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咸潮试验水槽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拟河口海岸的咸潮试验水槽。
【背景技术】
[0002]河口地区淡水主要来源于河道,枯水期,因河道淡水水量较少会出现海水倒灌(即咸潮)的现象,海水倒灌将使河道的取水口(如自来水厂的取水口)无法从河道取得符合标准的用水,影响生活用水的供应;同时,海水倒灌还会对该区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因此,咸潮的防治工作相当重要。
[0003]进行咸潮防治首先要对咸潮形成机理进行研宄,目前,通过模拟试验对咸潮的形成机理进行研宄是最为简单有效的办法,而试验水槽的设计直接影响试验研宄结果。
【发明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咸潮试验水槽,其可摸拟研宄咸潮形成机理。
[000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咸潮试验水槽,包括槽体以及与位于槽体下游的出水口相连的咸水池,槽体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可检测槽体内的水的盐度和水位的第一盐度仪和第一水位计,槽体的出水口处设有临时闸门,通过临时闸门控制槽体和咸水池之间的连通与隔离,所述的咸水池的外侧设有淡水池、高浓度盐水池、调配水池、目标浓度盐水池和低浓度盐水回收池,其中,淡水池和高浓度盐水池分别设置有可将其内的淡水和高浓度盐水输入调配水池的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调配水池内设有第二盐度仪,并可通过第三水泵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目标浓度水池;而目标浓度水池则可通过第四水泵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到咸水池的尾区,咸水池的侧壁在对应其中部的深前区位置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溢流坝,咸水池内的水位高于溢流坝时,咸水池的水可通过溢流坝进入低浓度盐水回收池,咸水池的浅前区设置有第二水位计,所述的第一盐度仪、第一水位计、第二水位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二盐度仪、第三水泵、第四水泵与控制系统电联连接。
[0006]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咸潮试验水槽,摸拟试验时,先往槽体的上游注入预定量的淡水,注入量由流量计控制,同时,通过第四水泵将目标浓度水池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到咸水池的尾区,使咸水池的水位控制在预定平均水位;然后,开启出水口处的闸门,此时,咸水池内的盐水以盐水楔的形态上溯到槽体,待盐水楔上溯至试验观测段的中部,控制系统按照预定潮位曲线控制第四水泵的输送速度以控制咸水池的水位(控制第四水泵的输送速度时,还需考溢流坝的溢流速度);随后,咸界位置除了随着咸水池水位涨落而周期性进退,同时,也因潮差大小和盐水楔初始位置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运动;如此重复多个(一般为2 — 10个)潮周期后,咸界移动范围稳定,记录涨憩和落憩时刻的咸界位置,并开启实时流速和盐度数据采集程序,最终对流速和盐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咸潮形成机理的摸拟研宄工作。
【附图说明】
[0007]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0008]图2是图1的A部分的放大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09]如图1、图2所示,所述的一种咸潮试验水槽,包括狭长的槽体I以及与位于槽体I下游的出水口相连的咸水池2,槽体I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可检测槽体内的水的盐度和水位的第一盐度仪11和第一水位计12,槽体I的出水口处设有临时闸门13,通过临时闸门13可控制槽体I和咸水池2之间的连通与隔离,所述的咸水池2的外侧设有淡水池3、高浓度盐水池4、调配水池5、目标浓度盐水池6和低浓度盐水回收池7,其中,淡水池3和高浓度盐水池4分别设置有可将其内的淡水和高浓度盐水输入调配水池5的第一水泵31和第二水泵41 ;调配水池5内设有第二盐度仪52,并可通过第三水泵51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目标浓度水池6 ;而目标浓度水池6则可通过第四水泵61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到咸水池2的尾区23,咸水池2的侧壁在对应其中部的深前区22位置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溢流坝(溢流坝可为可升降的闸板,图中未表示),咸水池2内的水位高于溢流坝的坝面时,咸水池2的水可通过溢流坝进入低浓度盐水回收池7,一方面可将槽体I流入咸水池2内并由于密度差处于顶层的淡水排出咸水池2以保持咸水池内的浓度符合试验要求,另一方面,可调节咸水池2的水位;咸水池2的浅前区21设置有第二水位计24,所述的第一盐度仪11,第一水位计12,第二水位计24,第一水泵31、第二水泵41、第二盐度仪52、第三水泵51、第四水泵61与控制系统8电联连接,控制系统8可根据调配水池5内的水的盐度,分别控制淡水池3和高浓度盐水池4的第一水泵31和第二水泵41输入调配水池5的输入量,以控制调配水池5内的盐水的浓度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目标浓度水池6内则设有搅拌水泵(图中未表示),通过搅拌水泵驱动目标浓度水池内的盐水循环流动保证其内的盐水浓度稳定,控制系统8可根据咸水池2内的水位检测器24检测到的水位信息,控制第四水泵61输入咸水池2的盐水的速度。
[0010]试验前调整好溢流坝的溢水高度,试验时,先往槽体I的上游注入预定量的淡水,注入量由流量计(图中未表示)控制,同时,通过第四水泵61将目标浓度水池6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到咸水池2的尾区23,使咸水池2的水位控制在预定平均水位;然后,开启出水口处的闸门13,此时,咸水池2内的盐水以盐水楔的形态上溯到槽体1,待盐水楔上溯至试验观测段的中部,控制系统8按照预定潮位曲线控制第四水泵61的输送速度以控制咸水池2的水位(控制第四水泵61的输送速度时,还需考溢流坝的溢流速度);随后,咸界位置除了随着咸水池2水位涨落而周期性进退,同时,也因潮差大小和盐水楔初始位置不同而发生不同的运动;如此重复多个(一般为2 - 10个)潮周期后,咸界移动范围稳定,记录涨憩和落憩时刻的咸界位置,并开启实时流速和盐度数据采集程序,最终对流速和盐度数据进行分析,从而实现对咸潮形成机理的摸拟研宄工作。
[0011]所述的低浓度盐水回收池7设置有将其内的低浓度盐水输入到调配水池5的第五水泵71,所述的第五水泵71与控制系统8电联接,必要时,控制系统8控制第五水泵71将低浓度盐水从低浓度盐水回收池7输入到调配水池5参与调配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对从盐水池2流出的低浓度盐水进行回收利用。
[0012]为了减少摸拟试验场地的长度空间压力,所述的槽体I设有隔板9,通过该隔板9将槽体I隔“U”形的流道。
【主权项】
1.一种咸潮试验水槽,包括槽体以及与位于槽体下游的出水口相连的咸水池,槽体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可检测槽体内的水的盐度和水位的第一盐度仪和第一水位计,槽体的出水口处设有临时闸门,通过临时闸门控制槽体和咸水池之间的连通与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咸水池的外侧设有淡水池、高浓度盐水池、调配水池、目标浓度盐水池和低浓度盐水回收池,其中,淡水池和高浓度盐水池分别设置有可将其内的淡水和高浓度盐水输入调配水池的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调配水池内设有第二盐度仪,并可通过第三水泵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目标浓度水池;而目标浓度水池则可通过第四水泵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到咸水池的尾区,咸水池的侧壁在对应其中部的深前区位置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溢流坝,咸水池内的水位高于溢流坝时,咸水池的水可通过溢流坝进入低浓度盐水回收池,咸水池的浅前区设置有第二水位计,所述的第一盐度仪、第一水位计、第二水位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二盐度仪、第三水泵以及第四水泵与控制系统电联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咸潮试验水槽,其特征在于:低浓度盐水回收池设置有将其内的低浓度盐水输入到调配水池的第五水泵,所述的第五水泵与控制系统电联接。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咸潮试验水槽,包括槽体、咸水池、临时闸门、淡水池、高浓度盐水池、调配水池、目标浓度盐水池和低浓度盐水回收池,槽体沿其长度方向布置多个第一盐度仪和第一水位计,淡水池和高浓度盐水池分别设置有第一水泵和第二水泵;调配水池内设有第二盐度仪和第三水泵;目标浓度水池则可通过第四水泵将其内的符合试验浓度要求的盐水输入到咸水池的尾区,咸水池的侧壁在对应其中部的深前区位置设置有高度可调的溢流坝,咸水池的浅前区设置有第二水位计,第一盐度仪、第一水位计、第二水位计、第一水泵、第二水泵、第二盐度仪、第三水泵、第四水泵与控制系统电联连接。本实用新型可实现对咸潮形成机理的摸拟研究工作。
【IPC分类】G09B25/06
【公开号】CN204650906
【申请号】CN201520263631
【发明人】何贞俊, 苏波, 何用, 陈荣力, 卢陈, 高时友, 张金明, 吕文斌, 杨聿
【申请人】珠江水利委员会珠江水利科学研究院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4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