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型化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xiaoxiao2021-3-13  80

薄型化导光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导光板,尤其涉及一种薄型化导光板。
【背景技术】
[0002]近年来随着显示器的制造技术不断精进,以及应用范围越来越广,使其普及率与重要性逐渐增加,举凡电视、电脑、卫星导航以及手机等需显示画面的装置皆会使用显示器。
[0003]背光模块为显示器中的重要组件,而背光板为背光模块中的关键元件,背光板的主要功能为将光线均匀分散并提供显示器所需的亮度。现有导光板的配置与功能如中国台湾新型公告专利第M475599号的「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其揭露一种导光板及侧光式背光模块,包含有一导光板、一光源及一反射板。所述导光板包括一入光面、多个微结构及多数个平坦部,所述光源朝向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入光面,所述反射板设置于所述导光板的下方。透过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微结构及所述平坦部的结构,使发射至所述导光板的所述光源,其光线折射与垂直入光面的法线间夹角加大,可明显及有效地缩小暗区,从而改善热点的问题,优化所述入光面辉度分布均匀性。
[0004]由上述可知,所述导光板设置于所述反射板的上方,而所述光源发射至所述导光板以分散所述光源,进而藉由所述微结构及所述平坦部优化所述入光面辉度分布均匀性的目的,由此可见导光板分散光源的功能及其对于显示器的重要性。然而,显示器产业随着市场的需求,所制造提供的显示器的体积越趋轻薄,因此导光板的薄型化发展实属重要。
【实用新型内容】
[000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导光板的厚度过大的问题。
[0006]为达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薄型化导光板,其包含有:
[0007]一本体,包含一上基材、一设置于所述上基材一侧的下基材、一设置于所述上基材与下基材之间的光学胶层以及一位于所述本体一侧的入光侧;以及
[0008]至少一位于所述本体一侧并朝所述入光侧发射光线的发光元件;
[0009]其中,所述上基材的厚度介于11 μm至250 μm之间,所述下基材的厚度介于11 μm至250 μπι之间,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介于5 μπι至480 μπι之间。
[0010]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薄型化导光板更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下基材一侧的辅助导光层。
[0011]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本体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入光侧的第一光学结构。
[0012]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本体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下基材远离所述光学胶层一侧的第二光学结构。
[0013]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本体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上基材远离所述光学胶层一侧的第三光学结构。
[0014]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上基材、所述下基材以及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
[0015]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辅助导光层的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
[0016]上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中所述辅助导光层的厚度介于0.2 μπι至500 μπι之间。
[001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所述本体包含所述上基材、所述下基材以及所述光学胶层,由于所述上基材以及所述下基材采较薄的导光片结构,又所述光学胶层为一厚膜结构,故可达到较现有导光板更为薄型化的目的。
[001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及技术内容,现就配合【附图说明】如下:
[0022]请参阅图1及图2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的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为一种薄型化导光板,包含有一本体10以及至少一发光兀件30。所述本体10包含一上基材11、一下基材12、一光学胶层13以及一入光侧16。所述下基材12设置于所述上基材11 一侧,所述光学胶层13设置于所述上基材11与下基材12之间,所述入光侧16设置于所述本体10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30位于所述本体10 —侧并朝所述入光侧16发射一光源,以提供所述光源进入所述本体10中。
[0023]在制造上,可先将一光学胶涂布于所述下基材12的一表面上,以于所述下基材12上形成所述光学胶层13,再将所述上基材11与所述光学胶层13相互贴合,以得到所述本体10。由于所述上基材11以及所述下基材12采较薄的导光片,又所述光学胶层13亦为一厚膜结构,故所组成的所述本体10可具有较薄的厚度。
[0024]其中,所述上基材11的厚度介于Ilym至250 μ m之间,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而材质可为聚碳酸醋(Polycarbonate,简称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醋(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 PET)、环己二醇(Phenethyl-1-th1-glucoside,简称PETG)、季戊四醇三丙稀酸醋(Pentaerythritol triacrylate,简称PETA)、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醋(Polyethylene naphthalate,简称 PEN)、聚甲基丙稀酸甲醋(Poly(methylmethacrylate),简称 PMMA)或环稀径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简称 C0C);所述下基材12的厚度介于11 μπι至250 μπι之间,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而材质可为聚碳酸醋(Polycarbonate,简称 PC)、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醋(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ET)、环己二醇(Phenethy 1-1-th1-gluco side,简称PETG)、季戊四醇三丙稀酸酉旨(Pentaerythritol triacrylate,简称 PETA)、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醋(Polyethylenenaphthalate,简称 PEN)、聚甲基丙稀酸甲醋(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 PMMA)或环稀径共聚物(Cyclic olefin copolymer,简称C0C);所述光学胶层13的厚度介于5 μ m至480 μ m之间,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
[0025]如图1所示,于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所述薄型化导光板更包含有一辅助导光层20,所述辅助导光层20设置于所述本体10远离所述下基材12 —侧,于本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导光层20 二侧的厚度不一,其中靠近所述发光元件30 —侧的厚度较另一侧为厚。有鉴于所述本体10的厚度小于所述发光元件30,故可藉由所述辅助导光层20将所述发光元件30发射的所述光源中,并未进入所述本体10的部分,引导进入所述本体10中,以充分利用所述光源,避免所述光源的损失,其中,所述辅助导光层20的厚度介于0.2 μπι至500 μπι之间,折射率介于1.3至1.70之间。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导光层20亦可为均匀厚度。
[0026]于本实施例中,所述本体10尚可包含一第一光学结构14以及一第二光学结构15,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4设置于所述入光侧16上,即位于所述本体10与所述发光元件30之间,可使所述发光元件30发射的所述光源均匀地进入所述本体10中,所述第二光学结构15设置于所述下基材12远离所述光学胶层13的一侧,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4与所述第二光学结构15为一立体结构,例如微凸点、锥形突出、V型沟槽或梯形沟槽等。于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结构14延伸至所述辅助导光层20靠近所述发光元件30的一侧上,使所述发光元件30发射的所述光源得以均匀地进入所述本体10与所述辅助导光层20中。于其他实施例中,所述辅助导光层20还可包括一设置于一上表面的第三光学结构,所述第三光学结构类似于所述第二光学结构15。
[0027]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相较于现有技术,乃由所述上基材、所述下基材以及所述光学胶层共同形成所述本体,由于所述上基材以及所述下基材采较薄的导光片结构,又所述光学胶层为一厚膜结构,故可达到较现有导光板更为薄型化的目的。
[0028]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当可根据本实用新型作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主权项】
1.一种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包含有: 一本体,包含一上基材、一设置于所述上基材一侧的下基材、一设置于所述上基材与下基材之间的光学胶层以及一位于所述本体一侧的入光侧;以及 至少一位于所述本体一侧并朝所述入光侧发射光线的发光元件; 其中,所述上基材的厚度介于11 μπι至250 μπι之间,所述下基材的厚度介于11 μπι至250 μπι之间,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介于5 μπι至480 μπι之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薄型化导光板更包含一设置于所述本体远离所述下基材一侧的辅助导光层。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含一设置于所述入光侧的第一光学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下基材远离所述光学胶层一侧的第二光学结构。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包含一设置于所述上基材远离所述光学胶层一侧的第三光学结构。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基材、所述下基材以及所述光学胶的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光层的折射率介于1.30至1.70之间。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薄型化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导光层的厚度介于.0.2 μ m 至 500 μ m 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薄型化导光板,包含有一本体以及至少一发光元件。所述本体包含一上基材、一下基材、一光学胶层以及一入光侧,所述下基材设置于所述上基材一侧,所述光学胶层设置于所述上基材与下基材之间,所述入光侧位于所述本体的一侧,所述发光元件位于所述本体一侧。其中,所述上基材的厚度介于11μm至250μm之间,所述下基材的厚度介于11μm至250μm之间,所述光学胶层的厚度介于5μm至480μm之间。
【IPC分类】G02B6/00
【公开号】CN204650015
【申请号】CN201420857026
【发明人】石清堉
【申请人】鋆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5年9月16日
【申请日】2014年12月30日

最新回复(0)