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8  58

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电子烟的储油腔内存储有烟油并且用储油棉来锁存烟油,当烟油放置时间较长时储油棉内的棉絮会分解到烟油内使烟油容易变质,影响用户吸烟口感。而对与有储油腔的电子烟,在用户仰吸时,可能因为烟油量不够,烟油无法浸透到电热丝组件内,从而导致电热丝干烧,产生烧棉的现象,进而影响用户的体验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组合形成电子烟,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油套,所述储油套内设有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设置的通气管及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套内插设有与所述储油套弹性密封相连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所述通气管外套设有一端抵接至所述雾化芯的烟油吸附件,所述烟油吸附件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内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的外壁,所述烟油吸附件外套设有隔油管,所述储油腔位于所述储油套与所述隔油管之间,所述隔油管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导油孔,以使所述雾化芯能够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上的烟油,所述雾化芯雾化烟油形成的烟雾经所述通气管导出。
[0006]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隔油管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所述隔油管的两端分别抵接有第一压环和第二压环,所述第一压环固定在所述通气管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压环固定在所述雾化芯上,所述烟油吸附件位于所述第一压环和所述第二压环之间,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外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隔油管的内壁。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芯包括中空的雾化座、雾化套、电热丝组件、压杆及电连接至所述电热丝组件的雾化电极组件,所述雾化套插设在所述储油套内并与所述储油套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连接在所述雾化套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座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电热丝组件置于所述雾化座内,所述压杆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通气管内,所述压杆的另一端弹性抵接至所述电热丝组件以固定所述电热丝组件,所述电热丝组件包括导油绳及缠绕在所述导油绳上的用于雾化所述导油绳上烟油的第一电热丝,所述导油绳沿所述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所述导油绳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至所述烟油吸附件。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座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端外套设有抵持在所述导油绳上的密封盖,以避免烟油流入所述雾化座内,所述压杆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并固定在所述密封盖内。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烟油吸附件环绕所述雾化座的一端的外周面包覆设置,所述雾化座侧壁的与所述烟油吸附件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架设所述导油绳的安装槽,所述导油绳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弹性抵接至所述烟油吸附件。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芯包括中空的雾化座、雾化套、第二电热丝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热丝的雾化电极组件,所述雾化套插设在所述储油套内并与所述储油套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连接在所述雾化套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座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热丝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并缠绕呈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二电热丝位于所述烟油吸附件内并与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内壁相贴合。
[00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套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弹性抵接至所述储油套,以使所述雾化套与所述储油套弹性密封相连。
[00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第一压环包括固定在所述通气管上的第一主体,及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上、另一端朝靠近所述雾化芯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接环,所述隔油管和所述烟油吸附件的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端部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环外。
[00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第二压环包括固定在所述雾化芯上的第二主体,及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上、另一端朝远离所述雾化芯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连接环,所述隔油管和所述烟油吸附件的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端部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环内。
[0014]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油套,所述储油套内设有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设置的通气管及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套内插设有与所述储油套弹性密封相连的雾化芯,所述雾化芯位于所述通气管的一端,所述通气管外套设有一端抵接至所述雾化芯的烟油吸附件,所述烟油吸附件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内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的外壁,所述烟油吸附件外套设有隔油管,所述储油腔位于所述储油套与所述隔油管之间,所述隔油管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导油孔,以使所述雾化芯能够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上的烟油,所述雾化芯雾化烟油形成的烟雾经所述通气管导出。
[0015]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通过储油腔存储烟油,不仅增加了储油量,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烟采用储油棉储油,使得烟油在储油腔中的存储时间较长后储油棉内的棉絮会分解到烟油内,而导致烟油较容易变质的技术问题。其次,通过烟油吸附件起暂存烟油的作用,以使储油腔内的烟油通过烟油吸附件被雾化芯雾化,并且当储油腔内的烟油用完后,烟油吸附件还能使雾化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避免雾化芯内的电热丝很快产生烧焦的现象。第三,通过设置烟油吸附件还可以避免用户在仰吸时,由于烟油量不够而使烟油无法浸透到雾化芯的电热丝组件内,而造成电热丝干烧,产生烧棉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效果,由于多个导油孔均匀设置在隔油管的外周,即使用户仰吸时,储油腔内的烟油仍然可以透过导油孔渗入烟油吸附件内。最后,由于烟油吸附件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套设在通气管外,能够增加烟油吸附件的吸附烟油的面积,从而增大烟油吸附件的吸油量,且由于隔油管套在所述烟油吸附件外,因而避免烟油吸附件过饱和而产生漏油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6]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芯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3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隔油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4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压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5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第一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6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第二压环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7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8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电热丝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9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 ,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7]如图1?图8所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该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图上未示出)组合形成电子烟。本实施例中,雾化组件包括储油组件2、插设在储油组件2内的雾化芯3,及设置在储油组件2 —端的吸嘴I。
[0028]如图1所示,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油套21,所述储油套21内设有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设置的通气管22及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23,所述储油套21内插设有与所述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的所述雾化芯3,所述雾化芯3位于所述通气管22的一端,所述通气管22外套设有一端抵接至所述雾化芯3的烟油吸附件26,所述烟油吸附件26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内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22的外壁,所述烟油吸附件26外套设有隔油管25,所述储油腔23位于所述储油套21与所述隔油管25之间,所述隔油管25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储油腔23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导油孔251 (结合图3所示),以使所述雾化芯3能够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26上的烟油,所述雾化芯3雾化烟油形成的烟雾经所述通气管22导出。
[0029]本实施例中,通过储油腔23存储烟油,不仅增加了储油量,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烟采用储油棉储油,使得烟油在储油腔中的存储时间较长后储油棉内的棉絮会分解到烟油内,而导致烟油变质的技术问题。进一步的,本实施例还通过烟油吸附件26起暂存烟油的作用,以使储油腔23内的烟油通过烟油吸附件26被雾化芯3雾化,并且当储油腔23内的烟油用完后,烟油吸附件26还能使雾化芯3正常工作一段时间,避免雾化芯3内的电热丝很快产生烧焦的现象。
[0030]此外,通过设置烟油吸附件26还可以避免用户在仰吸时,由于烟油量不够而使烟油无法浸透到雾化芯3的电热丝组件33内,而造成电热丝干烧,产生烧棉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效果。进一步的,由于多个导油孔251均匀设置在隔油管25的外周,即使用户仰吸时,储油腔23内的烟油仍然可以透过导油孔251渗入烟油吸附件26内。
[0031]结合图1、图3、图5、和图6所示的实施例对储油组件2和吸嘴I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32]如图1所示,储油组件2包括储油套21、通气管22、储油腔23、紧固套24、隔油管25、烟油吸附件26、第一压环27和第二压环28。
[0033]其中,通气管22沿储油套21的纵向部分,烟油吸附件26和隔油管25由内到外依次嵌套在通气管22外,第一压环27和第二压环28分设在隔油管25的两端并用于固定烟油吸附件26,紧固套24连接在储油套21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雾化芯3与紧固套24可拆卸的连接。
[0034]储油套21大致为圆筒状结构,通气管22沿雾化组件的纵向设置在储油套21内,且通气管22与储油套21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23,为了方便用户查看储油腔23内的烟油,储油套21由可透光的材料制得。
[0035]储油套21用于与雾化芯3插接相连的位置处套设有紧固套24,该紧固套24套设在储油套21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外,并用于与雾化芯3相连。由于雾化芯3插设在储油套21内,并与该储油套21形成涨紧配合,此时储油套21用于与雾化芯3插接相连的位置处容易径向膨胀而发生破裂,从而影响雾化芯3与储油套21之间的紧固配合。此外,雾化芯3雾化烟油释放的热量容易使储油套21热胀冷缩而发生变形,从而影响雾化芯3与储油套21之间的紧固配合。
[0036]通过在储油套21的一端设置紧固套24不仅可以阻止储油套21发生径向膨胀,还可以增强储油套21与雾化芯3之间的连接强度,防止雾化芯3从储油套21中脱落。优选地,该紧固套24为金属环。
[0037]进一步的,储油套24远离电池组件的一端连接有吸嘴1,且吸嘴I与储油套21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当然,吸嘴I还可以通过其它可拆卸连接的结构与储油套21相连,如螺纹连接结构,并且储油套21与紧固套24还可为一体成型的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38]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通气管22的两端分别抵接至吸嘴I和雾化芯3,且吸嘴1、通气管22和储油套21三者为一体成型结构。当然,通气管22的两端还可以分别弹性密封的插设在吸嘴I和雾化芯3内,其具体连接方式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39]烟油吸附件26大致为筒状体,其由吸油材料制成,烟油吸附件26环绕通气管22的外周面设置,且烟油吸附件26的外周面与通气管22内周面弹性相抵。进一步的,烟油吸附件26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环绕雾化座31的一端的外周面包覆设置,电热丝组件33的两端弹性抵接至所述烟油吸附件26,以使电热丝组件33能够雾化烟油吸附件26上的烟油。
[0040]本实施例中,所述吸油材料可以是海绵或纤维等,其材料不作具体限定,且烟油吸附件26可以是由片状体卷成的所述筒状结构,也可以是一体成型的所述筒状结构。由于烟油吸附件26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能够增大烟油吸附件26与储油腔23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烟油吸附件26的烟油存储量,避免电热丝组件33很快产生烧焦的现象。进一步的,由于烟油吸附件26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套设在通气管22外,能够增加烟油吸附件26吸附烟油的面积,从而增大烟油吸附件26的吸油量,避免烟油吸附件26过饱和而产生漏油的现象。
[0041]本实施例的烟油吸附件26不仅可以起暂存烟油的作用,使得储油腔23内的烟油通过烟油吸附件26渗入电热丝组件33内。同时烟油吸附件26还可以起到缓冲烟油的作用,避免当电热丝组件33上的烟油过多时电热丝组件33上的烟油渗入雾化座31内的雾化腔(图上未标号)内,从而被避免烟油被用户吸食。
[0042]进一步的,通过在电热丝组件33与储油腔23之间设置烟油吸附件26,可以避免储油腔23内的烟油大量渗入至电热丝组件33内,且储油腔23内的烟油通过烟油吸附件26才能扩散到电热丝组件33中,使电热丝组件33内吸附的烟油更均匀,雾化效果更好,从而提高用户吸食电子烟的体验效果。并且当储油腔23内的烟油用完后,烟油吸附件26内存储的烟油还能使电热丝组件33正常工作一段时间,使电热丝组件33不会很快产生烧焦的现象。此外,通过在电热丝组件33与储油腔23之间设置烟油吸附件26还可以避免用户在仰吸时,由于烟油量不够而使烟油无法浸透到雾化芯3的电热丝组件33内,而造成电热丝干烧,产生烧棉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效果。
[0043]隔油管25套设在烟油吸附件26外,并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隔油管25上设有多个用于将储油腔23内的烟油导入烟油吸附件26上的导油孔251,以使雾化芯3雾化烟油吸附件26上的烟油。结合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导油孔251包括多个,多个导油孔251相互间隔的均匀开设在隔油管25的外壁上。
[0044]优选的,为了避免烟油从隔油管25与烟油吸附件26的缝隙中泄露,隔油管25的内壁与烟油吸附件26的外壁弹性抵接。
[0045]进一步的,隔油管25的两端分别抵接有第一压环27和第二压环28,第一压环27固定在通气管22的侧壁上,第二压环28固定在雾化芯3上,烟油吸附件26位于第一压环27和第二压环28之间,以使烟油吸附件26更好的贴合通气管22和雾化芯3。
[0046]具体的,结合图5所示,第一压环27包括第一 主体271和第一连接环272。其中,第一主体271套设在通气管22的外壁上,第一连接环272的一端固定在第一主体271靠近通气管22的一侧,第一连接环272的另一端朝靠近雾化芯3的一侧延伸。烟油吸附件26和隔油管25由内到外依次套设在第一连接环272外,且烟油吸附件26和隔油管25远离电池组件的一端抵接至第一主体271。
[0047]结合图6所示,第二压环28包括第二主体281和第二连接环282。其中,第二主体281套设在雾化座31的外侧壁上,第二连接环282的一端固定在第二主体281远离雾化座31外侧壁的一侧,第二连接环282的另一端朝靠近吸嘴I的一侧延伸。隔油管25和烟油吸附件26由外到内依次套设在第二连接环282外,且且烟油吸附件26和隔油管25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抵接至第一主体281。
[0048]结合图1、图2、图4、图7和图8所示的实施例对雾化芯3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49]如图1所示,雾化芯3包括雾化座31、雾化套32、电热丝组件33、压杆34、雾化电极组件35和密封盖36。
[0050]其中,雾化套32插设在储油套21内并与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雾化座31连接在雾化套32内,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电池组件电连接,电热丝组件33置于雾化座31内,压杆34的一端插设在通气管22内,压杆34的另一端弹性抵接至电热丝组件33。
[0051]结合图7所示,雾化座31大致为中空的柱体结构,其内形成有雾化腔(图上未标号),雾化座31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连接在雾化套32的内壁上。优选的,为了避免烟油从雾化座31与雾化套32的连接处泄漏,雾化座31与雾化套32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密封件(图上未标号)。
[0052]优选的,雾化座31靠近吸嘴I的一端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槽311,电热丝组件33的两端分别延伸出该安装槽311并与烟油吸附件36的内侧壁相抵接。
[0053]优选的,雾化座31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环形卡台312,第二压环28套设在雾化座31外并抵接至该环形卡台312,以使第二压环28更好的固定在雾化座31上,避免第二压环28移动。
[0054]雾化套32的一端插设在储油套21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内,并与紧固套24通过螺纹连接结构可拆卸的连接。雾化套32插设在储油套21内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密封件321,第一密封件321的外侧弹性抵接至储油套21,以使雾化套31与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雾化套32的另一端延伸出储油套21并用于与电池组件连接。
[0055]结合图8所示,电热丝组件33置于雾化座31的雾化腔内,其包括导油绳331和第一电热丝332。其中,导油绳331由吸油材料支撑,其沿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且导油绳331的两端分别架设在安装槽311上并弹性抵接至烟油吸附件26,第一电热丝332缠绕在导油绳331上,并用于雾化导油绳331上的烟油,第一电热丝332的两端分别通过雾化电极组件35与电池组件电连接。
[0056]压杆34大致为中空柱体结构,压杆34的一端插设在通气管22内,压杆34的另一端延伸至雾化座31内,并弹性抵接至电热丝组件33,以固定电热丝组件33。
[0057]具体的,结合图4所示,压杆34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件341和第二连接件342,且第二连接件342的外径大于第一连接件341。第一连接件341插接至通气管22内,并与通气管22过盈配合,第一连接件341的管径与通气管22相适配。优选的,为了避免第一连接件34与通气管22间发生转动,第一连接件341插入至通气管22内的一端的外侧壁上设有防滑的滚花(图上未标号)。第二连接件342盖设在雾化座31朝向吸嘴I的一端并延伸至雾化腔内,以密封雾化座31,避免烟油进入雾化座31内,故第二连接件342的管径与雾化腔的内径相适配。进一步的,为了避免电热丝组件33在雾化腔内晃动,而影响其的雾化效果,第二连接件342延伸至雾化腔的一端弹性抵接至电热丝组件33,以固定电热丝组件33。
[0058]优选的,为了避免烟油从第二连接件342与雾化座31的缝隙中流入雾化座31内,还可以在第二连接件342外套设密封盖36,该密封盖36抵接至电热丝组件33,以固定电热丝组件33,同时避免烟油从安装槽311与电热丝组件33的缝隙中流入雾化座31内。
[0059]雾化电极组件35连接在雾化座31远离吸嘴I的一端内,其包括内电极351、绝缘件352和外电极。本实施例中,雾化座31由导电材料制得,并用作所述外电极,第一电热丝332的两端本别与雾化座31和内电极351电连接,从而实现与电池组件的电连接。
[0060]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雾化电极组件35还可以是并列设置并相互隔离的两个电极,第一电热丝332的两端分别与并列设置的两个电极电连接。因此,其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传输电能即可。
[0061]优选的,内电极351上开设有与雾化腔相连通的通气孔353,从电池组件传来的气流经过所述通气孔353进入雾化腔内。
[0062]本实施例中,雾化芯3包括雾化座31、雾化套32、电热丝组件33、压杆34、雾化电极组件35和密封盖36。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雾化芯3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只要其能雾化烟油即可。
[0063]图9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其与实施例之一的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雾化芯3的结构不同。
[0064]如图9所示,雾化芯3包括中空的雾化座31、雾化套32、雾化电极组件35和第二电热丝37。
[0065]其中,雾化套32插设在储油套21内并与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雾化座31连接在雾化套32内,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电池组件电连接。第二电热丝37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并缠绕呈中空的柱状结构,第二电热丝37位于烟油吸附件26内并与烟油吸附件26的内壁相贴合,以使第二电热丝37直接雾化烟油吸附件26内的烟油。
[0066]由于第二电热丝37缠绕成中空的柱状结构,且第二电热丝37与烟油吸附件26的内侧壁相贴合,使得第二电热丝37与烟油吸附件26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形成更多的烟雾。
[0067]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8](I)通过储油腔存储烟油,不仅增加了储油量,还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子烟采用储油棉储油,使得烟油在储油腔中的存储时间较长后储油棉内的棉絮会分解到烟油内,而导致烟油变质的技术问题,实现了不采用储油棉进行储油,避免烟油变味变质的技术效果。
[0069](2)通过烟油吸附件起暂存烟油的作用,以使储油腔内的烟油通过烟油吸附件被雾化芯雾化,并且当储油腔内的烟油用完后,烟油吸附件还能使雾化芯正常工作一段时间,避免雾化芯内的电热丝很快产生烧焦的现象。
[0070](3)通过设置烟油吸附件还可以避免用户在仰吸时,由于烟油量不够而使烟油无法浸透到雾化芯的电热丝组件内,而造成电热丝干烧,产生烧棉的现象,从而影响用户体验效果,由于多个导油孔均匀设置在隔油管的外周,即使用户仰吸时,储油腔内的烟油仍然可以透过导油孔渗入烟油吸附件内。
[0071](4)由于烟油吸附件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套设在通气管外,能够增加 烟油吸附件的吸附烟油的面积,从而增大烟油吸附件的吸油量,避免烟油吸附件过饱和而产生漏油的现象。
[0072]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组合形成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油套(21),所述储油套(21)内设有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设置的通气管(22)及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23),所述储油套(21)内插设有与所述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的雾化芯(3),所述雾化芯(3)位于所述通气管(22)的一端,所述通气管(22)外套设有一端抵接至所述雾化芯(3)的烟油吸附件(26),所述烟油吸附件(26)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内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22)的外壁,所述烟油吸附件(26)外套设有隔油管(25),所述储油腔(23)位于所述储油套(21)与所述隔油管(25)之间,所述隔油管(25)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储油腔(23)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导油孔(251),以使所述雾化芯(3)能够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26)上的烟油,所述雾化芯(3)雾化烟油形成的烟雾经所述通气管(22)导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隔油管(25)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所述隔油管(25)的两端分别抵接有第一压环(27)和第二压环(28),所述第一压环(27)固定在所述通气管(22)的外侧壁上,所述第二压环(28)固定在所述雾化芯(3)上,所述烟油吸附件(26)位于所述第一压环(27)和所述第二压环(28)之间,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外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隔油管(25)的内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3)包括中空的雾化座(31)、雾化套(32)、电热丝组件(33)、压杆(34)及电连接至所述电热丝组件(33)的雾化电极组件(35),所述雾化套(32)插设在所述储油套(21)内并与所述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31)连接在所述雾化套(32)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所述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电热丝组件(33)置于所述雾化座(31)内,所述压杆(34)的一端插设在所述通气管(22)内,所述压杆(34)的另一端弹性抵接至所述电热丝组件(33)以固定所述电热丝组件(33),所述电热丝组件(33)包括导油绳(331)及缠绕在所述导油绳(331)上的用于雾化所述导油绳(331)上烟油的第一电热丝(332),所述导油绳(331)沿所述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所述导油绳(331)的两端分别弹性抵接至所述烟油吸附件(2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31)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一端外套设有抵持在所述导油绳(331)上的密封盖(36),以避免烟油流入所述雾化座(31)内,所述压杆(34)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的一端穿过所述密封盖(36)并固定在所述密封盖(36)内。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油吸附件(26)环绕所述雾化座(31)的一端的外周面包覆设置,所述雾化座(31)侧壁的与所述烟油吸附件(26)相对应的位置处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架设所述导油绳(331)的安装槽(311),所述导油绳(331)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311)弹性抵接至所述烟油吸附件(26)。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芯(3)包括中空的雾化座(31)、雾化套(32)、第二电热丝(37)及电连接至所述第二电热丝(37)的雾化电极组件(35),所述雾化套(32)插设在所述储油套(21)内并与所述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31)连接在所述雾化套(32)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所述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第二电热丝(37)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并缠绕呈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第二电热丝(37)位于所述烟油吸附件(26)内并与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内壁相贴合。7.根据权利要求3或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套(32)的外侧壁上套设有第一密封件(321),所述第一密封件(321)弹性抵接至所述储油套(21),以使所述雾化套(31)与所述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环(27)包括固定在所述通气管(22)上的第一主体(271),及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一主体(271)上、另一端朝靠近所述雾化芯(3)的一侧延伸的第一连接环(272),所述隔油管(25)和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远离所述电池组件的端部分别套设在所述第一连接环(272)夕卜。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环(28)包括固定在所述雾化芯(3)上的第二主体(281),及一端固定在所述第二主体(281)上、另一端朝远离所述雾化芯(3)的一侧延伸的第二连接环(282),所述隔油管(25)和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靠近所述电池组件端部分别嵌设在所述第二连接环(282)内。10.—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油套(21),所述储油套(21)内设有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设置的通气管(22)及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23),所述储油套(21)内插设有与所述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的雾化芯(3),所述雾化芯(3)位于所述通气管(22)的一端,所述通气管(22)外套设有一端抵接至所述雾化芯(3)的烟油吸附件(26),所述烟油吸附件(26)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内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22)的外壁,所述烟油吸附件(26)外套设有隔油管(25),所述储油腔(23)位于所述储油套(21)与所述隔油管(25)之间,所述隔油管(25)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储油腔(23)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烟油吸附件(26)的导油孔(251),以使所述雾化芯(3)能够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26)上的烟油,所述雾化芯(3)雾化烟油形成的烟雾经所述通气管(22)导出。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储油套,所述储油套内设有通气管及用于存储烟油的储油腔,所述储油套内插设有与所述储油套弹性密封相连的雾化芯,所述通气管外套设有一端抵接至所述雾化芯的烟油吸附件,所述烟油吸附件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内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的外壁,所述烟油吸附件外套设有隔油管,所述隔油管上设有多个用于将所述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烟油吸附件的导油孔,以使所述雾化芯能够雾化所述烟油吸附件上的烟油。本实用新型不仅增加了储油量,避免烟油容易变味变质,且通过设置烟油吸附件还可以避免用户在仰吸时造成电热丝干烧。
【IPC分类】A24F47/00
【公开号】CN204653781
【申请号】CN201520158240
【发明人】刘秋明
【申请人】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9日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