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8  57

户外运动鞋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鞋子,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户外运动鞋。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于健康生活的重视与日俱增,而户外踏青运动是最常见的运动方式,特别是户外爬山运动,由于其运动量大,能够锻炼人们的耐性和韧性,更倍受青睐。户外爬山运动中,由于山中的道路路面多为不规则石头和松软泥土相间的路面,不规则石头较多的路面比较滑,而且有的石头上还含有露水,导致路面更滑,一不小心容易滑倒受伤。
[0003]此时不仅仅要求鞋底结实、耐用,更要求具有很好的抓地力,能够应付斜坡或是泥泞的山路,来防止人们在行进间脚底打滑。在这种环境恶劣、地形复杂的情况下,普通的鞋底显然已经无法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有必要设计出一款针对斜坡,以及泥泞、松软山路的户外运动鞋,来保障人们的安全。
【实用新型内容】
[0004]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户外运动鞋,能够适应斜坡,以及泥泞、松软山路,提高抓地力,保障人们在户外行进的安全。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户外运动鞋,包括鞋体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脚掌区、足弓区以及脚跟区,所述脚掌区与脚跟区的两侧均设有防滑凸块,所述防滑凸块沿鞋底的边缘依次排列设置;
[0006]所述脚掌区各防滑凸块相对脚跟区的侧面以及脚跟区各防滑凸块相对脚掌区的侧面均设有呈开口状的开口 ;
[0007]所述脚掌区与脚跟区的中心均设有至少两组若干排列成带状的凸筋结构;
[0008]所述足弓区凹向鞋体且设有用于增加自身与地面摩擦力的增摩结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各防滑凸块的表面靠近鞋底外侧处均开设有形变缝隙;
[0010]开口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且各开口靠近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大于远离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
[0011]所述防滑凸块的表面铺设有防滑纹路。
[0012]进一步的,所述凸筋结构包括主凸筋带与副凸筋带,所述主凸筋带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凸筋块,各凸筋块的结构呈“Λ”字形结构;
[0013]所述副凸筋带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凸筋条,各凸筋块的结构呈“Λ”字形结构;
[0014]所述凸筋块与凸筋条交错排列,且凸筋块的宽度大于凸筋条的宽度,脚掌区的凸筋结构与脚跟区的凸筋结构相对设置。
[0015]进一步的,所述增摩结构从鞋底的侧边延伸至足弓区的中心,且增摩结构的表面铺设有三或四或五或六棱柱的增摩块。
[0016]进一步的,所述主凸筋带与副凸筋带均设有若干分力条,所述分力条从凸筋带或凸筋条一一对应延伸至相邻的各防滑凸块之间,且各分力条与凸筋带或凸筋条一一对应一体注塑成型。
[001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滑凸块与地面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基础的摩擦力,同时,开口的设计,能够在防滑凸块嵌入泥泞的斜坡、山地或松土地时,增加受力面的基础面积,并使防滑凸块具有足够的抓地力,在登山或爬坡时,吸收、利用反作用力防止打滑;
[0018]设置凸筋结构,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抓地能力,同时应付不规则的路面。
[0019]增摩结构的设置,也是为了防止遇到特别松软的地面,当脚掌区与脚跟区都陷入、足弓区也与地面接触时,或者是地面不平整时,足弓区一方面足有足有的强度作自我保护,减少磕碰因此的损坏,另一方面也借用足弓区,为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出一份力。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实用新型户外运动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鞋体;11、脚掌区;12、足弓区;13、脚跟区;21、防滑凸块;22、开口 ;23、形变缝隙;24、主凸筋带;25、副凸筋带;26、凸筋块;27、凸筋条;28、增摩块;29、分力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22]参照图1对本实用新型户外运动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0023]一种户外运动鞋,包括鞋体I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脚掌区11、足弓区12以及脚跟区13,所述脚掌区11与脚跟区13的两侧均设有防滑凸块21,所述防滑凸块21沿鞋底的边缘依次排列设置;
[0024]所述脚掌区11各防滑凸块21相对脚跟区13的侧面以及脚跟区13各防滑凸块21相对脚掌区11的侧面均设有呈开口 22状的开口 22 ;
[0025]所述脚掌区11与脚跟区13的中心均设有至少两组若干排列成带状的凸筋结构;
[0026]所述足弓区12凹向鞋体I且设有用于增加自身与地面摩擦力的增摩结构。
[0027]通过采用上述方案,防滑凸块21与地面保证足够的接触面积,保证基础的摩擦力,同时,开口 22的设计,能够在防滑凸块21嵌入泥泞的斜坡、山地或松土地时,增加受力面的基础面积,并使防滑凸块21具有足够的抓地力,在登山或爬坡时,吸收、利用反作用力防止打滑;
[0028]设置凸筋结构,进一步提高鞋底的抓地能力,同时应付不规则的路面。
[0029]增摩结构的设置,也是为了防止遇到特别松软的地面,当脚掌区11与脚跟区13都陷入、足弓区12也与地面接触时,或者是地面不平整时,足弓区12 —方面足有足有的强度作自我保护,减少磕碰因此的损坏,另一方面也借用足弓区12,为鞋底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出一份力。
[0030]进一步的,所述各防滑凸块21的表面靠近鞋底外侧处均开设有形变缝隙23 ;
[0031]开口 22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且各开口 22靠近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大于远离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
[0032]所述防滑凸块21的表面铺设有防滑纹路。
[0033]设置形变缝隙23,能够在防滑凸块21遇到坚硬的路面或该处受力大时,通过挤压、形变的方式,增加与路面的接触面积,同时,形变后做弹性恢复时提供的作用力也能够提供脚底与地面之间的弹性,从而使人们在攀登这类路面的时候更加省力。
[0034]各开口 22靠近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大于远离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是结合人体工学,在脚底施力最大的部位较小倾斜度,保证使用寿命和效果,同时,在倾斜度大的一边增加接触面积,提高在行进间与沙土接触,对其施力时作用力的利用率。
[0035]进一步的,所述凸筋结构包括主凸筋带24与副凸筋带25,所述主凸筋带24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凸筋块26,各凸筋块26的结构呈“Λ”字形结构;
[0036]所述副凸筋带25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凸筋条27,各凸筋块26的结构呈“Λ”字形结构;
[0037]所述凸筋块26与凸筋条27交错排列,且凸筋块26的宽度大于凸筋条27的宽度,脚掌区11的凸筋结构与脚跟区13的凸筋结构相对设置。
[0038]主、副凸筋带25上的凸筋块26与凸筋条27相互配合,为野外复杂的路面提供多样化的防滑力度,凸筋条27能够更加容易嵌入较硬的地面,而凸筋块26的宽度大,则能够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两者优势互补。
[0039]而脚掌区11的凸筋结构与脚跟区13的凸筋结构相对设置,则保证了在野外、山地,人们在不转身的情况下,进、退均可保证安全。
[0040]进一步的,所述增摩结构从鞋底的侧边延伸至足弓区12的中心,且增摩结构的表面铺设有三或四或五或六棱柱的增摩块28。
[0041]本实施例优选呈金字塔型的增摩块28,也就是四棱柱型,结构稳定、强度高,不易磨损,而且也易于与地面配合,辅助人们攀爬山路。
[0042]进一步的,所述主凸筋带24与副凸筋带25均设有若干分力条29,所述分力条29从凸筋带或凸筋条27 —一对应延伸至相邻的各防滑凸块21之间,且各分力条29与凸筋带或凸筋条27——对应一体注塑成型。
[0043]通过分力条29的设置,能够减轻凸筋块26与凸筋条27的受力,将其受力分散出去,保证凸筋块26与凸筋条27的使用寿命,也进一步提高了凸筋块26与凸筋条27的受力强度。各分力条29与凸筋带或凸筋条27 —一对应一体注塑成型提高了结构强度的同时,更容易将凸筋带或凸筋条27上的受力传递到整个鞋底上。
[004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5]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户外运动鞋,包括鞋体和鞋底,所述鞋底包括脚掌区、足弓区以及脚跟区,其特征在于:所述脚掌区与脚跟区的两侧均设有防滑凸块,所述防滑凸块沿鞋底的边缘依次排列设置; 所述脚掌区各防滑凸块相对脚跟区的侧面以及脚跟区各防滑凸块相对脚掌区的侧面均设有呈开口状的开口; 所述脚掌区与脚跟区的中心均设有至少两组若干排列成带状的凸筋结构; 所述足弓区凹向鞋体且设有用于增加自身与地面摩擦力的增摩结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户外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各防滑凸块的表面靠近鞋底外侧处均开设有形变缝隙; 开口的截面呈梯形结构,且各开口靠近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大于远离鞋底中心一边的倾斜度; 所述防滑凸块的表面铺设有防滑纹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户外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筋结构包括主凸筋带与副凸筋带,所述主凸筋带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凸筋块,各凸筋块的结构呈“Λ”字形结构; 所述副凸筋带包括若干依次排列的凸筋条,各凸筋块的结构呈“Λ”字形结构; 所述凸筋块与凸筋条交错排列,且凸筋块的宽度大于凸筋条的宽度,脚掌区的凸筋结构与脚跟区的凸筋结构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户外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增摩结构从鞋底的侧边延伸至足弓区的中心,且增摩结构的表面铺设有三或四或五或六棱柱的增摩块。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户外运动鞋,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凸筋带与副凸筋带均设有若干分力条,所述分力条从凸筋带或凸筋条 对应延伸至相邻的各防滑凸块之间,且各分力条与凸筋带或凸筋条一一对应一体注塑成型。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户外运动鞋,能够适应斜坡,以及泥泞、松软山路,提高抓地力,保障人们在户外行进的安全,其技术方案要点是脚掌区与脚跟区的两侧均设有防滑凸块,防滑凸块沿鞋底的边缘依次排列设置;脚掌区各防滑凸块相对脚跟区的侧面以及脚跟区各防滑凸块相对脚掌区的侧面均设有呈开口状的开口;脚掌区与脚跟区的中心均设有至少两组若干排列成带状的凸筋结构;足弓区凹向鞋体且设有用于增加自身与地面摩擦力的增摩结构,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各类户外运动鞋。
【IPC分类】A43B13/14, A43B5/00, A43B13/26
【公开号】CN204653924
【申请号】CN201520309019
【发明人】施保富
【申请人】台州斯美特鞋业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5月13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