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风力抽水机教具的制作方法
【专利说明】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教学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力抽水机教具。
【【背景技术】】
[0002]目前的教育大多数只局限于学习课本的理论知识,缺少实践动手能力,对理论知识的掌握好多都是靠记忆而不是理解,这不仅增加了老师的负担,而且还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虽然好多学校都有好多的实验设备,也会开设许多实验课,但是经常使用成套的仪器进行教学也会使学生失去新鲜感和对实验内容的神秘感,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阻碍了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和动手操作能力,向机械专业的学生应该更多地是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只是单纯的给学生们灌输理论知识而不附加实验或者动手实践课程,很难提高学生的机械素养和动手能力,知识不能只会理论而不知道实际中的应用,本实用新型便提出设计出风力水泵教具,帮助同学理解课程中的原理。
[0003]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0004]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有效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风力抽水机教具。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风力抽水机教具,所述风力抽水机教具包括第一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风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支撑装置、转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旋转装置,所述风叶装置包括转块、设置于所述转块上的风叶、位于所述转块左侧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下两侧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锯齿环及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左侧的第三定位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盘、位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方的定位块、位于所述定位块下方的固定块、位于所述转盘下方的第三转轴及位于所述第三转轴下端的第一齿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下方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进水管、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二通孔、位于第二通孔右侧的出水管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表面上的封闭环,所述支架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支架及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架,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四转轴、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上的第五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五转轴上的第二齿轮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左侧的旋转叶,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转块接触,所述第一锯齿环呈圆环状,所述第一锯齿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锯齿环的外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第二定位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锯齿环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叶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0007]所述转块呈圆柱体,所述风叶与所述转块固定连接。
[0008]所述第一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的右表面与所述转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贯穿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
[0009]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上设有第二锯齿环,所述第二锯齿环呈圆环状,所述第二锯齿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锯齿环的上表面上设有锯齿O
[0010]所述第二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上方。
[0011]所述定位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滑动连接。
[0012]所述第三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转轴的上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下方。
[0013]所述封闭环呈圆环状,所述封闭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转轴紧密接触,所述封闭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
[0014]所述第一支架呈侧放的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15]所述第五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四转轴贯穿所述第五转轴的左右表面且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风力抽水机教具可以直观的展示风力抽水机的结构及其工作过程,能够帮助学生快速的理解,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使得老师不需要讲解太多同学们便会理解,学习效率高。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实用新型风力抽水机教具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风力抽水机教具包括第一框体1、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I上的风叶装置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I内部的支撑装置3、转动装置4、位于所述第一框体I下方的支架装置5、位于所述支架装置5下方的第二框体6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内部的旋转装置7。
[0019]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框体I呈长方体。所述风叶装置2包括转块22、设置于所述转块22上的风叶21、位于所述转块22左侧的第一转轴23、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3上下两侧的第一定位杆24、第二定位杆25、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23上的第一锯齿环26及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3左侧的第三定位杆27。所述转块22呈圆柱体,所述转块22水平放置,所述转块22位于所述第一框体I的右侧。所述风叶21设有两个且与所述转块22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3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23水平放置,所述第一转轴23的右表面与所述转块22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23的左端贯穿所述第一框体I的右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I的内部。所述第一定位杆24设有两个,所述第一定位杆24呈长方体,所述第一定位杆24水平放置,所述第一定位杆24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24与所述转块22接触,使得所述转块22不会上下偏移。所述第一锯齿环26呈圆环状,所述第一锯齿环26竖直放置,所述第一锯齿环26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23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锯齿环26的外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第一锯齿环26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23的左表面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定位杆25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定位杆25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轴23的上下两侧,所述第二定位杆25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25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锯齿环26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第三定位杆27呈圆柱体,所述第三定位杆27水平放置,所述第三定位杆27的右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2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
[0020]如图1所示,所述转动装置4包括转盘41、位于所述转盘41上的第二转轴42、位于所述第二转轴42上方的定位块43、位于所述定位块43下方的固定块44、位于所述转盘41下方的第三转轴45及位于所述第三转轴45下端的第一齿轮46。所述转盘41呈圆柱体,所述转盘41水平放置,所述转盘41上设有第二锯齿环411,所述第二锯齿环411呈圆环状,所述第二锯齿环411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锯齿环411的上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第一锯齿环26与所述第二锯齿环411卡合在一起,使得第一锯齿环26带动所述第二锯齿环411转动。所述第二转轴42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42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41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42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I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I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42与所述第一框体I滑动连接。所述定位块43呈圆柱体,所述定位块43位于所述第一框体I的上方,所述第二转轴42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4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转轴42的左右两侧,所述固定块44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44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43的下表面滑动连接,使得所述定位块43可以在所述固定块44上转动。所述第三转轴45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转轴45的上表面与所述转盘4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45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I的下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I的下方,所述第三转轴45与所述第一框体I滑动连接。所述第一齿轮46与所述第三转轴45固定连接。
[0021]如图1所示,所述支撑装置3
包括第一支撑杆31、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下方的第二支撑杆32、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1右侧的第三支撑杆33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33下方的第四支撑杆34。所述第一支撑杆31呈L型,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1的另一端顶靠在所述转盘41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支撑杆32呈L型,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撑杆32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41的下表面接触。所述第三支撑杆33呈L型,所述第三支撑杆33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支撑杆4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41的上表面接触。所述第四支撑杆34呈L型,所述第四支撑杆3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四支撑杆34的另一端与所述转盘41的下表面接触,从而可以转盘41的位置固定住。所述第三定位杆27顶靠在所述第三支撑杆33上。
[0022]如图1所示,所述第二框体6呈长方体,所述第二框体6位于所述第一框体I的下方。所述第二框体6包括第一通孔63、位于所述第一通孔63左侧的进水管61、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二通孔62、位于第二通孔62右侧的出水管64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6上表面上的封闭环65。所述第一通孔63呈圆形,所述第一通孔63使得所述第二框体6左侧的空间与其内部相通,所述第二通孔64呈圆形,所述第二通孔64使得所述第二框体6右侧的空间与其内部相通。所述进水管61对准所述第一通孔63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出水管62对准所述第二通孔64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封闭环65呈圆环状,所述封闭环65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转轴45紧密接触,所述封闭环65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6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45贯穿所述第二框体6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框体6的内部。
[0023]如图1所示,所述支架装置5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支架51及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架52。所述第一支架51呈侧放的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5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I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51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2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52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3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5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6的上表面固定连接。
[0024]如图1所示,所述旋转装置7包括第四转轴71、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71上的第五转轴72、设置于所述第五转轴72上的第二齿轮73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73左侧的旋转叶74。所述第四转轴71呈圆柱体,所述第四转轴71水平放置,所述第四转轴71穿过所述第二框体6的内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二框体6的内部且与所述第二框体6轴转连接。所述第五转轴72呈圆柱体,所述第四转轴71贯穿所述第五转轴72的左右表面且与所述第五转轴7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3与所述第五转轴72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73与所述第一齿轮46相互配合。所述旋转叶74设有两个且分别位于所述第五转轴72的上下两侧,所述旋转叶74与所述第五转轴72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74呈倾斜状,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
[0025]如图1所示,所述本实用新型风力抽水机教具使用时,风吹动风叶21旋转,带动转块22旋转,进而带动第一转轴23旋转,使得第一锯齿环26旋转,进而带动所述第二锯齿环411旋转,进而使得转盘41旋转,带动第三转轴45旋转,进而使得第一齿轮46旋转,带动第二齿轮73旋转,进而使得第五转轴72及第四转轴74旋转,从而带动旋转叶74旋转,从而可以进行抽水作业。至此,本实用新型风力抽水机教具使用过程描述完毕。
[0026]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他不同形式的变化或者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申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者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主权项】
1.一种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风力抽水机教具包括第一框体、设置于所述第一框体上的风叶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内部的支撑装置、转动装置、位于所述第一框体下方的支架装置、位于所述支架装置下方的第二框体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内部的旋转装置,所述风叶装置包括转块、设置于所述转块上的风叶、位于所述转块左侧的第一转轴、位于所述第一转轴上下两侧的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设置于所述第一转轴上的第一锯齿环及位于所述第一转轴左侧的第三定位杆,所述转动装置包括转盘、位于所述转盘上的第二转轴、位于所述第二转轴上方的定位块、位于所述定位块下方的固定块、位于所述转盘下方的第三转轴及位于所述第三转轴下端的第一齿轮,所述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下方的第二支撑杆、位于所述第一支撑杆右侧的第三支撑杆及位于所述第三支撑杆下方的第四支撑杆,所述第二框体包括第一通孔、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左侧的进水管、位于右表面上的第二通孔、位于第二通孔右侧的出水管及位于所述第二框体上表面上的封闭环,所述支架装置包括位于右侧的第一支架及位于左侧的第二支架,所述旋转装置包括第四转轴、设置于所述第四转轴上的第五转轴、设置于所述第五转轴上的第二齿轮及位于所述第二齿轮左侧的旋转叶,所述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定位杆与所述转块接触,所述第一锯齿环呈圆环状,所述第一锯齿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锯齿环的外表面上设有锯齿,所述第二定位杆呈圆柱体,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右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内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定位杆的左表面与所述第一锯齿环的右表面滑动连接,所述旋转叶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旋转叶呈左上方向右下方倾斜。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块呈圆柱体,所述风叶与所述转块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一转轴的右表面与所述转块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转轴的左端贯穿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转盘呈圆柱体,所述转盘上设有第二锯齿环,所述第二锯齿环呈圆环状,所述第二锯齿环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锯齿环的上表面上设有锯齿。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的下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的上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上方。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块呈圆柱体,所述第二转轴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一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块的上表面与所述定位块的下表面滑动连接。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三转轴的上表面与所述转盘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三转轴的下端穿过所述第一框体的下表面延伸至所述第一框体的下方。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环呈圆环状,所述封闭环的内表面与所述第三转轴紧密接触,所述封闭环的外表面与所述第二框体固定连接。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呈侧放的凹字形,所述第一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呈L型,所述第二支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框体的左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框体的上表面固定连接。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风力抽水机教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五转轴呈圆柱体,所述第四转轴贯穿所述第五转轴的左右表面且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第五转轴固定连接。
【专利摘要】一种风力抽水机教具,包括第一框体、风叶装置、支撑装置、转动装置、支架装置、第二框体及旋转装置,风叶装置包括转块、风叶、第一转轴、第一定位杆、第二定位杆、第一锯齿环及第三定位杆,转动装置包括转盘、第二转轴、定位块、固定块、第三转轴及第一齿轮,支撑装置包括第一支撑杆、第二支撑杆、第三支撑杆及第四支撑杆,第二框体包括第一通孔、进水管、第二通孔、出水管及封闭环,支架装置包括第一支架及第二支架,旋转装置包括第四转轴、第五转轴、第二齿轮及旋转叶,第一定位杆的左表面与第一框体的右表面固定连接,第一定位杆与转块接触,第一锯齿环的内表面与第一转轴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操作简单,学习效率高。
【IPC分类】G09B25/02
【公开号】CN204650885
【申请号】CN201520177255
【发明人】赵晓玲
【申请人】赵晓玲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