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组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属于鞋子领域,涉及一种拆组鞋。
【背景技术】
[0002]至目前,市面上的鞋底多面拆组鞋,是通过在鞋面与鞋底结合部安装拉链,子母扣或者钻孔穿绳,实现分离或者链接,上述结构存在有缺点,子母扣:鞋底侧面环周没有凹槽和暗扣,鞋面上相应的没有暗扣和装饰绑带,装饰绑带压紧鞋面,固定鞋底侧面环周凹槽中。安装拉链结合鞋底鞋面,固然便于换面,有益于生产,实现中,穿着的寿命很短,本人买的两双,穿着一星期内,全部拉链损坏,因此市面上穿着的少之又少。钻孔穿绳,结合鞋底鞋面,穿绳链接不是固态结合,绳子易磨损断开,且穿绳麻烦不省时。子母扣链接鞋底鞋面,鞋底侧面环周没有凹槽和暗扣,鞋面上相应的设有暗扣,此种设计没有考虑到地面路况高低不平,暗扣易脱开,因此鞋帮没有装饰绑带未绑紧鞋底鞋面,不美观,繁琐。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拆组鞋,具有连接牢固,耐磨性好的特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具体实现:
[0005]一种拆组鞋,包括鞋底、鞋面,鞋面为鞋面内层和可换鞋面外层两层结构,鞋面内层与鞋底冲压粘连而成,鞋底上侧环周均布设有与可换鞋面接触的螺母孔,在鞋面内层外侧设有可换鞋面外层,可换鞋面外层边缘开设有与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丝插孔,与留有螺母孔的鞋底接触的可换鞋面外层上侧设有环状橡胶垫,从可换鞋面外层插入的螺丝螺纹连接在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母中,鞋面用螺丝贯穿环形橡胶垫、可换鞋面外层、螺母固定在鞋底上。
[0006]进一步地,螺丝、螺母均是高强度的弹力橡胶制成。
[0007]进一步地,高强度弹力橡胶为氢化丁氰橡胶。
[0008]进一步地,环状橡胶垫留有与螺母、可换鞋面相匹配的螺丝插孔。
[0009]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0]本新型换鞋面简单方便,制造可换鞋面的技术成熟,耐磨损,延长鞋子寿命。制造螺母螺丝是采用高弹力耐磨的hnbr氢化丁氰橡胶制成,抗腐蚀,抗撕裂,抗压缩变形,高弹性,使用温度-40度一150度,此设计与目前市面上的拆组鞋相比,耐磨损可提高50%。
【附图说明】
[0011]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拆组鞋的鞋底示意图。
[0013]图2、图3是本实用新型拆组鞋的纵向示意图。
[0014]图4、图5是本实用新型拆组鞋的鞋面示意图。
[0015]图6是本实用新型拆组鞋的螺母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如图1-6所示,一种拆组鞋,包括鞋底2、鞋面,鞋面为鞋面内层4和可换鞋面外层6两层结构,鞋面内层4与鞋底2冲压粘连而成,鞋底2上侧环周均布设有与可换鞋面接触的螺母孔1,螺母孔I中放置螺母7,在鞋面内层4外侧设有可换鞋面外层6,可换鞋面外层6边缘开设有与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丝插孔,与留有螺母孔的鞋底接触的可换鞋面外层6上侧设有环状橡胶垫5,环状橡胶垫留有与螺母、可换鞋面相匹配的螺丝插孔。从可换鞋面外层6插入螺丝8螺纹连接在鞋底的螺母孔I相对应的螺母7中,可换鞋面外层6用螺丝贯穿环形橡胶垫5、可换鞋面外层6、螺母7固定在鞋底2上。螺丝、螺母均是高强度的弹力橡胶制成,高强度弹力橡胶为氢化丁氰橡胶。
[0017]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主权项】
1.一种拆组鞋,包括鞋底、鞋面,其特征在于,鞋面为鞋面内层和可换鞋面外层两层结构,鞋面内层与鞋底冲压粘连而成,鞋底上侧环周均布设有与可换鞋面接触的螺母孔,在鞋面内层外侧设有可换鞋面外层,可换鞋面外层边缘开设有与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丝插孔,与留有螺母孔的鞋底接触的可换鞋面外层上侧设有环状橡胶垫,从可换鞋面外层插入的螺丝螺纹连接在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母中,鞋面用螺丝贯穿环形橡胶垫、可换鞋面外层、螺母固定在鞋底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组鞋,其特征在于,螺丝、螺母均是高强度的弹力橡胶制成。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组鞋,其特征在于,高强度弹力橡胶为氢化丁氰橡胶。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拆组鞋,其特征在于,环状橡胶垫留有与螺母、可换鞋面相匹配的螺丝插孔。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一种拆组鞋,包括鞋底、鞋面,鞋面为鞋面内层和可换鞋面外层两层结构,鞋面内层与鞋底冲压粘连而成,鞋底上侧环周均布设有与可换鞋面接触的螺母孔,在鞋面内层外侧设有可换鞋面外层,可换鞋面外层边缘开设有与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丝插孔,与留有螺母孔的鞋底接触的可换鞋面外层上侧设有环状橡胶垫,从可换鞋面外层插入的螺丝螺纹连接在鞋底螺母孔相对应的螺母中,鞋面用螺丝贯穿环形橡胶垫、可换鞋面外层、螺母固定在鞋底上。具有连接牢固,耐磨性好的特点。
【IPC分类】A43B9/00
【公开号】CN204653937
【申请号】CN201520331115
【发明人】仲伟善
【申请人】仲伟善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