均可通过透视板从可视窗口内观察并监测压力容器内部的所有外侧膜元件的运行状况,由于所有的膜元件处于同一压力容器内进行过滤和反洗,水力条件近似,所以从外侧膜元件的运行状况可以作为整体运行状况的评估,进而根据膜元件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继续进行过滤还是需要进行反洗,反洗是否彻底等监测,同时可观赏性提高,使得人们可以直观的看到过滤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时监控和监测压力容器外侧膜元件运行状态,确定整体运行状况,可观赏性强。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时监控和监测压力容器外侧膜元件运行状态,确定整体运行状况,可观赏性强的可视膜滤系统组。
[0016]本实用新型的可视膜滤系统组,包括至少两个膜滤系统,所述膜滤系统为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所述透视板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封闭,所述膜滤系统至少排列为两列,两列所述膜滤系统之间为过道,所述膜滤系统至少与所述过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和透视板。
[00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组,由于包括上述的可视膜滤系统,而且在过道的两侧均为可视窗口,因此,操作人员或监控人员或参观人员均可以在过道上监测和观察各可视膜滤系统内的膜元件的运行状况,进而控制各可视膜滤系统的运行步骤及反洗过程。
【附图说明】
[0018]图1现有技术的可视膜滤系统整体示意图。
[0019]图2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半剖图。
[0020]图3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膜滤系统整体示意图
[0021]图4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膜滤系统侧视图。
[0022]图号说明
[0023]I…压力容器 2…端板3…端部进出水口
[0024]4…中部进出水口 5…膜元件6…进出水支管
[0025]7…可视窗口8…内部进出水总管9…透视板
[0026]12…进气口13…进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结合附图的图2至图4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及可视膜滤系统组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4,包括压力容器I和位于压力容器I内的端板2和膜元件5,所述端板2将压力容器I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5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 3,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 4,所述膜元件5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2上,所述膜元件5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 3连通,所述压力容器I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 7,所述可视窗口 7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9,所述透视板9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 7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 7封闭。这样,在膜滤系统过滤运行或者反洗过程中,操作人员或监控人员均可通过透视板9从可视窗口内观察并监测压力容器I内部的所有外侧膜元件5的运行状况,由于所有的膜元件5处于同一压力容器I内进行过滤和反洗,水力条件近似,所以从外侧膜元件5的运行状况可以作为整体运行状况的评估,进而根据膜元件5的运行状况来判断是继续进行过滤还是需要进行反洗,反洗是否彻底等监测,同时可观赏性提高,使得人们可以直观地看到过滤效果。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时监控和监测压力容器I外侧膜元件5运行状态,确定整体运行状况,可观赏性强。
[00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4,在前面描
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可视窗口 7的位置与所述压力容器I内所述膜元件5位置对应。这样可以整体观察并监测压力容器I内的膜元件5的运行状况和反洗效果,进而决定下一操作步骤。更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可视窗口 7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I内膜元件5的顶部位置,所述可视窗口 7的底部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I内膜元件5的底部位置。这样可以充分保证看到整根的膜元件5的顶部到底部,监测范围更全面,监测更加准确,过滤和反洗效果更好。还可以是所述可视窗口 7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压力容器I内最左侧膜元件5至最右侧膜元件5的距离。这样不但在高度上监测整个膜元件5,在宽度上可以观察监测整个一侧排列的膜元件5的整体情况,监测更加准确,范围更广,观赏性更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可视窗口 7的左侧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I内最左侧膜元件5的左侧位置或位于其左侧,所述可视窗口 7的右侧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I内最右侧膜元件5的右侧位置或位于其右侧。即实现最广的监测范围。
[003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每个所述膜元件5下方均通过进出水支管6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连通。具体的连接方式可以是: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 3与内部进出水总管8连通,所述进出水支管6均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8连通。当然还可以采用其他的连接方式。这样,当采用内压全流过滤或内压错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6为进水管,即过滤后的水从进出水支管6进入过滤系统内,直接送入每个膜元件5内进行过滤,这样针对性更强,进水直接作用在膜元件5上,而且作用比较均匀,因此解决了下部腔内进水时容易造成死角,过滤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容积利用率比较高,能量流失少,水头损失降低。而在反洗时,进出水支管6作为反洗出水口,反洗后的污水将直接通过进出水支管6排出端部进出水口 3外,这样,清洗更加方便。而当采用外压全流过滤时,进出水支管6为出水口和反洗的进水口,这样,出水和进水更加有针对性,排放更加畅通,避免了进水和排水的死角,避免能量流失和水头损失过大,有效节省能源,更有利于清洗膜元件5,进而方便清洗整个膜滤系统。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具有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成本低、进水时不容易造成死角、容积利用率比较高、方便系统进行清洗、节省能源。
[003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请参考图2至图4,在前面描述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可以是:所述压力容器I壁上设置有进气口 12,所述进气口 12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 3上方,所述进气口 12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13,所述进气管13与所述膜元件5连通。进气口 12平衡压力容器I内部和外部的气体所造成的压强差,避免压力容器I内出现气液共存的现象,因为该现象会对压力容器I内壁造成腐蚀损害并且降低膜滤系统过滤的效率。
[00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组,请参考图2至图4,包括至少两个膜滤系统,所述膜滤系统为包括压力容器I和位于压力容器I内的端板2和膜元件5,所述端板2将压力容器I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5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 3,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 4,所述膜元件5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2上,所述膜元件5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 3连通,所述压力容器I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 7,所述可视窗口 7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9,所述透视板9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 7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 7封闭,所述膜滤系统至少排列为两列,两列所述膜滤系统之间为过道,所述膜滤系统至少与所述过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7和透视板9。即膜滤系统均为上面描述的各可视膜滤系统。这样,组合后的可视膜滤系统组,由于包括上述的可视膜滤系统,而且在过道的两侧均为可视窗口 7,因此,操作人员或监控人员或参观人员均可以在过道上监测和观察各可视膜滤系统内的膜元件5的运行状况,进而控制各可视膜滤系统的运行步骤及反洗过程。
[0033]上述仅对本实用新型中的几种具体实施例加以说明,但并不能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中的设计精神所作出的等效变化或修饰或等比例放大或缩小等,均应认为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所述透视板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封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口的位置与所述压力容器内所述膜元件位置对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口的顶部高于或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膜元件的顶部位置,所述可视窗口的底部低于或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膜元件的底部位置。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口的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压力容器内最左侧膜元件至最右侧膜元件的距离。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可视窗口的左侧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最左侧膜元件的左侧位置或位于其左侧,所述可视窗口的右侧平齐于所述压力容器内最右侧膜元件的右侧位置或位于其右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膜元件下方均通过进出水支管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下方的所述端部进出水口与内部进出水总管连通,所述进出水支管均与所述内部进出水总管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力容器壁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进气口位于下部的端部进出水口上方,所述进气口内密封设置有进气管,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膜元件连通。9.一种可视膜滤系统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两个膜滤系统,所述膜滤系统为所述权利要求1-8任意一个权利要求所述的可视膜滤系统,所述膜滤系统至少排列为两列,两列所述膜滤系统之间为过道,所述膜滤系统至少于所述过道相邻的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和透视板。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可视膜滤系统和可视膜滤系统组,可视膜滤系统包括压力容器和位于压力容器内的端板和膜元件,所述端板将压力容器分为上部腔和下部腔,所述膜元件设置于所述下部腔内,所述上部腔上部和所述下部腔分别设置有端部进出水口,所述下部腔的上部设置有中部进出水口,所述膜元件上部固定在所述端板上,所述膜元件下端与所述下部腔的端部进出水口连通,所述压力容器至少一侧设置有可视窗口,所述可视窗口内设置有透明的透视板,所述透视板固定在所述可视窗口上并将上述可视窗口封闭。本实用新型一种可视膜滤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可以实时监控和监测压力容器外侧膜元件运行状态,确定整体运行状况,可观赏性强。
【IPC分类】B01D61/00
【公开号】CN204656343
【申请号】CN201520311784
【发明人】张慧春
【申请人】金科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