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 ]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烟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背景技术】
[0002]现有技术中,电子烟包括雾化组件和电池组件,雾化组件将烟油吸附在棉储油上,以实现固油、锁油的效果,电热丝组件通过雾化储油棉上的烟油来产生烟雾,因此当储油棉内的烟油使用完后,用户无法添加烟油,造成资源浪费。并且烟油在储油腔中的存储时间较长后储油棉内的棉絮会分解到烟油内,而导致烟油变质,最终影响用户的吸烟口感,并且在运输或携带电子烟的过程中容易产生漏油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000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
[0004]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提供一种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组合形成电子烟,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组件、储油组件及雾化芯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所述储油组件一端的端口处形成有加油口,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加油口处;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中空的雾化座、雾化盖、雾化电极组件及电连接至所述雾化电极组件的电热丝组件,所述雾化盖插设在所述储油组件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连接在所述雾化盖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座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雾化座与所述雾化盖间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所述电热丝组件置于所述雾化座内并用于雾化所述第二储油腔内的烟油,所述雾化盖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第二储油腔内的进油孔;
[0006]所述储油组件内可活动的套设有按键机构,所述按键机构的一端从所述吸嘴组件中穿设,所述按键机构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雾化座与所述雾化盖之间、并弹性抵接至所述雾化盖以封堵所述进油孔,通过按压所述按键机构以使所述按键机构与所述雾化盖相分离,进而使烟油流入所述第二储油腔内。
[0007]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按键机构包括弹性件、通气管和支撑管,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雾化座上,所述弹性件的另一端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并推抵所述通气管以将所述进油孔堵塞,所述支撑管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插接相连,所述支撑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吸嘴组件内并与所述吸嘴组件弹性密封相连,以使所述电热丝组件雾化产生的烟雾穿过所述按键机构后流入所述吸嘴组件内。
[0008]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支撑管远离所述雾化芯组件的一端套设有按键,所述按键与所述吸嘴组件的端面形成圆整表面。
[0009]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盖面向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设有所述进油孔及用于供所述通气管穿设的通孔,所述进油孔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油孔环绕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所述雾化盖上。
[0010]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座面向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设有卡槽,所述弹性件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槽内。
[0011]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电热丝组件包括由吸油材料制成的导油绳,及缠绕在所述导油绳上用于雾化所述导油绳上烟油的电热丝,所述导油绳沿所述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所述导油绳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储油腔内。
[0012]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座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架设所述导油绳的安装槽,所述导油绳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延伸至所述第二储油腔内;所述雾化座的外侧壁上间隔套设第一密封件和第二密封件,所述第一密封件与所述第二密封件分别弹性抵接至所述导油绳,以避免烟油直接通过所述安装槽流入所述雾化座内。
[0013]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电热丝组件包括由吸油材料制成的吸油柱,及套设在所述吸油柱内的电热丝;所述电热丝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并缠绕呈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电热丝与所述吸油柱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吸油柱的外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雾化座的内壁。
[0014]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雾化组件中,所述雾化座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入所述所述吸油柱的导油通道。
[0015]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组件、储油组件及雾化芯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所述储油组件一端的端口处形成有加油口,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加油口处;所述雾化芯组件包括中空的雾化座、雾化盖、雾化电极组件及电连接至所述雾化电极组件的电热丝组件,所述雾化盖插设在所述储油组件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连接在所述雾化盖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固定在所述雾化座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雾化座与所述雾化盖间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所述电热丝组件置于所述雾化座内并用于雾化所述第二储油腔内的烟油,所述雾化盖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第二储油腔内的进油孔;
[0016]所述储油组件内可活动的套设有按键机构,所述按键机构的一端从所述吸嘴组件中穿设,所述按键机构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雾化座与所述雾化盖之间、并弹性抵接至所述雾化盖以封堵所述进油孔,通过按压所述按键机构以使所述按键机构与所述雾化盖相分离,进而使烟油流入所述第二储油腔内。
[0017]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首先当用户按压按键机构时,通气管与雾化盖相分离,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流入雾化芯组件的第二储油腔内,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一定量的烟油流入第二储油腔中,再松开按键机构,由于弹性件具有回复力,通气管在该回复力的推动下重新将进油孔堵塞,使第一储油腔处于密封的状态。其次,当不按压按键机构时,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不与外界接触,可延长烟油保质存储时间,避免烟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变质的问题。最后,挡油件面向烟油冷凝腔的一侧的表面为与雾化组件的纵向形成小于90°的斜面,以使冷凝在烟油冷凝腔内的烟油流回第一储油腔内,避免用户吸食到烟油,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第一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第二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座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4是图1所示雾化组件的雾化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雾化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0025]图1?图4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一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所述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图上未示出)组合形成电子烟,如图1和图2所示,雾化组件包括吸嘴组件1、储油组件2及雾化芯组件3。储油组件2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22,储油组件2 —端的端口处形成有加油口,吸嘴组件I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加油口处。
[0026]如图1所示,雾化芯组件3包括中空的雾化座31、雾化盖32、雾化电极组件35及电连接至雾化电极组件35的电热丝组件33。其中,雾化盖32插设在储油组件2内并与储油组件2弹性密封相连,雾化座31连接在雾化盖32内,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电池组件电连接,雾化座31与雾化盖32间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34,电热丝组件33置于雾化座31内并用于雾化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雾化盖32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导入第二储油腔34内的进油孔321。
[0027]储油组件2内可活动的套设有按键机构4,按键机构4的一端从吸嘴组件I中穿设,按键机构4的另一端延伸至雾化座31与雾化盖32之间、并弹性抵接至雾化盖32以封堵进油孔321,结合图2所示,通过按压按键机构4以使按键机构4与雾化盖32相分离,进而使烟油流入第二储油腔34内。
[0028]如图2所示,按键机构4包括弹性件41、通气管42和支撑管43。其中,弹性件41的一端固定在雾化座31上,弹性件41的另一端弹性抵接至通气管42并推抵通气管42以将进油孔321堵塞。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1可以为弹簧或弹片等结构,优选的,弹性件41为弹簧结构。进一步的,支撑管43的一端与通气管42插接相连,支撑管43的另一端延伸至吸嘴组件I内并与吸嘴组件I弹性密封相连,以使电热丝组件33雾化产生的烟雾穿过按键机构4后流入吸嘴组件I内,从而供用户吸食。
[0029]本实施例中,通气管42可活动的套设在储油组件2内,且通气管42的一端延伸至雾化座31与雾化盖32之间、并弹性抵接至雾化盖32以封堵进油孔321。当不按压按键机构4时,如图1所示,雾化盖32上的进油孔321被通气管42堵塞,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无法流到雾化芯组件3内,此时储油组件2处于密封状态,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不与外界接
触,可延长烟油保质存储时间。当按压按键机构4时,如图2所示,通气管42与雾化盖32相分离,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流入雾化芯组件3的第二储油腔34内。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一定量的烟油流入第二储油腔34中,再松开按键机构4,由于弹性件41具有回复力,通气管42在该回复力的推动下重新将进油孔321堵塞,使第一储油腔22处于密封的状态。
[0030]具体的,通气管42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通气管421和第二通气管422。其中,第一通气管421的两端分别与第二通气管422和支撑管43相连,第一通气管421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并与储油套21之间围成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22。第二通气管422位于雾化座31与雾化盖32之间,且第二通气管422的一端为密闭端,该密闭端与第一通气管421抵接相连并用于封堵进油孔321。第二通气管422的另一端为开口端,该开口端可活动的插设在雾化盖32与雾化座31之间。本实施例中,第二通气管422的管径大于雾化座31的外径,但小于雾化盖32的内径,以使第二通气管422能活动的插设在雾化座31与雾化盖32之间,并将进油孔321封堵。
[0031]进一步的,支撑管43远离雾化芯组件3的一端外套设有中空的按键44,电热丝组件33雾化的烟雾直接通过该按键44被用户吸食。优选的,该按键44与吸嘴组件I的端面形成圆整表面,以使整个电子烟更美观。此外,为了使客户按压舒适,可以将按键44采用硅胶等软质材料制得。
[0032]结合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对雾化芯组件3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33]如图1所示,雾化组件3包括雾化座31、雾化盖32、电热丝组件33、第二储油腔34、雾化电极组件35和绝缘管36。
[0034]其中,雾化盖32插设在储油组件2内并与储油组件2的内壁弹性抵接,雾化座31可拆卸的连接在雾化盖32内,且雾化座31与雾化盖32间形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34,雾化座31内设置有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的绝缘管36,电热丝组件33架设在绝缘管36上并用于雾化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雾化电极组件34固定在雾化座31远离吸嘴组件I的一端,并分别与电热丝组件33和电池组件电连接。
[0035]结合图3所示,雾化座31大致为中空的柱体结构,其内部形成有雾化腔(图上未标号),电热丝组件33置于该雾化腔内,且雾化座31的一端通过螺纹结构连接与雾化盖32的内壁相连。
[0036]优选的,雾化座31面向吸嘴组件I的一端的端口处设有卡槽311,弹性件41的一端固定在该卡槽311内,弹性件41的另一端抵接至第二通气管422,并推抵第二通气管422以将进油孔321封堵。由于本实施例中,弹性件41为弹簧结构,故卡槽311呈环状。
[0037]优选的,雾化座31靠近吸嘴11的一端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的安装槽312,电热丝组件33架设在两个安装槽312内。结合图2所示,为了避免烟油直接通过安装槽312流入雾化座31内而被用户吸食,雾化座31的外侧壁上间隔套设有第一密封件315和第二密封件316,且第一密封件315与第二密封件316分别弹性抵接至电热丝组件33,从而避免烟油从安装槽312与电热丝组件33的缝隙中流入雾化座31内。本实施例中,雾化座31的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第一凹槽317和第二凹槽318,第一密封件315嵌设在第一凹槽317内,第二密封件316嵌设在第二凹槽318内。
[0038]优选的,雾化座31的外侧壁上凸设有环形卡台314,该环形卡台314抵接至雾化盖32,以使雾化盖32与雾化座31间围成所述第二储油腔34,而该环形卡台314即为第二储油腔34的底壁。
[0039]结合图4所示,雾化盖32插设在储油组件2内,雾化盖32的外壁与储油组件2的内壁弹性密封相连,以避免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从雾化盖32与储油组件2的连接缝隙中泄露。且雾化盖32的内壁与雾化座31的外壁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34,环形卡台314构成该第二储油腔34的底壁。
[0040]优选的,雾化盖32的外侧壁上设有第三凹槽323,第三凹槽323内固定有第三密封件324,且第三密封件324弹性抵接至储油组件2的内壁,以使雾化盖32与储油组件2弹性密封相连。
[0041]优选的,雾化盖32面向第一储油腔22的一端设有进油孔321和通孔322。其中,通孔322位于雾化盖32的中心处,第一通气管421穿过该通孔322与第二通气管322相连。本实施例中,进油孔321包括多个,多个进油孔321环绕通孔322均匀分布在雾化盖32上,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通过该进油孔321导入第二储油腔34内。
[0042]如图1所示,电热丝组件33包括导油绳331和电热丝332,导油绳331由吸油材料制成,所述吸油材料可以是泡沫镍或纤维等,其材料不作具体限定,导油绳331沿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其两端架设在安装槽312上并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油腔34内,电热丝332缠绕在该导油绳331上,并用于雾化导油绳331上的烟油,电热丝332的两端分别电连接至雾化电极组件35,从而实现与电池组件的电连接。
[0043]本实施例中,电热丝组件33包括两个,两个电热丝组件33的导油绳331分别沿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并相互平行的间隔设置,相邻两导油绳331之间设置有由吸油材料制成的隔离件37,且相邻两导油绳331分别弹性抵接至该隔离件37,隔离件37沿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其两端分别延伸至第二储油腔34内。
[0044]通过在雾化腔内设置多个电热丝组件33,可以增大烟雾量,并且通过设置隔离件37,可防止两个相邻的电热丝组件33上的电热丝332相互接触导致短路的现象。当导油绳331上的烟油用完时,隔离件37上的烟油还能使电热丝332正常工作一段时间,使得导油绳331不会很快产生烧焦的现象,此外,当导油绳331的导油能力不足时,隔离件37可提供烟油给导油绳331,可防止导油绳导油能力不足而导致烧焦现象。
[0045]绝缘管36收容在雾化腔内并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分布,绝缘管36上开设有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孔(图上未标号),导油绳331的两端穿过该固定孔并架设在绝缘管36上。电热丝332缠绕在该导油绳331上,并位于绝缘管36内,由于本实施例中雾化座31由导电材料制得,将电热丝332纳置在绝缘管36内能够避免电热丝332与雾化座31触碰,有效提高电热丝332阻值的稳定性。
[0046]雾化电极组件35连接在雾化座31远离吸嘴组件I的一端,并用于与电池组件电连接。雾化电极组件35包括内电极351、绝缘件352和外电极。本实施例中,雾化座31由导电材料制得,并用作所述外电极,电热丝332的两端分别与雾化座31和内电极351电连接,从而实现与电池组件的电连接。
[0047]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雾化电极组件35还可以是并列设置并相互隔离的两个电极,电热丝332的两端分别与并列设置的两个电极电连接。因此,其结构不作具体限定,只要能够传输电能即可。
[0048]优选的,内电极351上开设有与雾化腔相连通的通气孔(图上未标号),从电池组件传来的气流经过所述通气孔进入雾化腔内。
[0049]本实施例中,雾化芯组件3包括雾化座31、雾化盖32、电热丝组件33、第二储油腔34、雾化电极组件35和绝缘管36。可以理解的是,本申请的雾化芯组件3并不限定于上述结构,还可以是其它结构,只要其能雾化烟油即可。
[0050]结合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对储油组件2的具体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51]如图1所示,储油组件2包括储油套21、第一储油腔22、紧固套23和连接环24。
[0052]其中,储油套21大致为圆筒状结构,储油套21与通气管42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22,紧固套23和连接环24分别连接在储油套21相对的两端,紧固套23连接在储油套21靠近电池组件的一端,并用于与电池组件相连,连接环24连接在储油套背离电池组件的一端,并与吸嘴组件I可拆卸的连接。当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储油套21与紧固套23及连接环24可以为一体成型结构,在此不作具体限定。
[0053]优选的,为了方便用户查看第一储油腔22内烟油的余量,储油套21可以由可透光的材料制得。
[0054]如图2所示,吸嘴组件I包括吸嘴11和挡油件12,挡油件12可拆卸的连接在储油套21的一端并与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吸嘴11可拆卸的连接在挡油件12上,按键机构4延伸至吸嘴11内。
[0055]其中,吸嘴11内形成有烟油冷凝腔110,烟油冷凝腔110的底壁处设有出气孔(图上未标号),按键机构4延伸至该出气孔并与吸嘴11的端面形成圆整表面。由于吸嘴11可拆卸的连接在挡油件12上,用户可以定时将吸嘴11拆卸下来以清理烟油冷凝腔110内存留的烟液,防止用户抽烟时吸到烟液。
[0056]优选的,挡油件12面向烟油冷凝腔110的一侧的表面为与雾化组件的纵向形成小于90°的斜面,以使冷凝在烟油冷凝腔110内的烟油流回第一储油腔22内。
[0057]优选的,挡油件12与通气管42的连接处设有第四密封件13,以避免烟油从挡油件12与通气管42的连接缝隙中泄
露。并且挡油件12外套设有第五密封件14,该第五密封件14的内侧固定在挡油件12上,第五密封件14的外侧弹性抵接至储油套21的内壁,从而使挡油件12并与储油套21弹性密封相连,避免烟油泄露,提高用户体验效果。
[0058]图5示出了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之二提供的一种雾化组件,其与实施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电热丝组件33的结构不同。
[0059]如图5所示,电热丝组件33包括由吸油材料制成的吸油柱333,及套设在吸油柱333内的电热丝332,所述吸油材料可以是泡沫镍或纤维等,其材料不作具体限定。电热丝332沿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并缠绕呈中空的柱状结构,电热丝332与吸油柱333的内壁相贴合,吸油柱333的外壁弹性抵接至雾化座31的内壁。
[0060]由于电热丝332缠绕成中空的柱状结构,且电热丝332与吸油柱333的内侧壁相贴合,使得电热丝332与吸油柱333的接触面积增大,从而可以形成更多的烟雾。
[0061]进一步的,为了使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能够渗入吸油柱333内,雾化座31的侧壁上设有导油通道,本实施例中,该导油通道为安装槽312。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它实施例中,导油通道还可以穿孔等结构,只要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能渗入吸油柱333内即可。
[0062]综上所述,实施本实用新型的雾化组件及电子烟,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63](I)当按压按键机构时,通气管与雾化盖相分离,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流入雾化芯组件的第二储油腔内,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一定量的烟油流入第二储油腔中,再松开按键机构,由于弹性件具有回复力,通气管在该回复力的推动下重新将进油孔堵塞,使第一储油腔处于密封的状态。
[0064](2)当不按压按键机构时,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不与外界接触,可延长烟油保质存储时间,避免烟油吸收空气中的水分而导致变质的问题。
[0065](3)按键与吸嘴组件的端面形成圆整表面,以使整个电子烟更美观。
[0066](4)挡油件面向烟油冷凝腔的一侧的表面为与雾化组件的纵向形成小于90°的斜面,以使冷凝在烟油冷凝腔内的烟油流回第一储油腔内,避免用户吸食到烟油,从而提高用户的体验效果。
[0067]虽然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具体实施例进行说明的,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明白,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变换及等同替代。另外,针对特定情形或材料,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各种修改,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所公开的具体实施例,而应当包括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全部实施方式。
【主权项】
1.一种雾化组件,用于与电池组件组合形成电子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组件(I)、储油组件(2)及雾化芯组件(3),所述储油组件(2)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22),所述储油组件(2) —端的端口处形成有加油口,所述吸嘴组件(I)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加油口处;所述雾化芯组件(3)包括中空的雾化座(31)、雾化盖(32)、雾化电极组件(35)及电连接至所述雾化电极组件(35)的电热丝组件(33),所述雾化盖(32)插设在所述储油组件(2)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2)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31)连接在所述雾化盖(32)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所述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雾化座(31)与所述雾化盖(32)间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34),所述电热丝组件(33)置于所述雾化座(31)内并用于雾化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所述雾化盖(32)上开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的进油孔(321); 所述储油组件(2)内可活动的套设有按键机构(4),所述按键机构(4)的一端从所述吸嘴组件(I)中穿设,所述按键机构(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雾化座(31)与所述雾化盖(32)之间、并弹性抵接至所述雾化盖(32)以封堵所述进油孔(321),通过按压所述按键机构(4)以使所述按键机构(4)与所述雾化盖(32)相分离,进而使烟油流入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机构(4)包括弹性件(41)、通气管(42)和支撑管(43),所述弹性件(4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雾化座(31)上,所述弹性件(41)的另一端弹性抵接至所述通气管(42)并推抵所述通气管(42)以将所述进油孔(321)堵塞,所述支撑管(43)的一端与所述通气管(42)插接相连,所述支撑管(43)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吸嘴组件(I)内并与所述吸嘴组件(I)弹性密封相连,以使所述电热丝组件(33)雾化产生的烟雾穿过所述按键机构(4)后流入所述吸嘴组件(I)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管(43)远离所述雾化芯组件(3)的一端套设有按键(44),所述按键(44)与所述吸嘴组件(I)的端面形成圆整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盖(32)面向所述吸嘴组件(I)的一端设有所述进油孔(321)及用于供所述通气管(42)穿设的通孔(322),所述进油孔(321)包括多个,多个所述进油孔(321)环绕所述通孔(322)均匀分布在所述雾化盖(32)上。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31)面向所述吸嘴组件(I)的一端设有卡槽(311),所述弹性件(41)的一端固定在所述卡槽(311)内。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组件(33)包括由吸油材料制成的导油绳(331),及缠绕在所述导油绳(331)上用于雾化所述导油绳(331)上烟油的电热丝(332),所述导油绳(331)沿所述雾化组件的横向设置,所述导油绳(331)的两端分别延伸至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31)的侧壁上设有两个相对间隔设置并用于架设所述导油绳(331)的安装槽(312),所述导油绳(312)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安装槽(312)延伸至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所述雾化座(31)的外侧壁上间隔套设第一密封件(314)和第二密封件(315),所述第一密封件(314)与所述第二密封件(315)分别弹性抵接至所述导油绳(331),以避免烟油直接通过所述安装槽(312)流入所述雾化座(31)内。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热丝组件(33)包括由吸油材料制成的吸油柱(333),及套设在所述吸油柱(333)内的电热丝(332);所述电热丝(332)沿所述雾化组件的纵向延伸并缠绕呈中空的柱状结构,所述电热丝(332)与所述吸油柱(333)的内壁相贴合,所述吸油柱(333)的外壁弹性抵接至所述雾化座(31)的内壁。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座(31)的侧壁上设有用于将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导入所述所述吸油柱(333)的导油通道。10.—种电子烟,包括相互连接的电池组件和雾化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组件(I)、储油组件(2)及雾化芯组件(3),所述储油组件(2)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22),所述储油组件(2) —端的端口处形成有加油口,所述吸嘴组件(I)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加油口处;所述雾化芯组件(3)包括中空的雾化座(31)、雾化盖(32)、雾化电极组件(35)及电连接至所述雾化电极组件(35)的电热丝组件(33),所述雾化盖(32)插设在所述储油组件(2)内并与所述储油组件(2)弹性密封相连,所述雾化座(31)连接在所述雾化盖(32)内,所述雾化电极组件(35)固定在所述雾化座(31)的一端并用于与所述电池组件电连接,所述雾化座(31)与所述雾化盖(32)间围成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二储油腔(34),所述电热丝组件(33)置于所述雾化座(31)内并用于雾化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的烟油,所述雾化盖(32)上开设有用于将第一储油腔(22)内的烟油导入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的进油孔(321); 所述储油组件(2)内可活动的套设有按键机构(4),所述按键机构(4)的一端从所述吸嘴组件(I)中穿设,所述按键机构(4)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雾化座(31)与所述雾化盖(32)之间、并弹性抵接至所述雾化盖(32)以封堵所述进油孔(321),通过按压所述按键机构(4)以使所述按键机构(4)与所述雾化盖(32)相分离,进而使烟油流入所述第二储油腔(34)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雾化组件及电子烟,所述雾化组件包括吸嘴组件、储油组件及雾化芯组件,所述储油组件内设有用于存储烟油的第一储油腔,所述储油组件一端的端口处形成有加油口,所述吸嘴组件的一端可拆卸的连接在所述加油口处。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当按压按键机构时,通气管与雾化盖相分离,第一储油腔内的烟油流入雾化芯组件的第二储油腔内,因此,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使一定量的烟油流入第二储油腔中。
【IPC分类】A24F47/00
【公开号】CN204653780
【申请号】CN201520152674
【发明人】刘秋明
【申请人】惠州市吉瑞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23日
【申请日】2015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